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丈夫去世後隨筆

隨筆2.55W

一年零十三天前,我失去了我的丈夫,Dave。我們當時在墨西哥參加一個朋友50歲的生日聚會。我正在午睡,Dave去做運動。之後發生的一切不堪回首:比如我發現他躺在體育館的地板上,停止了呼吸;比如我不得不獨自飛回家,告訴我的孩子們他們父親的死訊;比如葬禮上我眼睜睜地看着他的棺材漸漸地沒入地面。

在那之後的好幾個月,我感覺我自己要被悲痛吞噬了。那是種填滿你的心臟、你的肺、限制你思考甚至讓你無法呼吸的空虛。一天,我和朋友Phil聊起一件本應該由Dave完成的事情。我們雖然找到了一個彌補方案,但我還是哭着對Phil說:“我還是想要Dave。”Phil摟着我,說:“第一選擇不存在了,我們只好將就用第二選擇吧。”

是的。有些時候,我們除了第二個選擇,別無他選。那麼在這樣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是好?在花費幾十年的`時間研究人們如何面對挫折之後,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發現,三個P——個人化(Personalization)、普遍性(Pervasiveness)和持久性(Permanence)——這是我們從苦難中再次振作起來的關鍵。

第一個假象是個人化:總以爲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導致不幸的發生。

我的丈夫去世後,我有一個很常見的行爲,就是責怪自己。Dave是在幾秒鐘內死於心臟病突發的。當翻閱他的病歷,我不停地責問自己:我本來可以做些什麼的,那樣或許丈夫就不會死了。直到我瞭解了三個P的假象,才接受了我無法阻止他死亡的結論。他的醫生們沒有發現他的冠心病。我是學經濟學的,我怎麼可能發現呢?研究顯示,停止埋怨自己是讓你逐漸變得更加強大的方法之一。

第二個假象是普遍性——以爲某一件事會影響到你生活的全部。

一個兒童心理學家曾鼓勵我,儘快引導我的孩子們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所以,在Dave去世的十天後,孩子們開始上學,我開始工作。我記得,那是在我丈夫去世之後第一次參加Facebook的會議,我的精神十分恍惚。我心裏想的是:“他們所有人在講些什麼,這些和我有關係嗎?”後來我被捲入了討論,有那麼一秒的時間我忘記了丈夫的逝世。

那短短的一秒鐘讓我看到,我的生命中還有其他並不可怕的東西。我和我的孩子們都健健康康的。我的朋友和家人都深愛着我們,陪伴、支撐着我們。漸漸地,我的孩子們開始在晚上安然入睡,他們越來越少哭鬧,他們又能玩耍了。

第三個假象是永久性——以爲悲傷將永遠持續下去。

有那麼幾個月,無論我做什麼,我都感覺那令人窒息的悲傷將永遠伴隨着我。實際上,我們應該接受自己的感情。但同時,也應該清楚地明白,它們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猶太教的“拉比”告訴我,時間會治癒一切,但現在我需要向前一步去直面悲劇。

標籤:隨筆 去世 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