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1

我們潮泉鎮初級中學的家訪活動結束了,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

走訪我們班張世維同學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早在學校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時,就聽說該同學孤身一人在家,很是讓人憐惜。因爲是初一,我對學生也還不熟悉,但對這位同學我卻格外關注。因此學校組織家訪活動,我第一個就想到了她。我開啟了家長聯繫本,查找家庭住址,知道她家住在孫樓村凍冰峪村——一個很偏僻的小山村。

週日,頂着寒風我們出發了。到了孫樓村找到一個學生,在他的帶領下我來到了張世維家,只見大門緊閉,一把大鎖格外顯眼。看到這一幕我卻非常欣慰,因爲在校時我就經常叮囑她在家時一定要關好門。我們用力敲門,並喊她的名字,一會她跑出來給我們開啟了門。

走進大門,兩大桶生活污水首先擺在眼前,表面浮出的菜葉已經結了冰。孩子把我們讓進了屋內,我着急的詢問廚房在哪裏,她領着我來到廚房,只見竈臺上零零星撒着米粒菜葉,我開啟鍋,發現還有些蛋炒飯,我問她吃飯了嗎,她說吃了,看着眼前一幕我心裏一陣酸楚。回到客廳,我們坐下來仔細詢問了情況。孩子說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回了青海,當時媽媽也把她帶走了,不過後來爸爸又把她搶了回來,之後他們爺倆就相依爲命。平日裏爸爸在濟南打工,個一兩個星期回來一趟給她買點菜留點錢。我問她習慣嗎,她淡淡地說習慣,沒什麼。也許生活早就告訴她要學會堅強。我做到她的身邊,緊緊握住她的手,告訴她:“孩子,有什麼事一定要告訴老師,告訴同學們。老師就是媽媽,同學們就是兄弟姐妹。”之後,我與同去的同學幫助她打掃了房間,並一起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飯。在其他同學眼裏很平常的事,在她眼裏卻是彌足珍貴的。

在接下來的走訪中我發現留守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缺少家庭的關愛,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關心,讓他們也感受到一份溫暖是我們的一份責任。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2

現在在多數學生都是熱愛學習,積極上進的,但也有少數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正確,致使成績不理想,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學生的教育,只憑老師單方面的努力效果不是很明顯,還是要求社會、家庭、學校三方合作,才能取得明顯效果。透過家訪,我覺得目前青少年學生的教育存在諸多問題。

1、家庭教育的差異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文化程度高的家長對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從小就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爲人處世有原則的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雖有欠缺,但會以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這類孩子通常爲人不錯,心地善良,只要在學習方法上多加以指導,一般會有較大的進步。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又過於溺愛。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大,這些家庭往往已出現“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

2、學生在校表現與在家的表現通常都有較大的差異。絕大部分學生在學校裏各方面表現都良好,但在家裏卻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一樣。放假後,不學習,不寫作業,整天看電視、電影,整宿上網,什麼家務都不幹。這些學生既不關心家事,更對國事天下事漠不關心,這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直接導致其課外知識極度欠缺,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差,必將影響其未來的發展。

3、家長對學校和老師普遍抱着較高的期望和要求。在家訪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要求老師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管理。很多家長說:“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只聽老師的話,老師管得嚴一點沒事的。”他們把教育的責任與希望全部寄託到老師的身上。忽視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影響。以上只是個人在家訪工作中的一點點感受。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目前這項工程配套還不太完善:過分依賴於學校,家庭教育失效甚至缺失,社會環境又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青少年學生的教育急需社會、家庭、學校三方合作。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3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爲聯繫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家訪,說到底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樑。透過家訪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援,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透過家訪我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裏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所以這登門家訪的傳統不能去。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樑”。老寫的“親”字,也說明一個道理:人要常見面纔會親。所以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麼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心應手。

對於家訪的對象是後進生,我覺得“後進生”因爲一些不突出的優點而受到老師的稱讚時會很高興,老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爲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所以在家訪時我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每次家訪都會讓我受益非淺,和學生家長相互瞭解情況,交流各方面的資訊,溝通感情,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並且同學生家長共同研究,在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麼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透過家訪才能瞭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爲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着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4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爲聯繫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家訪,說到底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樑。透過家訪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狀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推薦,不僅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援,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於是,我們初二年級組的老師利用這學期結束前一段時間,開展了對部分學生的家訪工作。力求深入瞭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家庭狀況等,爲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做輔助。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十分感激教師。學生戴千堯見到我們的到來,開始十分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他要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簡單和諧的閒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我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瞭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後,他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並期望老師經常到家。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於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職責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取家長,我們只能選取不一樣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爲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於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餘,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家庭教育方式構成了完全不一樣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明白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爲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唸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採取措施,效果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我的子女從小又過於溺愛;此刻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爲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簡單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欣慰。

透過這次家訪,我深刻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要用心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麼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留守兒童家訪心得體會5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對於家訪我深有體會,在走訪的過程中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覺得是有意義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長和孩子們的高興樣子,很有幸福的感覺……

今天來到張雪同學家家訪。張雪還有一個弟弟,這倆孩子很可愛也很懂事。家長很辛苦,張雪的爸爸媽媽是做大理石生意的,天天都要做生意,而且有生意時常常忙到半夜三更,關注到自己的生活都難,更何況是孩子。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基本都靠自理。每天早晨鬧鐘一響就自己起牀穿衣,不需要家長去督促,自己買早飯吃,吃完去上學,每晚都會自覺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後還要預習第二天的課程。週末時候,因爲爸爸媽媽做生意很忙,就自己洗衣服,做家務。在和家長交流過程中,我感覺到張雪在家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個優秀的姐姐。我們去家訪,主要是想和家長溝通孩子的教育情況。在走訪的過程中,我覺得比較有現實意義的便是在對孩子教育方面有很大幫助。

一、家訪能讓老師全面瞭解孩子,與家長達成共識。學生及家長始終如一地信任老師,在信任的基礎上,有些什麼情況,老師都可以從家長或學生的口中準確地知道。這樣,一方面老師可以時刻提醒家長平時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對孩子造成太大影響;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師針對家中發生過的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鋪墊和事後的處理,預防孩子過大的感情波動。家訪有利於溝通學生的問題癥結。

二、家訪能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教育方法,及時地避免孩子問題的產生。教師進行家訪,教會家長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據地去轉變家長的一些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訪還能協調師生關係,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的心理髮展。教師親自上門家訪能讓孩子們從心裏體驗到“榮耀”,尤其是學習差的孩子,他們往往被老師所忽視和被同學所冷落,他們往往存在着自卑心理,這樣的孩子能把老師迎進家門作客,他們視之爲“榮耀”,而因這種“榮耀”能有效地激發起他們潛在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尤其是學生,他們的學習動力決大多數首先取決與對老師的喜歡。一旦喜歡老師,則學習的課程對他們就有無限的吸引力。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讓孩子逐漸自信起來。

家訪帶給教師們的收益應該還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去多加探索。

我相信,每一個努力的孩子都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