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敘事作文

一生只做一件事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生只做一件事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生只做一件事作文

人的一生,原來可以這樣濃縮定格:因歲月久遠而泛黃的幫病人繳費的單據,與她少年時代幾乎全優的成績單,靜靜陳列在小小的玻璃櫃裏。此外還有一生各個階段的證件證書,只是沒有結婚證。

她是林巧稚(1901-1983),離開這個紛擾世間,已經32年。

雄秀的鼓浪嶼上,遊人如織。林巧稚紀念館毓園,如一朵花兒,靜美綻放在這個以鋼琴、以步行、以故事等等聞名的小島上。而我也因爲那尊美好的漢白玉雕像,以及園外以翻開的書籍狀呈現的金屬上鐫刻的一些林巧稚的生前語錄,漸漸對她生出了幾分好奇。身爲歷史學者的愛人對我說:應該思考一下,爲什麼從來沒有人對林巧稚有微辭?

是啊,對身爲名人的她,幾乎查不到任何有人說她壞話的文字記錄。這無論對名人還是普通人,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但林巧稚毫不費力地做到了,爲什麼?答案在一些零零碎碎的敘述與小事裏,徐徐展開。

即便在春節假期,鼓浪嶼的圖書館也是開放的,而且對我們這樣隨性的遊人也不設門檻,不需任何證件就可以自由閱讀。我在一本有關鼓浪嶼歷史的書裏讀到了一個細節,此事折射了林巧稚無私奉獻的品格,即當年林巧稚與一個師範女同學一起遠赴上海考點去考協和醫學院,在考試進行中同伴突發急病,林巧稚毫不猶豫地擱筆救人,放棄了考試。考官感於巧稚的忘我與奉獻精神,經過一番曲折,再加上林巧稚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終爲她爭取到了破格入學的機會。

林巧稚一共在協和醫學院學習八年,直至拿到博士學位(她當時拿的是協和醫學院的畢業證書與紐約州立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兩者應該類同於如今的“聯合辦學”)。畢業那年,林巧稚獲得了那一屆協和畢業生的最高榮譽“文海獎”。這是一個外籍教會醫生捐出全部財產設立的`獎項,也是協和當時的最高榮譽,每屆畢業生只有一人可獲此殊榮。林巧稚不僅學業極爲出衆,且在課餘熱心公益,爲人無私忘我,故獲得了衆口一詞的讚譽和當屆的獲獎資格。

在很多事情上,金錢確實是一個試金石,可以試出一個人的價值觀與品性。林巧稚及其家人的可敬,也在這方面得以體現。當時協和醫學院的學費較爲昂貴,學程又長,而巧稚的父親在她讀到漫長八年中的一半多的時候辭世。巧稚的兄長繼承了家業,同時也繼承了父親對於巧稚的責任,繼續供她上學直至拿到博士學位。巧稚在工作後,自然而然地予以回報,儘管自身的職位和單位歷經變化,甚至在協和醫院一度關閉期間還曾自開診所等等,她都毅然決然負擔起了兄長的四個孩子在北京求學的所有費用。

一生未婚的林巧稚還堅持多年做了許多令人感佩的事。她從工作開始,就請人列出了鼓浪嶼需要資助的親朋名單,她按人頭每月寄生活費,一直到辭世。如果說這些事情還與親緣相關的話,她爲不相識的貧窮病人付醫藥費的事例則難以計數。另外,她辭世時的遺囑有三項內容,“三萬元積蓄捐獻給醫院的託兒所。遺體供醫院作醫學解剖用。骨灰撒在故鄉鼓浪嶼的海上。”

林巧稚是一個真正美好的人,若用圖景形容,恰如“海上生明月”。我其實不太相信那個“經她親手接生的孩子超過五萬個”的傳揚已久的數字,但因她而得到平安與福報的人,則何止千千萬。在事業上,她傾其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醫學上孤心苦詣、好學不倦、不斷精進;在精神方面,她也只做一件事,舍一己私利去救助與幫助他人,一生通透完美如琉璃。

說句實話,林巧稚年輕時的照片,面容姣好、明眸善睞,真的很美。可以想見,當年她的追求者不會少。但她沒有選擇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我想我們其實不夠了解她,這個受過良好的西式教育、睡前讀物幾乎全爲英文書籍的大夫,她將一生的使命定位爲治病救人,豁出了全部的自己。

這樣的人是天使,即便是內心最黑暗的人,也難以找到她的人性弱點,因此我們也幾乎找不到旁人說她是非的言詞記錄。不過我想,至少會有一個靈魂爲她難過心疼吧,爲她一生奮鬥不息、忘記了停歇也忘記了自身而悲傷,那就是她那因患宮頸癌而早逝的母親。每一個母親,內心深處都不願兒女單方面去燃燒自己溫暖世界,活成一個完美的雕塑,卻沒有可以小聲嘆一口氣的小小家園。

鼓浪嶼上的鮮花常年盛開,圖書館裏的陌生人拈花微笑,而生於斯長於斯的林巧稚,永遠不會再回來。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