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語文外出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外出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外出學習心得體會

語文外出學習心得體會1

5月24日,我參加了紅安縣小學語文送教下鄉活動

作爲一名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機會,從中可以取得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驗。

在永河小學我們分別聽了將小劉江老師的《醜小鴨》和永河小學王阿玲李家灣小學江虹的《晏子使楚》三節課,精彩的課堂感染了每位學生以及在座的老師。

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爲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感受如下: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老師的語文功底紮實,語文素養要高,深入研讀教材。

例如:教師在文章的指點,列舉問題等方面,他們都明確指出,便於學生理解並從文章中找出,尤其是對於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中學生來說,教師的輔助指導所起的作用是無比大的。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要高。

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

從這些節課可以看的出來,由於在備課時已經“預測”到學生會提這樣的問題,因此,這些老師在指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顯得尤爲巧妙,具有藝術性。

整個過程她都沒有作正面的解釋性回答,而是讓學生描述自己的答案,在言語實踐中自然感悟問題的答案。

3、簡簡單單教語文,靜下心來鑽課文

當學生提出問題時,他們沒有簡單化處理,而是引導學生來聯繫自己,從實際出發,進而得到情感世界的昇華和豐富。

這些老師通觀年齡,都比較年輕,相對來說也是一名新教師,卻彰顯出非淺的功底和教學智慧。

榜樣就在身邊,我要更加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一天之中,感受頗多,教文字的同時,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在熟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實現作者與讀者的心靈共振,語文課很有語文味,是幾位老師的共同之處。

回顧自己四年的教書生涯,比較之下,頓生感慨:教書難,教好書更難!身爲新課程改革一線的語文老師更應該錘鍊語文功底,加強文化底蘊,煥發語言魅力,這樣才能真正成爲一位不負衆望的好老師。

語文外出學習心得體會2

9月20、21日,我有幸參加外出學習小組。

目的地是一小,學習時間是兩天。

每天我們早早地來到會場佔座,共聽了三位專家的課堂和講座,一位是楊紅兵老師,她講的是《飲湖上初晴後雨》,講座內容是論閱讀的重要性;一位是張紅老師,講《漫遊標點王國》,講座內容是寫作;最後一位是竇桂梅老師,講的主要是《大腳丫跳芭蕾》繪本,講座內容是1+x課程。

學習的兩天時間我們都爭取坐在前排,但就是這種情況大家還是人擠人,整個會場被擠得水泄不通。

竇桂梅老師講的是繪本課,共講課100分鐘。

這次外出學習,對我來說真是太難得了,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在聽課和講座的時候,我一分鐘都不願意分心走神,生怕漏掉一點知識點。

這次外出學習收穫也是蠻多的接下來和大家主要交流一下竇桂梅老師的1+x課程,望大家批評指教。

變革的起點

20xx年,清華附小承擔了國家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試驗”項目。

變革的導向

秉承“爲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清華附小將課程體系的具體目標描述爲“爲‘十個一’奠基”,即一流好人格,一身好體魄,一生好習慣,一個好興趣,一種好思維,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項好才藝,一門好外語。

在此基礎上形成“1+X課程”育人模式。

“1”――整合國家課程後的基礎性課程(基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X”――實現個性化發展的拓展性課程(基於學校自身和學生個體的獨特性)。

變革的方式

結構決定質量!合理的組織結構決定管理的質量!鉛筆和鑽石都是由碳構成,鉛筆一碰即碎,而鑽石堅固無比,究其原因是自身組織結構不同。

學校的變革必須搭建堅固科學的結構,才能讓大廈巍然屹立。

因此,清華附小確定“1+X課程”育人目標後,按順序依次構建“1+X課程”內容、“1+X課程”實施、“1+X課程”評價。

同時,還有“1+X課程”資源和“1+X課程”管理來進行保障。

1、課程內容的整合

學校原有的課程設定使得各門學科之間壁壘森嚴且教學內容多有重複之處。

爲此,要首先從橫向與縱向兩個角度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

橫向整合:在不同類型課程優勢互補、疏密適度、均衡搭配的基礎上,以課程內部結構均衡美爲追求。

我校將原有國家課程11門學科歸結爲四大類:品德與健康、語言與閱讀、科學與技術、藝術與審美,並以此爲整合後“1”的基礎性課程。

而“X”的拓展性課程,是在“1”的基礎上統合的變量或增量。

(1)、《大腳丫學芭蕾》融匯了美術、音樂課程,讓孩子畫出來,讓孩子伴隨音樂感受人物心情變化。

(2)、語文與英語的融合:《皇帝的新裝》

英語:oh

中文:哎呀

(3)、語文與體育的融合:

形體訓練課。

漢字的書寫成爲孩子們形體訓練的載體。

包含想象、模仿與創造。

縱向整合:依據人的內部學習心理過程和外部知識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繫達成連續性和順序性,避免重複學習造成的興趣降低和時間浪費,也避免了因年段目標設定的不合理而造成的學習效率低下。

爲解決課程內容設定的連續性與順序性問題上清華附小對語、數、外學科,分別制定了一套“質量目標指南”和《樂學手冊》。

以《小學語文質量目標指南》爲例,其中細化了語文學科各年段、各學期的質量目標體系,細化到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並給出了相應的實施策略,以及完善的配套附件。

於是,語文課該引導學生學什麼,課外該帶領學生積累什麼,學生評價應當執行怎樣的標準,都能從中找到清晰的依據。

2、課程實施的整合

整合課時安排:打破以往40分鐘的固定課時,覈算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整合分散課時,構建多種形式的課時安排體系。

在保證時間總量不變的前提下,設定“基礎課時35分鐘”;“小課時10分鐘”,包括晨讀、習字等;“大課間50分鐘”,包括眼操、體操、加餐等;“大課時60分鐘”,包括學科走班以及“X”課程等。

整合學習地點:不僅在“本班教室”學習,還在“其他場所學習”。

一方面;學生打破班級建制,進行“走班”學習。

學生離開班級,前往“專業教室”學習,或根據需要選擇學習地點。

三至六年級每天下午兩課時,一二年級一週一課時。

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不同難度的班級,進行拓展性課程和選擇性課程的學習,在夯實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並發展其個性。

另一方面,帶領學生走出學校,走進清華大學、博物館、電影院、實踐教育基地等廣闊的天地,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整合學習方式:課前學生帶着準備和問題走進課堂,進行小組質疑、解疑與分享,使“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課後學生帶着更高的渴求與問題走出課堂,使“學”更有方向性和提升性。

教師讓出課堂舞臺,從“自編、自導、自演”退居二線,專心做好“編”和“導”,在小組化學習中迴歸啓發式教學,把精力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

師生共同撰寫的“樂學手冊”,着重在問題設計及引導學生質疑和討論上下功夫。

學習永無止境,這次的學習更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唯有加倍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語文外出學習心得體會3

今天有幸聆聽了孫建峯老師的一節課《邀非老師進課堂》。

初見課題我有些納悶,非老師是什麼意思?慢慢的疑問解開了,原來他是用兩段視頻作爲素材來引領孩子們寫作,我讚歎孫老師高超的教學技藝。

孫老師用兩段視頻,一段是《鴨媽媽教小鴨》一段是《黒雁媽媽教黑小雁》爲孩子提供素材,讓孩子或說或寫,活躍思維,鍛鍊口才,展示文采。

學生在這堂課上“有興趣、樂表達、長智慧。

”從他的課中可以看出,兒童表達的過程是長智慧的過程,是幸福的過程。

聽了孫老師的課我反覆在想什麼纔算是一節好課?最後我想到了“種子”。

種子纔是生命的真正隱者,你從一粒種子中絕看不到花朵的美麗芬芳,果實的甘甜香美,莖幹的分支結構,但是所有這些精妙絕倫的進階有序結構,又全都無一遺漏地深藏在這顆貌不驚人的種粒之中。

一節好課不就是一粒種子嗎?

孫老師精心組織給學生提供素材,提供鍛鍊的平臺,爲孩子的習作教學開啟了一扇窗。

我也會努力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上力爭爲孩子種下一顆種子,爲孩子提供更多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