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讀詩經的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詩經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詩經的心得體會

讀詩經的心得體會1

XX年XX月XX市水務局黨建書屋落成了,我有幸成爲第一批讀者。望着書櫃中琳琅滿目的圖書,我只是猶豫了一下。就找管理員小董借了一本《四庫全書》第一卷。中華民族有着5000年的燦爛文明,國學經典浩如煙海,要想系統地瞭解中國歷史文化,《四庫全書》是一部很好的工具書籍。

《四庫全書》第一卷主要包括:《詩經》、《尚書》、《禮記》和《周易》,我對《詩經》比較感興趣,有段文字能代表了我的心聲:“踏上文化尋根之路,淌過三千年滾滾東逝的歷史長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書頁,屏氣凝神,你聽,那一聲聲一喚喚,古樸無邪,透過千年的塵煙,悠揚冗長,那是來自遠古的呼喚,發自中華文化的最初源頭——《詩經》。”

孔子評論《詩經》時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一語道出了它的精髓。《詩經》語言溫柔敦厚、含蓄真誠堪稱中華文化之祖。它見證着中華民族孩童時咿呀學語,質樸真誠、天真無邪的美好時代。尋覓《詩經》的心靈動感,聆聽數千年的深情歌唱,詩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侶,歌中一詞一句都唱出了人們最美好的嚮往。

愛,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定律。詩經中堅貞不移的愛情凝固了守望愛情永恆的姿態——等待。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忽視了時間空間的界限,開遍了每一個芳草萋萋的角落。我清晰的記得那日你拉着我的手說“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這又怎能拆散我們,千山萬水外,我候,爲你歸來。縱然等到白髮蕭然,我也不會改變翹首的姿態,期盼着你的凱旋,踐行你當初的誓言。

愛,就不離不棄,靜靜等候,你的歸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開啟詩經的首頁,那雎鳩關關的鳴蹄就迎面撲來。讓人心神盪漾,頓時陷入飄杳朦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動,荇菜浮動搖曳,雎鳩關關,歌聲婉轉,悠哉悠哉,令人轉輾反側。“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詩經中的表白含蓄委婉,從來不做作。但絕不是怯懦,面對真愛他們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彎清泉都要傳達出內心最真實的感情。字字含蓄卻句句真實的感情流露感動着你我在每一個懷夢的青蔥歲月,原來愛人可以如此灑脫,被人愛可以如此真切。沒有珠寶萬千,廣廈千萬,只有這悠悠河水,纖纖水草見證了我們的愛情,可是這已經足夠。愛你,只是一種感覺,當我愛上這種覺的時候,一切外在的光環都已經無所謂了。我無法拒絕你伸過來的手,因爲你已經越過了我的額心河。

讀詩經的心得體會2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啓居,玁狁之故......”

豌豆我採了又採,即使採完了,又長出來的,要不是因爲獫猶的緣故,我不會長期鎮守在邊境地區,而是回到故鄉。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歷史永久,蒐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詩歌。《詩經》大概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從民間和皇室上收集並編制而成的。之所以稱爲《詩經》是因爲漢武帝把詩、書、禮、易、春秋化爲五經的`緣故,就是大家所說的四書五經中的五經。

《詩經》的內容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風,風在詩經裏面包括了15個地方,也就是15國風。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風類型;第二部分是雅,分爲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鳴之什》裏面的,那麼大雅呢?晦澀難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礎的人才能領悟;第三部分是頌,頌主要用來讚美國家的或是舉行祭祀儀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鎮守邊疆的士兵返鄉的詩。講述的是一個士兵以採豌豆爲開頭來抒發相思之情。這首詩經專家考證創作於西周時期,不過,可惜作者不詳,因爲先秦時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六年級語文書中《采薇》的節選,被譽爲詩經中寫的最有名的詩句之一。寫出了出征和回鄉中的景物和情懷。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樂景寫哀情,又以哀景寫樂情的典範。對比了出征前的楊柳依依和現在的大雪紛飛,來說明自己離家之久,思念之深。

經常讀詩帶給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鄉和懷念親人是我們中國人永不褪色的記憶吧!

讀詩經的心得體會3

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會條件下,聳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觀構成的上層建築。”在《詩經》產生的年代,我們的先人在自然條件相當艱苦的黃河流域以宗法制度爲核心建立起一個農業社會。這個社會爲了生存發展,需要強大的集體力量,需要內部秩序的穩定與和諧,而相應地需要抑制其社會成員的個性自由和與之相聯繫的浪漫幻想。正是在這種“生存的社會條件下”,形成了《詩經》的思想和藝術特色。並且,由於中國——尤其中原社會的基本特點維持甚久,作爲中國文學重要起點、又被奉爲儒家經典的《詩經》,其特色對於後代文學的影響,也就非常之深遠。

《詩經》是以抒情詩爲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達到的水準,也明顯高於敘事詩。而與《詩經》大體屬於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卻完全是敘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敘事傳統爲主的發展方向,《詩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爲主的發展方向。以後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爲主的詩歌,又成爲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

《詩經》裏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徵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節,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於《詩經》,也未嘗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爲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後人概括爲“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

總之,《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衆多,富於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爲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爲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讀詩經的心得體會4

中國文化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期間有《詩經》、《唐詩三百首》、《孫子兵法》以及《三國演義》等,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弟子規》。

裏面有讓我印象最深的有“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意思是:稱呼長輩時,不要叫名字,對長輩,要有禮貌。“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爲醜。”意思是:年紀小不要貪杯喝酒,如果喝醉之後必會醜態百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時候要及時答應,不要拖拖拉拉的拖延時間,藉此不做。“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時候,要及時迴應,並來到他們身邊,然後到相應的地方,如果沒有看見人,也要在那等。“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至污穢。”意思是:自己的衣服要有一定位置擺放,而不要隨意亂扔,以至於衣服沾滿灰塵,變得又髒又亂。“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說出的話,要以誠信爲先,隨意的說話,又不講信用,那就不必信這種人的說的話了。“過能改,歸於正;尚掩飾,增一章。”有錯能改,就歸於正,而不及時改正,還去掩飾,便是錯上加錯了。……

《弟子規》讓我體會到和古人相比,我們的品行已經落後的太多太多,今天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運,很感謝這本書。要報恩,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範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爲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以衆生之苦爲自己苦,幫助更多的人。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人的提升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纔會變成和諧社會,世界纔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讀詩經的心得體會5

淡淡的書香,古樸的氣質,隨着手中的頁數緩緩增加,我彷彿看到了那午後暖暖的陽光,輕拂的柳葉,還有聽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詩經,沒有波瀾壯闊;也沒有萬分柔弱,在我眼裏,它有的是那午後的明朗,風兒的輕撫,雖有槍林彈雨中的煙火,卻少了那一份尖銳,雖有小橋流水般的思緒,卻淡去了那一份嬌弱。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們再也熟悉不過的詩音,短短几句,卻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對少女的傾慕。河水細流,荇菜參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緒,道出了翻來覆去的掛牽。“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轉眼,又是那堅貞的女子在扞衛愛情。誰道紅顏嬌弱不已,耳邊,是她那誓死的決心。

硝煙漫天,烽火連連,又有誰知叱吒風雲的背後,卻是深深的無奈,深深的思念。“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誰在刀槍鎧甲之下,腦海中浮現出妻與子的笑顏。只願棄甲歸田,與你漫步庭間。

輕輕翻着這一張張的頁碼,轉眼間,眼前,不再僅僅是那濃濃的親情,愛情,字詞深處,卻是那對時事的評價,對人的讚美,以及那處於統治者壓榨下的哀嘆——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蹟的珍重,愛惜,是對那些一心爲民,鞠躬盡瘁的官吏無盡的讚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風伐檀》卻又用着那聲聲的哀怨喚出了他們的不滿,在那腐敗的社會,在那隻會搜刮民脂民膏的社會,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慘遭剝削,卻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換來的只是這深深地呢喃,嘆息,指責,無奈!

詩經,一本不滅的書,她似動聽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讚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無奈。她,擁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麗,是桃花源裏那清澈,美麗的小河,在人們心中緩緩的,流淌!

標籤:詩經 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