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感知真相的我,簡直傷透了心雜文隨筆

隨筆8.37K

這幾天,各大新聞都被一個叫李文星的名字刷屏了,李文星是誰?一個無辜隕落的年輕生命,一個985大學畢業的天之驕子,一個來自山東農村的寒門子弟,一個被萬惡的傳銷害死的冤魂之一。這一系列真相,就像一根根鋼針紮在心上,疼痛難忍。我無法發泄這種傷痛,我無法安慰我自己這顆多愁善感的心,我不想對自己說:“你還活着,活着就是無比的幸運。”誰知道下一個李文星是誰?這一刻,或許你正圍繞着父母親人,盡享天倫;或許正和朋友們盡情狂歡,享受生活的樂趣;或許依偎着戀人,沉浸在無盡的浪漫情懷裏;或許一個人對着夜空抒發自己的雄心壯志。誰又曉得下一刻我們在哪裏?誰又曉得厄運與明天到底哪一個先來?

感知真相的我,簡直傷透了心雜文隨筆

這半年的時間裏,我被悲觀俘虜了,經過一系列的打擊,我變得自卑、膽怯、恐懼、不安……我缺乏安全感到了變態的地步。我時不時會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感覺自己是那麼的無助,那麼的軟弱無力。眼前的現實比鐵還厚重,我們渴望打破這一切,渴望擁有美好幸福的生活,但總有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失望感。當我得知一個叫李文星的大學生在網上求職,然後成了傳銷組織的獵物,一張火車票把他送到天津靜海——他後來的死亡之地,我想到了我自己。爲了找一份理想工作,懷着自卑、渴望、焦急、熱烈的心情在網上瘋狂投簡歷,像尋找救命稻草一樣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崗位。

和他一樣,我也是農村的。家裏不能給於足夠的助力,說白了要錢沒有錢,要人脈沒有人脈,要社會經歷沒有社會經歷。我爲什麼拼勁全力想要留在長三角這個地方,說白了我很自卑,也很自信。這種矛盾的性格不足爲怪,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部很火的電視劇《歡樂頌》,裏面有個很不討喜的角色——邱瑩瑩。相比於同一公寓裏的其他四美,“小蚯蚓”出身低下,不是白富美,不是富二代,要什麼沒什麼,所以處處不如人,事事不順利,在偌大的上海市,寸步難行。很多人都表示不喜歡邱瑩瑩,但事實上出身社會底層的我們大多數都是邱瑩瑩。

《歡樂頌》這部劇毫不留情地告知我們這樣一個事實——出身決定着命運,你努力到達的終點,或許只是別人的起點。在我們討厭邱瑩瑩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她出身小縣城,她的父母要付出更多的辛勞才能把她培養出來,她獨身闖上海更需要咬緊牙關,拼命支撐。我們都喜歡充當審判者,但當我們肆意評判他人的是非對錯的時候,是否曾試着體驗當事人內心的苦痛與掙扎。窮人家女兒在上海市打拼,註定要忍受更多的心酸與不易。但社會是殘酷的,在瘋狂競爭的職場上,不存在同情一說。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時代,不要指望誰會理解你。現實是,出身底層的年輕人普遍不如出身上層的官富二代,寒門子弟註定要遭受更多的白眼,要不停碰壁,不斷倒下,再站起來。由此可見,出身彷彿成了“原罪”。

帶着這種自卑感,我沒有走父母給我安排的道路,我選擇留在沿海發達地區,我要讓自己長見識,改變懵懂與無知的狀態。與此同時,一股剛強的自信感還在我心中默默燃燒,一直以來,我還是相信我是有理想的人。在極度寒酸的現實面前,這股自信沒有完全磨滅。然而這條路哪有那麼好走?二十多歲的我,嚐盡了迷茫的滋味。

小時候,我們相信世界一片光明,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渴望成爲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企業家。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爲居里夫人,成爲發明大王愛迪生,成爲詩人李白,成爲作家安徒生。童年就是那麼美好,但每個人都要長大。

高中的時候,爲了夢想,我們忍受着睡眠不足的折磨,把挑燈夜讀當成是一種浪漫。最害怕的就是生病,一次又一次累垮身體,好不容易高中畢業,考上大學。雖然很多人都說就業很難,大城市生存不易,高房價,高物價,但我們還在不停地追求。一大部分人寄希望於考研,認爲學歷高了就什麼都好了。曾經我也是考研大軍中的一員,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失敗了。後來我寄希望於找個好工作,讓自己在複雜的職場環境中得到鍛鍊。

這半年,我跑遍了這個號稱“全國百強縣”之一的縣城的每一個角落,還試着往附近的有着“人間天堂”之稱的古城裏去。我還無意中捱了醫生的手術刀。理想豐滿,現實骨感。聽了李文星的故事,不由得有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或許曾經的他也像我一樣,有着無限的雄心壯志,發誓要走出鄉村,走進大城市。或許當年的他和我一樣是父母的驕傲,是村裏人豔羨的對象,因爲我們學習好,數年前,人們普遍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或許少時的他也曾像我一樣,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陪伴在家人的身旁,訴說着生活的貧困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他必定有過跟我一樣的想法:家貧不要緊,只要努力就可以擁有光輝的未來,只要努力就可以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擺脫勞累與貧困。

當他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喜悅之情絕對不亞於我。他是985大學的,相比之下,我的學校簡直不值一提。那一刻,他一定在內心無數次幻想四年後幸福而又輝煌的生活。能夠進入國內頂尖大學,誰敢說不是天之驕子?但是誰又能想到,四年後在一個叫天津靜海的地方,那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無情地隕落了。此刻我們的內心窒息了,窒息到分不清天地究竟是黑的還是白的。貧困之家拼勁全力培養出來的高材生無辜死在萬惡的傳銷裏,誰之過?我沒有力氣探討誰是誰非,誰該擔責。

我彷彿感知到某種殘酷的真相,我的心很痛很痛。無論如何,我還活着,抱着一絲希望艱難地支撐着。我又想起一個朋友,某211大學物理系畢業,做輔導老師的工作,他的同學好多進電子廠,在生產線上幹活。或許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們也曾立志成爲本世紀的楊振寧,爲科技事業獻身。理想總是美好的,感知到真相的時候,我簡直傷透了心。

或許本篇文章的基調不夠樂觀,希望讀者包容,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受挫的時候,都無法迴避或多或少的痛徹心扉的人生體驗。古希臘人看來命運無法改變,人類永遠在追求理想但又無法實現的路上。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向命運低頭,停止前行意味着生命戛然而止,只有繼續前行,才能生生不息。罪惡永遠不會完全消失,但只有努力打擊罪惡,光明之火才能繼續燃燒、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