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敘事作文

如何在記敘文中結合抒情與議論

《記敘中結合抒情和議論》

如何在記敘文中結合抒情與議論

課題 記敘中的抒情和議論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2 學 習 目 標 1.繼續記敘文寫作知識的學習。

2.透過自讀、感悟、討論、訓練,能區別記敘中的抒情和議論,感知其作用,並能在寫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運用,提高記敘文的寫作水平。

3.展示生活中美麗的畫面,表現人類最真摯的感情。

課 前 預 習 學 法 指 導 (1)記敘中的抒情的兩種方式 一種是作者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字裏行間滲透着強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來打動讀者。

像《都市精靈》一文,通篇文字洋溢着作者對各種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讀後,我們深受感染。

另一種是作者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直接將感情傾瀉出來。

像《幽徑悲劇》一文,寫到古藤被砍,作者按捺不住內心的悲憤,直抒胸臆:“這一棵古藤的滅亡在我心靈中引起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

一番描寫和議論之後又連呼“奈何,奈何”,情感真摯,令人感動。

(2)記敘中的議論 記敘文中的議論,是對所記敘的人物、事情等加以評述:或表達看法,或評價得失,或分析影響,以揭示事物的本質,深化文章的主題。

《都市精靈》一文的結尾關於一個城市中有沒有鳥、魚、獸的議論,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屬於點睛之筆。

知 識 預 習 瞭解五種表達方式:(1)抒情。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爲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2)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

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

(3)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

(4)議論。

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

(5)記敘。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課 堂 探 究 一.【情境匯入】(徐本禹的事蹟) 2004年,中央電視臺推出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我們聊城的一位驕子就名列其中,他就是…… 他的事蹟家喻戶曉,同學們想必也比較瞭解。

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年4月16日,徐本禹卻作出了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決定:放棄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志願到貴州貧困山區義務支教。

一年多來,他在偏僻的山村小學忍受着孤獨和寂寞,用愛心精心栽培和呵護貧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誠和行動實踐着一名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社會責任。

他的事蹟感動了山區鄉親,感動了貴州人民,感動了中華大地…… 2004年他被評爲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可謂當之無愧。

同學們也一定有好多的話想說,誰能說說自己的感受? 大家注意沒有?你們的這些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讚美和敬仰之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抒情和議論,我們今天就是要認識並掌握在記敘中運用抒情和議論的寫法(引入課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一)認識記敘中的抒情和議論 人有着豐富的感情。

寫作時,這種感情也會隨着作者對筆下的事、理、物、景的好惡觀點表露出來。

所以情感的抒發也是必不可少的、較自然的表達方式之一。

下面我們來透過兩個小片斷的賞析來體驗一下記敘中抒情的寫法: 片斷一:《我的老師》一文中,作者在記述蔡老師的幾件小事中有這樣一件事: 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更不願離開她。

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東西的情景。

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多麼的依戀!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記得在一個夏季的夜裏,席子鋪在當屋,旁邊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裏的什麼時辰,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親喊住了:“你要去幹什麼?”“找蔡老師……”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麼?”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塊席子,我已經走出六七尺遠。

母親把我拉回來,勸說了一會,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呵!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

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呵!……什麼時候,我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 要求:找出記敘中的抒情語句,並說說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有什麼效果? 【師結】 老師教跳舞、教我們讀詩、看老師寫字、帶我們觀察蜜蜂、幫我排除小糾紛……老師溫柔美麗善良令人難忘。

正是有了這些感情的深沉澱積累才使這段中的抒情水到渠成。

“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多麼的依戀!”全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裏爲了便於抒情連人稱改用第二人稱了。

直接抒發了對老師的依戀、思念之情。

這是抒情中的直接抒情 片斷二:《背影》中那段對父親背影的`描述: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我再向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桔子望回走了。

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要求:體味文段的抒情及特點。

【師結】 父親的背影,兒子是太熟悉了。

但這次要描寫的,卻不是那常見的背影,而是在悽愴氛圍中,特定場合下,使他極爲感動、終生難忘的那個背影!失去至親、差使交卸、父子分別,讓年邁的父親心境淒涼。

儘管如此,爲讓兒子安心踏上求學之路,父親還強顏作歡。

送別時,年事已高的父親還執意要蹣跚着過鐵道、艱難的爬月臺去爲兒子買桔子。

他蹣跚的步履,爬上月臺的動作,無不滲透出對兒子深深的愛,而從這生動描述的字裏行間,從目睹此景到感觸此情時的潸然淚下,我們也感到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激與深情。

作者不施濃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這是抒情中是間接抒情 透過上面的賞析,我們認識到記敘中常常有抒情,那麼同學們想一想記敘中的抒情有什麼作用呢? 【師結】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能運用好記敘中抒情的技能,有利於渲染氣氛、深化凸現主題,使感情昇華,進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打動讀者,引起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

歸納:在記敘中抒情的方法有兩種

1、直接法,就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

2、滲透法,就是將自己的情感寄於景,寄於人,寄於事,在敘述描寫的字裏行間滲透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

1、在記敘中抒情要由事而發,隨景而生,不要生搬硬套。

2、所抒發的情要出於內心,不要無病呻吟,不要虛情假意。

3、抒情要適當和簡潔,不要大段大段地抒發而喧賓奪主。

片斷三: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個片斷: ……我現在可充分體會出遊子的心境了.我想廠甸,想隆福寺.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

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

所以才託你帶幾顆種子,試種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園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說:“你相信嗎?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那是我們家的‘北海’。

說到這裏,我們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沿着卵石鋪成的小徑,穿過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個細心人呢,她在上面還嵌了一所泥制的小涼亭,一座紅廟,頂上還有尊白塔。

朋友解釋說,都是從舊金山唐人街買來的。

她告訴我,時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兒並肩坐在這長凳上,追憶起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

——節選自《棗核》·蕭乾 要求:指出文段中的記敘與議論內容,並說說議論在文中的作用。

【師結】 文段中“種棗樹”、“造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這敘述中的字裏行間都飽含着濃重的思鄉懷舊之情,訴說着身在異國、心繫故園的海外赤子的鄉土情結。

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深化題旨。

過渡:透過上面的賞析,我們認識到記敘中有時要用到議論,那麼同學們想一想記敘中的議論有什麼作用呢? 【師結】 記敘中的議論,是作者在記敘中對所記事、理、物、景發表看法,進行議論。

有時以敘爲主,偶發議論;有時邊敘邊議。

記敘文中的議論,或揭示所記事物的意義,或畫龍點睛點明文章的題旨,或突出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歸納小結: 在記敘中發表議論的主要方法有: 1、先敘後議,即在敘事後進行議論,點出文章主題。

2、先議後敘,即先以議論統率全文,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思考和關注。

3、夾敘夾議,即時而記敘時而議論。

需要提醒的是:

1、在議論時要以記敘爲基礎,由事而發,給人“水到渠成”的自然感。

2、議論的部分要言簡意賅,求少求精,不要長篇大論。

3、議論要從實際需要出發,不要任意拔高,高喊口號。

板書:記敘文中的議論和抒情: 1.總領全文 總結全文 2.點明中心 深化主題 3.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怎樣在記敘中恰當地融入抒情和議論 1、記敘與抒情要有機結合。

2、抒情和議論要貼切、自然。

3、抒情和議論要少而精。

(二)注意事項 我們認識到了記敘中常常要用到抒情和議論,也知道它們在文中的不小作用,那麼如何恰當使用呢? 【師述】 1、首先要把記敘的人和事寫具體、寫生動。

記敘是抒情和議論的基礎,議論和抒情是從記敘中提煉出來的,是對記敘的材料意蘊的概括和情感的昇華,是水到渠成之筆而不是空谷迴旋之風,所以在融入抒情和議論時要先把基礎夯實。

2、抒情和議論要貼切、自然。

記敘文中的議論與抒情是建立在敘述與描寫的基礎上的,必須使所議之題,所抒之情緊扣敘述與描寫的內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虛假,使讀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議論部分還應特別注意力求角度新穎,含義深刻。

3、抒情和議論要少而精。

記敘中的議論與抒情應是“點睛之筆”,所以話不在多而在精。

它是敘述與描寫的總結與昇華,應一語破的,能啓迪讀者的思考,或引起讀者的共鳴,切忌不要長篇大論或肆意抒情,以至喧賓奪主,影響了記敘文體。

【三“忌”】 一是“空”:議論和記敘脫節,各敲各的鑼,讓人不着邊際。

應該需要時才議論。

二是“淺”:議論沒有切中所記事物的深刻意義,浮光掠影,成爲空洞的說教和時髦的口號。

三是“濫”:議論多而且不當,即亂髮議論。

(三)能力訓練 經過了上面的認識,下面我們透過活動來體驗一下記敘中融入抒情和議論的寫法。

話題:感悟親情 “親情是黑夜裏的一盞燈,讓我們人生的路不再迷惘; 親情是寒夜裏的一盆火,使我們跋涉的心不再淒冷; 父母是佛前燃着兩柱香,日夜爲我們祈禱守候。

家是父母身後拉着漁船,孩子是肩上那長長的纖繩,他們無怨無悔擔當了社會河邊的縴夫,纖繩在他們肩頭勒得越深,疼得越狠,他們越是覺得幸福。

提到母愛,同學們一定會想到孟郊的一首《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道出“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天下慈母心。

下面我再來透過一則動人故事感受一下那無聲世界裏特殊的濃濃親情…… 大愛無言 大學時,同寢室有一位家住齊齊哈爾的同學,他從不給家裏打電話。

問他,他說家裏沒電話,寫信就可以了。

我們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條件不錯,家裏怎麼不安電話呢? 那次暑假回來後,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窩裏聽一盤從家裏帶來的磁帶,有幾次還哭出了聲。

我們提出借他的磁帶聽一聽,他說什麼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們從他枕頭下翻出了那盤磁帶,放在錄音機裏聽,好久也沒聽到聲音。

我們很納悶兒:他每天晚上聽這盤空白磁帶幹什麼呢? 快畢業時,他才揭開謎底,原來他父母都是聾啞人,爲了生活,他們吃盡了別人的白眼冷遇。

爲了他能好好上學讀書,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給他創造最好的條件,也從來沒讓他受過委屈。

後來日子好過了,他卻要離開父母去遠方上大學。

他說:“我時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媽媽。

那次暑假回家,我錄下了他們呼吸的聲音。

每天晚上聽着,感覺父母好像在身邊一樣。

聽完他這一席話,我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

親情是世界上最燦爛的陽光,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飛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們的背後,我們永遠是他們心中最最牽掛的孩子。

大愛無言,而那份無言的愛,就是人世間最美的聲音。

大愛無言,說的多好!生活中我們是如何做的呢? 我們聽說過愛吃魚頭的媽媽,聽說過爲爲兒女捐獻器官的爸爸,還聽說過在纜車墜落山澗的一瞬間用生命托起孩子生命的年輕父母…… 這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這一曲曲歌頌親情的讚歌,道不盡父母親情的偉大…… 生活中…… 我們總是不理解父母,常常埋怨父母、抱怨命運,認爲他們沒有給我們提供很的條件。

或許我們沒有別人吃得好、穿的好;或許我們出身貧賤,讓虛榮心受損;或許或許…… 試曾想…… 是誰在我們生病的時候,爲我們端水送藥,守候牀頭; 是誰在我們靜夜讀書的時候爲我們加衣防寒,陪伴身旁; 是誰在我們孤苦無助的時候,給我們帶來縷縷安慰; 又是誰在我們還睡得正香的時候,就忙碌在田間地頭; 還有誰爲我們的學業操碎了心,白頭髮添了無數根…… 可悟到…… 當我們每個月從父母手中接過那微帶體溫的鈔票的時候,可注意到他們期待的表情;當我們不珍惜機會,再犯錯誤的時候,可看到他們眼中晶瑩的淚花;當我們心境淋雨、情緒低落,卻把怨言發泄給疼愛我們的父母、頂撞他們時候,可接觸到他們心痛的目光…… 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世界無窮之大,社會無奇不有。

在這繽紛的人間生活中存在着太多太多的感動:父母的無私之愛,老師的諄諄教導,朋友的勉勵安慰,同學的關愛之情,陌生人的好心幫助……我們在愛的撫育下成長,我們在愛的陽光中綻放。

我們應學會感動身邊的愛,感恩身邊的人。

同學們,提起你手中的筆,把你感動的瞬間記下來,抒發出來。

(100字左右) 1、敘述要簡潔、生動。

2、記敘中要有恰當的抒情和議論。

(重點) 三.【結束語】 龍欲騰飛須有妙筆來點睛,文欲感人更要匠心來構思。

記敘中的抒情與議論如同錦上添花使我們的表達更具魅力,我們雖沒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神來妙筆,但也應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執著宏志! 鞏 固 訓 練 當 堂 練 習 一.請看下列語段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1、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有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 2、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多麼的依戀!( ) 在一個孩子的眼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

(魏巍《我的老師》)( ) 3、我的母親只是一個平凡的母親,但是我覺得她的可愛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幹的才具,都埋沒在封建社會的一個家庭裏,都葬送在沒有什麼意義的事務上,否則她一定可以成爲社會上一個更有貢獻的分子。

(鄒韜奮《我的母親》)( ) 二.實戰演練 作文題:第五單元書後習題同步作文一、二兩題任選一題。

習題一 題目的關鍵是“深深”和“記憶”。

“深深”說明不是一般的印象;“記憶”說明是過去的但卻難以忘記的事情。

我們在構思時可以這樣開啟思路: 如果寫一個特點鮮明、不同尋常的人,那麼就要寫出人物的特點,寫出他(她)的特別之處,如特別的才能或特別的個性等。

寫作時要有點有面,點面結合。

如果寫一個陌生人,但曾在一幕給你留下了很深入印象,你可以透過一件事,甚至可以透過一個細節來突出人物形象。

習題二 寫“自己耳聞目睹的事”和“感受深切的事”,只有注意觀察,寫自己熟悉的事情,記敘的內容才能具體、細緻;只有“感受深切”,記敘中的抒情或議論才能貼切和深刻,所抒發的情感和所發表的議論纔是真實的。

範文引路 他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時光的流逝,四季的輪迴,轉眼間又到了冬季。

在這冷酷的冬天,把我的心也凍住了。

傍晚,手中拿着那份令人傷心的試卷,垂頭喪氣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北風無情地呼嘯着,吹亂了頭髮,吹起了試卷。

我隨着風的身影,奔跑着,追趕着,試圖着抓住試卷。

忽然,似乎覺得一支優美的樂曲從遠方飄來,隱隱約約。

此時,情緒極度消極的我,早已對周圍的事物失去了興趣,仍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向前走。

可是,聲音近了,也清晰了,我被那樂曲吸引住,不由得停下了腳步。

悽清的旋律讓我觸樂傷懷,不禁有一股想哭的衝動。

我努力剋制住自己,循着樂聲向前走去,原來是一位老大爺在拉二胡。

我仔細端詳起這位老大爺來:一身陳舊的破布衣裳,近乎光禿的頭上有一些稀疏的白髮,歲月的耕耘在他的額頭上留下了一道道溝壑,一撮灰白的鬍鬚向下垂着,佈滿皺紋的臉上見證着歷史的滄桑。

可是,他的眼睛直愣愣地望着遠方,黯淡無光。

我不禁一愣:“難道,難道他是個盲人?”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動着、震撼着,忽然覺得自己是多麼渺小。

不是嗎?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大爺,在雙目失明、體力不支的情況下,仍能上街拉二胡謀生。

再看一眼那佈滿皺紋的臉和那長滿老繭的手,何處又不記錄着被生活磨難的印記呢?又是什麼力量支撐着這位風燭殘年的老大爺鼓起勇氣,堅強地去面對生活呢?——對,是毅力! 一次小小的失敗算得上什麼,在今後漫長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上,還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而我們又應該如何去面對,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舵呢?的確,在困難面前,我困惑、我彷徨、我抱怨、我流淚,我總是在失意中入睡,在殘夢中醒來。

然而,在看到這位拉二胡的老大爺後,我頓時覺悟了,彷彿自己一夜間長大了許多。

這讓我不禁想起一段話:“假如命運折斷了希望的風帆,請不要絕望,岸還在;假如命運凋零了美麗的花瓣,請不要無奈,因爲路還在,夢還在,陽光還在。

“是啊,爲什麼不給自己多一點勇氣和信心呢?”我在心底默默地對自己說。

於是,我邁起了堅實的大步,充滿信心地走進寒風中,走在這寒冷的冬季裏…… 拉二胡的老大爺,雖然我不認識您,但您的精神感動着我,震撼着我,讓我懂得如何去面對困難,如何去面對人生。

每當我困惑時,每當我彷徨時,每當我受挫時,每當我傷心時,我都會開啟記憶的閘門。

這時,您的高大身影便會矗立在我面前,您的偉大精神會貫穿我全身,讓我無時無刻地感受着來自您的勇氣和力量,去闖過一道道難關,實現一個個理想。

您的形象深深地在我的記憶中烙下了烙印,直到永遠。

反 思 總 結

格言警句:人生舞臺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