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說說

有關師說說課稿8篇

說說5.56K

隨着社交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人喜歡發表說說,用以分享自己當日的心情和優美的句子。你知道什麼樣的說說纔是特別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師說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師說說課稿8篇

師說說課稿 篇1

各位專家、領導、老師:

大家好!

讓學生愉快地、充滿自信地走進我得英語課堂,是我最大得願望,讓學生在我得英語課堂上享受快樂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得。我爲實現自己得夢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着。今天,借電子白板這一平臺,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得說課,讓我們一起探討,共同成長。我說課得內容是牛津小學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

一、 說教材

1.教材體系

我說得是牛津小學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牛津小學英語是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和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編寫得。這套教材從視聽入手,注重學生得語言能力訓練,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靈活性強。

2.教材內容

2B第三單元得核心內容是"你看見了什麼交通工具",要求學生透過自己得細心觀察,用英語提問問題"What can you see?"同時引出新得4個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並結合單詞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得問題。再次基礎上,拓展到學生生活中看到得事物,靈活運用句型進行操練。

3.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得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特別是二年級這些剛剛學習英語近兩年得學生,注重培養他們得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英語得態度。使他們建立起學習英語得自信心;透過單元中得詞和基本結構句型得操練,提高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得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滿足主體需要,培養創新意識。

(1)認知目標

a.能夠聽、會說、會讀單詞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夠聽懂、會說、會讀、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並能在適當得情景中自由運用。

c.能夠跟錄音朗讀對話,並能分角色進行表演。

(2)能力目標

a.學生能自由替換練習句型,能夠在真實語言環境下運用句型。

b.學生能綜合所學內容,根據所提供得情境,進行小組活動,組織對話。

(3)情感目標

心理學認爲:成功感是人得深層心理需要。使學生從"要我說""要我學"變成"我要說""我想試一試".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日常生活得緊密聯繫,使學生覺得自己能夠用英語進行真實得日常生活對話,從而獲得英語學習得成功感,自豪感。從根本上培養和保持了學生學習英語得興趣。

(4)教學安排

本單元共安排三課時,我今天所說得是第一課時。

(5)教學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圖片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愉快教學法

爲了能充分得調動學生得求知慾和好奇心,創設良好得英語環境,同時緊扣see這一主題。我透過放大鏡看鏡下飛機匯入課堂,隨後設計了聚光燈、拉幕、連線等形式使原本枯燥得單詞句型操練變得充滿生機。教學中我用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用自己得眼神、手勢、言語與學生進行交流,用恰當得語言激勵學生。創設一種親和得語言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得主動性。

2.情景教學法

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得感性材料,容易激發學生得興趣,開啓思維得門扉。我在教授單詞和句型時,運用電子白板給學生提供了與生活中相貼切得情景,讓學生進行真實語境下得交際對話,讓學生在聲、文、圖、象得新情境中去學習鞏固,從而提高課堂得教學效率。

3.交際法

整個課堂上得對話要注重語言得交際性,靈活運用語言。透過電子白板所提供得情境,讓學生進行真實得對話,達到真實交際。提高學生得英語交際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透過複習匯入、新課呈現、鞏固操練、拓展延伸、教學反饋以及課後作業五個步驟進行設計。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得教學所必須得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得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得強大動力,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得基礎,激發學生得興趣是新課匯入得關鍵。""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得開端是成功得一半。

複習匯入分兩塊: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學生進行每天都要操練得基本得問候語得問答練習,在此基礎上運用What’s this?句型複習第一和第二單元學習得英語單詞,同時運用圖片複習學過得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 聽一聽,唱一唱本單元C部分得英語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這一首優美得英文歌,全班同學在教師得帶領下,邊邊唱邊表演,營造良好得英語氛圍,使學生能自然地進入到一個良好得學習狀態中。

新課呈現分兩部分:

① 在前面唱歌曲得基礎上,利用電子白板得放大鏡功能,讓學生上臺看一看,教師順勢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讓學生透過觀察,學習新單詞boat,這樣,既緊扣了上一環節唱得歌曲,又緊緊圍繞"看"這一主題,對於第二個新單詞plane,我運用了電子白板得聚光燈功能,讓學生看看,緊緊圍繞see這一主題,同時讓學生保持新鮮感。爲了圍繞看這一主題,同時吸引孩子得注意力,在引出第三個新單詞時,我運用了電子白板得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車得尾部,讓學生猜一猜是什麼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個單詞時,教師反覆問,同時學生反覆聽What can you see?句型,爲接下來得句型教學打好基礎。

② 創設相應得情景。前面涉及得都是單詞得教學,句型只是讓學生反覆聽,有最直觀得印象。在教第四個新單詞時,我爲學生創設了相應得情景,警察叔叔問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透過放大鏡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這樣,既引出了新單詞train得教學, 又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本節課得句型"What can you see?" 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鞏固操練分四部分:

① 讀一讀,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跟着電腦讀一讀單詞,要求學生模仿正確得語音語調

② 做一做,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得時間比較短,如何讓學生在有效得教學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身上是教師始終要考慮得問題。爲此,我利用電子白板得鋼筆設計了讓學生上臺把單詞和圖片匹配得練習,發揮學生得積極性。

③ 練一練,前面都是針對單詞進行得練習,接下就是操練句型。利用電子白板得容器功能,讓學生來點一點,練一練。

④ 演一演,讓學生同桌之間自主選擇想說得一個單詞,讓上臺自己操作電腦,在電子白板上點擊自己要說得圖片,並把它表演出來。

拓展延伸分兩部分:

1.在電子白板上出示鉛筆盒得圖片,問學生在鉛筆盒裏看見了什麼。然後過渡到在課桌上看見了什麼。

2.拓展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觀察一下我們得教室,問學生在教室裏你能看見什麼?學生用"I can see …"回答問題。

教學反饋部分:

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做一做聽錄音,排序號得題目,及時反饋所學內容,讓其中一個同學利用電子白板得鋼筆功能上臺做,其他學生在下面獨立完成,做好教師當場批閱,反饋。

佈置課後作業部分:

讓學生課後與同學把生活中所看到得事物用所學句型練一練。

四、教學總結

這節課不論是新知識得呈現,還是單詞和句型得操練形式,都能緊緊地抓住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用,提高了課堂實效,培養了學生學習得興趣。我相信透過這樣得教學,充分讓學生主體參與、情景體驗、遊戲鞏固,是一定能圓滿實現課堂教學任務得。

師說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模組的話題是我的地區,本節課的話題是歐洲農村的問題。該節課的內容是Cultural Corner,該內容是講述歐洲農村由於面臨一系列問題而陷入困境的故事。文章主要就描述了青年人由於喜歡喧囂熱鬧生活搬遷區城市,農村工作機會少,城市人口來農村買房帶動農村房價上漲導致本地區人買不起房子,以及農業賺錢利潤不多這四個方面問題。由於教材對cultural corner這個部分的定義爲“藉助於篇章閱讀的形式,介紹豐富詳實的文化背景知識。”而農村問題也正好是我國現階段的一個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這促使我透過文化擴展的方式發散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對中歐農村的異同的文化意識。

[學情分析]

這次授課的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剛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新生,他們應具備一定的閱讀技巧,能夠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細節,但在尋找到有用資訊並再加工上還需磨練。在語言表達方面,學生有能力大致回答我設計的課堂問題,但在文化話題的表達上比較吃力,需要用框架和一些句型幫助他們理清思路並掃清障礙。

[核心任務]

閱讀cultural corner並對比中國的農村,談自己對中歐農村異同的觀點。。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 教學目標

透過閱讀了解文章細節內容對文章進行理解和加工,並透過與文章相關的中國農村的閱讀,開展話題討論並能流利的表達自己對中歐農村異同的觀點。。

2. 語言技能

1)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並能有效獲取有用資訊。

2)幫助學生正確拼讀單詞。

3. 情感態度

透過討論和小組競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透過篇章閱讀幫助學生提升對中歐農村異同的文化意識。

4. 教學重點

1) 理解文章的大意和觀點;

2) 幫助學生擴展視野,瞭解中歐農村的異同。

5. 教學難點

透過篇章閱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對中歐農村異同的文化意識並表達出來。

6. 教學方法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cooperative learning.

師說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及在本單元的地位

《師說》是韓愈反對駢文浮靡文風的創作實踐的代表之作。本篇是新編高中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不僅文言現象比較典型,而且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課本即範例,學習教材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能將知識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因而指導學生學好本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中對學生“具有初步文學鑑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及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A.基礎知識目標

瞭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積累“師、傳、道、受”等12個常用文言實詞和“之、其”這兩個常用的虛詞;兩個通假字;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常見的文言句式。

B.基本能力目標

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培養文言文的記誦能力。

C.德育目標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針對本篇文言現象比較典型,且本篇爲教材規定背誦篇目,我將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爲: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文言文法及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爲:理解本文的論證方法

二、說教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所教學生的基礎實際,我採用以下方法教學:

1.教師範讀,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介紹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的方法,點撥詞句,幫助學生學會積累文言詞語,培養學生髮現文言現象的能力。

三、說學法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存在着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教師搞“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對文言文學習,學生無所謂主動觀念,對文言文學習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學,不願意學。文言文學習停留在一種教師單邊進行的層面上。文言文教學成爲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瓶頸。

新教材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制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運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B.參照註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正確的誦讀,指導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理解性的記憶,實現誦讀與背誦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

其次採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預習。印發資料,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文體介紹,讓學生對本篇有一定的瞭解。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擬分三課時進行。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

第一課時:串講和點撥,以誦讀和字詞積累爲主;

第二課時:討論和分析,歸納文言詞語用法,理解本篇的寫法;

第三課時:閱讀鑑賞,熟讀成誦,擴展閱讀,學會知識的遷移。

爲加大課堂容量和訓練密度,藉助微機等輔助教學手段。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作者簡介,背景介紹(略)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課所學,檢查作業完成情況:

二、齊讀第1、2自然段:(力求背誦)

三、自由朗讀第3、4自然段,提問,釋疑答疑:

重點句子解釋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賓語前置句,之,賓語前置的標誌)

②彼童子之師……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斷句,“非……也”構成否定判斷)

③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巫醫樂師各種工匠,士大夫之類看不起他們,現在士大夫之類的智慧竟然不如他們,難道不是很值得奇怪的嗎?)

④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聽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

⑤餘嘉其能行古道 我讚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

四、討論、歸納本課特殊的文言現象:(展示課件)

此部分爲突破重點之環節,在上節課佈置作業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以課件圖示出。加深學生印象,並透過此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發現並歸納文言現象,最終學會自主學習。這就是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透過前面的學習,達成了本課教學目標中的基礎知識目標,那麼,如何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其他幾個目標呢?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又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以期達成基本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五、討論、解讀課文:(學生活動爲主)

長期以來,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詞的理解上,而忽視了新教材所選篇目,不僅在文言知識上具有典型性,而且在思想內容上也具有啓發性。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散文大家韓愈就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文學主張,那麼,我們在學習經典文章的時候,爲什麼要忽視對其他豐富的思想性和科學的哲理性的探究呢?

本篇在不僅在寫法上,而且在思想內容上,頗有值得借鑑的地方,據此,引導學生理解本篇的構思,是有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的。

思考討論:本篇是立論文章還是駁論文章?(結合題目)

明確:本篇屬於立論文章。

1. 思考討論:既然本篇屬於立論文章,那麼,它到底是圍繞一箇中心來展開議論,還是圍繞一個論題來展開議論呢?

明確:就立論文章而言,可以分爲兩類:(1)論證型立論文(2)闡述型立論文

(1)所謂論證型立論文,即有一個完整的提挈全文的中心論點,作爲擺事實講道理加以證明的對象。

(2)所謂闡述型立論文,是全文從幾個角度上去闡述論題,即多側面地揭示論題所包含的內容或意義,它只有闡述點(或曰分論點),沒有中心論點。

3.就從師這個論題,作者是如何論證的?

明確:本篇有三個闡述點

第一個闡述點是“古之學者必有師”,作者立該點的理由是: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論定教師的職責,破除爲師的神祕性。② “人非生而知之”,這是指出從師的必要。③“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這是明確擇師的標準。這三點理由,圍繞人“必有師”,層層遞進,有力地支援了闡述點。

第二個闡述點是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鍼砭唐朝社會上崇尚門第、輕視知識、恥學於師的時弊,全面分析從師風尚不流傳的原因。接着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①今之衆人恥學於師,這是師道不傳的下層社會基礎。②爲父者恥學於師,這是師道不傳的家庭因素。③爲官者——士大夫之族嘲笑相師,影響惡劣,嚴重敗壞社會風氣,這是來自社會上層的最主要因素。一言以蔽之:師道不傳,匹夫有責,士大夫尤甚。 (見表格)

第三個闡述點是“聖人無常師”,論證師生之間的正常關係。先舉孔子從師行爲作例證,次舉孔子擇師言論作引證,最後析理結論。

文章末段說明作文由來(寫作目的),對論題作一點補充交代,並且以李蟠這個從師學習的正面典型顯示恢復師道是有希望的。

六、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1.字詞強化訓練:佈置相關的解釋多義詞練習

(此練習的設計,是爲着學生能將知識合理地向課外延伸,實現知識的遷移)

2.寫作訓練:

(由於本課不僅有較強的知識性,而且還有較好的思想性,可以結合學生理解的實際,進行寫作訓練。而且,對本文思想內容的探究,也正體現了本課教學目標中德育目標的設計意圖。)

啓發學生思考:

作者論述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他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學者必有師”,明確指出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個觀點無疑具有積極意義。韓愈突破教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職責侷限,將其擴大到“傳道”、“解惑”,這在當時也是了不起的進步。

關於從師學習的途徑,也就是擇師的標準,韓愈針對上層“士大夫之族”的門第觀念,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並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些思想閃耀着民主、進步的光芒,鍼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門第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師道觀念。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發展的餘地。

學習本篇後,以“談教師的作用”爲話題,寫一篇文章,字數600字左右。

第三課時 背誦指導、擴展閱讀(略)

師說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北京亮起來了》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四次的一篇寫景的文章,本冊教材構建了開放、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着眼於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科書以專題爲組織單元,專題設計了八個專題,本文選自第三專題。緊扣"美麗的祖國,可愛的家鄉"這一單元主題,課文描繪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輝煌明亮的夜景。圍繞"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一句,課文具體介紹了長安街,環形路,王府井、西單商業街,故宮等不同的場景,自理興建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由衷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本文的語言非常優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詞語和幾個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點,讓課文正色不少,是引導學生品讀、積累的好材料。

二、說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初步理解新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透過觀看圖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我是依據課程標準改革的精神以及實驗的要求,確定了本科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目標。)

2、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生詞。

(2)讀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3、教學難點: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新詞,並學會應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我是依據實驗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透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會生字、積累詞語,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激發學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4、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我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而準備教具的)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再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透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並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悅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指導的作用,成功的達成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設計

一開始上課,我就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藉助生動的畫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設計活躍課堂氣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爲了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我依據課改教材的特點,配合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主要採取了直觀、朗讀、形象的程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用激情滿懷的聲音,表現出對住過的熱愛之情。我的教學設計主要分六個環節:

(一) 賞圖引題,激發興趣

1、談話匯入:小朋友們,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他是一座世界文明的古都,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現在讓我們一同欣賞北京的風光。

2、播放背景風光圖。問:欣賞完北京風光,你想說什麼呢?

3、學生談感受。

4、談話過度

多美的景色啊!剛纔我們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風光,你們想進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描寫北京夜景的課文。

5、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觀看遠教資源課件,直觀感受北京風光的美。從而讓學生進入優美的情境,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巧妙地引入新課。)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樣的?課文中用了哪些詞語來表述。

2、配樂播放北京夜景圖片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小朋友們,讓我們用眼睛用心靈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們看

3、你們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們一樣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讀後標自然段序號。

(設計意圖:觀看北京夜景圖,讓北京亮麗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裏,並在此基礎上談感受,爲學好課文墊。)

(三) 學習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小老師帶讀。

2、去掉拼音檢查會人情況。(齊讀開火車讀)

3、齊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理解意思。

4、做詞語搭橋遊戲:男女同學比賽接龍讀詞語。

(設計意圖:透過多種形式地認讀生字新生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

(四)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五) 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輝煌)齊讀,組詞,練習說話。

2、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指名說)

3、老師範寫生字,學生跟書空練寫。

4、播放音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書寫生字,師巡視指導。

5、評價學生寫字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優美、愉快的音樂中書寫生字,可以消除聽課的疲勞,提高學生寫字的興趣。)

師說說課稿 篇5

課程介紹: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上午好。我叫趙豔,來自於鎮江市第四中學。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物的分類》。生物分類涉及的知識面很廣,特別是對形態學知識要求很高,歷來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新課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對該部分要求“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意在讓學生體驗分類的方法,而不是對生物進行屬或種水平上的鑑定。如何讓教學重點從掌握生物分類的具體知識和技能,改變爲讓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我選擇了它作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的指導。

對於生物的分類,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程序、綜述”這樣7個方面進行剖析。

㈠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七年級下冊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類”的第2節,是本章的重要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是對各類生物特徵的複習,也是對生物類羣的整理和歸納。學好本節內容,可以讓學生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瞭解,並學習到科學的分類方法。

2、重點、難點的確定

在本節課中,各類生物的特徵在前面都已經學習過,學生應能很(比較)好的理解和應用。而且新課標將具體內容標準定爲“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如何讓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

3、課時的安排

由於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學生又是初次嘗試分類的基本方法,所以本節內容將分成3課時進行。第1課時爲嘗試分類和科學的分類,第2課時爲給動物分類,第3課時爲給植物分類。本節課我主要講的是第2課時。

㈡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②知道脊椎動物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徵。

2、能力目標:

①嘗試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②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

(如何達到)

a、利用學生前面學過的動物知識爲基礎,以及書87頁的表格練習,讓學生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徵。再透過拖動動物圖片,強化學生的認識。

b、透過有無脊柱這個簡單的特徵,使學生初步嘗試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透過填寫表格和拖動圖片,並且講出脊椎動物的分類依據,使學生進一步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透過爲生物標本室的脊椎動物歸類,使學生親身體驗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c、透過分組對脊椎動物標本分類,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d、透過對生物標本室裏各種動物標本的觀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與b點結合介紹:同時~~;並~~)

㈢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本節課中,使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從而真正學會分類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2個活動,第一個是藉助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學生拖動動物圖片,爲動物進行分類,活動很有趣,但是要求學生講出拖動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徵);第二個是走出課堂,讓學生參觀標本室,參觀很精彩,但是要將脊椎動物歸類(同樣是根據主要特徵)。這樣的2個活動,學生很樂於參與,而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就主動的學會了分類的思想方法。

㈣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着“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我大膽的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採用了“課堂——標本室——課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爲手段,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標本資源,採用了觀察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知識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㈤學習方法

“受人與魚,莫過於授人與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爲了“學會”知識,更是爲了“會學”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透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實踐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

㈥教學程序(附課堂教學結構流程設計表)

1、情境匯入(這部分需要2分鐘)

a.處理:本節課透過播放各種動物圖片,引出“給動物分類”的內容。【呈現】

(組織學生觀看並說出其名稱)

b.優點:由學生比較熟悉的動物入手,透過精美的圖片,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慾望,使學生一上課就融入學習和探究的氛圍中。併爲課堂教學奠定了一個輕鬆、和諧的基調。

2、區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部分需要5分鐘)

a.處理:介紹科學家根據動物有無脊柱,把他們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然後提問:你知道圖片上的這些動物,哪些是脊椎動物,哪些是無脊椎動物麼?【呈現】

(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邀請:你願意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

(組織學生拖動圖片,將這些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呈現】)

b.優點:由淺入深,透過有無脊柱這個簡單特徵,使學生初步嘗試着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並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再透過拖動圖片,進一步加深對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認識。

拖動的過程,又使得課堂生動活潑起來,更好的吸引住了學生。

3、對脊椎動物進行分類(這部分需要15分鐘)

a.處理:介紹根據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一些特徵,又可以將它們分成許多不同的類羣。然後提問:你能根據書87頁的提示,將這些脊椎動物分成5大類麼?哪5大類?分別有哪些動物?【呈現】

(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填寫書87頁表格,得出結論。)

邀請:你願意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哪些是魚類?爲什麼?

(組織學生拖動魚類圖片,並講出魚類的主要特徵。【呈現】)

同樣的方法,組織學生拖動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圖片,並講出主要特徵。【呈現】

b.優點:透過填寫表格,發展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透過拖動圖片,進一步使學生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並且對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羣有所瞭解。拖動圖片很有趣,但還要求講出理由,這就使得學生既樂於參與,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識。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

4、分組對生物標本室裏的脊椎動物進行分類(這部分需要16分鐘)

a.處理:發出請求:生物標本室裏的脊椎動物標本弄亂了,你能根據這些動物的特徵重新分類整理嗎?【呈現】然後強調進標本室的注意事項。【呈現】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明確分工。然後到標本室,觀察標本,記錄。)

b.優點:使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親身體驗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這種走出課堂,使學生與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活動,既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也是對學生熱愛動物的一種情感教育,並且充分利用了學校資源。

5、表達和交流分類成果(這部分需要5分鐘)

a.處理:組織1~2個小組交流分類成果,其他組進行補充或糾正。【呈現】

b.優點:檢驗學生的實踐成果,使學生享受到實踐的喜悅。

6、疑難解析(這部分需要2分鐘)

a.處理:提問:鴨嘴獸、蝙蝠、白暨豚、海龜各屬於哪類動物?爲什麼?【呈現】

(組織學生辯論、得出結論)

b.優點:使學生對脊椎動物的各類羣有進一步的認識,學會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

㈦綜述

以上是對“生物的分類”這一節教材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本着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大膽的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熱切的觀察和熱烈的討論中,使學生主動而輕鬆的掌握了分類的基本方法。整堂課,生動活潑,學生由始至終處於一種興奮好奇的狀態,成功的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師說說課稿 篇6

教學目的: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麼。

2.學習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象的方法。

3.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4.感悟文化與文化現象。

教學重點:目的1、2。

教學難點:目的3。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匯入:

透過複習前一課內容,由道家引到儒家,引到孔孟二人的區別。

二.介紹作者:黃仁宇(見教材框文)

三.詞語積累:

(1)注音正確有誤的一項是( D )

A.曾皙xi 浴乎沂yi 舞雩yu 庖pao廚

B.馬廄jiu 餓殍piao 老羸lei 溝壑he

C.譎jue詐 桴fu筏 經筵yan 商鞅yang

D.贈儀yi 篡chuan位 熱忱chen 貴戚qi

(2)判斷解釋有誤的一項( D )

A.形影相隨(跟隨) 毫不諱忌(忌諱) 斬釘截鐵(砍斷)

B.禮尚往來(崇尚) 不爲已甚(太) 改弦更張(拉弓弦)

C.草菅民命(茅草) 無的放失(箭靶的中心) 一針見血(看見)

D.百家爭鳴(發表意見) 截然相對(界限分明) 融會貫通(懂得)

(3)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提示:課前提示內容。把孔孟二人加以精細比較,找出二人的差異,進而研究造成這些差異的時代根源。

四.內容板書:

相同點相異點個性原因間接原因

孔子儒家聖人,形影相隨,宗旨相配。生活態度輕鬆愉快對人性看法性惡來自先天對“禮”的看法重視閒雅熱忱春秋時期,不至於完全失望

孟子凡事緊張人性本善不重視革命性戰國時期,國君草菅人命

五.討論:作者認爲,孔孟的差異,折射了春秋戰國時期間劇烈的變化,中國古代社會如此早熟,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現象,要解釋這種現象,應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特點。你認爲應該怎樣結合中國歷史地理特點來解釋這種現象?

(教師不說標準看法,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難句理解:(可穿插於內容清理中)

1.說孟子“凡事緊張”,“緊張”一詞含義是什麼?

提示:所謂“緊張”,是爲尖銳的社會矛盾、兇險的前途而焦慮、憂心、痛心這樣的情緒。

2.“雖爲聖賢,仍要經常警惕才能防範不仁”,從這個話裏怎麼見出“性惡來自先天”?

提示:經常警惕才能防範不仁,就是認爲人的修養是用理智不斷克服性惡的過程,也就是認爲惡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3.“針對這些條件,孔子對當時的情形,還沒有完全失望。”——表因果關係,用“針對”一詞是否恰當?

提示:不恰當。“針對”一詞不表原因,而上文內容也並不是什麼“條件”。應改爲“因此”。

4.“他的閒雅代表着當時的社會”一句是什麼意思?

提示:當時社會還相當寧靜,整個社會心態都比較閒雅,孔子的閒雅代表着當時的社會心態。

5.爲什麼說“全民爲什伍”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戶籍編制,五家爲伍,十家爲什,相聯相保。“什伍”又是古代軍事編制,五人爲伍,十人爲什。所以說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6.爲什麼說孟子的性善論帶着一種強迫性的推論?

提示:由性善論這個前提推論到對人的道德要求,不過是要求保持天性,回覆天性而已,很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爲“失其本心”,所以帶有強迫性。

7.何謂“低水平平等思想”?

提示:低水準是指生活水平低。如“樂歲終身飽”,但求吃飽肚子而已。

8.“可是今日我們讀《孟子》和《四書》全部,卻不能一體視之爲政治哲學,一定也要考究他們的歷史背景,有時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說的一樣,‘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應怎樣理解?

提示:《孟子》和《四書》全部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並不是句句話都適用於任何歷史條件。政治哲學,是研究政治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和政治理論的概念體系,包括《孟子》在內的《四書》含有政治哲學的成分,但是不能一體視之爲政治哲學。如果不考究其歷史背景,一概奉爲經典,是要犯錯誤的,在這個意義上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9.學習了本文,你認爲應該怎樣來研究古代文化現象?

提示:1.善於同中求異。2.要進行歷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實質。3.研究歷史文化現象,要掌握大量的歷史資料,並以之爲依據。

七.完成課後練習。

師說說課稿 篇7

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韓愈的《師說》。

《師說》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中第一板塊“求學之道”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抨擊時弊,宣揚師道的著名論文,是韓愈議論文中的典範作品。文章批評了當時不重視師道的不良風氣,以嫺熟的藝術技巧,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階層的愚頑與可笑。靈活自然的敘述和議論,將“從師之道”的幾個重要原則問題闡述得極爲深刻,令人信服。

這次教學的對象是高一的學生,透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但是對於文言文的學習,他們仍然有畏難心理。從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需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師說》是一篇探討從師學習原則的文章,其中的觀點對學生來說很有教育意義。

在分析完教材與學前,我來說說我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學生能積累、掌握“師”“傳”“從”“道”等幾個常見文言實詞以及 “之”“其”等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及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常見的文言句式等

②掌握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培養文言文的記誦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透過質疑、討論和教師的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使語文課堂更具開放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及用法,並且熟讀背誦課文,教學難點確定爲學習正反對比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加強說服力的寫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水平,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次教學設計,我將遵循以上指導思想,注重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我將透過點撥法,即點要害,抓重點,撥疑難,排障礙,還有歸納法,即對文中重要的實詞以及虛詞的用法進行歸納,來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而學生透過誦讀法、圈點法,提問法以及課堂鞏固練習來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透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過程。我將分兩個課時來進行我的教學。我主要講的是第二課時,但爲了使教學過程完整,我會稍帶補充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興趣匯入

講訴程門立雪的故事,引出尊師重教的思想,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利匯入新課。

(二)聽讀課文 整體把握

這個環節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脈絡,理解課文大意,解決字詞問題,這是我上課的重點,也是我第一課時的內容,在這裏我簡單的介紹一下。

在這一課時中,我首先會向學生介紹有關“說”這種文體的知識,也適當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其次,和學生一起解決文章的字詞問題,包括各種實詞虛詞的含義以及常見文言句式的分析,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全文翻譯,把握本文中心思想。最後,學生誦讀課文,加深記憶和理解,也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下面讓我詳細說說我的第二課時,也就是本課的第三環節。

這個環節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入文字,理解文字的內在結構,同時揣摩語言,關注文章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檢視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檢視

的寫作特色,這也是我上課的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有這樣幾個問題:

1、課文的中心論點?

透過上一課時的梳理,我想這個問題學生並不難回答說出來,本文的中心論點就是作者在開篇就提出來的古之學者必有師。

2、圍繞這個中心論點作者是如何展開論述的?

這是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透過討論思考後,能夠大致明白作者在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所選取的角度是不同的,但還不能完全明白這種內在結構。這時就需要老師的引導了。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實際上是作者從正面來論述這個中心論點,這裏麪包括從師的必要性,和擇師的標準。

接着我就可以問學生,那麼在作者看來,我們爲什麼要從師,我們又應該向誰從師。這樣啓發之後,學生就明白了,我們從師是因爲老師,是傳道受業解惑的。而從師的標準就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3、有了第一段這樣的啓發,我想學生很快就能夠明白,第二段實際上是作者從反面來論證的,作者認爲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爲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那麼爲了批評“恥學於師”的人,作者從幾方面進行了論證?

這個問題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文,鍛鍊搜尋有效資訊和歸納的能力。要求學生將幾方面的對比關係一一列出,並用課文原文回答作者透過每一組對比得出的結論。比如說透過古今的對比,作者得出了聖益聖,愚益愚的結論。當然我也希望,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找尋中明確對比論證所具有的使用效果,並鼓勵學生在習作中使用。

4、在第三段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言行,那麼他是想闡述什麼觀點?

這個問題並不難,作者透過聖人孔夫子的言行,就是要說明,聖人無常師,這也就教導學生學習應該勤學好問、不恥下問。當然,提這個問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在這裏所運用的另一個論證手法,這就是舉例論證。

最後一段是作者闡述寫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點分析,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和韓愈寫作的原因就可以了。

(四)拓展應用,發散思維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組織一場討論。《師說》裏說明了老師應該扮演的角色,也說明了師生應該具有的一種關係,那麼韓愈的觀點還是用於今天的課堂嗎?設定這個問題,一是爲了引導學生評判性地看待所學道理,並能運用到實際思考中,二來也是爲了促進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最後,我也會佈置一個課後作業:同學們將討論的思考寫成一篇小論說文。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指導,謝謝!

師說

韓愈

對象 結果 對 傳道受業解惑 古今 聖益聖,愚益愚

反 比 父子 小學而大遺 道存,師存論 (1) 例 貴賤 其智反不能及

(2)證聖人無常師

(3)

師說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參加說課的課題是《一個這樣的老師》,下面我從四方面說說我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北京市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11冊第八單元第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

本單元教材具有以寫人爲主的特點。要求教學中應突出這一特點,充分感受、理解人物特點,並在此基礎上評價人物,體會課文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一個這樣的老師》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使懷特森老師這個人物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細讀課文,透過研讀懷特森老師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學生們在課上的表現,感悟懷特森老師用心良苦。

2、透過12至14自然段的學習,更全面更深刻地體會懷特森老師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獨具一格的教師形象。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正確評價懷特森老師,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4個教學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了本課的

教學重點:

1、研讀懷特森老師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學生們在課上表現,感悟懷特森老師用心良苦。

2、透過12至14自然段自主學習,緊緊抓住兩次“正視”,深刻全面地體會懷特森老師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獨具一格的教師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本課的教學關鍵,在於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實實在在地去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二、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學生感覺特別“新鮮”。第一新鮮在: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第二新鮮在:學生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戲弄”自己的學生,這讓學生們不可思議。第三新鮮在:學生沒有想到懷特森老師會用這樣的方式教給學生去用懷疑的眼光學習。這些新鮮點有的源自於中外文化的差異,但更多的是源自於懷特森老師與其他老師的與衆不同。這樣的老師,與學生實際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老師不一樣,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設計理念:

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作爲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凱蒂旺普斯事件中“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我心情的變化”描寫,以及最終“我們的行爲轉變”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達到立體感知人物形象特點的目的。

四、說教法:

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引導學生透過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把握,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提出自己對懷特森老師獨特的理解。透過交流,總結提升人物的特點。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結合情境,引發學生的已有體驗。

4、扶放結合法:透過巡視指導,輔助學生完成“畫批”。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學習習慣的養成,在每堂課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我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2、能說出課文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分四大塊內容,分別是:(一)齊讀揭示課題。(二)檢查預習情況。(三)再讀課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四)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爲第二課時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想針對於第二塊內容中的檢查預習情況,說說自己的做法:除了在這個環節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以外,還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解釋詞語。例如:面面相覷: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同學們爲什麼會面面相覷?鄭重其事:懷特森老師怎樣鄭重其事地講凱蒂旺普斯的?饒有興趣:學生們對什麼事情饒有興趣?胸有成竹:“我”在做什麼事情時胸有成竹了?狡黠:爲什麼說老師的眼裏閃過了狡黠的目光?等等, 藉着這些詞語的解釋,學生回顧課文內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爲下一步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以至於深入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第二課時

(一) 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匯入: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凱蒂旺普斯”事件。(指導學生說清楚:在什麼情況下誰做了什麼?結果怎麼樣?)

過渡:我們都得了0分,真是不可思議!“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多麼神聖!可是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居然是老師自己編造出來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板書:?)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

(二)細讀課文,深入感知

凱蒂旺普斯事件,感悟懷特森老師用心良苦。

1、默讀1——10自然段,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閱讀提示:

①默讀1——10自然段,畫出描寫懷特森老師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反覆讀一讀,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②邊讀邊做批註。

2、集體交流——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預設1: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知識豐富)的老師。 (關注1、2自然段,透過“面面相覷、驚奇、絕跡、沒有人知道”等詞語或句子,體會懷特森老師的博學,瞭解學生們對他的喜歡。)

預設2: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捉弄人、狡猾、胡編亂造……)的老師。 (關注 5——8自然段,透過“狡黠、編造”等詞語和學生的反應,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捉弄人、狡猾、胡編亂造……>的老師。)

3、抓重點句,體會孩子們被捉弄後的氣惱與憤怒,指導朗讀。

引:面對這樣一個捉弄人的老師,同學們有什麼反應?

隨學生彙報出示課件:

“那你爲什麼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的講?爲什麼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麼老師!”

“從來沒有過?那你那天拿的頭骨是怎麼回事?”

學生練讀――指名讀――教師引讀,讀出內心被捉弄的氣憤和惱怒。

4.感悟老師的良苦用心。

引:老師爲什麼要這樣做?他的目的是什麼呢?

(1)調換角色體驗,理解懷特森老師的用意:

課件出示:

“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麼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2)引導學生說出:老師想透過這件事讓大家學會思考,認真分析,學會懷疑,敢於質疑。

適時板書:思考 分析 懷疑 質疑

(3)交流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預設:(特殊、用心良苦、與衆不同,教給我們學習方法……)

隨機板書:與衆不同

過渡: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是不尋常的探索,他雖然只教我們科學課,但他那獨特的教學思想,給我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下邊請同學們默讀12——14自然段,看看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新懷疑主義”,體會懷特森老師給學生帶來的深遠影響。

1.默讀12——14自然段,思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集體交流體會:

(1)課堂上

提問:“正視”什麼意思?你從這個詞感受到了什麼?(聯繫上文引導學生體會課堂上學生們理直氣壯、很有勇氣和自信心,以及敢於質疑、堅持真理的坦蕩和毅力。)

小結:當我們的懷疑正確時,它促使老師也去糾正錯誤,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僅是我們自己,連老師也受益匪淺呀!

(2)生活中

我正視着他的眼睛,告訴他:“你錯了。”

提問:又一個“正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聯繫全文,幫助學生明確懷特森老師帶給作者本人的深遠影響。①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後,“我”從心底裏敬佩他。②我在生活中也能夠自然而然地運用“新懷疑主義”,告訴對方“你錯了”。)

3.小結:看:思想的力量是多麼的巨大,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他取得這樣的卓越成就,我想,與懷特森老師帶給他的深遠影響是分不開的。 作者之所以寫下《一個這樣的老師》,你知道是爲什麼嗎?

(板書:深遠影響)

三、讀寫結合,總結全篇

1.用兩三句話表達你對懷特森老師的敬佩之情。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交流,互相啓迪。

3.教師總結:科學課上的凱蒂旺普斯事件和“小轎車”論文,是對懷特森老師的正面描寫,而給“我”留下的最爲寶貴的財富正是老師用獨特的方式教給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那對我深遠的影響就是對人物的側面描寫。這種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可以使人物特點更加清晰和飽滿。

板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

博學 思考

與衆不同 分析

非同一般 懷疑

深遠影響 質疑

標籤:師說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