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故事

關於漢字的小故事8篇

故事3.25W

導語:漢字,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接下來是小編分享的關於漢字的小故事8篇,歡迎借鑑。

關於漢字的小故事8篇

漢字的小故事 篇1

漢字除字形之外,還有一個字音問題。在某些時候,字音成爲表示字義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漢語中同音詞較多,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漢語的諧音正是巧妙地應用了這些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的漢字,表達了耐人尋味的意思。

過去,老百姓被壓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對抗的情緒,卻不敢直接說出來,就常常用漢字的諧音,寫出許多與時政有關的歌謠。如宋代流行的歌謠:

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

殺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兒荷葉在。

歌謠中運用了諧音手法,大罵當時的奸臣賊黨童貫、蔡京、高俅、何執中等人。“筒”與“童”音諧,“菜”與“蔡”音諧,“羔”與“高”音諧,“荷”與“何”音諧,分別用打、潑、殺、吃等表達和他們不共戴天的情感。

這種漢字的諧音經過反覆使用之後,形成一種修辭方法爲諧音體。從子夜歌起便不斷被使用。比如:“始欲識郎心,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這首歌描寫愛情的波折,開始相戀時,希望兩顆心能合而爲一,專心相愛,可是情況後來發生了變化,就像理好的絲進入了破織機一樣,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絲”與“思”音諧,以“絲”寓“思”,“匹”與匹配的“匹”諧,指不能成雙。在情歌中常見的還有以“芙蓉”爲“夫容”,“蓮”爲“憐”或“連”,以“藕”爲“偶”,以“絲”爲“思”,以“梨”爲“離”,以“晴”爲“情”等。

諧音不僅在民間歌謠中體現,而且廣泛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間,由於以福爲吉,將福作爲家庭或個人追求的目標,所以,每逢過年,一定會在大門上貼“福”字。有時故意將“福”字倒過來貼,取“福到了”的口彩。這裏的“到”與“倒”諧音。再如,民間年畫中魚是最流行的題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雙手抱着一條大魚,而且有蓮池、蓮花等。以“魚”諧“餘”(表示富餘),以“蓮”諧“連”,這幅畫的主題是“連年有餘”,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過得很富餘、富足。

漢字的小故事 篇2

文字獄,是指舊時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冤獄。皇帝和他周圍的人故意從作者的詩文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嚴重者會因此引來殺身之禍,以至於所有家人和親戚都受到牽連,所謂“誅滅九族”。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平民出身的皇帝,文化修養不高,做了皇帝后變得陰狠、猜忌、嗜殺。光是爲了臣下奏章中有他犯心病的字眼,就殺掉了許多人。當時,一個叫林元亮的人寫的《謝增祿表》中,有“作則垂憲”四個字,本來是稱頌皇帝的習慣用語。誰料朱元璋大怒,認爲是罵他“做賊”(“作則”的諧音),就把林元亮殺了。另一個叫許元的人寫的賀表裏有“藻飾太平”,朱元璋認爲這是說他“早失太平”(“藻飾太平”),這樣,許元自然也難逃一死了。

清初的皇帝很忌諱胡、蠻、夷等字眼。當時戴名世的《南山集》裏,有詩《天下己任》,是歌詠顧炎武的,說他“懾服胡王羞漢臣”。這本集子裏被朝廷認爲“大不敬”的字眼還有多處,戴名世因此被殺。呂留良寫的詩裏有“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的句子,“清”、“明”兩個字多義,可以理解成涼爽的風、皎潔的月,也可以理解成清朝的風、明朝的月,因此呂留良被猜疑爲不滿清朝的統治。沈德潛的《詠黑牡丹詩》有這樣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其中的“奪朱”用的是《論語》裏的典故,可是明朝的皇帝姓朱,“奪朱”就被說成是清朝奪取了明朝的天下;“異種”本來是“奇異之種”的意思,但這裏也被解爲“非我族類”的別族,指滿族。所以乾隆看到此詩時大怒,沈德潛當時已死,就把他的屍體拉出來鞭打一通,以正其大逆不道之罪。

清朝的文字獄比明朝更多,被殺者數字驚人。據記載,僅莊廷壠(應該是金字旁)《明史》一案,“所誅不下千餘人”。從康熙到乾隆,就有10多起較大的文字獄,被殺人數之多可想而知。

漢字的小故事 篇3

謎語和漢字的字形、字音或字義有密切的關係。謎語,按謎底可分爲字謎和非字謎兩大類。

“謎語”這個名稱,最早見於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諧隱》。劉勰認爲,謎語是由“隱語”發展來的。在曹魏時代,正式形成今天通常所說的謎語。南朝的《世說新語》一書,記載了有關曹操和楊修的幾則謎語故事。其中一則說,楊修爲曹操建築相府大門,剛架好椽梁,曹操看到,讓人在大門的門板上題了一個“活”字。楊修看到這個字後,便讓人們把大門拆了重修,說:“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宋代以來,制謎猜謎活動廣爲流行,形式繁多。因元宵節賞燈時要將謎語寫成紙條,貼掛於燈上供人品猜,於是又有了“燈謎”之稱。這種習俗至今在許多地方保留着。

字謎的謎面和謎底之間的關係多種多樣。有的是綜合利用字形、字義間的關係。比如:“看時圓,寫時方,寒時短,熱時長。”它的謎底是“日”字。因爲作爲事物的“日”(太陽),看去是圓的;寫作“日”,是長方形;作爲時間單位的“日”,冬季夜長晝短,夏季夜短晝長。

有的'是利用字形結構和筆畫關係,這種謎語比較常見。比如:“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繫。”謎底是“省”字。因爲“自”、“小”兩個字合在一起,是“省”字;“目”、“少”合在一起,也是“省”字。

還有的是利用錯覺造成字謎。比如:“先寫了一撇,後寫了一畫。”謎底是“孕”字。前半句以“了”和一撇構成了“乃”字,後半句以“了”和“一”構成了“子”字,“乃”“子”合在一起就是“孕”字。再如:“道士腰中兩隻眼,和尚腳下一條巾。雖然平常兩個字,新進秀才想不清。”謎底是“平常”兩個字。因爲“道士”諧音是“倒‘士’”,即“幹”;再加“兩隻眼”,就是“平”字。和尚的“尚”字下面再加“巾”字,就是“常”字。

此外,還有以謎面爲字的謎語。如:“乙。”它的謎底是俗語:“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因爲“乙”與“一”的讀音相近,“乙”在序數中排在“甲”後面,表示第二。

漢字的小故事 篇4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麼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着,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爲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

漢字的小故事 篇5

從前,有個紈袴子弟,自幼好吃懶做,不好好唸書。長大以後,常因寫錯別字鬧笑話

有一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一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後便招呼僕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一看,噗哧一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後,在後面題了一首打油詩:

枇杷並非此琵琶,

只怪當年識字差。

倘若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鼓盡飛花。

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ípa,是同音詞。但“枇杷”是一種水果,而“琵琶”則是一種絃樂器,意義和寫法完全不同。

漢字的小故事 篇6

團字和圓字的漢字故事一天上午,“團”在逛街,突然見到了“員”,他熱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圓!”“員”說:“我不認識你啊?”

“團”說:“我們之前還在一起去給人家拜年,祝人家閤家團圓,怎麼天氣一熱,你把外套脫掉了,就不認識我了?”

漢字的小故事 篇7

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後,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中國要名字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並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可是取什麼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衆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於是武則天想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複了。說造就造當時對日月有一種封建迷信,都覺得日月是神聖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曌:zhao

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當空、明亮闊大的意思吧。

漢字的小故事 篇8

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爲要掛帳子,他對師爺說:"你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

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你是明白人,心裏該有數吧!"

店主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了一副豬耳朵。

離開肉鋪後,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於是便將獵耳包好,塞進口袋裏。回到縣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

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你的耳朵哪裏去了!"師爺一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裏!"

標籤: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