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本教育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體會1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爲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一學生爲主人,爲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它深層的意義是:以生命爲本。它關注和弘揚的理念是:人具有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教育應充分發揮人的潛能;人具有學習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於順應人的天性;人具有發展的需要,人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尊重、信任、依靠學生,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雖然對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自己在實行的時候還是有些困難的。都來學校一年半了,自己的進步卻是很少,有點停留在原地的感覺,自己還是沒有真正弄懂生本教育的本質,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東西和形式,並沒有真正解讀到生本教育的內涵。我感覺我要爲我的學校做點事情,我首先得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熟練,其次還要學習相應的教態以及教學能力:即怎樣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教會,給學生,或者是讓學生和自己一起學習,把數學的知識點掌握並想着積極的應用。把握數學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的學生能夠考個好成績,考個好大學,讓別的學校或者是社會上的人,真正認識我們聊城二中,建立我們自己的品牌:高效學習,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實質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老師主要是引導者、領導者,明白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是不能替代的,不要一個勁的講解,不斷的追問提醒,實際上這不是“啓發式”教學,而成爲了“填鴨式”教學了。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但又不是完全的放手,要讓學生學習的整體思路一致,不是毫無目的,放羊式的教學。教學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完整教學設計。把握好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學情。形成較好的教育機智。我現在有很多問題就沒有處理好。

講評課的關鍵在“評”。先由學生展示進行自評,再由學生互評,教師評,師生共同評;其原則是:不僅要評“不足”,評“誤解”,更要評“亮點”,評“進步”,要評出方向,評出信心,要把它作爲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準則。

這節課主要是學習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的求法,因爲在高考中大題的第一問就是求圓錐曲線的標準方程,所以,這節課還是很重要的。昨天晚自習還讓學生用兩節課的時間完成了相應的習題,依據學生問問題的情況,我選了幾個題準備今天做重點展示。

教學過程:首先上課之前讓組長檢查了學生的完成情況,但是,組長的確檢查了,我看着檢查的,但是我以爲組長沒有給我回報情況,就是都完成了,並沒有詳細的詢問(畢竟昨天晚上我看着他們做的,而且都很認真,題目也很少),這個環節的檢查反饋,沒有認真落實,太相信自己了。

其次,我直接就上節所學內容進行檢測,認爲學生應該掌握的很好了,所以,直接把抽了兩位同學上黑板進行默寫,其他學生在下面寫,但是學生對:雙曲線的定義,雙曲線的標準方程,以及這一基本的關係都沒有掌握好,我就不該再讓他們默寫:焦點三角形的餘弦定理和麪積公式了,沒有設計好,而且也不夠靈活,因爲只有一位同學全對了(由於當時緊張,其他幾位同學舉手,但是我沒有看到),直接就進行了下一個過程,並未讓學生停留兩分鐘進行再次記憶,自己的教育機智以及學情的備課,沒有準備好。

第三,對答案。直接讓課代表說下每個題的答案,本來想着學生有疑問的,就抽籤讓其他同學上臺展示。沒想到學生都沒有疑問的,我有些慌了,所以就直接抽籤讓學生展示例2,跟蹤訓練2,以及例3,跟蹤訓練3了,沒問“有疑問麼?”,所以自己根本對教學語言沒有把握準確,實際上不該這樣問,知道哪裏有問題,直接就讓學生來展示就可以了。學情還是沒有備好啊。接下來,讓學生們根據剛纔的答案,由組長領着進行疑問討論(其實這個環節也不好,根本沒必要了:學生說的是沒疑問)當教學設計和自己計劃的不同時,我應該怎麼辦?並沒有準備好,所以還是不夠靈活,這裏應該相當重視。讓學生討論的同時,抽出的那幾個學生上臺展示,展示之後,進行講解,這裏也是有問題的`,我應該讓學生直接在展臺上展示就可以了,沒必要在黑板上寫,投影儀上投影即可,展示之後,直接讓學生找錯就可以了,也沒必要在讓他們講了。講完之後,剩餘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做課時作業,不用再整理了。總之,這堂課的設計相當不好,自己都感覺一點也不順利,而且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行,沒有怎麼互動起來,學生活動也少,我應該他們展示之後,讓其他的同學去修改就好了。

整體教學過程修改:首先,讓學生默寫知識點,然後找學生修改,檢查效果後,再給大家2—3分鐘的時間記憶,記憶之後互相進行提問。掌握的差不多了就進行下一個環節:小組內討論:討論答案,以及自己有疑問的地方,解決相應的問題,學生之間討論的時候把各組有疑問的地方寫到黑板上,找學生進行答疑,我自己進行總結重點以及關鍵點。有需要寫過程的,讓學生拿着自己做的在展臺上進行展示即可。展示時,一起看:有問題嗎?正確嗎?那裏要改正嗎?注意的地方是什麼?等等。接下來就三種題型: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根據雙曲線的定義求動點的軌跡;雙曲線的應用等,在課時作業上找相應的類型進行限時練習,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最後,讓學生做下總結。

這堂生本課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但是我對以後有信心,一定可以不斷的進步,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在高中快樂的學習。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體會2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認爲,兒童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不僅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而且是重要的結果。所有的學習最終歸結爲感悟。他主張“讀和做,緩說破”,透過這種方法去促進兒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強調充分地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儘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所以,有的老師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概括爲“資源論”、“借力論”、“交付論”。

生本教育徹底改變了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傳統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教師的“表演”好,課堂就幾乎等同於教師的才藝展,臺下的學生僅僅是“捧場”的角色這種觀念,遠離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生的發展。而生本課堂以學生是否學的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爲主要評價標準。一堂成功的生本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發言等,課堂真正成爲了學生的舞臺,真正意思上的好課,是教師一不見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學生潛能迸發的自主學習,教師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語言開啓學生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生長。

郭教授認爲,考試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但是,不能因爲有這兩個功能就把考試當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考試評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展,因此考試評價的主動權應當交還給學生,使整個教育從控制生命的方式,迴歸爲激揚生命。生本教育體系的考試評價應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當兒童或教師感到他們的學習活動需要對學習的效果作出評價的時候,才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評價附着於學生的主動發展的活動之中。它不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綜合性的評價,它擺脫了單純爲督促而評價的目的論,可以在評價方法上,不完全侷限於硬性的書面評價,而更承認氛圍性評價、自我評價等軟評價的作用。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評價結果有相當大的調節空間,使兒童可以自主調節。這樣評價就會成爲兒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爲評研活動,消減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爲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生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或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也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傳統方式,建立了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厭學問題。生本教育採用評研模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全班評的過程中優化了學習效果,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避免了習慣性評價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如懼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喪,爲應付考試而學習的不良心態等。

實際上,關於評價,郭思樂教授主張無爲而爲的原則。他認爲,評價是按一定的理念進行指揮的指揮棒,如果不與“師本教育”徹底決裂,即使有很好的課程、課本,也難免邁不開步子。所以,必須跳出“師本教育體系”評價,走向“生本教育體系”評價。郭教授還主張,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爲評研活動,以削弱評價的比較競爭的功能,而保留其學術活動的本質。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體會3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認真拜讀了華南師範大學教科院副院長郭思樂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並做了很詳細的讀書筆記。通讀後該書後,我覺得它具有以下五點突破性的貢獻:

一、關於兩種教育體系

作者認爲,師本教育體系和生本教育體系這兩種教育體系的存在是事實。“僅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經不足以解決今天的問題了”。因爲過去基本上是一種師本的教育體系--“一切都是爲老師好教而設計的,以教師爲中心的”,“我們需要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爲中心的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不僅在方向上強調學生爲主體,而是要徹底解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整個體系問題”。

作者能揭示出兩種教育體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爲基礎。例如對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繹爲主與兒童的情感律和歸納爲主的區別;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學的區別;連動式機制和激發式機制的區別都做了有價值的探索。

“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的區別具體體現在理念、課程觀、方法論和管理和評價等方面。

二、 關於兩種不同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爲了學生”。

作者分析了許多偏離本體的現象,說明尋找到本體,真正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的價值觀並不容易。這點我深有體會,例如“走教案”現象的產生,就是“師本體系”評價造成的。那種爲了評選而精心設計的教案,課堂上教師關心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風采,讓學生“出彩”也是爲教師設計的教案服務。表面看,這樣的課,教學目標正確,一切按計劃進行,學生也在參與,也有收穫,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天衣無縫,準時下課。但是教師實際上事前不向學生進行調查,課上也不關心學生在想些什麼,這樣的課怎麼能使每個學生得到主動發展?

生本教育的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

師本教育常常看到的是這樣的現象:“同學們,現在可以上課了嗎?”,有些教師連上課都要徵求學生的意見,好象相當尊重學生了,其實這是一種膚淺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書鮮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學生”就應該是相信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人人可以創新”,“潛能無限”。我體會應該區別的是:老師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雖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認真地發現、理解學生自己的思想火花;還是視而不見,急忙,甚至強硬地讓學生去“痛飲”教師準備的那“一桶水”(包括有時是讓學生高興地去“痛飲”)?這其實是“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兩種不同對待學生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