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關於研修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研修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研修心得體會(通用5篇)

研修心得體會1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工作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快,需要我們面對不斷出現的新知識、新技術。一次性的學校教育,越來越不能滿足個人終身的社會需要,教育終身化和學習大衆化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我在工作中,每時每刻都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學習的緊迫性和補課、“充電”的必要性,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節奏。以現代資訊技術爲先導的新技術革命,正在不斷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響着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傳統封閉的學校教育體系被打破了,知識與資訊的傳播、存儲與檢索方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鉅變。遠程教育培訓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教師指導爲輔,透過各種媒體或網絡自學的一門新興教育體系。遠程網絡培訓,我是第一次接觸,剛開始接觸遠程網絡培訓學習,我也是有點陌生,手忙腳亂,還常常發牢騷,可是在接觸後並學到好多知識,慢慢地就找到學習的竅門和網絡學習的規律。

經過這次遠程培訓,我受益良多;首先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要求學生勤奮好學,自己首先要做到學無止境,要求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自己也要邊學、邊思,不淺嘗輒止,不固步自封,勇於探索,學有所獲!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透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爲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爲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爲之,什麼不可爲。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最後,教師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爲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我們,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纔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遠程培訓開闢了一條普通教師與全國知名教育專家,緊密接觸的通道,而且爲學員搭建了廣闊的交流平臺。以前專家傳經送寶,或教師學習交流要“走出去,請進來”頗費一番周折,也難於滿足到各地學習的強烈需求。如今卻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圖”!一下子縮短了地域之間的距離,改變了時空之間的連線,讓我可以在網上學習、交流,隨時聆聽專家的講座,領略專家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方法,總之,以現代資訊技術爲核心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爲我們營造了一個嶄新的學習環境,使人們的學習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在社會的任何一個場所主動的進行學習。從根本上轉變了教育觀念。

研修心得體會2

參加網絡研修以來,我在語文教學觀念上有了較大的提升,可以說研修平臺像一扇視窗,讓我眼界更加寬廣,教學思路更加清晰。

首先,網絡研修開闢了一條普通教師與全國知名教育專家緊密接觸的通道。我可以隨時聆聽專家的講座,領略專家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方法,耳目一新,百聽不厭,從根本上轉變了教育觀念。在工作中,使我能夠再遇到與講座中類似的、或其它棘手的問題時,學會理性的思考和冷靜地處理方式。

其次,網絡研修爲學員搭建了廣闊的交流平臺。以前專家傳經送寶,如今卻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使我們最普通的教師和一些知名的教育專家有了零距離的接觸。我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網上學習、交流,和衆多的學友雖不“面對面”卻已“心連心”,真可謂爲是,妙不可言,樂在其中!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網絡研修平臺像一架雲梯,讓我能不斷的向上攀登。作爲一名教師要求學生勤奮好學,自己首先要做到學無止境,要求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自己也要邊學、邊思,勇於探索,學有所獲!

感謝網絡研修平臺,讓我聽到了那麼多默默無聞的教育工作者實踐探索的腳步聲;感謝網絡研修平臺,讓我看到了那麼多心懷高遠的執著尋夢人;感謝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專家和同行們,讓我從你們精彩評論和提交的一份份作業交流中,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無限的人生,無限的風景!

我必須在平時不斷的充實自己,多進行業務理論學習,多和老師進行教研,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讓自己成爲一名合格、優秀的語文教師。

研修心得體會3

6月30日下午,我帶着幾分期盼,幾分激動,幾分惶恐,參加了蕪湖市“張晉名師工作室”啓動儀式暨首次研修活動。期盼,是因爲有了組織依靠,有了良師引領,有了同伴促進;激動,是因爲仰慕和感佩張晉老師的出衆才能,治學嚴謹,待人謙和;惶恐,是因爲自己教授初中,來自縣城,年紀。未來三年我將如何研修?能否提升?心中不免有疑慮和困惑。在聆聽了專家們的發言,尤其是郭惠宇校長、辛衛華老師、張晉老師的培訓指導後,我有了以下三點感悟:做好規劃,明確方向;紮實研修,積極參與;努力成長,提升自我。

一、制定規劃,明確職業發展的方向

郭惠宇校長在此次談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培訓中強調的第一個要點就是規劃先行。一個語文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職業有所規劃,明確了方向,找準了目標,纔可能獲得更快、更好的專業發展。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能正因爲孔子有了這樣明確的職業、人生規劃或者說經驗總結,纔會成爲了不起的聖賢先師。如果我們語文教師只把教育教學工作當成“爲稻粱謀”,那在職業生涯中必定不會有所建樹。張晉老師在講話中也坦言自己真正的職業發展始於2013年,她在短短六年裏從一名市級名師工作室研修成員成長爲主持人,這其中除了她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更因爲是有明晰的發展目標。反觀自己和身邊的大多數教師,說實話最初的工作激情早已磨滅,取而代之的是職業倦怠。那麼,從現在起,我要爲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定向、定點、定位和定心,明確自己該幹什麼,何處幹,怎麼幹,以什麼心態幹。纔不至於“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二、紮實研修,積極參與工作室活動

培訓中,三位專家老師都就名師工作室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進行了明確定義,它既是團隊,也是平臺,更是學習共同體。正如辛衛華老師所言,能夠成爲工作室的一員是值得稱幸的事,有張晉老師這樣卓越的主持人,有諸位志同道合的優秀學伴,可以幫助自己獲得快速提升。一個人或許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羣人才能走得更遠。郭校長列舉了微信運動排行榜的例子深入淺出闡述了這一道理,而我自己體會最深的是在“學習強國”平臺上的學習,我常開玩笑地說“正是排名在我前面的那位同事讓我堅持每天將學分修滿。”可見,團隊的力量對個人的影響有多麼重要,不僅能讓我取長補短,還可以幫我克服懈怠。主持人張晉老師介紹了未來的三年工作室會有計劃地推出一系列活動,也明確了工作室研修人員的考覈辦法,我想自己唯有在每次活動中積極參與,認真研修,用任務來驅動和倒逼自己,用反思來淬鍊和提升自己,力爭成爲有進取心、思考力和參與性的好教師。與善人共處,與能人共事,願自己也能與之化矣。

三、努力成長,不斷提升個人的素養

張晉老師在啓動儀式上向所有研修成員提出了三點要求:不混圈、不拖延、不苟且。工作室可以爲每位研修成員搭建平臺,但說到底終歸是外因,而要想獲得成長和提升,必須激發自己的內在動力。我深知自己能力不足,水平有限,但勤能補拙,我將透過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來促進自己。讀書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能否成爲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最終取決於自身的文化底蘊是否豐厚。今後,我將系統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認真地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積極反思在教研中存在的問題不足,以提升自己的內力。辛老師告誡我們每個人都要懷有“四心”:對職業懷有敬畏之心,教書育人無小事,將立德樹人落實到每天的工作中;對教育懷有研究之心,想辦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做研究的人才是幸福之人;對教研懷有收穫之心,用成果激勵自己走向高遠,成功纔是成功之母;對研修懷有感恩之心,常想能爲工作室做什麼,少一些抱怨多一點修身律己。人的一生能力有限,但我堅信努力無限,所有走過的路,吃過的苦,都是未來的基石與鋪墊。

本次工作室啓動儀式讓我近距離接觸到諸多語文“大咖”,聆聽他們的教育理念、經驗和智慧,對我也是一場頭腦風暴。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以認真勤勉、追求精緻的態度去對待每一項任務,力爭在三尺講臺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研修心得體會4

xx年12月我們迎來了xx學年市百千萬第二次集中研修培訓。此次研修給我們提供了多維立體的課程學習。既有高校導師前沿理論的指引,也有一線教研工作者的實踐示範;既有教育名記的尖銳批判,也有頂層設計者的理性剖析;既有教育教學專業的學習,也有修身養性方法的傳授。給我們上課的專家們個性鮮明,教學風格突出,有的溫文爾雅、和藹可親,有的幽默睿智、彰顯智慧,有的不落俗套、自信不羈,有的循循善誘、引人深思。短短几天的培訓是一場思維的盛宴,讓我們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收穫良多。從各位專家的講座中,我對名師的自畫像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各位導師的講座中對於名師的解讀各有側重,但綜合起來又有共性特點。而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就是共性之一。將教學實踐中的思考提煉爲自己的思想是成爲名師的必經之路。因此學會撰寫論文是我們成爲名師路上必須克服的一道難關。下面就綜合幾天來的學習內容談談對教學論文撰寫的一些心得體會。

我認爲一篇好的論文有三大關鍵的要素:新穎的論點、詳實的論據、科學的論證。能夠運用理論依據,運用教學案例,積累總結教學經驗,進行科學論證,從而提出新穎的論點就是成功的論文。因此寫好一篇論文難就難在,如何準確的運用理論,如何積累和總結有效的教學實例和經驗,如何出提新科學的論點?因此我認爲教師撰寫教學論文中有三個需要克服的難題。

難題一:理論從哪裏來?

宋代理學家朱熹說過“爲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就我理解教師要提升理論水平就在於一個“讀”字。我把這個“讀”字理解爲三方面。

1、讀書:

第一:讀什麼書?

記得曾經聽過閆德明博士的講座,他提到“真正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三個板塊的知識結構: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由此我認爲我們的理論水平要提高,要讀三類書:專業類的書籍;人文類書籍;教育學、心理學書籍。

第二:給自己的建議。

建議一:重讀教育學、心理學。這些理論是我們教師寫論文時候運用最多的理論。不要認爲有教師資格證,就具備了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在沒有任何教學經驗大學時期學理論,只是停留在認知層面。現在再讀,是有一定教學經驗基礎上學理論,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建議二:特別關注本專業的核心期刊。如我們學科的《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現在期刊良莠不齊,這些期刊中的論文具有一定水平。

建議三:多運用網絡的力量。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凡事要講求效率,網絡強大的搜尋功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建議四: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記筆記能讓我們寫論文的時候快速的輸出理論觀點。

建議五:讀完理論要多思考。例如讀別人的論文時候看到了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來論證體驗式教學。那麼我會思考學習金字塔理論可以論證小組合作學習、情境教學、探究學習等等嗎?

2、讀人:

第一:透過培訓從名師大家那裏學理論。

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因此我們教師在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不可能滿足我們崗位的需求。因此透過各種培訓再充電,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很有必要。學校在這方面搭建很多的平臺,如荔灣大講堂、心理c證的培訓等等。對於這些培訓的機會要珍惜。這方面本人的感觸很深。本人有幸參加了爲期一年的省骨幹教師培訓,現在又進入了市百千萬培訓的平臺。有高校的博士專家,一線名師給我們做不同方向的專題講座。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應該珍惜把握好每一次的機遇,成就自己。

第二:透過教研從專業人士那裏問理論。

撰寫教學論文不同於教育綜合性論文,要求有很紮實的專業知識。而處在專業知識前沿的領頭人無疑是區市教研室的老師。因此我們要利用好各次教研的機會多與教研室的老師交流,從他們哪裏熟悉課改的前沿理論。例如我參加了市教研室張雲平老師主持的省級課題《初中思想品德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藉此機會經常就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引導教學向張老師討教,在討教中對於學業質量評價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樣爲我撰寫論文《在〈思想品德學科學業學質量評價標準>指導下有效教學初探》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第三:透過交流從同行老師那裏得理論。

此外與同行老師交流也是提高理論水平的有效途徑。“三人行必有我師”善於學習,能幫助自己更快的成長。我在東莞參加省優質課比賽的過程對這一點的感觸比較深。優質課的比賽除了現場上課之外,還有現場說課環節。說課是現場抽籤,幾個小時準備。說課不同於上課,說課要重點說出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因此說課很考究教師的理論功底。當時我除了緊張準備自己的比賽,也用心的去聆聽別人的說課。對有些老師說課的精彩之處做好記錄,他們說課中的一些觀點也成爲我後來撰寫論文中經常引述的觀點。

3、讀事:

理論源於實踐,理論指導實踐。因此我們還可以透過教學實踐、課題研究來悟理論。

尤其對於調查研究類的論文。有些理論完全可以透過自己的調查研究和自己的實驗來得出。

難題二:論題(研究方向)從哪裏來?

很多老師寫論文的時候會有這樣的感覺,好像有很多東西寫,但真要寫起來又不知道該從哪裏着眼,不知道寫什麼論題,研究的方向不明確,或者說根本不知道研究什麼。記得華南師範大學鄺麗湛教授,曾經給我講過如何撰寫教育教研論文。她提到:編輯想要什麼樣的論文?回答是:首先看你的選題是否新。從她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要寫出一篇吸引編輯的教學論文,就要有敏銳的嗅覺,能找到當下的教學實踐中熱點問題,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洞悉教學發展的動態。當然這種嗅覺,這種洞察力絕對不是與生俱來的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從教育主管部門、專業學會和各類研討會等指定的研究課題中,篩選出符合自己教學實際和研究專長的典型問題作爲研究的論題。

例如:從20xx年出臺的《課程標準》(20xx實驗稿)廣州市教研室各學科就啓動了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的制定研究工作。20xx年的時候,我當然是不知道這些資訊的,直到20xx年,我們政治科以張雲平老師爲總負責人的省級課題《初中思想品德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在全市範圍內邀請一線老師參加子課題研究,我纔對教研室引領的教研方向有所洞悉。也是透過積極報名參加這個課題,我對課程標準(20xx版)實驗稿和課程標準(xx版)、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教學目標的制定這些方面也有了系統的瞭解。也是從參與這一課題的研究才明確瞭如何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引領又如何催生高效課堂等應該是新課標、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研究的方向。沿着這個方向,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反思和總結,之後的好多篇論論文都是從這個方向來進行論述的。例如:《在〈思想品德學科學業學質量評價標準>指導下有效教學初探》、《落實目標導教打造高效思品課堂》、《基於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的思想品德課堂探究活動設計研究》等等。這些論文的論題與當下教研的主流相一致,所以容易引起頂層設計者的注意,自然獲獎的機率也就大。

2、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觀察,勤于思考,就自己體驗較深的地方觸發靈感,加以提煉,將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形成論題。

來講講我xx年申報的區級小課題研究的研究方向的來源。我的課題是研究主題探究活動的開展。我們有很多學生甚至一些老師都會對我們政治課有這樣的定見,政治課是枯燥的,就是講大道理。當然政治課肯定要講道理,但這道理怎樣講讓學生能接受呢?我一直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去探索解決政治課的這種尷尬的局面。所以我在課堂開始引入活動探究的環節。透過多樣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感悟。實踐中又發現,這種變化,學生積極性會有所提高。同時我也觀察到,xx年開始使用的新版教材中有個變化,就是在每個單元前有個新增板塊叫做“主題探究”。這個板塊正好跟我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研究的方向相吻合。但當時在很多公開課,觀摩課、教研活動當中,確很難看到有教師重視教材中這一新增板塊的內容。我當時覺得,如果我在這方面去進行研究應該是有新意,而且也是我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所以在xx年我就以這個研究方向申報了區級課題,很順利的透過了申報。

記得華師附中語文科科長在介紹課題研究經驗的時候提過“課題就是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就來自於每天的教學中等待我們去發現。”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我們在教學中要做有心人,不要只是埋頭苦幹,要適時的臺頭看看方向。

3、透過認真閱讀書刊雜誌,在借鑑別人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受到有關論點的啓示,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推陳出新。

很多老師都有一種習慣,要寫論文了,就開始跑圖書館,開始借閱期刊,甚至有的老師還喜歡Ps別人的文章,將幾篇文章拼湊出自認爲集大家所成的佳作。這種做法不可取。是自己的東西還是抄襲的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不要侮辱編輯評審的智慧。當然,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寫論文要飽覽羣書,但目的不是爲了抄襲。我認爲閱讀期刊文章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對比。找出同類研究方向的文章,有何不同。第二,篩選。在同類文章中找出哪些論題已經是過時,哪些課題纔是符合當下課改方向的。第三,創新。在符合潮流的課題中,別人研究到了什麼程度,已經做了哪些功夫。我在此基礎上可以繼續研究什麼。這樣以來,你能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對研究方向看得更清晰。

難題三:素材從哪裏來?

理論知識儲備了,論題研究方向也有了,我們要寫出一篇有血有肉的論文,還有關鍵的一環,尋找合適的素材。我們經常看到有這樣的一類論文,空談理論,只有大道理,那麼這種論文是在紙上談兵,是無本之木。積累素材是撰寫教學論文的先決條件,是論文結論最有力的支撐,也是一篇論文的獨特之處,甚至可以說是一篇教學論文中最精華,最值得借鑑的部分。那麼素材從哪裏來?以我自己的經歷而言主要來自於以下方面。

1、公開課。

公開課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是家常便飯,每年都會要上各類型的公開課。公開課和平常的課堂存在一定的區別。教師對於公開課所下的功夫更多。會精心的進行教學設計,一堂成功的公開課是非常不簡單的,也是非常寶貴的一手材料。但我們很多老師上完公開課後就會覺得如釋重負的感覺,沒有及時透過所上公開課,積極反思教學的習慣。學校教導處規定其中教學檢查的時候檢查教案中有要求檢查教學反思一項。在檢查中有時候會發現有的教師的教學反思就是寥寥數筆,草草應付,非常形式的寫寫這節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泛泛而談,深度不夠。

我覺得既然花了那麼大的功夫準備一堂公開課,如果不及時的總結反思,不及時的提升,那麼不能發揮公開課的最大效益,無形中對精心準備公開課的前期勞動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因此我如果開開課,一定會對自己的公開課及時反思,並選取最有感觸的地方進行深追,圍繞某一點寫成反思性論文。例如:上完《自我新形象》公開課之後我以學生怎樣參與課堂爲切入點寫了題爲《課堂因學生做主而精彩》的反思;上完《學會合理消費》公開課後寫了《寓“情”於教》的反思;上完《禮貌顯魅力》的公開課之後我寫了題爲《知識在活動中生成品德在情境中內化》的教學反思等等。這些反思如果加以修改就可以成爲一篇好的論文。比如我參加省優質課後撰寫的反思性論文《思品優質教學“三導”模式的實踐與思考》。養成寫反思的習慣,這些反思在你寫論文的時候,就可以成爲你龐大的素材庫,信手拈來。

2、競賽交流。

每個學科都會有很多競賽活動,有教師自己參與的,也有輔導學生參與的。如我們學科有命題比賽、教學案例徵集、作業設計比賽、時事競賽、法制競賽等等。這些競賽給我們帶來榮譽的同時,也幫助我們成長。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參賽中很多過程性的資料都會成爲你寫論文的一手材料。

例如:我參加的省優質競賽在觀摩各市精英教師的'課例、學習他們說課技巧中都收集了很多的案例。我自己在參加這次競賽中的公開課課例也成爲了我論文解剖的主要素材。再如,在參加區的作業設計比賽中,自己設計的開放性作業和學習到的其他老師精彩的作業設計,成爲了我後來撰寫子課題《思想品德開放性作業的設計與評價研究》的靈感來源和主要素材。

3、聽課評課等各類教研活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透過教研的交流活動,我們可以博採衆長,爲我所用。我們的區域教研活動,最常見的形式是課例觀摩和研討。所以我以聽課評課爲例來進行說明。

觀摩完別人的課例之後,都會安排評課的環節。但我的評課環節比聽課學習別人的課例本身更重要。但很多時候我們校內教研的評課也好還是區級教研的評課也好都流於形式。聽完課後找些代表談談,上得好的地方在哪裏,不好的地方在哪裏等等。聽課中不是帶着疑惑聽,聽課後也不是有針對性的評。這樣別人的課例對你的作用是很小的。

20xx年12月份我在順德勒流江義中學跟崗學習。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學習任務就是聽課評課撰寫課堂觀察報告。我們的導師朱湘紅校長要求聽課之前都選好自己的觀課維度,制定觀察量表,並按照量表的內容觀課,對課堂進行量化評價。我們導師要求每聽完一節課、評課完之後,要撰寫不少於3000字的課堂觀察報告。在跟崗期間我寫了《錘鍊課堂的語言藝術》、《方法爲經情境爲緯構建高效課堂》、《活動導學式課堂模式中的設問藝術》等等,這些課堂觀察自然也成了我寫論文很好的素材。

4、課題研究。

論文不是閉門造車,而是用行動做出來的。因此素材的積累我們可以透過課題研究,在行動研究中去積累。例如我的小課題中很多的過程性資料,如學生的時事評論,學生的撰寫的調查報告、我對學生開展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統計結果等等這些爲我撰寫論文和結題報告提供有力的支撐。

研修心得體會5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參加了遠程教育研修,第一天的研修學習活動,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穫。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這次遠程研修讓我有幸與專家和各地的數學精英們交流,面對每次探討的主題,大家暢所欲言,各杼已見,濃濃的學習氛圍不言而露,儘管不曾謀面,但遠程研修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質,和業務綜合能力,對於今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現在就把我個人網絡研修學習活動主要收穫總結如下: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我積極投身網絡研修的學習當中,切實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上級組織的網絡學習培訓,自覺參加討論,自覺上交作業。透過研修,使我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對於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素質要求。我透過深入學習,從而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二、積極研修,深刻感悟

在研修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淺出的闡明瞭理論,透過與專家,學員的在線互動交流,專家的真知灼見與精闢見解,以及同行的精彩點評,交流與感悟也讓我意想不到的收穫,專家的講座,每一專題的各個觀點及案例,很好地解決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感到束手無策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借鑑和啓迪。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研修中,我還閱讀了大量的先進材料和記錄了一些先進的理論與方法,並把這些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應用於教學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反思教學工作,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我不斷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骨幹教師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

四、充分認識雙對接研修的意義

雙對接是指:

一是對接教學——研修內容指向學科核心教學內容和典型教學問題,透過教學全程的研討,提高教師改進教學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

二是對接校本研修——基於專題課例的網上打磨,學員透過磨課過程的全程參與,獲得網上磨課體驗和改變教學過程的感悟。

五、研修提高,優化課堂

作爲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摒棄舊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