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哲理

怎樣纔算是人生最美味的一頓飯呢人生哲理

哲理8.71K

旅遊名廚AnthonyBourdain在其所著的一本書中,曾經說出以下體會:

有這樣一個遊戲,叫做“人生最後的一頓飯”。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明早你就要被送上電椅(死刑的一種),在此之前,你還可以享用一頓晚飯,你想吃些什麼呢?

有人說:“燉排骨。”

有人說:“意大利麪條。”

更有人說:“一份三明治。”

有趣的是,從來沒有人會回答說,想到一家六星級酒店的餐廳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也沒有人回憶說,人生最美好的一頓飯,是在裝修得富麗堂皇、侍應西裝筆挺、服務無微不至、集廚神技術和山珍海味於一身的餐廳中吃。

完美的一頓飯,有時就像幸福一樣,它會出其不意地溜到你的面前,又在一瞬間溜走。或者那一刻你捕捉不到,但在很多年後,它在你的回憶中涌現。

那可能是你童年時在學校悶了一肚子氣,還要冒着大雨溼漉漉地走一大段路回家,發現母親燒了一鍋熱騰騰的湯等着你。

那可能是在一個炎熱的夏夜,你瞞着父親,第一次呷一口冰涼的啤酒。

那可能是大學畢業那年的暑假,拿着鐵路學生票在歐洲流浪,顛沛流離,啃了好幾天硬如石頭的麪包,最後終於可以安頓下來,在一戶農莊吃一頓熱飯……

食物的味道,永遠與你那一刻的心境和感情分不開。

我聽過的最令我感動的一個小故事,是小思的“豬油撈飯”,收錄在《味覺回憶》一書中。

她憶述,二次大戰時,日軍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物資極度匱乏,窮得連米飯都難吃到一碗,更別說吃肉。

忽然有一天,坊間有消息傳來,說日本戰敗。

起初在高壓統治下,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直到第二天,突然很多人都上街高呼:“和平了!和平了!”大家纔敢相信。

就在這個時候,母親一聲不響,獨自外出。

直到黃昏,母親纔回到家裏,隨即走進廚房,爲晚飯而忙碌,不久便聞到一陣香味,母親從廚房捧出幾碗飯來,小思迎上去接過飯碗,熱氣和香味便往鼻子裏鑽。她說,直到今天,仍然清楚地記得那陣膩膩的豬油香味,那是以前從沒聞到過的。

她如此形容:“一口飯接觸舌頭,那滑膩顯得有點纏綿,碎米飯忽然變得柔嫩,豐富的肉膏香,添上豉油的鹹甘,簡直是天大的享受。”

“母親和父親都很高興,三年多沒見過的歡顏,就伴着豬油撈飯的香味印入心間。原來母親爲了慶祝和平,把謹慎藏起來備用的錢,拿去換了貴而難以買到的一塊肥豬肉,把它炸成豬油,撈飯給一家大小吃。”

這餐飯的美好,不單在於豬油的甘香,而是它承載着時代的`轉變,它意味着從此不用再畏懼日本憲兵和軍犬,縱使往後的苦日子還多,但總比活在朝不保夕的戰火中要好。所以豬油撈飯,今天對於很多人來說代表不健康,但對作者而言,則是永難忘懷的和平、喜悅。

或許,世事就是如此,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東西,往往只會在顛沛流離中涌現,就如戀人一樣。

朋友劉細良也說,完美的一餐,只有在回憶中才會發現,而且是摻雜了各式各樣與食物無關的情感。他在《大朝聖》一書內所憶述的是另一個故事:十九歲的他第一次長途旅行,一個人乘坐火車從西安到北京,十多個小時的車程,逐站逐站停車,慢如蝸牛,因此心情也很差。沿途他並沒有吃過東西,因爲揹着行囊,在那列擠得針也插不進的火車上,根本無法擠到餐車去,更別提下車買食物,否則恐怕會擠不上來。

終於抵達北京,時間已是凌晨二時,在火車站門外睡了一會,便搭乘公交車到宣武門飯店。殊不知,飯店住宿處的牀位已經全滿,服務員建議他不如到前門一帶的本地招待所去碰碰運氣。

結果,行行重行行,最終不得不在一家路邊小店坐下來吃豆漿、油條作早餐,這就是他至今吃過的最完美的早餐。

至於我自己又如何呢?

我一生中吃過的最好的東西,是一頓在巴黎吃的越南菜。

那一年,我的女友到英國唸書。分別了半年,我到倫敦探望她,並順道去法國遊玩。

英國的食物是出了名的難吃,饞嘴的女友在倫敦足足被折磨了半年。到了巴黎的第一個晚上,我們選了一家越南餐館吃晚飯,春捲、紅飯、牛柳粒、奄列、牛肉湯粉……叫了滿滿一桌。

望着她吃飯時的滿足表情,那一刻,我覺得食物真的十分好吃。

後來,我們分了手。

思念在記憶中沉澱。腦海裏的回憶,永遠是最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