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必備】弘揚傳統作文九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弘揚傳統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弘揚傳統作文九篇

弘揚傳統作文 篇1

聽爸爸、媽媽講他們小時候小時候,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便早早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飯後,長輩們便一一給小輩發壓歲錢,孩子們領到壓歲錢後,開心的各自找小夥伴們去玩。一會兒便鼓聲四起,霎時間街上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街上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到了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孩子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糉子。到了中秋節呢,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作爲一名小學生,我們都要爲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把我們的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

弘揚傳統作文 篇2

一首悠揚的曲子響起時,又一下子牽動了我的心——曾記否,當年年輕貌美的外婆 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間放聲高唱起那一支支美妙的山歌時,年少的我是如此歡呼雀躍而現在,我已經明白,早從那時候開始,就有一脈深遠的文化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血液裏

外婆是土生土長的桂林人瘦弱的身材、瘦弱的肩胛、瘦弱的臉形,是典型的當地人的特徵可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蘊育了人們的靈性,這靈性全鑲進了那深邃的眼神裏它是源自人們的生命的尊重,對未來的憧憬

羣山連綿起伏,山麓下細水長流,遍地綠樹萬蔭、繁花似錦,這裏的人們,一心一意把自己掩藏在大山那深深地皺摺裏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默默地接受大山、小溪任意帶來的溫存與粗暴,一代又一代

村子裏的人們不善言辭,白天逢人只會不太好意思地笑兩下,來相互問好男人從早到晚在田裏不辭辛勞地耕作,扛着鋤頭,捲起褲腳總有幹不完的活女人們就在家裏種桑養蠶,填補家用順着山腳一排延伸下去,對立的兩排房子就是這幾十戶鄉親的家白牆、青瓦一切都是那麼的安靜和諧,水流的嗒嗒聲,懸飛的鳥鳴聲,一切又是這麼的清新自然

外婆喜歡唱山歌,整個村子裏的人都是彷彿只有在這個時候,他們全身上下所有的毛孔都立即通暢了,頓時感覺無比的暢快傍晚時分,人們手裏的活總算閒下來了他們走出家門,男女老少,在那一時刻都抖落了身上的那份拘謹,一切都動起來了村莊一下子熱鬧非凡青年男女們你一句來我一句都是唱的對他(她)的思念,架着竹筏,一前一後,男的在前面用長長的竹杆往後撥淺溪水底下的石子來身來向前,女的則坐在後面一邊癡癡地望着男子,一邊用手擊打溪裏的水山歌響亮動人,竟連羣山都彎下了腰,側耳傾聽成人們也有他們的唱詞,藉着山歌的調子,道出生活的甜苦交加的瑣事以及對今年糧食收成大豐收的期待“喂——”一聲幽揚的歌聲,便開始了對大山的所有對白黝黑的臉上笑着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嘴巴慢慢張開——“李家的姑娘喂——嫁人了喂——”“今年的糧食大豐收了喂——”……一句一句,好像有唱不完的事,述不完的情經久不息的歌聲反覆不停的激盪沉默的大山堅定而有力,甚至是要穿越羣山,飛到未知的遠方老人們也耐不住性子,也斷斷續續的唱上兩句,神往地唱出曾經美好的回憶,還有田裏辛勤勞作後勝利的豐收小孩子不知道唱什麼,只是不停地哼着熟悉的調子,踩着石子在水裏不停地跑來跑去,高興得忘記了時間的存在而我曾經也是其中的一個,聽着大人們放聲盡情的歌唱,心裏充滿了形容不盡的喜悅

天漸漸地暗了下來,大山和遠方都只剩下隱約的輪廓,從水裏面瀰漫開來的水汽慢慢的模糊了大家的視野於是歌聲也慢慢地消停了,只是迴音還不時的耳邊響起一切又恢復了原樣人們悠閒地走回家休息,好像完成了一天的使命,他們便可以安安穩穩睡覺了,直到天明

……

外婆的一生就這樣平靜而熱烈的一路走來經歷過情竇初開的青澀、天真浪漫的愛情,雖然艱澀卻很溫情的家庭這一切一如散落一地的珠子,全靠山歌這條帶子將它們一一串起來,陪伴外婆走過生命的一程又一程如今的外婆,像一隻燃盡的蠟燭,只剩下捻下最後一點餘溫可即使是這樣,她也依然忘不了生命裏的熟悉的旋律,說話也是藉着調子因爲只有歌聲才能將外婆內心所有的感情完全地表達

山歌,給了像外婆這樣勤勞樸實的人們心靈上的鼓勵歲月,記錄着一代代人一路走過來經歷的辛酸與苦難我們的祖輩們就在這裏生長、繁衍、生根、死亡,究竟是多少輪迴,才變成了今天的這番模樣?只是山歌才能支撐着如水般柔弱的人們,而大山便是他們唯一的倚靠厚重的大山給予了人們對生命的執着,對未來的永不放棄的精神。

人世代代無窮己,我們更將經歷這歷史的迴音這脈自然的文化悠久的傳來,必將延綿不斷的傳承下去我們的祖先用他們辛勤的汗水澆灌着厚實的土地,用他們飽滿的激情吟唱着千古的傳奇

如今我的父輩們已走出了大山,離開了這曾經愛得深沉的土地即使周遭環境的一切都變得面目全非,可他們骨子裏流淌的血液沒變,它所凝聚的充溢着這樸實文化的堅定的力量,足以使他們保持心靈的本性,迎接未知的挑戰而我也是他們的下一代,身處異鄉的我,已經漸漸淡忘了那個年代鄉親們的模樣,但他們給我的影響必將會陪伴我走過一生,以及我身後的,世世代代

弘揚傳統作文 篇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爲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今天,中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爲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弘揚傳統作文 篇4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

。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爲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爲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弘揚傳統作文 篇5

今年清明節,爺爺帶我回老家後堡掃墓,回家的路上經過後堡胡家祠堂,爺爺告訴我,這祠堂建於清乾隆年間,因年久失修,已破舊不堪,前些年村裏根據村民意見重新修復好,建爲皋北抗日自衛隊紀念堂了。我心想:這紀念堂爲什麼要建在胡家祠堂呢?爺爺像是猜到我的心思,拉着我的手說:“走,丫頭,進去參觀參觀,你自然就明白了。”

我走進紀念堂,眼望見塊矗立的石碑,石碑上鑿着“皋北抗日自衛隊駐地”幾個醒目大字,石碑後面是紹興縣人民政府撰寫的“修復紀念堂紀事”。棟三開間的屋內,擺放着十幾口玻璃櫃,陳列着當年抗日自衛隊戰士用過的些遺物;四周雪白的牆上掛着數十塊大小不等的圖版,展覽着自衛隊抗日的照片與圖文。我邊看,邊聽着講解員講解:1941年4月17日,日本侵略者佔領紹興,燒殺、奸婬、掠奪無惡不作,紹興人民陷入片水深火熱之中。爲此,中共紹興工委決定建立皋北抗日自衛隊,開展敵後抗日活動。是年7月,自衛隊正式成立,駐地就設在後堡胡家祠堂,這裏就是當年抗日自衛隊戰士們生活、學習、和訓練的地方。自衛隊駐紮在後堡,戰士們個個紀律嚴明,不拿羣衆針線,他們還 經常幫助羣衆幹農活,擔水劈柴,因此,深受百姓的愛戴。鄉親們都把戰土們當作自己的親人,軍民關係十分密切,軍民同仇敵愾,英勇抗敵

聽到這裏,我恍然大悟,這紀念堂爲什麼要設在胡家祠堂,原來胡家祠堂與皋北抗日自衛隊,有其歷史淵源呵!

我專心致志地聽着講解員講解:由於自衛隊常神出鬼沒打擊敵人,致使日本鬼子萬分恐慌與不安。1941年9月9日中午時分,駐紮在陶堰據點的隊日本兵偷偷坐船進入戚里江,企圖包圍胡家祠堂,偷襲自衛隊。村民發現後,立即向自衛隊報警。隊長朱鐵羣獲悉後,第個衝出祠堂,他憑着支駁殼槍阻擊日軍時難以上前,爲部隊突圍贏得了寶貴時間。20餘位戰友安全突圍,但他和指導員葉向陽等5位戰士爲掩護戰友撤離,壯烈犧牲。副指導員王光生在突圍中爲部隊斷後,當他最後個衝出祠堂時,發現村中的所有道路已被封鎖,鬼子嚎叫着四面包抄上來,在這危急關頭,村裏的友生大媽不顧個人安危,把將他拉進自己家中藏了起來。日本鬼子挨家挨戶搜查,她家連來了兩次,但她非常鎮定地坐在家門口挑網,勇敢機智地騙過了敵人的盤查……

聽着聽着,我止不住熱淚盈眶,革命先烈的崇高信仰、愛國情懷、革命理想、與獻身精神,深深打動我的心。使我進步體會到新中國的誕生,是多麼來之不易!也使我更多地瞭解了後堡的光榮歷史,作爲後堡人的後代,我引以爲榮,併爲之驕傲!

最後,只聽講解員大聲說:歷史的風雨,衝不淡人們對英雄的景仰;歲月的流水,流不走人們對英雄的懷念!如今紀念堂已成了後堡人心目中的聖地。鄉親們深深懷念着爲國捐軀的革命先烈,每當烈士犧牲日,村裏會舉行紀念活動;村裏還 把原埋在小南池墓地的四位烈士遺骸,遣移於此;清明節村民在家祭奠祖先時,都會叫烈士入座;前些年,村裏新造的兩座橋,座叫鐵羣橋,另座叫向陽橋,以紀念隊長朱鐵羣和指導員葉向陽。此刻,我對講解員說:“阿姨,謝謝你的講解,聽了深受感動、教育與啓發,我以後還 會經常來。”

烈士長留後堡地,後人永祀英烈靈。走出紀念堂,我路在想:我們要告慰先烈英靈,就要繼承與發揚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走他們未走完的路,復興偉大的中國夢!

弘揚傳統作文 篇6

輕輕地,用指尖悄悄拂去歲月積攢的厚厚的風塵,凝眸而忘,那一頁頁,一篇篇忘卻不了的畫卷,始終攜刻着。歷史的涓流亙古不變的流淌着,就這樣傳播者那淵源流長的文化弘揚着那生生不息的傳統美德。追溯到秦統一六國的時候,秦國爲什麼能統一六國呢?然而六國的破滅,不是因爲他們的武器不鋒利,杖打得不好。弊端是他們用土地來賄賂秦國而導致的嚴重後果。他們不能正確的堅持正義,沒有保住祖祖輩輩冒着寒霜雨露,披荊斬棘,纔有了這一些極少的土地。子孫就是這樣不珍惜祖輩們打下的天下,用他們來換取這一夜的安穩覺。

與之相反,左傳中的莊公善待百姓,具有仁愛之心,正義之氣,禮儀之規,智謀之力,誠信之品。他盡心盡力的爲老百姓的品德感動了曹劌,爲自己又增添了一雙臂膀,在戰爭中莊公放下了帝王的架勢,一切聽從曹劌的建議並請教了這樣做的道理,從而打了一個勝仗。傳統美德還有尊師重教,勸學中就體現出老師的地位與職位的高尚。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送東陽馬升序》中宋濂求學的艱辛。抄書抄的手指僵硬,硯池裏的水都結成了冰,他仍然在他繼續着他的學習。可以感受到他學習十分艱苦。

爲了需有所成他跑到百里以外去求學,老師特別的苛刻,說話很傲慢,他從來也沒有因爲這些計較什麼。都是恭恭敬敬的站在那裏求學,聽着老師的教誨。從這裏可以看出她十分的尊敬老師。這種尊師重教的美德傳揚至今,這的是博大精深啊。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孔融三歲就懂得謙讓。黃香九歲溫府奉親。漢文帝九歲爲母親嘗湯藥。伸由百里負米。閔損蘆衣順母。

蔡順拾葚異器。這些都承載着傳統美德,以一顆謙讓、愛人,敬母的心流傳千古。他們的精神將永盛不衰。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和民族精神正在燃燒着,這傳統美德依然要永久的傳承下去,着一顆璀璨的星星將永遠的照亮中華民族。

弘揚傳統作文 篇7

在我們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年輕的一代他們追求韓劇美劇,喜歡漢堡泡菜。他們在情人節的時候示愛表白,在聖誕節的時候互送禮物。在我們中國,這些外來節日的氣息是非常濃厚的,反觀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卻越來越不被本國人民所認識。這個時代需要我們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大家要會寫弘揚傳統文化作文。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糉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傳統文化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很多精華,閃耀着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芒。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願意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盡一份力。我願意多多地與朋友們分享中華文化的精華,願意奮力探索已經被淡忘的遠古文明,願意接近每一個樸素的古老民族。我的視野縱貫千古,橫及八荒,遨遊馳騁,此樂何及?

弘揚傳統作文 篇8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因此作爲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也應該弘揚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接班人。

傳統文化匯聚一起,三鍋沸騰的熱湯,寒假培訓傳統文化的老師則像廚師,我們就好比湯的享受者,既體味到了湯的芳香,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傳統文化只有透過大家共同傳播,纔會不斷使之爲世人所知,爲大衆所愛,所以我們應當做湯的享受者,文化的傳播者。

我想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就像我熱愛"之乎者也"的說法一樣,就像我能感受到陳勝吳廣起義時所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那種悲憤與不滿一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古人延續至今的文化,是古人的思想結晶啊!作爲華夏兒女的我們,忘不了先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諄諄教誨;忘不了""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自我反省;更忘不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我願做傳統文化的弘揚者,是因爲我想感受這芳香四溢的傳統文化。

我願做傳統文化的弘揚者,就好比""我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樣的豪情壯志,孔子之師,老聃郯子子的人也不一定比孔子聖賢,孔子依舊爲人弟子。我想要擁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堅忍品質,做任何事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堅持到底便是最大的贏家。我渴望擁有陶淵明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種恬然自適,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遠離城市的喧囂,感受自然最真實的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其實就潛藏於我們的身邊,只要悉心觀察,你會發現:其實連最基本的遵守紀律都是我們恪守本分的體現,我想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者,我想要將這充滿芳香的鮮花的種子,灑向神州大地。

我願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我想跋山涉水去體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自然美景;我想登高而見,去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獨特視角;我想寄情山水去體驗""簫鼓追隨春社近,衣風簡樸古風存""的田園風光;我想要登上長城,就站在我們國家的標誌性建築上,向全社會呼籲:做傳統文化的弘揚者,有何不可?何樂而不爲?

傳統文化似豔陽高照,溫暖人心;傳統文化是涓涓流水,沁人心脾;傳統文化是祖國祖國的讚歌,值得我們傳頌。弘揚傳統文化,是我的責任,是我們的責任!

弘揚傳統作文 篇9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去買東西,在一個茶館前面,奶奶停住了腳步,仔細的聽裏面傳出來的聲音,原來是唱川劇的聲音,奶奶明顯是被川劇聲吸引住了,於是我們就坐在旁邊的石梯上休息一會。

我聽了半天,一句也沒有聽懂裏面在唱什麼,可奶奶卻聽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的跟着哼唱起來。我十分不解,奶奶一輩子沒有上過學,難道還比我這個學生聽得明白?也許是看出了我的疑惑,奶奶對我說到:“以前,根本就不像現在這樣每家都有電視看,我們那會兒有個收音機就不錯了,收音機裏面放的大部分就是川劇,這就是我們那時最大的娛樂,以前街上可以看見很多唱戲的,現在都幾乎沒有了,只有一些茶館裏面還有,以後就更難聽見了。”是啊,現代的社會,恐怕很多人寧願打一天的麻將也不願意坐下來聽一天的川劇了,這種民間流傳的傳統文化喜歡的人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各種娛樂活動。

想到這裏,我的心裏一陣的酸楚。既然今天遇上了,我就掏出自己的零花錢,拉着奶奶一起走進茶館,去感受這傳統文化的魅力,並且我打算回到學校後告訴更多的同學,叫他們也一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