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容齋隨筆·卷七·漢書用字的原文及翻譯

隨筆1.22W

原文

容齋隨筆·卷七·漢書用字的原文及翻譯

太史公《陳涉世家》:“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又曰:“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疊用七死字,《漢書》因之。《漢書溝洫志》載賈讓《治河策》雲:“河從河內北至黎陽爲石堤,激使東抵東郡,平剛;又爲石堤,使西北抵黎陽、觀下;又爲石堤,使東北抵東郡津北;又爲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陽:又爲石堤,激使東北。百餘里間,河再西三東。”凡五用石堤字,而不爲冗復,非後人筆黑畦徑所能到也。

譯文

西漢太史公司馬遷在《 史記陳涉世家》 中,記載陳勝的話說:“今天,逃跑也是一死,造反也是一死,與其坐着等死,何不爲國而死?”又說道;“十個戍邊者中,有六七個都逃脫不了死的厄運,況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就得使天下知其大名!”連用了七個‘死”字。《 漢書》 也沿襲它這種用字法,《 漢書 溝洫志》 記載賈讓的《 治河策》 中說:“黃河從河內(今河南武階)向北流到黎陽(今河南浚縣),以此築起石堤,使黃河折而流向東郡〔 今河南璞陽)的'平剛;又築起石堤,使黃河折而流向黎陽觀一帶;又築起石提,使黃河折而流向東郡渡口北;又築起石堤,使黃河折向西北到魏郡(今河北臨漳南)的昭陽;又築起石提,使黃河折流向東北,百餘里內,黃河向西拐了二個彎,向東拐了三個彎,”這段文字共用了五個“石堤”。但並不讓人感到重複冗雜,這種文筆不是後人循規蹈矩,如法炮製所能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