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1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10篇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1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又要來到了,想必每個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着過春節,都有一些讓自己喜歡的事情吧!例如:收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四處逛街買新衣服,去親戚家串門拜年,去旅遊等等,而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煙花了。

每到過年,我都會纏着爸爸帶我去放鞭炮,現在城裏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帶着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們都會買很多不同種類的鞭炮和煙花。

我們把鞭炮插在土裏,用香點燃引線,我雙手緊緊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後,探出半個腦袋,看着嗞嗞燃燒的引線,心裏想:我到底是把手放開,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樣子,還是就像現在這樣害怕的樣子呢?我還在猶豫中,鞭炮已經“嘭”的一聲爆炸了,頓時紙屑四散,塵土飛揚,空氣中瀰漫着一股硝煙的味道……我也高興得大叫起來!

當然,最壯觀的還是晚上放的煙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先是一個小圓圈,接着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個圓圈的顏色都不一樣呢!有的煙花放上天就像噴泉一樣“譁”地散落下來……各種五顏六色的煙花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妝扮得如同燈火輝煌的宮殿一樣,十分美麗……

看着滿天的煙花,聽着四處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熱熱鬧鬧的新年又來到了!

評語:“有的煙花放上天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先是一個小圓圈,接着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個圓圈的顏色都不一樣呢!有的煙花放上天就像噴泉一樣“譁”地散落下來……各種五顏六色的煙花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妝扮得如同燈火輝煌的宮殿一樣,十分美麗……有的煙花放上天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先是一個小圓圈,接着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個圓圈的顏色都不一樣呢!有的煙花放上天就像噴泉一樣“譁”地散落下來……各種五顏六色的煙花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妝扮得如同燈火輝煌的宮殿一樣,十分美麗……”巧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再現燃放煙花的美麗場景。“看着滿天的煙花,聽着四處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熱熱鬧鬧的新年又來到了!”結尾“結上啓下”,既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又意猶未盡,拓展延伸,高!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2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着香甜的湯圓,一邊看着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與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裏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着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有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羣裏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衆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着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與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我們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着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3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除夕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春節到了

就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了,萬物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地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日。

關於春節的起源,民間自古以來有很多說法,其中廣爲流傳的是:中國古代有種叫“年”的怪獸,頭上有角,十分兇猛,他長年深居在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也就是除夕,他就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年的這天,人們就扶老攜幼,上山躲避“年”。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一位乞討老人,鄉親一片驚恐萬狀,只有村東一位老婆婆給了他一點食物,並勸他上山躲躲。老人開口說:“如果您讓我在您家裏住一晚,我一定把‘年’趕走。”老婆婆不信並繼續勸,老人笑而不語。老婆婆只好自己上山了。

半夜,“年”闖入村莊,發現氣氛與往年有此不同,村東老婆婆家門貼上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它渾身一抖,怪叫一聲,走近門口時,屋裏突然傳來“噼噼啪啪”的聲音,再也不敢往前湊,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就在這時屋門突然大開,老人身披紅袍在門口哈哈大笑,“年”慌忙逃跑了,於是貼春聯,放鞭炮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春節一般要吃年糕、餃子,湯圓、荷包蛋。還有備年貨,貼年畫、貼春聯等衆多活動,在這一天人們盡享天倫之樂。

春節那天,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春節開門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聲來除舊迎新,北宋詩人王安石還作詩一首,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的祝福和一往情深的期盼。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之所以最喜歡春節,因爲春節是新年中第一個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在這節日,人們走親訪友,吃大餐,還可以有壓歲錢,所以我很喜歡。

同學們,你們喜歡什麼節日呢?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4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着菊花酒、二鍋頭,吃着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着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爲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不知不覺當中想起毛澤東的詩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每當月亮像個大餅似的掛在天空時,我就想到了中秋節。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快到了,大家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我來告訴你吧: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爲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在我們這,聽媽媽說都是跟家人一起團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一起聊家常可是少不了的。哦,對了,我家這天還要吃蛋糕的,因爲這天正好是我媽媽的生日,我心裏特別期待、特別高興,還可以盡情地品賞着各種各樣的飯菜跟小吃,飯後還有很多我跟姐姐準備的小節目。逗得家裏人熱鬧開心!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5

今年,我和爸、媽決定今年不在長安過年了,說要回家鄉過年。我聽到爸、媽說要在家鄉過年,我就在一邊偷笑了,我最喜歡在家鄉過年了,因爲在那兒我可以自由地走動,不像在長安,想走都沒得走,而且在那,我有很多兄弟姐妹,無聊就可以找他們聊天。

在一天後,我們到了。下車後,我一點都認不出家鄉了,不知道是太久沒有回去了還是家鄉的變化太大了。

我們拿着行李走進村,向爺爺家走去。在進村的路上有很多人向我們問好和拜年。我們當然也很有禮貌地向別人問好、拜年。

過了一會兒,我們到了爺爺家了,這時我們也就鬆了一口氣了,在這個時候我的情緒越來越激動,就開始四處找表哥和他玩,之後就這樣過了一天。

第二天醒來,已是大年除夕了,我急忙地去吃個早點,然後幫我爺爺打掃衛生,大家都在忙碌着,有的在殺雞、鵝、魚、也有在包餃子的,做完這些,大人們都在貼春聯。過了不久後,我們一家都到祠堂祭拜祖宗,祠堂裏太熱鬧了,擺放着很多祭拜祖宗的祭品,旁邊站滿了很多老老少少的和兄弟姐妹,然後他們滿臉笑容的向我們打招呼,我們也十分熱情的向他們問好,大家都說上了新年的祝語。過了一會開始進香了,我默默地在祈求在新的一年裏爺爺、外公、外婆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願我在新的一年裏學業進步,大家萬事如意!大家許過願望後,鞭炮就響起來了,那聲音震耳欲聾、煙霧沖天,我就躲得遠遠地觀看,相持約半小時後才緩緩的停下來了,之後我們陸陸續續地回到大家自己的家裏。然後大家一起分配煮飯,燒菜的工作……。真快,開飯了,大家齊舉起杯子,相互說起在新一年的祝福話語,這時候我才真正感覺到什麼是“團圓飯”意義。

第三天後,也就是年初一,每家每戶就開始放炮竹,自然,我們家也開始放了起來,放完鞭炮後,我們就開始按照我國的風俗,過春節就要放煙火看春節晚會等。長輩們還要給我們小孩們壓歲錢。所以我們家過春節也是如此。

第四天後,我們一家人就開開心心出去外面玩了,每家的門口前面都是“滿地紅”。在我們的家鄉就是放的鞭炮越多,鞭炮碎紙越多,就代表在今年都是紅紅火火的,運氣、工作、學業、身體都越來越好。這就是我的家鄉,紅紅火火的家鄉。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6

除夕、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這些節日中,最熱鬧,最隆重的就數春節了。

春節俗稱過年。每當春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徹底的大掃除,我們家也不例外,這表示着迎新辭舊。臘月的二十八早上,我們一家三口早早的就起來打掃衛生,三人分工明確,各幹各的。媽媽洗廚房、拖地板;我和爸爸擦玻璃窗、打掃客廳、擺放桌子、椅子。透過幾個小時的努力,把家裏的廚房、臥室、客廳弄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整整齊齊的。接着,我跟着媽媽出去買窗花。然後,爸爸架起一把梯子,在窗戶上貼起了各種各樣的窗花,有動物的、有成語的、還有的是植物的。這些窗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給春節增加了熱鬧的氣氛。我們又在門前貼上一幅幅紅紅的春聯,貼福字時要倒過來貼。這時我好奇的問媽媽:“爲什麼要把福字倒過來貼呢?”媽媽說:“這表示福到家門口了。”不一會兒,媽媽跟我說:“我和你爸去買菜,你就在家裏看電視好了。”過了幾個小時,爸爸媽媽提着一籃籃滿滿的菜,把冰箱裝得滿滿的,準備過年招待拜年的客人。

除夕夜,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今天,不管家人離家有多遠,都會趕回來吃團圓飯。飯桌上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鮮嫩美味的魚了,但這條魚不能吃完,因爲表示年年有餘。吃完團圓飯,就是守歲看春節聯歡晚會了。到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點燃鞭炮,辭舊迎新。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又是一個十分熱鬧的第二次高潮。夜晚,大街小巷上到處都是龍燈,短的幾十橋,長的幾百橋。看熱鬧的,迎龍燈的,川流不息,熱鬧非凡。迎龍燈的人一個門堂接着一個門堂的迎。每到一處,人們都要放鞭炮,以示熱烈歡迎和喜慶的氣氛。龍燈一會兒盤旋,一會兒上下穿梭,看得人們拍手稱快。我喜歡看龍燈,因爲沒有一條龍的樣式相同,這每一條龍上的圖案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民風民俗,還可以看到不同地區人們的不同風格。

轉眼間到了正月十七,春節就要結束了,舊的一年在歡笑聲中來,又在歡笑聲中走,新的一年開始了。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7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衣食住行都各有其特色文化所在,其中傳統節日文化就猶如歷史長河中不斷積澱的黃土,有其歷史,有其深度,值得深挖。

自古,中國的節日就過得極爲講究。拿目前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來說,早在堯舜時期,春節就興起了,經過代代傳承,代代發展,春節的習俗就越來越多了,吃餃子、貼春聯、放鞭炮、掃塵、守歲、拜年、看春晚……總能讓一家老小熱鬧十來天。

在21世紀開始後,國外的不少傳統節日也開始在我們“東方古國”流行開來。聖誕節時,中國的小朋友也開始期盼聖誕老人悄悄送來聖誕禮物;萬聖節時,中國的學校裏也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南瓜燈;情人節時,中國的影院餐館也開始施行情侶半價等優惠活動。

有很多人說,我們中國人對西方傳統節日過於重視從而淡忘了許多我國傳統節日習俗。其實,我認爲“罪魁禍首”不在西方節日而在於中國人對中國節日的概念。譬如說春節要吃餃子,但不代表有餃子就是過春節。現如今的多數年輕人別說做餃子,爲家人做一頓三菜一湯的晚飯都很困難。爲了延續節日習俗,一到春節,超市中的速凍餃子就成了熱賣品,顯然多數不會做餃子的人都選擇了速凍餃子來過一個“有餃子的春節”。這就違背了過節的本意,春節本是一家人團圓的時節,春節吃餃子這個習俗也如此,不重在吃,而在於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包餃子,老人包餃子皮,小孩和餃子陷,女人洗菜,男人煮糉餃子……裹的是一份熱鬧,吃的是一個團圓,而超市一袋一碗的餃子只能算是一頓便當,根本沒有年味兒。

再說說現如今一些老學者對西方節日和中國人過西方節日十分排斥這件事。我認爲西方節日也有它的精華和歷史。譬如說聖誕節,許多現代西方家長爲了圓“聖誕老人”這一出“世紀大謊話”,會不約而同的在聖誕當晚給熟睡的孩子準備一份小禮物。當然,在他們小時候,他們的父母也是這麼做的。這就好比我們中國春節時長輩給小輩紅包壓歲一樣,也是一個節日文化。中國的青年人在西方節日時同西方人一樣歡慶,這也不足爲過,相反我認爲這是一種對西方文化的學習和尊重,不管怎麼說西方人在咱中國春節時也會張燈結綵,也會放起鞭炮,收看春晚甚至嘗試包餃子。

正值春節來臨之際,望大家真正地投入節日習俗,用親自勞動做出團圓,做出春節。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8

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節日:糉葉飄香的端午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氣洋洋的春節,節日裏美味可口的食品、內容豐富的習俗、有趣活潑的娛樂,都薈萃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氣,凝結了勞動人民的汗水和力量。而我最喜歡的就是我國獨有的節日——春節了。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每年除夕就會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這時人們都會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它的傷害。據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戶戶都會貼紅對聯、燃放爆燭,點紅燈籠,燈火通明以驅除“年”獸。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春節。

每當春節,我們一家人大清早便開始貼對聯,掛年畫,蒸年糕,包餃子,忙忙碌碌,歡天喜地,大家說着,笑着,唱着,好好一派熱鬧的景象!而我也成爲一名不可多得的小幫手,包餃子可是我的“拿手活”,不過我這也是“王婆買瓜,自賣自誇”,起初學包餃子時我也是煞費苦心呀!

那年的春節,媽媽教我包餃子,她那靈巧的手均勻而飛快地動着,一左一右,一上一下,彷彿蜻蜓點水。她左手託着皮,右手拿着勺把餡放在中間,還用勺子背面把餡壓平,然後把兩邊的皮對摺,最後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同時向中間一擠,瞧!一個元寶似的餃子就這樣做好了,它圓溜溜,胖乎乎,晶瑩剔透,叫人垂涎三尺!我自言自語道:“這有何難,我的餃子一定個個都是大將軍。”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皮,放好餡兒,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皮一點一點地對摺,可是左邊還沒有捏住,右邊的餡又不聽話的往外跑,比兔子還跑得快,我的雙手怎麼也不聽使喚,真是沙漠裏盼水喝——乾着急,這時媽媽輕輕走到我身邊,用溫暖的雙手扶着我的小手,慢慢地捏成了一條完美弧線,我這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雖然一開始我所謂的“大將軍”都像打了敗仗似的,一個個垂頭喪氣,傷痕累累,但是媽媽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教導,讓我信心大增。俗話說熟能生巧,經過一次次失敗後,我包的餃子終於有模有樣了,它們威風凜凜,好像時刻準備奔赴戰場。那一年的春節對我來說有着特別的意義——一個個飽滿的餃子是我們幸福的“吉祥物”。就這樣,以後每年的春節,我都會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包餃子這項“工作”。

除夕夜,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歡聲笑語中吃着香噴噴的餃子,吃在肚裏卻暖在心裏,大家盡情地享受着春節的快樂!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9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憂國憂民、勵精圖治,一心想讓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靳尚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於是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便用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糉子用碧綠的的蘆葉包裹着晶瑩的糯米和深紅的棗子做成的,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裏彷彿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甚是好看。糉子的味道也美極了,蘆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糉子,甜而不膩。它既是驅邪消暑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吃着香甜可口的糉子,回味着祖國悠久的歷史,別有一番情趣。

過端午節,除了包糉子,還可以觀看緊張、刺激的龍舟賽。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在這激動人心的競技活動中我懂得了“人心齊,泰山移。獨角難行,孤腳難移。”的道理。它以獨特的方式教會了我們齊心協力,奮勇拼搏。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時節,將家中打掃乾淨,再將艾葉和菖蒲插於門楣或懸於堂中是一項很古老的端午習俗。艾葉能散發出一股奇特的芳香,能起到驅除蚊蟲,淨化空氣的效果。而菖蒲除有驅蟲的效用,形如劍,還有驅魔驅鬼之說。所以,兩者結合用來辟邪驅瘴再好不過了。每逢端午佳節,天不亮,媽媽還會把艾葉,蓋不我的身上,早上起來,讓我用泡了艾葉的水洗臉。在這幾千年的習俗裏,我盡情體會着暖暖的親情。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着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

我愛中國文化,我愛端午佳節。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10

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元旦,清明節,春節……可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節日莫過於中秋節。

農曆8月15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8月15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是中秋節的習俗,你們知道月餅是什麼時候流傳開的嗎?北宋時之在宮廷中流傳,然後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壇。發展至今,朝則成爲全名共同的飲食習俗。月餅與各地的飲食習慣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港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有一年中秋節,我和媽媽回老家。賞月亮做月餅,大清早的我還在屋裏睡覺。可是已經聽見外面有人在忙活,我一看鬧鐘,媽呀,怎麼七點多啦,我二話不說,立馬穿上衣服蹬上鞋子,急忙跑出去,我看見媽媽和奶奶已經做開了,我馬上洗了手就坐在那裏開始做了。

做月餅的第一步先製作月餅的餅皮,先混合糖漿,花生油。鹼水和吉士粉攪拌均勻。第二步、加入麪粉,再加麪粉的過程中,我一失手把麪粉都打翻了,弄得手上臉上都是麪粉,像一個小雪人,引得全家哈哈大笑。我害羞極了,如果這裏有一個洞,我恨不得馬上鑽進去,我看見大家這樣我連忙說失手了,你們先做吧,我去清理一下身上的東西。大家聽了我這句話纔不笑了,我鬆了一口氣,清理完身上的麪粉我邊繼續跟着奶奶做,奶奶一步一步的教我,經過幾十分鐘後,我高興的大喊:終於做好了一個了。回頭一看大家已經做了十幾個了,我十分着急,便繼續做下去,第一個不熟練第二次做的時候就很熟練了,第二次我一口氣做了十個,晚上我們在院子裏觀賞着月亮,吃着自己做的月餅,我開心極了。

夜幕降臨,如水的月光透過窗戶灑進各家的房屋裏,照亮了人們的心房。就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正與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在團圓的喜悅中吃着月餅,在月餅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輪圓圓的明月。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喜悅的象徵。中秋節是我們閤家歡樂的日子,是我們思念親人的日子,更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日子,出門在外的遊子會更加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所以我們要把他們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標籤: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