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聽課學習心得3篇_教師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聽課學習心得3篇_教師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教師聽課學習心得3篇_教師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聽課學習心得3篇_教師心得體會1

5月16日,我到滕州一中參加了“全市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研討活動”,聆聽了三位優秀教師執教的低、中、高三個階段的語文課,第一節是實驗小學李豔秋老師執教的《日月潭的傳說》,第二節是滕州實小新校孫淑蓮老師執教的《歡樂的潑水節》,第三節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潘文彬執教的《莫泊桑拜師》。下午,又聆聽了潘文彬老師、高萬同老師的學術報告,聽後收穫頗多。下面本人就談一下聽課後的感受:

名師不愧爲名師,聽他們的課就是一種享受。置身於課堂教學中,他們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這樣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潘文彬老師執教的《莫泊桑拜師》一課,縱觀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扣課標,立足文字,把握學生特點設定教學目標,並在教學中切實落實目標,教學過程“簡約而不簡單,樸實而又紮實”,紮實有效的進行了一次母語教學。什麼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佳路徑”?恐怕這就是吧!另外,潘老師的這節課,師生互動是一大亮點,他那紮實的語文功底,廣博的語文知識,遊刃有餘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聽課的老師歎服。不愧爲全國優秀教師。

讚歎、稱頌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名師爲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爲什麼學生樂此不疲?思來想去,不外乎以下幾點: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這些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教材,瞭解詩詞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

3、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特別是名師們都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名師們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教研室領導和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小學教師聽課學習心得3篇_教師心得體會2

老師爲大家呈現了紮實、有效而又頗有創意的課,課堂上,老師們把一堂堂課演繹的既樸素又精彩,既紮實又有效。幾節課聽下來,深感受益匪淺。同時,與做課老師精心設計準備的課堂相比,我感覺自己平時琢磨得太少。這3節課在設計時,少了許多華而不實的東西,更多的是關注課堂的“數學化”。下面我以馬剛老師的《1000以內數的認識》爲例,結合聽課情況,淺談一下自己收穫。

1、教師透過多種學習材料的呈現,如小方塊、綠豆、報告廳在坐的老師等。豐富了學生對於1000這個數的感官。讓學生初步感受因爲物體個體大小的不同,所以1000個物體的整體大小也會不同,多層次的進行了體驗。

2、整節課上教師很好了展現了學生學習的狀態,體現了學生學習中“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過程。在學習拐角數數時,先讓學生看小正方體,再到學生自己數一數,然後一邊數一邊撥,再寫數。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3、課的精彩在於對數學知識的梳理。從課的伊始,教師透過課件很好的呈現了學生數的方法,並對以前學過的100以內數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很好的梳理;第2次對知識的梳理是在認識了1000之後,透過梳理1000以內數之間的關係,學生的頭腦中完整的呈現出了1—10—100—1000這些數之間的關係。

4、圖、計數器和板書三者有機結合,突破重點和難點。先數多媒體上的小正方體,在數的基礎上到十調整小方塊的位置,然後再讀數,寫數相結合。有了多媒體的依託,最後脫離具體的圖形,進行嘗試獨立的數數、撥數,先同桌合作數,再個體數。做到人人過關,紮實有效。

5、注重估數意識的培養貫穿於課。課上先後出示了1000個小正方體,再到1000顆綠豆的呈現、報告廳能容納500人,進而想象1000人是多麼一大片,學生是有目的的想象,一節課上可能體現不出學生的什麼,但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是終身受益的。

現在的數學課堂已經不再是一個承載着固有知識點的一潭死水,而是被學生活躍的思維激活的一眼活水,每天都在經歷着更新,每一次的涌動都閃現着學生奇思妙想的思維火花。課堂教學目標要清晰、明確。把學生作爲課堂的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瞭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情感態度設計教學環節。課堂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只有有所需求的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時調整教學預案,學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好,我們要善於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多種方法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得到最大的收穫。

每一次聽課、學習都會使我感悟頗深,會幫助我改進教學方法。作爲一名教師,教學的根本在於教材。教材所給我們呈現的知識大多是由問題情境中來,然後是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展示。其實教材不僅僅是對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與結果的展示,我們要深入教材,究其根源,才能對教材地真正理解。而我卻忽略了這個探索的過程,有時是探索過程程式化,我關注更多地是結果的多樣化及優化。這樣的教學學生雖然也學會知識,卻缺乏探究意識,缺乏在探索過程中所體驗到的成就感。我要深入地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多方面地發展。

小學教師聽課學習心得3篇_教師心得體會3

前兩週在合肥行政學院欣賞了“新課改10年”安徽省第三屆小學語文新課改觀摩課,領略了武鳳霞、周益民、閆學、孫景華四位全國特級教師的風采之後。還沉浸在感嘆名師的教學魅力之時,又接到一個好消息,本週要到上海聽課。雖然說平時工作繁忙,但一聽說有機會聽觀摩課,心裏是美滋滋的,趕緊調課,安排好手頭上的事情。此次上海聽課爲期兩天,首屆華東六省一市小學語文教學交流觀摩課共12節,聽後讓我感慨頗深。

一、教師的魅力。

教師的魅力,課堂中無處不在。置身於課堂教學中,他們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教師紮實的基本功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每一個環節的設定、課堂生成,教師點撥引導中處處彰顯,播音員是的嗓音,富有穿透力的聲音、標準的普通話,不僅聽課者欣賞,這樣的課堂學生怎能不喜歡哪呢?來自福建的林莘老師執教《凡卡》一課時,緊緊地抓住了每位聽課者的心,在引導學生感受凡卡在鄉村的快樂生活與僱主家的悲慘命運進行對比時,老師自己的情緒也隨着文字起伏跌宕,鮮明對比。或朗讀、或想象、或表演,在林老師的引導中,真正的帶領大家進入文字,與凡卡共歡喜,同悲傷。“什麼樣的文字還它什麼樣的味道.”至今我還記得竇桂梅老師的這句話。讓我深深地感慨,教師要有當演員的基本功。

二、文字的解讀。

還記得看見過這樣一段話“李家棟老師作爲山東省小語學科的帶頭人,帶領青年教師參加全國閱讀教學大賽做指導,僅僅用兩天的時間備課,每次都得到一等獎中的第一名。當別人問他的祕訣時,他的回答就是——解讀教材。”這次向我們所展示的12節課,無非都在教材的解讀上下了功夫。解讀作者、解讀語言、解讀文意、解讀時代背景等等。課堂中呈現的都是自己的思想。真的做到了語文課上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教語文。而想起自己備課的方法,實在慚愧。平常只要上研討課、評比課,不管三七二十一,文章略讀大概,還沒弄清楚、沒讀通文章,都不知道分幾個自然段就開始大量蒐集別人的教案。不是在備教材,而是備教學設計,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透過此次學習,讓我深刻的感悟到了教學不能急功近利,忌燥忌急。忘記教師的身份,教學的目的,只有以一個閱讀者、欣賞着的角度去讀,沉下心來深入研讀、讀透文字,才能設計如何去教。

現在很流行這樣一句話“培訓就是福利。”透過培訓給我們帶來的是寶貴的知識財富。非常感謝各級領導給我們提供的學習機會,今後我將在在各方面不斷地深入鑽研,對課堂教學不斷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走出適合自己的教學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