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4篇)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4篇)1

小學的作文教學對學生以後的學習、工作、日常生活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而現今,“無話可說,無處着手,無事可寫,害怕寫作文”是對大多數小學生面對作文的深刻描繪。那麼,如何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呢?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進。

一、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讓學生具有一雙慧眼

小學生的生活是“家庭―學校”式生活,這種生活模式導致其所見所聞有限,下筆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時間長了就產生對作文的畏懼感。因此,爲了讓學生有話可說,能結合自身觀察和經歷寫好作文,語文老師就要讓其養成熱愛生活、熱愛觀察的好習慣。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習作二――“將你調查瞭解到的民風民俗加以整理,形成一篇習作”。民風民俗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學生可以透過傾聽別人的談話、自己的課外閱讀以及親身感受了解到一些節日習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還有新穎別緻的民間工藝品等,就絕不會在寫作時無話可說。所以平時我們要注意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雙慧眼,而且在互聯網全面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學生擴寬資訊來源渠道,多方面、多視角蒐集資訊,瞭解資訊。

二、加強日常口頭作文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經研究表明,小學生的口頭語言發展優先於書面語言的發展。因此,在日常的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這一特點,讓學生多說,在多說的基礎之上再讓學生寫作,而且說的方式可以多樣化。例如,同桌對說、個人自說、班內交流等,說的內容也不僅僅是作文的實質內容,可以包括選題的原因,大致的提綱等。我們現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就非常重視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即口頭作文的訓練,任何一篇習作都是要求在與大家交流的基礎之上,然後再進行習作。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其效果是明顯的,透過說和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豐富了,而且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漸漸提高。

三、重視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熱愛閱讀的習慣

杜甫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積累是寫好文章的關鍵。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習作四要求學生“以‘學會生存’四個字進行聯想,說說從報紙、雜誌、媒體上所瞭解到的有關自我保護的事情,我們可能會遇到哪些危險或災難,應如何應對,並行文”。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沒有掌握必要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沒有透過閱讀蒐集必要的資訊,那麼進行口頭交流以及寫這篇作文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學,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閱讀,透過導讀、課例點評、讀寫例話、基礎訓練等環節教會學生讀書的技巧;另一方面,在課外還要多開展讀書活動,給學生指定相關書目,例如國內外的名著,讓學生學寫讀書筆記。

四、改進作文評改模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

小學生對於外界的評價是非常重視和敏感的,老師應重視作文的批改工作,並透過批改工作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現階段比較理想的評改模式是:首先,學生自評,學生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明顯的不足,例如未考慮到詞語的錘鍊、修辭的應用等,透過自己檢查推敲,一般是可以發現的;然後,同學間交互評改,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係,無拘無束,可以充分闡述彼此的見解,透過彼此的互相評價,無疑能給自身以啓發,進而對習作進一步修改;最後,教師在前兩次評價的基礎上給予認真的評價,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表揚其文中的閃光處,用商量討論式的語言指出文中的不足,這樣,學生不僅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商量式的評語也能讓學生容易接受,之後會更加仔細地進行推敲,對文章進行完善。

總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我們需要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完善,只有做到了以上四點,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才能真正獲得較好的成效,進而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4篇)2

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還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認識,淨化靈魂

我們不能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可透過這次走進名師的課堂,感嘆於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絃,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這次學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

三、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爲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瞭解社會,瞭解生活,瞭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裏,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讚美生活,纔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因爲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遊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並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繫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爲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纔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四、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並隨時評獎。因爲小學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後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透過學習,我深知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4篇)3

作文一直是學生談之色變的作業,不喜歡作文似乎學生歷來就是如此。11月24日,我鄉幾位小學語文教師參加了安慶市舉辦的小學作文教學研討會活動,當時心裏就想:這種公開課可真不好上,教師得指導,學生得寫出來,還要進行交流、評議,這麼多的內容要在40分鐘內呈現出來,要想達到好的效果,可真不容易。在高琦小學報告廳聽了三位老師的習作指導課之後,感覺不錯,頗多收穫。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啓迪。這三節課內容各異,風格不一,現就將這次聽課學習所得與大家共享。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

課前與學生的溝通或者在開課時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意地構建一種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營造輕鬆愉悅的習作氛圍,這樣會極大地激活學生習作的慾望,學生就會敏捷地展開思路,有了想表達的慾望。在二年級的習作指導課上,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玩具中,葉明珠老師注重課上與學生的溝通,輕鬆自然的對話緩解了學生緊張的心情;葉老師選取了二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帶着學生遨遊玩具王國,這樣很自然的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達慾望。在老師巧妙的設計下,學生很快地理清了寫作的對象、表達的內容,從內容、方法各方面指導學生去寫作。

二、朗讀評改學生作品,激活學生寫作興趣

很多優秀的老師總是喜歡讓孩子們讀一讀自己的作品,這是對學生作品的賞識和鼓勵。精心評改學生的作文,也是培養學生愛作文的重要一環。小學生作文,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創造。在他們看來,花力氣寫了,已達到了自己的較好水平,送給老師評改,指望有所肯定與指出,以便看到成績並從中獲取力量與啓示。作文交給老師之後,他們急切地關心自己的學習成果,都希望從老師那兒得到鼓勵,得到信心。在三位老師的'作文指導課上,老師們都請了幾位學生在課堂上發表自己寫的作文,並適時的給予點評,同時還請其他學生點評,讓其他同學說說這位同學寫的好不好,哪些句子寫得好。和着那優美的音樂,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自己的作文,那是一種怎樣的驕傲與自豪!

三、使用鼓勵性評語,激活學生寫作興趣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授課教師都注意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評價,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隨時隨地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湯瑾老師在教學展開聯想學寫作文的課上,總不忘用溫暖的話語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肯定的評價和讚賞,極大的鼓勵了學生學寫作文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慾望。老師們鼓勵學生大膽舉手發言。這樣的鼓勵比任何物質的獎勵都有用,對學生來說這樣的話更使他們有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以便更好的學習。

四、放手學生自由表達,激活學生寫作興趣

放手讓學生自由表達,自由書寫,只有在自由的空間裏,才能隨心所欲,纔能有所新意。老師在課堂上應儘可能地以話題作文甚至是自由作文爲主,課堂外的作文對學生來說更自由,一句話也可,幾行字也罷,只要想寫就行。我們關注的不是學生們寫了多麼精彩的文章,主要是培養學生們願意拿起筆抒發心情的興趣愛好。湯瑾老師的展開聯想作文指導課,就充分展現了這一點。這是一篇以聯想爲基礎的習作,湯老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由一雙筷子啓發學生,鼓勵學生儘可能地發揮想象,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自由選取自己想寫的素材。

總而言之,聽了這幾節異彩紛呈的作文課,讓我感受到,語文的與衆不同在於聽、說、讀、寫,我們要讓學生潛心去聽,真心去說,動心去讀,靜心去寫;要讓學生學會圈點批註,學會品味詞句,學會理解感悟。作文需要自由,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掌握好策略,運用好方法,真正讓學生從作文的自由上升到思想的自由,真正愛上語文,愛上作文。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4篇)4

現在的孩子寫作文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條我想恐怕是與現在這個忙碌的社會,緊張的節奏,快餐文化的氛圍密不可分,作文教學心得體會。我們的社會正處在轉型期,加速期,古今中外任何一次社會大發展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從身體和精神上來付出。

在目前的中國,我們的孩子還不能普遍享受法國的浪漫,瑞士恬適,美國的高消費,因爲我們還不發達。社會的車輪在高速運轉,孩子們必然受到影響,他們很難靜下心來讀讀經典,寫寫文章。呵呵,以上的內容是我們不能改變的,下面寫點我們可以試着去做的東西吧。怎樣幫孩子提高作文水平呢?

一、胸藏萬江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家都知道讀書對提高寫作的重要作用,多位成就卓著的泰斗級人物談到自己的文學啓蒙都是受益於幾部好書(這幾部書絕對不會包括我們的語文課本)。我覺得語文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如果非要強調老師的作用,那就是他對孩子們讀書的引領。這裏要強調一點,有的人覺得只要把書買回來給孩子就萬事大吉了,其實買書只是最簡單的第一步,只要花錢就行,一本書要讓孩子讀進去纔有用,這就要花心思花精力了。讀書做摘抄,這是個好辦法。

我們都知道毛主席讀書是必動筆墨的,一部《24史》讀下來洋洋灑灑評點萬言。我們讀書時做的摘抄纔是書中的精華,做的點評纔是自己最個性的見解與感悟。一本書讀畢,乾乾淨淨,這不是好的讀書方法,如果點評批註密密麻麻,那纔可以說這本書被你消化。如果我們讀書能夠做到隨時摘抄,隨時批註,那就爲以後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深挖洞廣積糧,解決了無米下炊的問題。

二、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見金--仿寫

一篇教材就是一個例子,例文模仿是小學生作文訓練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作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幫助學生習作時擴充知識,開拓思維,豐富想象。

高年級學生已初步學會了模仿寫作,學習促進了高年級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從閱讀材料就可以看出,高年級學生已逐步告別連環畫,而喜歡閱讀文字。學生閱讀例文,當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寫作技巧的啓示時,就會產生嘗試寫作的衝動,作文興趣高漲。這一特點應該與書法教學中的臨帖有異曲同工之妙,解決了授人以漁的問題。

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寫生活

學生有了初步的作文基礎,就要把眼光拓寬,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我們的作文不能侷限於老師給的題目,不能侷限於校園,侷限於家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如果學生善於從生活的一草一木、一點一滴中體會觀察,思想將逆射出耀眼的火花,感情將插上翱翔的翅膀,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四、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重創新

同一個人,如果從不同的層面去認識,認識的結果會有所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個多棱鏡,它以變幻莫測的每一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同是赤壁之戰,蘇軾高歌“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杜牧卻低吟“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同是誰解其中味的《紅樓夢》,有人聽到了封建制度的喪鐘,有人看到了寶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同樣是陶淵明,在有的人眼中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飄逸閒適的隱士,在有的人眼中則是“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的金剛怒目的志士。

多角度地分析事物,能使我們更客觀更全面更正確地瞭解事物,對寫作來說,則能起到一材多用的作用,又能使我們的作文出新。更多的時候,我們活在一種習慣裏,面對生活中的變化,常常習慣於過去的思維方式,要打破定勢思維,首先要使思維不僵化,要讓自己的心胸擴大一毫米,自己的智慧擴大一毫米,自己的思維發散擴大一毫米,自己的思維理念擴大一毫米,對已有的事物多一種懷疑精神,對事物多一個角度去認識,這樣敢於打破常規,就會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