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通用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通用6篇)

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1

讀《新教育的一年級》,讓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因爲我對孩子是沒什麼耐心的,寒假陪孩子看了一、二月份的《新教育的一年級》,深深的被書裏花兒老師和家長們的教育智慧感動。每一個小故事都像是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是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我們卻總是“勁使不到正地方”。而這本書可以稱得上育兒指南了。

書中《誰的官最大》中,牛妞的媽媽就曾問過牛妞班裏選班幹部的事,就像我們一樣,很關心孩子是否會當上班幹部,也很希望孩子能當上班幹部。但是牛妞告訴媽媽,她們班沒有班幹部,只有負責人。她們班每人都有事做,有幫老師擦黑板的、有幫老師管午讀的······,班長是大家輪流做,叫“值周班長”,是爲全班同學服務的。而且她們班還自己根據自己的興趣成立自己的社團,有講故事的社團、有讀書會、有花草俱樂部、有鋼琴國······看到這裏,我想所有的家長都會露出會心的一笑!因爲我們經常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是優秀的,但是,我們又有幾人能看到每個孩子的獨特呢?

這本書的每一篇小故事,都能爲生活中發生在孩子和家長身上的,一些一樣的事情解惑,平凡真實的故事讓孩子看的開心,也讓我學習到教育孩子的心得!讓我也懂得了美好,就在身邊,幸福,就在當下!我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而短暫的時光,當孩子慢慢長大時,我能不留遺憾!

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2

以前人們總認爲: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後,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爲,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爲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爲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裏,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髮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爲“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爲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爲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3

讀完《新教育》第二章,使我對新教育的認識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蘇霍姆林斯基一直說要培養大寫的人。有了特色,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大寫的人。你考試考得好,我舞跳得好,他字寫得好,誰也不比誰差。一個人有特色,就有了許多深層次的東西,他的社會行爲也會相應地有了自我規範。

新教育實驗講“爲了一切的人,爲了人的一切”而不是“爲了一切學生”,是因爲教育是一個大的概念,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而且要關注教師,關注校長,關注父母,關注一切和教育相關的人,無論他是貧困的,還是富有的;是愚昧的,還是睿智的;是健全的,還是殘疾的。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沒有父母的發展,也不可能有孩子的發展。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於“行動”也是十分重視的,他說“行動是中國教育的開始”,他把“在勞力上勞心”稱之爲“有思考的行動”,他說“人類與個人最初由行動而獲得真知,故以行動始,以思考終,再以有思考之行動始,以更高一級融會貫通之思考終,再由此而躍入真理之高峯。”行動在反思中進行,讀書與寫作無疑是一條光明大道,是一條走向深刻幸福的道路。新教育實驗強調行動。新教育實驗主要是透過教師撰寫教育日記、教育敘事、教學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隨筆等,使教師在行動中不斷成長。

在新教育行動的召喚下,我們很快駛入航道,並收穫着充實與快樂。

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4

有幸買到了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細細捧讀,書中所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深深地感動了我,更爲李鎮西老師那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這樣,在陶醉中、感嘆中,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當我靜靜地閱讀他的一個個小故事時,像走入了他的班級,跟他一起經歷了那一樁樁平凡但又耐人尋味的事情。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震撼”。只有一個真實的人才能夠寫出那麼一本真實的書。

“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爲他的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如李老師在書中所說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此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5

《愛的教育》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記載了小學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這裏有讓安利柯深以爲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爲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最讓我感動的是老師生病時,主人公去探望他,一間狹小昏暗的小屋子裏的一張小牀上,躺着他的老師,老師看到他來,很是高興,但高興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悲傷,憂愁。老師還說他自己已經半截入土了,能治好是最好,但是如果治不好的話……老師在重病之時還惦記着學校的那些孩子,他問安利柯:“學校還好吧。孩子們怎麼樣?你們沒有我這個老教師,是不是也很好?”安利柯趕緊否認,老師卻說:“別說了,別說了,我知道你們不想讓我難過。”老師還給他看了牆上的那些照片,都是他以前學生的,可見老師有多麼愛他的學生。

我以後一定要成爲像故事裏的老師一樣的人,無時無刻給予學生們他平常卻又特別,不失真摯的愛。

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6

李鎮西1982年2月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畢業。先後任四川樂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學,成都石室中學班主任和語文教師。成都市教科所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現任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校長。

本書是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學生汪斌的父親執意留下一筐雞蛋,感謝李老師對來自兒子的關愛。李老師每天早上煮一個雞蛋給汪斌送去。家境困難而品學兼優的寧偉,生活節儉,李老師送錢給他補充營養。父親病逝,家庭欠債的伍建,有了輟學的念頭,李老師支援同學們給他捐錢捐物。假期裏,老師帶着學生步行30多裏山路來到伍建勞作的田頭,齊聲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淚水長流。李老師教育後進生萬同轉化的過程,更像是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李鎮西老師再對於後進生萬同的教育過程,讓我感觸很深。我想,一個教育者更應該有耐心和童心。後進生萬同屢犯錯誤,李鎮西老師仍然敦敦教導,不離不棄。讓他當班幹,在國旗下演講,課堂上《烈火金剛》,讓萬同一步步成長起來。儘管萬同最後沒有考上大學,但是萬同去選擇了當兵,準備考軍校,這種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是李鎮西老師所教給萬同的,讓他成爲了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教育應該是讓人學會感恩,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