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體會

《指南》中的教育建議是針對每個領域內容中的發展目標提出來的,它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針對性非常強,下面給大家分享3到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體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體會1

近期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進行了學習,感觸頗多。瞭解了《指南》對幼兒應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正面回答了幼兒階段學什麼,怎麼學,家長和教師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誤區,提出了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指出了各種錯誤做法對幼兒終身發展的危害,爲幼兒園和家長提供了具體有效的指導。我收穫最大的就是:愛孩子就不能拔苗助長,做一些看似正確,其實錯誤的事情;愛孩子就要明白,怎樣幫助孩子一步一步,踏踏實實達到目標的方向。作爲一名教師,更作爲一名母親,我有深深的遺憾:遺憾沒有早點讀到《指南》,沒有早點領悟這一點。反思自己以前,曾經好大喜功,做過拔苗助長的事情。

隨着教育觀日益深入人心,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支援與配合已成爲教師們的共識。家庭教育對幼兒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對幼兒的教育、自身言行的影響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着不容忽視的力量;家長之間、家園之間的互動對於幼兒園管理及教育教學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於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高。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裏全是大人,因此,他們接觸的環境其實是一個成人的環境,而幼兒園的環境與家庭環境及教育畢竟不同,在這中間家長和老師就承擔了橋樑作用。

《指南》的教育建議部分列舉了一些教育幼兒的具體辦法,對成年人提出了明確要求。如:爲了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應關注幼兒的活動和表現,善於發現其優點和長處,多給予肯定和表揚,不要拿幼兒的不足與其他幼兒的優點作簡單比較。儘量放手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夠好,也應鼓勵並給予一定的指導。允許幼兒犯錯誤,告訴他們做錯了改了就好。不要打罵幼兒,以免他們因害怕懲罰而說謊。發現幼兒說謊時,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對幼兒的要求過高過嚴造成的。在“語言”部分,《指南》建議成年人注意語言文明,爲幼兒做出表率。如:與他人交談時,認真傾聽,使用禮貌用語。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說髒話、粗話。(作爲家長,我以後會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好表率。)幼兒表達意見時,成人可蹲下來,眼睛平視幼兒,耐心聽他們把話說完。同時建議成年人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語言行爲習慣。如:結合情景提醒幼兒一些必要的交流禮節。如對長輩說話要有禮貌,客人來訪時要打招呼,得到幫助時要說謝謝等。提醒幼兒遵守集體生活的語言規則,如要輪流發言,不隨意打斷別人講話等。提醒幼兒注意公共場所的語言文明,如不大聲喧譁。

“車有兩輪,鳥有雙翼”,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指南》的制定能有助於教師與家長澄清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期望,對兒童“知道什麼”和“能做什麼”形成基本共識,在教育實踐中更全面瞭解兒童,因而,有利於更好地貫徹《綱要》精神。有了《指南》引領,家長和老師能夠充分的溝通,共同樹立對幼兒期望值正確的思想,以身作則,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更能使家長和教師的教育觀點、教育方式跟上時代的要求。另外,作爲家長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援老師,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教育,讓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來,充分調動每一個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孩子自由地、愉快地展現自己,讓孩子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體會2

透過閱讀和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我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指南》是一本師幼共同的“成長冊”

正如《指南》的“說明”中所說,《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爲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爲若干個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以及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這樣細緻地縱向深入,讓我們一線的老師在實施各領域教學時,有了比較系統的理論依據,《指南》的教育建議部分列舉了一些教育幼兒的具體辦法,對成年人提出了明確要求。《指南》中對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的確定在數字或言語上的界定上更加詳細規範了,如在動作發展中規定3~4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4~5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5~6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這些小小的數字雖然不同,但是卻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層層遞進的,正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水平能力發展差異,而也正是這些小小數字上的差異,讓我們教師對於如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有了更好的參考數值,讓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二、《指南》是一本詳實溫馨的“備忘錄”

《指南》中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議部分針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目標,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指南》相對於《綱要》的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更詳細、更具體。由此我們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而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細緻的內容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對我們今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幼兒產生一些滯後或者超前的教育行爲,從而違背幼兒自然發展的規律。

三、《指南》是家園合作的指南針

《指南》中給我啓發最多的,還有教育建議。這些教育是寫給教育者的,但更多的是寫給家長的。因爲教育決不僅僅是幼兒園的事情,真正有效的教育更需要家園攜手,合作共進。家長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這種高期待的美好願望與科學理性之間存在着較大的落差。根據《指南》要求,科學地回答了3—6歲兒童“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應該學習什麼(學習內容)、怎樣學習(學習方式)”,以及教師與家長“應該提供怎樣的幫助與指導”等有關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礎性與根本性問題。關於如何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指南》用樸實的語言,給父母指導與啓示。

《指南》強調“親切地對待幼兒,關心幼兒,讓他感到長輩可親,可近,可信賴的,家庭和幼兒園是溫暖的。”因此,幼兒教育中家園合作是必然的,家長參與幼兒園也是必然的,幼兒的成長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同步協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擔負起教育人的任務。有了《指南》引領,家長和老師能夠充分的'溝通,共同樹立對幼兒期望值正確的思想,以身作則,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更能使家長和教師的教育觀點、教育方式跟上時代的要求。另外,作爲家長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援老師,讓我們和家長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來,充分調動每一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自由地、愉快地展現自己,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當然《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成標尺去測量幼兒,傷害幼兒,不能把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

透過學習《指南》,我將以《指南》的精神來指導自己未來的教學工作,爲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引導、支援與合作,和孩子共成長!努力使每個幼兒都擁有一個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美好童年。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體會3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爲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充分的體現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了兒童學習、生活的獨特價值,充分地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被禁錮在教育的條條框框之中,他們需要自主,因爲只有自己動手動腦得來的直接經驗纔是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要想擺脫“填鴨式”的教育,想讓孩子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夠找到答案。

我是一名老教師,更要積極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新形勢下的教育方法,讓幼兒的身心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指南》對我今後的幼教工作指引了新的方向。

《指南》中指出3—6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爲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在言語表達上可以自由地與人交談,它既可以幫助兒童與他人交流溝通,又能暫時滿足他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一些願望。

在對語言領域的仔細閱讀中,我發現《指南》語言總目標與《綱要》的總目標有着類似的關鍵字,交談、傾聽、表達等,我想最大的不同應當是目標3: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爲習慣對於人一生的重大影響。孩子的命運從思想、行爲開端,但要落實於行爲習慣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兒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注重這一時期各種習慣的培養,是爲他將來成功的走向社會壘下第一塊堅實的基石。

爲了使我班幼兒的語言發展得更好,我採取了很多方式。

在日常活動中我們創設各種談話活動,及聽說遊戲,鼓勵幼兒主動用語言與別人交往,樂於當衆講話,說話時自然大方。比如:餐後或離園活動和孩子一起閱讀圖書,反覆跟孩子講重複的故事內容;給孩子聽一些配樂的的兒歌磁帶,幫助幼兒記憶一些兒歌;請幼兒輪流當小老師,在集體面前念兒歌或做自我介紹;在日常生活中用普通話與孩子們多交流,及時糾正和指導發音不準以及用詞不當、語言不連貫的孩子;將一些手偶、布娃娃放在活動區,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意願與娃娃們聊天。

在活動中,我們着重培養幼兒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讓他們能大方的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並引導幼兒會根據語言的指令連續行動或完成一項任務,能夠聽出一段話或一篇作品的主要意思,能口齒清楚地朗誦兒歌和學習複述簡單的故事。在欣賞文學作品方面,鼓勵幼兒積極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情景。

爲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我還教育幼兒愛護讀本,再認識封面、封底及頁碼,很快孩子們能逐頁的看圖書了,獨立閱讀能力也明顯的提高了。

此外,我還發現,遊戲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利於提高語言教學效果,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語言能力的發展。根據《指南》中語言領域的目標及建議,在爲幼兒選取設計語言遊戲時,我注重體現趣味性、遊戲性、互動性、教育性的原則,突出培養幼兒傾聽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等,從而激發幼兒參與語言活動的興趣。比如,中班中班孩子的心理特徵,介於小班和大班之間,他們有時像小班孩子那樣需要情景,有時像大班孩子那樣需要邏輯,遊戲活動需要將兩者進行緊密地融合。比如中班語言遊戲《兔寶寶的禮物》,《好玩的手影》等,透過遊戲,培養幼兒語言表達的流暢性,鼓勵幼兒學習仿編,發展了想像力和創造力。

《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它是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我們要努力創設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課程、環境、區域,學會追隨孩子的興趣,爲孩子提供操作的機會,讓孩子透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來獲得經驗,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成爲生活、學習、遊戲的主人。

作爲一名在學前教育崗位堅守的老教師,我想,我們可以做的是將《指南》的精神內化於心,對每個年齡段每個領域的目標瞭然於心,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授之以漁”,讓好奇心、求知慾陪伴孩子的成長,在他們的心中點亮一盞愛學習、會學習的明燈,讓他們能在浩瀚的知識天地中自由翱翔。千萬不能以“拔苗助長”的方式,或是園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讓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長”或是“千篇一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體會4

近階段,我園進行了一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知識競賽,爲了能夠不輸於人,我又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了一遍,在學習中,我發現其中講到的每一點內容都是我們現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學、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將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實到位、認真負責完成,才能使得我們的自身素質、工作經驗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更好。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這幾個方面詳細地指出了幼兒在每個年齡階段所該達到的發展目標,以及我們成人在幫助孩子們達成目標時的教育建議。明確了孩子們在每一個年齡階段末期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也讓我們教師教育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據可循。

看了語言領域的第一點聽與說的教育建議,我自認爲能較好地做到這些。如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我經常和孩子們一起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堅持給他們講故事,一起看圖書。並且我也注意培養他們的傾聽習慣。以前發現有孩子不夠認真,我總是即時提醒,現在我說話相應放輕,語速放慢,讓孩子們不由靜下心來細細地聽,這樣也較好地養成了他們的傾聽習慣。同時,在和孩子們進行交流時,我總是注意說話的語氣,總是能結合情景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於幼兒理解。特別是講故事時,注意語音、語調,配上表情,儘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現得清晰,讓孩子一下就能理解。這樣操作,我希望能給孩子們做個榜樣,讓他們也能愛說、會說,上課時更是鼓勵大家積極發言。但是,我卻發現,孩子們不怎麼說話,或者說,說得沒有我預期的那麼多。每天上課的時候,發言的總是那幾個,難得有匹黑馬冒出來,讓我欣喜一下。這讓我很是鬱悶。但仔細想來,問題總還是出在我的身上,於是,慢慢尋找,慢慢發現,再慢慢改變。能力強的孩子總是很能說,也表現很積極。那些知道卻不願意說的,我採取激勵措施,讓他們從懶洋洋的狀態中清醒過來,把自己的想法與同伴共享。能力較差的孩子儘量提問些簡單的問題,或把提問放在能力強的孩子的後面,讓他們如小鸚鵡般跟着其他孩子學說。

在語言活動時,有時候讓孩子們看着圖說一句話,請一個孩子說了後,我不斷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說得更完整?能不能說得更好聽?這樣也刺激大家一起動腦筋,說得更好。這一點我發現很有用,在今後我也會一直用到。當然,在孩子們大膽說話以後,不管說得如何,我總是給予肯定。希望孩子們越來越能說,越來越會說。

再比如在表現與創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議是:

1、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援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提供豐富的便於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援幼兒進行自主繪畫、手工、唱歌、表演等藝術活動。經常和幼兒一起唱歌、表演、繪畫、製作,共同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如:欣賞和迴應幼兒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發的藝術活動,讚賞他獨特的表現方式。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幹預或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候再給予具體的幫助。

2、瞭解並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並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佈置環境。這樣的教育建議就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用兒童的眼光去欣賞他們的作品,讓孩子有創造的信心與興趣,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作爲幼兒教師,我想,我們可以做的是將《指南》的精神內化於心,對每個年齡段每個領域的目標瞭然於心,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授之以漁”,讓好奇心、求知慾陪伴孩子的成長,在他們的心中點亮一盞愛學習、會學習的明燈,讓他們能在浩瀚的知識天地中自由翱翔。千萬不能以“拔苗助長”的方式,或是園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讓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長”或是“千篇一律”。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樣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我們遇到的孩子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尊重孩子們原有的水平,引導其不斷地向更高一層的水平發展纔是只能所呈現出的階梯性的意義。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揣摩《指南》和《綱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讓孩子們能夠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體會5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它是在《綱要》的基礎上,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要求按不同的年齡段進行細化,經過宋園長的解讀,讓我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我感覺它就像一個指南針,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下面是我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一些心得體會。

《指南》和《綱要》一樣,將幼兒的學習生活與健康發展分爲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內容劃分爲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爲三個年齡段,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應該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中的健康領域提到健康領域對幼兒發展的價值。透過學習讓我體會到了”價值”二字的真正含義,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幼兒,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免給幼兒未來的發展乃至一生的健康帶來影響。

爲了能讓幼兒更好地適應環境和抵抗疾病,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最爲基礎和重要。爲了能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我們要給予幼兒安全感和信任感。讓幼兒的情緒保持安定、愉快,同時能夠從中幫助幼兒建立起與他人之間良好關係的基礎,以及幫助幼兒建立足夠的自信。

《指南》“說明”部分明確指出:

1、應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2、應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3、應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4、應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不能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

我詳細的閱讀了一下,我覺得我們不能單過目《指南》就忘了,應把這四點牢牢的記在心中,同時瞭解幼兒學習特點:做中學(直接經驗);玩中學(遊戲);生活中學(生活)等,它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並結合教學實踐運用。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幼兒教育的好壞,對孩子的各方面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影響。

既然選擇幼教,我們就應該熱愛這個事業,對教育充滿熱情與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責任心。我們就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細心、耐心,有責任心和一顆童心,要了解幼兒的需要並給予適時的支援和幫助。有了《指南》爲我們指引方向,我們就有了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