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最新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最新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1

大家一定都知道上海博物館吧!那是一座高大、雄偉、世界聞名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之一。遠眺上海博物館,它是一個高約30米的巨型建築;象徵着“天圓地方”的巨型圓頂和方體建築猶如一尊古代青銅器。

那地方是我一直嚮往的,今天我在爸爸的陪同下終於來到了這兒。

走進上海博物館,一樓大廳十分寬敞,分別有服務檯、語音導遊、自動扶梯等。登上樓梯,我們便來到了中國古代陶瓷館。古代陶瓷館裏既有春秋時期的原始青瓷,也有唐代的越窯;既有宋、金遼時代的彩瓷,又有元、明、清三代的景德鎮窯。最引我注意的是要數“景德鎮窯粉彩人物圖筆筒”了!這件筆筒製作於清雍正時期,高約10釐米,口徑及底約爲20釐米。器外粉彩畫面分兩組,正面客廳中,李白與衆兄弟圍席地而坐,有的舉杯暢飲,有的高談闊論,有的持杯思索。神態生動,姿勢各異。另外一組爲園內觀賞圖,有幾個人俯伏在石案旁,聚精會神地觀賞着字畫。

走出陶瓷館我們就來到中國曆代印章館。印章館內有許許多多的璽印。上自西周,下迄清末,其中最爲精緻的就是清代的“八仙上壽、壽山神印“了,簡直就是栩栩如生。

我們還去了“中國明清傢俱館”、“中國曆代錢幣館”……

今天我的收穫很大。因爲我學習到了學校裏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敬佩古代的勞動人民。既瞭解到了各式各樣的青銅器和雕塑陶瓷,又見識到了絢麗多彩的繪畫和書法,讓我大開眼界,可謂是兩全其美!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2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對於博物館,我自認爲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複製的地道戰的場景,大夥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從狹窄的洞口鑽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櫃。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彷彿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快看,“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我高興地指着牆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說:“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牆上的周恩來憤筆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國軍戰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裏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國軍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遊告訴:“抗戰中,僞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爲什麼會當漢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戰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漢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裏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裏卻是激動不已,心裏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3

今天,風和日麗。媽媽帶着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車去參觀永安博物館,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會兒就到了博物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大紅色的門,門上有很多的鉚釘,在往上有一個牌匾上面寫着“文廟”二字。左邊貼着歷屆高考金榜題名名單,光榮榜單上的名字分別來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學子,看着光榮榜單上的名字,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們的成功告訴我,作爲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我必須時刻記住自己的學習任務,努力刻苦學習,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隊員。

緊接着,跨入門內,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特別有古代韻味。一座小石橋,橋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魚兒在池塘裏愉快的遊着。我想他們和我一樣,爲在能夠在這充滿着文化氣息的地方而喜悅。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廳和大成殿。展列着永安歷史文物以及抗日戰爭時期的文物。透過玻璃制的展臺上,我們看到了放着抗戰時期的武器、錢幣、生活用品、瓷器書籍等。在殿中,還放着一臺水輪發電機和手搖踏板印刷機,雖然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沒有了昔日模樣,但卻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的價值。

但最令我覺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戰爭時期留下來的武器,看着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戰英雄們拿着這些武器保家衛國,因爲有了他們,我們的國家才得以解放,因爲有了他們,我們的人民纔有了現在的辛福生活,因爲有了他們,我們纔可以在學校裏安心地學着知識。謝謝抗戰的英雄們,因爲有了他們,纔有了現在的我們。

今日的永安博物館之旅,我們帶着永安的歷史,滿載而歸。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4

18月9日至8月16日,我在開封市博物館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爲一名文科生,一名歷史愛好者,我懷着滿心際中,我毅然地參加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及現狀調期待開始了這份義工工作。開封,這座七朝古都,生活學查”赴麻城小分隊。作爲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應當自覺習中便不知不覺浸潤出頗爲廣博的文化視野,我也期待用地給大家起到一定的模範帶頭作用,因此我主動擔任了小我在歷史文化上的一技之長來回報這座生我養我的城市,分隊隊長一職,帶領小分隊一行九人在麻城市圓滿的完成讓我在工作中和奉獻中體會到感恩社會的快樂。

要做一名合格的博物館義務講解員,離不開博物館輔導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親身實踐,讓我感嘆於家鄉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在短時間內掌握了講解技巧和禮儀規範,9日至11日這三天培訓中,我深切體會到了工作人員的謙和大度和博聞廣識,他們對於觀衆的親善和耐心,對於文物如數家珍的滔滔不絕都讓我由衷敬佩,並立志在這之後的幾天獨立講解中向老師們看齊。

8月12日,我迎來了由我獨立接待的第一批觀衆——一批來自市二師附小的小學生。第一次爲觀衆講解,迎來的是十幾雙好奇又友好的眼睛。因爲觀衆是小朋友,在講解時我便挑選輕鬆易懂的內容,用生活化的語言告訴他們,並在其中適時插入一些古代流傳的有關的神話志怪以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看到他們爲繁華的盛世圖景而讚歎,爲靡麗的昏庸君王而嘆息,爲英勇的民族英雄而敬仰,我也深深體會到,作爲一個歷史的講述者和文化的傳承者,肩頭肩負着的責任。

8月15日已對講解工作熟悉的我,又迎來了一項挑戰——給外賓講解。這是四個來自荷蘭的留學生,對中國文化頗感興趣,我便針對他們介紹一些功用簡明且流傳較廣的文物,並儘可能用我已知的英文詞彙描述出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聽着講解越來越感興趣,不時還有問題,我們交流起來幾乎沒有障礙,當然也有他們包容我漏洞百出的語法的緣故。

這次的經歷十分寶貴,不但讓我結識了四個荷蘭朋友,也讓我意識到作爲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肩上擔子的重量。這一個星期時間在忙碌充實的工作中飛快掠過,當捧着博物館輔導老師的評語,當我看到觀衆對我報以感謝的笑容,當我與外國朋友親密合影並對我豎起大拇指時,那份是收穫的喜悅難以言表。經歷了這次博物館難忘的義工經歷,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我也會利用課餘時間多參與義務工作來鍛鍊自己回報社會,也爲四川大學這個精神家園做出我的貢獻!

了爲期一週的調查活動,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這短短的一週內,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從申報工作到活動順利完成這一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在寫申請書時,由於缺乏經驗,實踐活動實施的難度較大,不易得到理想的調查結果,於是,我們虛心的向有經驗的學長學姐們請教,我們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經過多次修改之後終於獲得批准。在實踐開展的過程中,做問卷調查時頻頻受挫,但是,我們沒有放棄,而是攜手互相鼓勵,最終完成任務。在麻城的一個星期,天氣炎熱,我們頂着烈日出行。這一切困難,我們都一一克服。我深深地明白,作爲隊長,作爲一名預備黨員,我一定要做出表率。同時,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所謂實踐,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如果不能用來指導實踐就沒有任何意義。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的思維的此岸性。”這就非常清楚的告

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的反映了客觀現實,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如果沒有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就不會遇到這樣的難題,但卻也無法檢驗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否正確。實踐是把主客觀聯繫起來的橋樑,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才能把主觀認識和客觀現實緊密結合起來,並加以對照,才能正確的認識客觀世界。因此,堅持把實踐作爲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我們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有着重大的意義。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實踐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實踐中,我們可以與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我們可以再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社會實踐能力;我們可以爲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總的說來,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強思維分析能力等。我們大學生應當學會學以致用,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更好地爲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5

旭日的陽光映射大地,參與黨校學習的同學將一同前往溫州市博物館參觀。非常開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見證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作品。就這樣,我們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車。窗戶開啟迎着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氣。一切都這麼適合出去。熱熱鬧鬧的到點趕到,大家都基本到齊了。博物館一進門,一副裁剪藝術的大海報吸引着我,歷史的魅影旋渦把我們一下拉進了展廳。在仔細熟悉了一下博物館的平面圖之後,瞭解到博物館共有6個大館再加上一個臨時展覽館。

歷史館裏瀰漫着一種古香,展品的靜止無聲帶來了心的沉凝。古代的酒樓,旗袍,火炮,它們彷彿演着當時的場景,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時空的滄桑鉅變,留下的最閃光的,是鑽石般的精髓。能感受到古老溫州,江南漁鄉特有的風土情調,詩意又溫柔如水。其中當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溫州的經濟發展見證了溫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連串的數字更是最能體現溫州經濟的快速發展。四海之大,能大到哪?到處已是溫州人的足跡。出口那雙巨大奧康皮鞋,太象徵了。溫州人在歷史的重壓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腳印上,立起了高樓櫛比,立起了商街繁華,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尊敬。以後建設新溫州的任務,無疑落在我們的肩上了。

工藝館,陶瓷管,書畫館(雖然沒看到,但是據打聽)。溫州的明間,工藝和文化紛紜呈現。能人的手,藝人的口,看不厭的甌繡墨寶,聽不倦的越劇南戲。不值得我們驕傲嗎?而現在世人對文化的輕蔑態度,是不應該的。

自然館給我印象很深。和自然的小約會,最怡情。霸王龍,樑龍和翼龍模型,侏羅紀的血性呈現盡致。大白鯊,雙頭鯊,大海龜,輻噴,深藍的另一世界。險些迷茫在叢林中,忘卻時間。

時間轉瞬,遊覽結束。溫州,我們的故地,有很多懷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爲了永久。

讓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溫州人,那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6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樑”,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着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衆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件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於一般的旅遊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譁、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級”的不文明行爲。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摸”,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

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裏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涌入的參觀人羣,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峯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遊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爲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峯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鑑、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衆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7

5月23日,風和日麗,我們學院高黨15組學員第一次組織一起參觀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我們都異常興奮,歷時一個上午,勉強看完,但現在依然意猶未盡。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整幢建築外觀蠻扎眼的,圓鼎狀框架結構,寓意傳統中國的“天圓地方”。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爲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走進博物館,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觀衆非常多,並且很多是外國遊客。

博物館就像一部豐富的歷史文化書,它記載着中國的歷史是光榮,偉大,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和品質。在整個博物館,到處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佳績,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帶給我們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給我們講述着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這幅長132釐米寬50釐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爲主要工具由人工繪製而成的。

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衆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後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彷彿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隻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館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是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但我們千萬不要拿祖先給我們留給我們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現在更應該做是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爲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8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小學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爲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祕”。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爲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着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爲“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透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爲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爲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裏,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透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