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勵志成功

良心勵志美文

清朝康熙年間,福建出了兩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名叫陳夢雷,一位名叫李光地。康熙9年,兩個人同榜進士及第,同被授予編修之職。俗話說,惺惺惜惺惺。陳夢雷與李光地相互仰慕,親如兄弟。

良心勵志美文

康熙12年(1673年),陳夢雷與李光地結伴回福建探親。陳夢雷家住福建福州,李光地家住福建安溪,相距不遠。兩個人在福州分手,約好探親結束再一同結伴回京。可是,就在陳夢雷與李光地分手不久,駐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突然起兵反清,自立爲王。身爲清朝編修的陳夢雷和李光地一下子陷入到了叛賊耿精忠的“鳥籠”中。

耿精忠分別給陳夢雷與李光地下了聘書,聘請他們二人在小朝廷裏擔任大學士職務,命令他們立即到福州上任,否則,格殺勿論。不僅如此,耿精忠爲了防止陳夢雷逃跑,還把陳夢雷的父親軟禁起來,逼迫陳夢雷就職。

陳夢雷與李光地的官職一下子升了三級,這看起來似乎是件好事。可是,如果耿精忠起義失敗,那麼,兩個人不僅官職不保,而且可能會有殺頭之禍。然而,如果他們不上任就職,也可能會有滅門之災。李光地從安溪到達福州後,沒有去耿精忠處報到,而是悄悄來到陳夢雷的府上商量對策。

兄弟相見,分外親熱。寒暄之後,話入正題。陳夢雷說:“耿精忠兵少將寡,難成大事,必敗無疑。可是,我父親目前在耿精忠的手上,所以不能離去,只能以有病爲由拖延。李兄快快離開福州,否則,會落個不忠的罪名”。李光地想了想,說:“既然弟不能脫身,不如出任耿精忠的大學士,蒐集其軍事情報,我在外面接應,爲清軍報信。將來事成之後,你我兄弟共同建功立業”。陳夢雷表示贊同。爲此,李光地還寫下了“李陵不負漢,樑公亦反周”的詩句

事情果然讓這兩位大才子給言中了。3年後,耿精忠兵敗,福建重新回到了清政府手中。這時候,李光地利慾薰心,昧起良心,把所有的功勞佔爲己有。對於好友陳夢雷,他卻忘得一乾二淨。李光地因爲向清軍提供軍事情報,受到了康熙的提拔重用,出任內閣學士。陳夢雷卻因爲曾經出任耿精忠的大學士而被捕入獄,生命危在旦夕。

這時候,能夠證明陳夢雷清白的只有李光地一個人。可是,李光地堅決否認兩個人曾經密謀讓陳夢雷做內應的事情,更否認陳夢雷曾經給他國軍事情報。這可是要陳夢雷命的`事兒。在大獄中的陳夢雷終於認清了李光地的險惡嘴臉。他悲憤至極,在牢獄中寫下了《告都城隍文》,揭露李光地背信棄義,賣友求榮。

李光地與陳夢雷都是康熙年間舉足輕重的學者,他們之間的糾紛引起了當時翰林院大學士們的高度重視,大家都相信陳夢雷。一時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大罵李光地豬狗不如。可是,康熙皇帝卻相信李光地。陳夢雷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這時候,翰林院的學士們對李光地羣起而攻之。大學士徐乾學更是義憤填膺。他代替李光地向康熙皇帝寫了一分訴狀,在上朝時遞給李光地,逼李光地上奏。在衆目睽睽之下,李光地只好向康熙皇帝求情,寬恕陳夢雷。但是,對於陳夢雷貢獻軍事祕密的事兒,堅決否認。因爲李光地的供述,陳夢雷免於一死,被流放到遼寧。

李光地知道自己對不起陳夢雷,在陳夢雷流放的路上,送去物資資助陳夢雷。陳夢雷堅決拒絕,並憤然寫下了《絕交書》。陳夢雷在遼寧一邊教書,一邊研究學問,寫出了《周易淺述》、《盛京通志》、《承德縣誌》、《海城縣誌》、《蓋平縣誌》等。康熙37年,陳夢雷回京,擔任誠親王胤祉的老師,主編了著名的《古今圖書集成》系列叢書。

李光地則是青雲直上,官至直隸巡撫、大學士、吏部尚書。他爲官清廉,學士淵博。但是,因爲“賣友求榮”一事,處處被人唾罵,一生受盡了良心的折磨。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讓兒孫們去請陳夢雷,希望能夠當面向陳夢雷謝罪,請求陳夢雷的原諒。可是,遭到了陳夢雷的嚴詞拒絕。李光地悔恨不已,臨死不肯閉眼。

良心在天,人間自有公道在。一個人,不管貧富貴賤,但是,只要有一顆良心,你就會幸福一生。否則,你就會像李光地一樣,揹着心靈的十字架,死不瞑目。

標籤:良心 美文 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