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有關優秀傳統作文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傳統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優秀傳統作文10篇

優秀傳統作文 篇1

一面在倡導學習聖德英雄,一面卻在提醒防備惡德小人,作文我與傳統文化。剛剛播完各種先模事蹟,便是接二連三的防盜門廣告。作爲平民百姓既不能做英雄,也不願喪失錢財或生命,便只能時時處處提高警惕:不要讓陌生人進家,不要吃陌生人東西,不要接受陌生人的幫助等等。這樣,當我們用警覺的眼睛打量世界提防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時時被警惕的眼睛監視着。我們就這樣無奈地生活在一個(被假定爲)”小人”世界裏。因此,當我在瑞士乘公交車發現無人驗票時,當我在日本退旅館發現無需查房時,我心中好一陣感動。我體驗到作爲大寫的人的尊嚴,體驗到(被假定爲)”君子”社會的愉悅。中國需要多久才能步入這樣一個人與人不設防的時代,要到多久才能不按防盜門窗,我無法預測。但相對說來,今天國人已經能在航空旅行中,在餐飲購物時,享受到規範化的職業道德服務了。這給了我們希望,腳踏實地的職業道德建設,正在延伸到其它常德領域,提升着我們整個民族的道德水準。當然,我知道,即便如此,我們要走的路依然長之又長。

中國傳統美德,往往是與現代常德對立的

我之所以強調常德建設的艱鉅性,是因爲它對我們民族是一項”創新工程”,中國傳統文化中缺少支援現代常德的倫理元素:若干所謂傳統美德,在現代生活實踐中與常德規範恰好是對立甚或逆反的;而作爲現代常德的核心理性元素又是傳統道德所稀缺的。這便涉及到對傳統道德特別是儒家倫理的重新認識與評價問題。限於篇幅和本文題旨,其下只做簡要闡述。

長期來,我們對以儒家倫理爲核心的傳統道德採取一分爲二態度,認爲可以揚棄其封建糟粕,繼承其美德精華,忽視了儒家道德與現代道德的本質差異。筆者認爲,儒家綱常倫理,也是以聖德(”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爲標榜的封建道德體系,它的部分規範固然可以被現代家庭倫理所承繼,但卻難以直接移用到現代道德體系中來,更無法作爲常德規範。當然,這裏需避開符號陷阱,不能象某些學者那樣將傳統的良知、誠信、正直、仁愛等概念抽象拿來,賦予其現代內涵,然後大談儒家的當代意義,稱之爲”美德倫理”、”具有人類普遍意義的人道精神”等等,中學生作文《作文我與傳統文化》。我們必須依據傳統美德的傳統固有內涵進行討論,才能發現其負面效應。譬如說誠信吧。在儒家文化中,誠者,聖人之本,信者,君子之德。問題是,誠信作爲儒家倫理規範,只是服從於忠孝仁義這些綱常倫理規範,在”六親”或”五倫”之內爲鞏固差序社會結構服務的。換句話說,在人倫親情關係之內,中國人是講誠信的,欺君欺上無信無義罪莫大焉。但離開特定人情關係,欺騙”六親”之外的陌生人,則不一定受到道德譴責。明恩浦以來,來華的西方人都發現中國人缺少誠信的”素質”。有人認爲這屬醜化國人形象的殖民話語,實際上,這正是國人誠信的另類表現:因爲在國人眼中騙”洋鬼子”那根本不叫失信。這種繫於情緣的”誠信”,顯然有違現代常德所講的誠信。如前所述,中國人種種徇情失信枉法行爲便是由此獲得道德庇護的--譬如向親人透露案情那不正是”誠信”嗎?

這當然並非筆者新見,梁啓超早就發現中國人”公德殆闕”、”偏於私德”的現象。只是若按他”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的定義,中國人是”私德”也不具備的,因爲一旦進入公共領域,國人是難以”獨善其身”的。譬如當某單位人集體外出乘車時,人人皆君子,大家相互謙讓,惟恐爭先。但當這些人分別同陌生人乘車時,君子之風則蕩然無存,人人爭先搶座,惟恐落後。更典型的例子是農民。農民一旦離開鄉土鄉親,其道德約束幾乎全部失效,在良民與刁民雙重身份自由轉換中毫無障礙。只要兔子不吃窩邊草,別說小偷小摸製假售假行爲了,就是人口販子汪洋大盜回到村裏,也是不受道德輿論譴責的。因此,嚴格地講,國人所具備的只是一種在人倫關係中存在的”羣德”(宗法道德)。這種”羣德”在情緣關係內,美輪美奐,仁愛綿綿,情義無限。但這種仁愛、情義卻是內外有別有邊有界的。《禮記》雲:”親親以三爲五,以五爲九……而親畢矣”。親既畢,愛即止,道德即失效。明恩浦曾描寫過百年前國人真實道德狀況:一人落難,衆人觀看。魯迅也曾對國人冷漠的看客行爲,表示出極大憤慨。而今天,國人”進步”了,已由默默看客變成大聲鼓勵別人自殺的幫兇!因此,當我新近看到某市因圍觀者起鬨叫好導致神經病人跳樓死亡的消息後,只能感到悲憤莫名。這裏的關鍵,是起鬨者與跳樓者沒有情緣關係;如果看客中有一位是跳樓者的親屬,就可能喚起衆人的同情心,這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由此可見,中國傳統的”美德倫理”,與現代常德是格格不入的,彼此間沒有承傳關係。

深入探究下去,爲什麼從儒家美德中推不現代常德呢?這就涉及到對道德文化深層結構的認識了。與傳統文化的君本主義(字面上是民本主義)相適應的儒家道德,沒有個人價值概念,是一種維護綱常禮教的義務本位的道德體系,強調的是”克己復禮”。而現代常德則是建立人本主義基礎上,承認個人權利合理性,是一種維護公共契約的權力本位的道德系統,強調的是”自律守法”。儘管現代常德也講良知與誠信,但這種良知與誠信並不只是對人的信諾,更是對共同遵守公共遊戲規則的承諾。各種遊戲規則,劃定的都是利益界限;自律守法,就是在尊重和維護他人權利的同時維護自己的利益,包括體現自己利益的集體與國家的利益。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的侵權衝動總是難免的,因此,便又邏輯地產生出公平、公正等常德規範,透過維護法的正義尊嚴來捍衛公民及集體、國家的合法利益。顯然,這與復禮爲仁的儒家道德理念是截然對立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封建禮教及法律維護的都是君貴民賤的等級制而不是個人權益,因此,也就難以形成自覺維護社會契約的”自律”、”守法”、”公正”、”正義”等等理性道德規範或價值規範。明乎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當代中國社會轉型後,何以會產生現代常德缺位的問題了,因爲我們壓根就沒有這些規範!那種將道德滑坡籠統歸咎於儒家傳統中斷,完完全全是把錯了脈,新儒家開出的藥方,是自欺欺人的。

優秀傳統作文 篇2

我國是一個有着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非常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

爲什麼端午節會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爲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爲“端午日”。

在我國,端午節這天有非常多的民間習俗,包糉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糉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糉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糉子,香噴美味的糉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傳統的節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爲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戶上,我問奶奶“爲什麼要在門上插草呢?”奶奶說“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裏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五毒葫蘆”,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雖然只是衆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願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

優秀傳統作文 篇3

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守孝道、親師友、講誠信……這些傳統美德,成爲矗立於世,名留青史的道德典範。

中華的傳統美德包括孝、悌、信、仁、禮、忠、廉、恥、勤、勇、恕、儉。其中百善孝爲先、如果我們連孝都做不到,那我們就沒有活在這個世上的意義了。

在這個社會上,有許多人說:當一個富二代還不如窮一點,只要生活過得幸福就是最好的。前兩天媽媽對我說,她朋友家的小區裏,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雖然家裏不是很富裕,但是他們靠自己的能力掙錢,來孝敬老人,雖然這樣的生活很緊張,但是每天都過得很幸福,讓老人享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而在我認識的一位老爺爺,他只有一個兒子。他的兒子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因爲每天都忙着掙錢,所以就把老人自己丟在家裏。老人得不到家人的關心,終日鬱鬱寡歡,。兒子很有錢,但是不懂得孝敬老人,掙再多的錢也沒有用呀!

在孝的後面,就是誠、信了,誠的意思是誠實、誠信,信的意思是遵守諾言、遵守承諾,不能說到做不到。還是古人說得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在與人的交往中,互相信賴;表現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對照着這些要求,我覺得我還是做到了。比如:在與同學交往上,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如果你做不到某件事情,就不要隨便答應別人,只要你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俗話說的好:“言必行、行必果”。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孕育出得優秀傳統美德不止我說的這些,還有尊敬師長、公正無私、助人爲樂、拾金不昧、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等等。讓我們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引領我們幸福成長。

優秀傳統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文化許許多多,比如:有五月五日端午節賽龍舟和吃棕子,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看花燈。九月九日的重陽節登高山,還有臘月的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貼上春聯等等。

雖然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多的數不清,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因爲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比如說有:“福星高照全家福,春光輝耀滿堂春”。到處都是張燈結綵,喜喜洋洋,大家都在放鞭炮,有的放沖天炮,玩得很爽,很開心,有的使勁一仍到地上便會有一聲巨響;有點要擦一下或者用打火機燒一下才會爆炸,炸得聲音也很大。我非常喜歡春節,因爲春節會放假,我就可以和我的哥哥一起玩有趣的鞭炮了。爸爸媽媽還有我還會去爺爺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去拜年,小姨﹑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舅舅﹑舅媽都會給我紅包。有了紅包錢之後,我一部份買學習用品,一部分買玩具,剩下的我就存起來。

我非常非常喜歡美好的春節。

優秀傳統作文 篇5

說起戲劇,中國的戲劇可真是五花八門,今天我就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家喻戶曉的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評劇、豫劇、越劇以及黃梅戲,如果你想更深入的瞭解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話,跟着我繼續往下一探究竟吧!

京劇,可謂是中國國粹,還是我國的國劇,京劇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發展史,角色可分爲: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且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評劇在華北、東北及其他一些地區流行很廣,是我在五大戲曲劇種中最喜歡的戲種,俗稱“蹦蹦戲”,怎麼樣,這個名字生動活潑吧?演員就更不用說了,我相信六年級的同學們都知道,在第一學期的第二十八課——《我的舞臺》中說的就是評劇演員新鳳霞的女兒吳霜的故事呢!

俗稱“梆子戲”的豫劇是因爲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傳承,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故稱“豫劇”。豫劇初始以本嗓清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因此又稱“河南謳”。

固有第二國劇之稱的越劇,是流傳地方最廣泛的地方劇種,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陝西、湖北等地,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據初步統計,大約有280多個專業劇團,業餘劇團更有成千上萬,不勝統計呢!

同樣流傳範圍甚廣的黃梅戲,是一種獨具特色民間小戲,與當地的方言結合,用當地的方言歌唱、說白,形成了當地獨特的風格,這種劇種也是蠻獨具特色的!

同學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人越來越少,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在一點一點的消失,也許這些傳統文化會在幾百年甚至幾十年裏消失,這些文化是無價之寶,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保護它們,讓它們不在再消失,讓他們繼續傳承下去!

優秀傳統作文 篇6

傳統文化爲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在春節,又有哪些好玩的傳統文化呢?——題記在我們五彩繽紛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賞月、重陽節登高、元宵節吃湯圓……接下來接下來就讓我給你們介紹春節有哪些傳統文化吧!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着貼,意思是福來到了我們身邊。

春節還要放鞭炮,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爲包糖了……春節我們還要放鞭炮,但春節爲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

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優秀傳統作文 篇7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豐富而深刻。它有‘憂國憂民、爲民請命’的愛國精神;它有‘默默豐獻、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不難、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尊敬師長’的道德規範;它有‘立志勤學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見利思義、助人求樂’的崇高情操;它有‘律己寬人、懲惡揚善’的處世準則;它有‘誠實可信、質樸守法’的生活信條;它有‘自等互敬、和睦相處’的禮儀風範……

我小時候聽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我不想自己分享這個感人的故事,所以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下:

東漢人黃香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於是他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就到父親被窩裏,用自己的身體把被窩捂熱;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蓆扇涼。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黃香長大後,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非常感動,稱讚他:“天下無雙,比下黃香。”

千百年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國人崇尚的家庭倫理準則,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們要多一點情趣,多一點高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

優秀傳統作文 篇8

某一天,我無意間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內容是一家外國報社統計了中國人使用率最高的軟件,而高居榜首的則是新聞軟件“快看新聞”。爲什麼這個軟件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呢?我不禁好奇地繼續看下去。原來“快看新聞”會這麼受歡迎的一大原因就是它會根據用戶點開的新聞判斷用戶的喜好,從而展現出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這種越來越智能的軟件的誕生,正是爲了迎合現代碎片化的社會。

而與越來越熱門的電子傳媒相比,傳統紙媒的人氣則是日漸下降。

最爲常見的紙媒,當然非報紙莫屬,但在碎片化的社會中,報紙卻難以滿足大衆需求。一份報紙的資訊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說要滿足所有不同人羣的喜好,顯然是不怎麼現實的;並且,報紙的供應人羣是大衆,所以資訊五花八門,自然是無法迎合碎片化社會中的個性化需求。

那麼在愈加碎片化的社會中,紙媒還是否有必要存在呢?我認爲,答案是肯定的。

的確,電子傳媒好處多多,各種智能化的程序充分滿足了各類人羣的個性化需求,使用起來也比紙媒方便,但不可否認,傳統紙媒仍在許多方面勝過電子傳媒。

首先,爲什麼紙媒能夠在資訊時代流傳下來?因爲這其中凝結着在資源貧困的時期中,勞動人民的心血。在那種人類文明較爲落後的時代,紙媒的出現大大地推進了人類社會的文化發展,使人類告別了在絲綢、竹簡、羊皮等物上寫字的時代,這何嘗不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又怎麼能讓它就這樣沒落呢?

其次,由於電子傳媒的各種功能,容易使青少年等自制力較差的人羣沉迷於其中,從而耽誤了人們正常的學習工作的時間,而電子產品的輻射也會使人的視力、身體健康程度下降,是電子傳媒的一大弊端,而紙媒則避免了這一問題。

最後,則是電子傳媒的智能化造成的又一缺點——資訊的局域性。在開頭說過,電子傳媒的智能程序使各種應用軟件能根據用戶點開的內容來展現用戶所感興趣的內容,但這個功能卻會使軟件所展示出的資訊變得單調,而有些重要的資訊則不會顯示。紙媒雖不能覆蓋全方位的資訊,但仍有很強的多樣性,例如報紙上的各個版塊有助於人們瞭解各種時事。

綜上而言,紙媒的存在仍是有必要的,是不應該被淘汰的,而電子傳媒的迅速崛起是福是禍,至今還很難預測……

優秀傳統作文 篇9

人頭攢動。燈籠高懸。人聲鼎沸。

香案上,豬頭端端正正擺在中間;大紅薑糖疊成塔;玲瓏的紙元寶聚在一起;兩隻紋龍紅燭黑夜裏旁若無人地發光發熱……

鑼鼓聲逐漸侵入我的耳朵,遠處一點微光若隱若現。稻草堆上跳躍着熱情的火苗,以它富有生命力的身姿爲我們求得平安興旺;一束束煙花用獨特的方式在天空這塊畫布上信手塗鴉;鞭炮爆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喜慶氣氛濃得化不開。鑼鼓喧天,彷彿電光火石間什麼東西擦亮了夜——是龍,板凳龍!通身發亮的一條矯龍口含硃紅的龍珠,龍眼在夜中閃閃發亮。一節節身體上是一盞盞燈籠,蠟燭在龍身裏迸發出熾熱的光芒——民俗的光芒。

鑼和鼓一唱一和,鈸有一搭沒一搭地接上幾聲。龍頭看似大而笨重,卻在舞龍人的手中活了起來。龍身緊緊跟着龍頭的節奏,在院子裏演繹一出精彩絕倫的舞龍燈。龍昂起頭,悄然流露出王者的尊貴和霸氣;龍身宛如起伏的波浪緊隨其後,溫暖的光芒愉悅了眼睛。精緻的紋理和雕塑在眼前一閃而過,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龍尾搖擺着畫出優美的曲線。人羣中爆發出熱烈的喝彩。煙火以迷人姿態盛開,龍燈以傲人姿態遊弋人間。旋轉交錯,渲染着濃熾的隆重氛圍。一個華麗轉圈,有如謝幕。香案前有人一臉虔誠地默誦着什麼……

舞龍燈最初是作爲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形式,而後逐漸成爲一種文娛活動。龍的文化紮根心田,抽芽開出古樸的傳統之花。龍的身影舞遍街巷,傳統不會被我們忘卻。

有我們的傳承和延續,傳統之花不會荼蘼……

優秀傳統作文 篇10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奮鬥精神。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現實人生,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是這種入世的人生哲學,培育了中華民族敢於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

第二,知行合一觀。中國儒家文化所講的“力行近於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重知輕”的認識論思想,這與實踐品格具有某種一致性。實踐是認識的源泉。

第三,重視人的精神生活。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這精神世界,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慾。孟子提出“充實之謂美”,並認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

第四,愛國主義精神。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五,追求真理,勇於奉獻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蔑視那種貪生怕死,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談到對真理的追求時,認爲“朝聞道,夕死可矣“。宣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第六,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範。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社會只有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帶來希望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