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續寫作文

續寫雷鋒的日記(通用5篇)

時間在飛馳,社會在進步。幾十個春秋過去了,人民仍在向雷鋒同志學習,呼籲大家傳承雷鋒精神。接下來小編整理了續寫雷鋒的日記(通用5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續寫雷鋒的日記(通用5篇)


  

續寫雷鋒的日記 篇1

正月初二,陽光燦爛,春光明媚,春天的氣息肆意鋪展開來。氣溫高達23攝氏度!真正的暖春啊!

我和女兒把家裏的小狗胖胖牽出來,在庭院裏放上熱水,爲胖胖舒舒服服洗了個澡。暖暖的陽光下,鄰居小朋友洋洋也來爲胖胖洗澡,胖乎乎的小手,爲胖胖認真地塗着沐浴露,一遍遍擦洗着。可愛的孩子一邊爲小狗洗澡,一邊和狗狗說着俏皮的話語;女兒用梳子輕輕地爲胖胖梳洗全身,愛的暖流在胖胖身上涌動。胖胖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安靜地站在澡盆裏,一雙晶亮的眼睛溫柔地注視着我們,那樣子真是可愛至極!

或許,小狗不會說話,不會交流,但初春的暖愛,也留在心間。

那天晚上,我正坐在客廳裏看書,一陣急促的敲門聲迎面而來。我忙站起來開門,“錢老師新年好!”門剛開,義倫和他媽媽一臉笑容站在門口。

我連忙把他們迎入家裏。

“義倫,趕緊和錢老師說話呀!”義倫媽媽急着催促兒子。

“祝錢老師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義倫一邊大聲說着祝福的話語,一邊遞過來 一個大口袋。

“謝謝!謝謝!祝福我收下了,但是東西我千萬不能收下!”我連忙推辭。

“錢老師,今天是大年初二,您一定得收下這份我老家帶來的土特產!它雖然不值錢,但是它是我們的一片心意!您雖然沒有教過我家兒子,但是我和老公都是聽您的講座,在您的教誨下,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起來的!”義倫的媽媽一臉的真誠。

“這麼多年,您不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您不僅自己那麼優秀,還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如今,還做公益事業,免費指導孩子閱讀,借書給孩子閱讀,還經常和我們交流,讓我們受益匪淺啊!”坐下來,義倫的媽媽滔滔不絕跟我交流起來。

或許,那份土特產不知多少錢,那家長的那份心意,是金錢無法取代的。

正月初五晚上,老公忽然接到老家弟弟的來電,說婆婆病危在浙江金華人民醫院搶救。剛從老家回來的老公當機立斷,帶我們回家看望老家的婆婆。

親戚和朋友不顧路途遙遠和艱辛,驅車五個多小時,把我們一家三口送到浙江金華人民醫院門口。

看一下時間,已經是午夜12點。開出車門,外面寒風凜冽,有星星點點的雪花開始飄落,但想起親戚朋友的大愛,一陣暖流涌上心頭。

得知婆婆的病情已經控制,我們懷着欣喜三步兩步來到婆婆的病牀前。

婆婆看見我們,連忙伸出右手,緊緊地握住我的右手,我雙手緊緊握住婆婆的手,輕聲說:“媽,一切都過去的!你的病就會好的。”

婆婆沒有說話,用力點頭,但是老淚縱橫。

或許,親人間不需要太多的話,握一下手,就能感受到彼此間的厚愛。

這就是暖愛!

續寫雷鋒的日記 篇2

他的名字叫張嘉森,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學生,但卻做出了有時連大人也做不出的事……

那天,我和張嘉森在小區玩。忽然,我們在打鬧時發現了地上有50元錢,我笑嘻嘻地說:“這下我們發財了!”說完,便拉着他去小賣部。可沒想到他一把推開我說:“我覺得應該把錢還給失主!”“爲什麼?”我好奇地問。張嘉森一本正經的說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應該憑勞動收取回報。再說,你不是還有一點幹家務賺的錢嘛!”“……”見我啞口無言,立馬轉移話題:“我們還是趕緊找失主吧!”說完便拉着我四處尋找。可是,我們找遍了整個小區,還是沒找到失主。我氣喘吁吁地說:“唉…我看……還是把錢……分了吧。”張嘉森沒我好的到哪去,頭髮跟“剛涮完的拖把”一樣,但還是說道:“可是我還是覺得還給失主比較好。”我自知說服不了他,便只好“捨命陪君子”了……

第二天,“賊心不死”的他又拽着我等失主。經過漫長的等待,我們終於等到了失主。原來失主是一個高中生,那50元錢是他這一個月的零花錢。那個高中生激動的說:謝謝!謝謝你們!雖然這錢不多,但也是父母的一番心意啊!”“呵呵,不用謝。只要你下次注意點就行了!”告別完後,我們也是身心俱疲,就各自回家了……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不時縈繞在我的耳旁。我突然希望每個人都能續寫雷鋒日記,使我們的國家更和諧、更歡樂!

續寫雷鋒的日記 篇3

這真是個暖春。時令上的`春天,還沒有唱響春的序曲,踏着馬年的腳步,“小陽春”趕早來到江南原野,溫暖成了這個冬春代名詞。身邊的溫暖,如一幅幅剪影,也在心頭升騰開來。

春節到來前,總會想到漫天飛舞的雪花,晶瑩亮潔的冰凌,但天氣預報,竟然沒有一次預報冰點氣溫,維持着十幾度的暖溫。穿着更是跨越季節,有人穿着厚實的棉衣,有人穿着單薄外罩,姑娘們更是大膽秀露粉腿,有的穿上低領內衣,披件短款紅色羽絨衫,着實輕鬆蓬勃,有的新潮、時尚更是“反季節”,流動的服飾多樣、輕柔,一點不遜夏秋。

小區幾樹早梅,早得出奇。時令的寒冷還沒到,梅即露出點點芽苞,不經意間展露開嫩黃的肌膚,似乎進入盛期。喜歡探梅的居民,自是一番驚喜。梅花總是迎着冬的寒意,悄無聲息綻放冷豔浸骨的芬芳,然而,沒有冰雪相依,梅花依然着意秀美爭春。在明媚的陽光下,吐萼舒瓣,清芳飄逸,一如迎春花,披着暖融融的陽光,爛漫張揚。那些溫室裏的盆景花枝,也在展示個性美,但似乎少了梅的自然、清新。不經冬日徹骨寒,梅花一樣撲鼻香。梅今兒沒有“冷美人”質感,卻邁開春天快捷、和暖的步子。

最能感受春意的,還是人情美。妻子退休一年了,春節前,竟然收到工廠的電話,讓她參加職工迎春宴會。對於普通退休女工而言,也許只是一份小小驚喜,但包涵的總是勞動者的敬重。辛勤勞作的員工,品味一下大團圓的“杯觥交錯”,這樣的“奢侈”,不只圖熱鬧,更是有尊嚴、人情味的寫照。宴會上,企業員工爭相表演節目,和諧寫上豐盛的餐桌。總裁把多名退休人員請到臺前,向她們致以美好祝福,送上春節賀禮,還頒發了一隻“光榮退休”水晶杯。對退休女工來說,也許不需要政治色彩的榮譽,但亮晶晶、光閃閃的“光榮退休”,折射出的是勞動者暖春的內涵。

“勞動光榮”、“光榮退休”,曾經有過的歲月經典,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光亮。職工迎春團圓宴,在許多企業都有上演,春節到來前,我市爲新市民代表舉行的“紅紅火火過大年—新市民幸福百家宴”,更是闊綽大方。如此龐大“全家宴”,彰顯了地方政府對新市民的貼心關愛和城市的溫情,升騰起的是家的暖景、春天的溫馨。時下,公職部門紛紛退出年夜飯,員工年夜飯熱情高漲,形成鮮明反差,正如大自然的早春,本來一派寒意,卻總是暖流涌動。實在是時風的轉型,昭示着正能量的升溫,昭示着天晴氣朗、惠風和暢的春天悄然到來。

看吧,“紅紅火火過大年”的暖意,在鄉村、城鎮,亮起一抹抹春回大地的喜氣。春節來臨之際,有文化古村美譽的金村,粉牆黛瓦,古色古香,張燈結綵,一派冬日麗陽。筆者會同書法愛好者,多年前往古村寫春聯,許多村民對我們已熟悉,攤子剛擺開,即有鄉親前來要春聯。墨香伴着風味小吃味,飄開淡雅的清馨,也盪漾着禮貌的問候,鄉親熱情稱呼我們“先生”、“師傅”、“書法家”。也有村民自言自語:“如今,政府真好,還派人來送春聯”、“樣樣都要錢,這春聯卻免費,社會真的在變”,讓我們邊揮毫走筆,邊感受百姓心頭的熱烘。

時代變了,春聯也在變。以往寫春聯,百姓大都要傳統春聯,所謂“老式春聯”。而今,百姓要的春聯內容五花八門,財源、生意、平安、幸福、吉祥、文明、勤儉、孝順以及龍馬精神、馬到成功、美麗鄉村、幸福小區等等詞彙應有盡有,無不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與嚮往。一對對紅紅的春聯,或傳統,或自創,或馬字聯,寫滿吉祥,寫滿祝福。攤子上一摞摞“灑金宣”全部用完,依然有鄉親前來取要,這樣的熱情,同樣出現在其它送春聯點。紅紅的春聯,出現在文化古街、傳統鄉村、社區小區,升騰起的自然是春節的火紅,早春的暖意。

溫暖也在消融着陌生、隔閡。春節到來前,筆者所在的衚衕社區鄰里中心,一派喜氣,一場別開生面的“鄰里互助,守望幸福”主題活動在此舉行。一位位社區鄰里,在志願者陪同下,或扶老,或攜幼,早早來到鄰里中心。昔日或對門,或同一樓道,或同一社區,熟悉與陌生的鄰里走到一起。志願者提前準備了餛飩皮與餡,與鄰里同包餛飩,共聊家常。在熱情和諧的氛圍中,志願者與鄰里共玩拋擲皮球、擊鼓傳花、馬年成語接龍等遊戲,共同唱響一曲曲“鄰里互助,守望幸福”美麗聲音,二胡獨奏《春天的序曲》、獨唱《左鄰右舍》、《十五的月亮》、合唱《夫妻雙雙把家還》、錫劇《雙推磨》等好聲音,一曲接一曲,掌聲一陣連一陣。戴着小紅帽的志願者分外忙碌,有的煮餛飩,有的推餐車,有的將一碗碗熱騰騰的餛飩,端上鄰里餐桌,有的現場拍攝“鄰里守望”照片,文化志願者向鄰里捎上一對對大紅春聯,並按下快門,一幅“紅紅的春聯、濃濃的親情”左鄰右舍合影,讓團圓有了新的意境。春日來臨的暖意,在鄰里守望、志願真情中,飄散開米酒般醉人的甜意。

冬去春來,雖有春寒料峭,溫暖無處不在。迎着冬日的暖陽,筆者隨文明辦一行,走村入戶,看望、慰問困難“身邊好人”,這些“身邊好人”,不僅有着善良厚道的本份,同樣有着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自身困難,總是充滿自信,再大的困難也能扛,執著好人的理念,對政府、社會的絲絲關愛,總是懷有感恩之心,連聲道謝。讓人不禁想起有部電視劇,叫《暖春》。劇中善良的寶柱爹,收養了孤苦伶仃的女孩小花,歷經千辛萬苦,飽受家庭、社會的風霜,把小花扶養一名人民教師。小花幼小的心靈,蒙受種種磨難,總是不忘記感恩、孝敬,給貧窮、落後的山村,帶去童真般的春光。也許,人間的“暖春”,總是與善良、感恩連在一起。筆者分明感受到,這是好人的春天,有政府、社會和各方的溫暖,弱者同樣有着好夢。

這個春天,就叫暖春。這是自然的暖春,是文化的暖春,更是人情的暖春,身邊總有溫暖在。

續寫雷鋒的日記 篇4

三月裏微寒的季節,春回大地。又是一個學習雷鋒的日子,可您又在哪裏呢,雷鋒叔叔?

4月22日,星期天,天氣晴朗。

吃過午飯,我獨自一個人到公園溜達,想去享受一下明媚的春光。福田中心花園裏,一大塊一大塊的草地像一塊塊巨型綠毯。低低的灌木被修剪成各種形狀,高大的銀杏樹散落在草坪中間。眼前的美景,真讓人心曠神怡啊!穿過一條幽靜的小路,來到了花園的中心位置。一轉彎,眼前的場景讓我驚呆了:臺上散落着好多塑料袋,臺下到處是罐頭、餐巾紙、塑料盒、塑料紙、一次性杯子,四周的草地上,也散落着一些紙巾。真讓人忍不住閉上自己的雙眼。就在這時,我隱隱約約的聽到公園在向我呼救:“救救我吧!把我打掃乾淨吧!我快被垃圾臭死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些垃圾哪裏來的?這還像個花園嗎!我不能袖手旁觀!於是,我馬上跑回家,拿起掃把、畚斗、垃圾袋。媽媽看見了,很奇怪,就問我發生什麼事了?我把在公園裏看見的東西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我跟你一起去。”

我跟媽媽又十萬火急地跑到中心花園。到了目的地,媽媽說:“這肯定是哪個單位在這裏搞活動過了吧,也不收拾收拾就走了。女兒,我們幫他們掃尾吧。”我和媽媽左右開攻,我們先拿起掃把,將在我們身邊的“ 不幸者”統統掃在一起。

這時,又一位媽媽帶着孩子來花園玩。看見我們在打掃,媽媽對小男孩說“我們也去幫忙吧!”就這樣,他們也和我們一起並肩作戰,哪個人掃,哪個人找,哪個人裝,都分配的非常清楚。因爲有了他們的幫忙,所以,一大塊地方很快就被我們打掃好了。

我累得渾身都在痛,可一想到人們看到這樣乾淨的公園之後,心情變好了,就非常開心,身體也就有力氣了。這時,又來了兩個孩子,一個手拿掃把,一個手拿袋子。每個來到花園的人,都自覺加入了我們的隊伍,不一會兒,所有的垃圾都被清理乾淨了。我對大家說:“下次頒‘雷鋒章’的時候,我讓老師給大家每人頒發一塊雷鋒獎章。”“什麼‘雷鋒章’呀?”一位阿姨問我。我說:“這是我們學校的一個活動,號召全體同學向雷鋒叔叔學習,每個同學都有一本《‘雷鋒章’爭章手冊》,如果達到了手冊裏的要求,就能得到一枚‘雷鋒章’呢。”“雷鋒做好事不留名,我們做好事還有獎章好發,那比雷鋒賺多了。”“哈哈哈……”一句話,把大家都逗樂了。

是啊,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叔叔樂於助人的故事家喻戶曉。雖然雷鋒叔叔離開我們已經50年了,但是他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來中心花園散步的人,不都是一個個活雷鋒嗎?

續寫雷鋒的日記 篇5

“向雷鋒同志學習。”從小到大,這句話一直縈繞在耳邊,揮之不去。以前一直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內涵,雷鋒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做了什麼樣的事蹟,要讓全國人民來學習他,直到最近看了他感人事蹟,看了他平凡而短暫的一生所做的對他人貢獻,看到到了他樸實無華的日記,我終於知道我們爲什麼要向他學習!也終於明白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真正意義,我定把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以勉勵自己時刻向雷鋒學習。

那天上班,坐公交車,滿滿的一車人,連擠腳的地方都沒有,到了石塘站,擠上來了一個抱着大概有七八歲孩子的男人,估計那孩子是生病人,耷着腦袋靠在男人的肩膀上,男人上車刷完卡後就站在車門前,焦急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豆大的汗水從他幽黑的臉上流下來。我看了看坐在前面位置上的幾們乘客,都是一些老大媽,老大爺,他們都在閉目養神。

“你好,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是啊,昨晚十一點發燒到39.1度,吃了退燒藥,降下去沒多久,又上來,終於撐到早上 ,現在去婦幼醫院看看。““那你得讓孩子多喝點水”,“我這孩子不愛喝水”。“來來來,小夥子,這邊坐”,“來,小夥子,我這邊坐,我下站就到了”“來,小夥子,我這邊坐,我都坐得有點腰痠背痛”。“謝謝你們,你們自己坐,我有力氣,沒事”。這時一個大爺站了起來,把小夥子拉到座位前,說,“抱着小孩多累啊,來,這邊坐。”男人終於不再堅持,連聲說謝謝。

剎時,一股暖流涌向全身,這社會還是愛心人居多呵,我們天天聽到公交車廣播“請主動爲老、弱、病、殘、孕乘客讓座”其實我想說,應該主動爲有需要的乘客讓座。透過這件小事,我深深懂得學雷鋒不是把“爲人民服務” 掛在嘴角 ,而是在與人交往中不求回報的付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學習雷鋒就是學習他助人爲樂,與人爲善。

標籤:續寫 雷鋒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