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1

寒假看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受益匪淺。他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日復一日的教學。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讀了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師,我覺得尊重這兩個字應該時時記在心中,這是教師和學生平等溝通的橋樑。作爲教育者應該尊重理解學生,講臺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線,學生有他們自己的人格。他們也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讚許。老師若放開架子,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尊重他們的建議和意見,理解他們的思想,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尊重學生的言行舉止中,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給學生留下自由的空間和時間,獲得發展的主動權,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來描繪他們的未來。我想這就是理解和尊重,這就是師愛。愛孩子,不是光給孩子們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

作爲一個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語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資訊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日益更新的今天,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過時,而教師具有長流水才能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面對渴求知識與創新能力的學生,這已是教育界的共識。目前,新課程改革風起雲涌,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明確自己在當前形勢下不學則退,因此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做一個有深度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讀書,多學習,多給孩子更多的愛,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2

讀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書,細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是我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偉大使命是使人們從無知走向成熟。作者書中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

文章中作者從我心中的理想學校開始,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種理想的事業,它是指向未來的。教育藉助於理想才能使人類對教育的至高無上的追求變爲現實,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躍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充分把握處於未來社會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來教育發展的特點,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才能使中國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育的理想是爲了理想的教育。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爲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光靠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門更應該認真思考,什麼是教育?教育爲了什麼?《我的教育理想》一書從各個角度,運用了平實而有哲理的語言討論了“教育”這個課題。《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有十五個論題,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是從超越現實的理想層面,對教育的主要載體或承擔者所作的應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等五個論題,這實質上體現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觀”。相信無論是教師、校長、學生還是父母看了,都會有所啓發。中篇是從教育政策的層面,對目前中國教育領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在宏觀上的探索,旨在爲教育的決策提供理論參照,這集中體現了作者試圖將教育理想轉化爲實踐或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接軌的願望,是教育理想的進一步深化,是對教育理想的理性探求。下篇則從教育預測的層面對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走勢及發展前景的展望,其中既體現了作者對中國未來教育發展所充盈着的熱情與信心,也體現了作者對中國教育改革進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弊的憂思,展現了作者在把握整個教育的時間序列與空間聯繫基礎上的“教育百年觀”。

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實踐性與科學性、整體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再次又切入對中國德育改革與創新的關注,提出了中國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體制等創新的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具體構想。

此外,《理想》一書的文風也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作爲以史見長的學者,作者不追求目前學術界較爲流行的思辯、玄論之風,文筆自然樸實,既無玄而又玄的自我陶醉式的所謂闡釋、推究,又無艱澀難懂、半生不熟的古文式語句,更無洋腔洋調,讀來令人平白生趣,津津有味。讀者可以比較輕鬆地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其基本思想和觀點。而這一點,確實是學術理論界應大力提倡的。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會奏響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英雄樂章,理想的.教育會開創新世紀中國文明的燦爛輝煌!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3

朱永新,現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協會副會長。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是新教育改革發起人,被評爲改革開放30週年中國教育風雲人物。他先後求學於江蘇師範學院、上海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主修教育心理學,一直攻讀到博士後。曾任蘇州大學教務處處長、教授,蘇州市副市長,民進蘇州市委副主委。

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爲中國教育改革建言獻策。他創辦的教育在線網站,已經成爲中小學教師的精神園地,他倡導的新教育實驗,正在改變着中國的教育。他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思索以及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動着千千萬萬人的心。

在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勤於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爲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一個理想的教師,一個要成爲大家的教師,一個想成爲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紮紮實實多讀一些書。

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麼神祕,每個教師都可能成爲在中國非常有影響的教育家,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關鍵在於是否做一個有心人,是否執著,是否有恆心。當然,我們知道,教育家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教育理念、文化素養、道德素養、工藝素養等。

通讀此書,我被他的理想教師形象所感染,心中不免升騰起一種渴望,渴望自己也能成爲一名好教師。他說: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領導、善於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因素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教師還應該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旋律和內涵。教師要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要和他們共同成長,要成爲他們中的一分子。教師需要有一顆非常年輕的心,才能與他們溝通,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夠得到他們的愛。可是我們一直主張師道尊嚴,鼓勵師生之間有距離感。中國教育傳統有很多好東西,也有很多不好的東西,過於強調師道尊嚴就不好。教師還應該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閱歷。這三歷是一個有機的聯繫,不一定將名山大川都走遍,行萬里路和讀萬本書,其價值是一樣的。我們要鼓勵教師成爲一個探索自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的人,要培養這樣一種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們。 教師不但自己要充滿愛心,更應該將愛傳播給學生,讓學生也成爲充滿愛心的人,唯有如此,教育才算成功,教師的愛才叫真正的愛。教師們要將溺愛寵愛偏愛等一切庸俗浮淺的假愛從思想與行爲中徹底清除,要以一種博愛仁愛真愛充實思想,並能蓄之於內,形之於外。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燒起理想的火焰,我們才能使我們整個民族變得強盛,變得有凝聚力,我們才能在與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站住腳。在雅典奧運會上,奪取金牌的運動員們不正是有奪金的理想纔會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奮力一搏並化理想爲現實了?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4

讀完朱永新老師所著作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如同下過一場春雨,滋潤着我的心田,使我的心不斷變得柔軟、柔軟、再柔軟……它又像一把鑰匙,開啓了我記憶的大門。徜徉在書中,自己就像坐在一片生命一樣翠綠的草地上,聆聽着周圍孩童純真無憂的歡笑,任紛亂的思緒飄飛,漸漸地,那個在記憶中塵封多年的日日月月,又開始燦爛、明麗起來。

那時的自己剛滿19歲,花一樣的年齡,帶着初爲人師的美麗心情,帶着對“老師”這一職業所有的嚮往與憧憬,踏上了三尺講臺。雖然被分配到了一所比較偏遠的農村小學,但這並不妨礙我去實現一個夢,一個關於“老師”的夢。

“老師,快來看,這裏的花兒開了!”“老師,小草發芽了!”“老師,陽光真溫暖啊!”……這是孩子們對我的招喚,更是對於春天的呼喚。在那所鄉村小學,“天高皇帝遠”,平時很少有領導去檢查,更沒有誰聽課,我和學生的舞臺在三尺講臺之外,盡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給予的快樂。春天,帶他們走近田間,追趕春姑娘的腳步;秋天,跟他們一起體會豐收的喜悅;冬天,我又會和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真真正正是一個“孩子王”。

當時全校總共不到100名學生。早晨,我會帶着全校的孩子們一起跑操;課間,我又教他們從沒做過的廣播體操;“六一”兒童節,我現學現賣,教孩子們跳舞,組織他們表演節目;春季運動會,我跟他們一起訓練,時不時還來一場比賽;課堂之外,我還會自編自演,教在同一個院子裏的幼兒園小朋友唱歌、跳舞……那時的自己,真是熱力四射、激情無限啊!而年輕的自己,也給這所學校帶來了新鮮。

只要我在學校,學校裏的男生、女生們總是匆匆吃過午飯後喜歡到我的宿舍玩。有時我跟他們談天說地;有時什麼也不說,就用錄音機放歌給談們聽,其實都是當時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孩子們卻聽得入迷。傍晚,吃過晚飯,他們又會聚集到我的宿舍做作業、聊天、嬉鬧,玩夠了就一起回去。偶爾也有女生會住在我那裏,美其名曰“跟老師做伴”。

當時還沒有自來水,我們必須自己去水庫推水喝。只要看到我宿舍裏的水缸裏沒水了,高年級的幾個男生,就會從家裏推來小推車,帶上大水桶,陪着我一起去打水。他們不用我動手,灌水、裝車、卸車、倒水,服務“體貼而周到”。冬天,宿舍裏生炭爐子取暖。每到這時候,男生們還會爭相爲我砸炭,砸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煤炭,讓爐火燒得更旺更旺……

兩年,我在這所學校待了兩年。這兩年,是我人生中過得最悠閒、最愜意、最詩情畫意的時光。雖然後來也會爲期末考試班級倒數的成績哭得稀里嘩啦,但年輕的自己擦乾眼淚,還是隨心而去。我和孩子們真摯的感情勝於一切。現在,那些孩子早已長大,有時他們見了我,脫口而出的是我的名字,或許,他們從沒把我當做老師,只是朋友、玩伴。

後來,農村學校合併,我又來到了現任的中心小學,一干就是10年。在這十年中,我明白了“教育”的含義很多,很深。我明白了“老師”的責任很重,“老師”的舞臺應該更寬廣。我開始學習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怎樣教孩子們更多,教學成績也在穩步提升。有得必有失,漸漸被磨滅的,是自己那一顆孩童般純真的心靈。

似水年華,追憶至此,心裏仍是美美的,畢竟自己曾有過兩年夢幻般的“教育生涯”。我所期待的是像《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巴學園的老師一樣,可以一邊帶着孩子們遊玩,一邊爲他們傳授一些知識,這應該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吧?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心得體會5

暑假期間我認真讀了朱永新編着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感觸很深,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引言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育是神聖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業。教育的偉大使命是讓人們從無知走向睿智。從幼稚走向成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雖說沒有多大的建樹,但也產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總認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道德情操高尚、心胸寬廣、有正義感充滿愛心”,使每一個人能夠幸福的生活每一天,過自己認爲幸福的生活!平平淡淡過一生不是我們所追求的,能夠體現自己的人身價值,不求轟轟烈烈、但求無怨無悔。

教育是要讓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本質是育人,使一個自然人變爲社會人。全面發展,就是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能獲得正常、健全、和諧的發展,學生的腦力與體力、做人與做事、繼承與創新、學習與實踐同樣不可偏廢。人的身心是一個和諧發展的整體,人的認知、情感和意志應該互相支援、協調發展。理想的教育不應該只重視智育而輕視德育,忽視美育和體育。思想不好是危險品,學習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心理不好是易碎品。智力因素是學生髮展的基礎,非智力因素是學生髮展的動力。

教育更應該是全程的教育,立足於現在,着眼於未來,爲學生終身發展打下亮麗的“底色”。教師應當體會生命的最大豐富性和主動性,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髮現自己,肯定自己,教師應當是使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發展的引路人,根據學科特點,我要做的是增強學生體質,瞭解體育與健身的理論知識,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幾種健身娛樂的技能,培養他們不怕吃苦、頑強拼搏的作風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

做一個智慧的教育者,需要虛心學習,勤於反思,注重積累。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在參照他人中認識自己,在認同他人中改變自己,在懷疑他人中成爲自己。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呈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那一種形式能產生特色效果就有生命力,就能爲我們用來更好的因材施教,營造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氛圍。

作爲教師,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是啊!每個人都有理想,更應該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並努力使夢想成真,作爲一名教師,如果單從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師吧!在《我的教育理想》的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師”中,從八個方面詳細論述了理想教師應具備的理想素質。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纔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

要想做好教師職業,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有豐富的知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惟有如此,才能讓學生更有所學、更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這樣纔會永不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我們要做的是學習、學習、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