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週記

有關過端午節週記(通用5篇)

週記3.17W

歲月無痕,流水時光,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相信大家在這一週裏收穫不少吧,請好好地記錄下在週記裏。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過端午節週記(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過端午節週記(通用5篇)

過端午節週記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早就起來。忽然我聞到了一陣清香,我跑過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糉子呀!真香呀!饞死我啦!再看看旁邊的盆裏,哇!還有一大盆雪白的.鴨蛋和蒜頭看上去真可愛,好想吃呀!媽媽說:“趕快去洗臉刷牙來吃呀。”我洗完之後,趕緊圍着桌子坐了下來,爸爸將糉子、鴨蛋、雞蛋、蒜頭端到桌子上。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吃完了早飯。

接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黃鱔、莧菜,我問媽媽爲什麼要買這些東西呢?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後來,媽媽又帶我去買一些綠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媽媽又用艾草泡水給我洗澡,我問媽媽爲什麼要用艾草洗澡?媽媽說:“因爲這樣蚊子就不叮你了”。媽媽又用剩下來的插在門上,我又問媽媽爲什麼要將艾草插在門上?媽媽說:“因爲這樣蚊子就不會飛到我們家了”。

洗完澡之後,媽媽又告訴我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最後,媽媽又將五顏六色絨線戴在我的手上,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端五節的知識,真開心!

過端午節週記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糉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之後,人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糉子’讓魚吃。只有將魚餵飽了,纔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糉子餵給魚,魚纔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糉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糉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糉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糉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糉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糉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過端午節週記3

今天是端午節,我吃過早飯就要出去玩。我拿出羽毛球跟球拍,準備跟爸爸去打一場羽毛球。我們來到了大院的健身場上,爸爸站在左邊,我站在右邊,一場羽毛球賽就開始了。

先是由爸爸發球,爸爸發的球特別高,這不是有意的在刁難我嗎?我一蹦便把球回了過去,而爸爸出乎意料,所以他沒能把球接着。本想打我弱點的爸爸反讓我領先了一分,接着我發球,我就發到爸爸的反手位,結果爸爸又輸給了我。這樣你來我往的,比分緊緊咬着,我跟爸爸不分勝負。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中午的時間,我們只好鳴鑼收兵。

我們剛一到家,飯桌上已經擺上了一盤糉子。我剝開竹葉,輕輕的咬了一口,“哇!好好吃呀!”我讚歎道。裏面白色的糯米特別誘人,再加上裏面的豆沙真是好吃極了!我聽爸爸說,端午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都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媽媽對我說:“屈原真是太偉大了!他的愛國精神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人們,吃糉子、划龍舟的習俗也延續到了今天。”我點了點頭。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意義啊!

過端午節週記4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屈原跳河的故事。端午節包糉子跟划龍舟成了必不可少的項目

記得那一年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包糉子,我看了羨慕不已,連忙叫外婆教我。先把糯米放進一個大盆子裏,加上紅棗桂圓跟肉,再攪拌一下,餡就調好了。我把糉葉捲成三角形,邊放餡邊用筷子捅,但是不可太用力。最後用繩子綁結實,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據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老百姓包好了糉子後投入江河,用糯米黏住魚嘴巴,魚就吃不了屈原的屍體了。這也是爲了祈願一年裏風調雨順。划龍舟也很好玩。幾個人坐入江中的船裏,幾條船比賽誰先到達終點。這既強健了身體,又培養了團隊精神。不過,你可得謹慎點,灌水的滋味兒可不好受。

除了吃糉子跟划龍舟以外,還有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活動:放河燈。一盞盞蓮花燈,映着清波盪漾的小河,在那兒飄蕩,真好看!我連忙做出各形各色的'燈,還欣賞着河裏的燈,真美好呀!

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將會不斷地傳承下去。它帶給了人們無限歡樂。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你們也來過這個快樂的節日吧!

過端午節週記5

端午佳節到了,我很興奮。今天我家要開始包糉子了。

一清早,媽媽就把包糉子的材料都準備好了。開始包糉子裏,只見媽媽撿起四片糉葉疊在一起,用指頭一卷,就捲起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小鬥,媽媽又用勺子挖了米跟棗包緊,又用另外一片糉葉裹在外面,用糉針固定好,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裹好所有的糉子就開始煮糉子了。媽媽把裹好的糉子,一個個放進鍋裏,加滿水,就開始燒火煮了,大概煮了一個多小時,聞到了糉子的清香,媽媽說糉子好了,可以吃了,我在一旁已經迫不及待地乾嚥口水。媽媽看到我那饞樣都笑得合不攏嘴。剝開一個糉子,雪白的米粒,紅紅的.棗肉,狠狠地咬上一口,真是香甜啊!

端午佳節吃糉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說在端午佳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許多愛國主張,但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憤怒,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糉子跟許多好吃的投到江裏,就是爲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呢。

今天,這個端午佳節我覺得過的很開心,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