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老師》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老師》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老師》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老師》心得體會1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學習教學常規,對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課堂到底離有效教學有多遠?透過對教學常規的學習,我對小學數學教學常規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作爲教師應該把勞動前移,嚴格按照備課要求進行備課,抓好備課、上課環節。不斷學習新課標,理解新理念,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形成課後反思的好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首先,充分做好課前準備,認真鑽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數。上課前,教師要整體把握教材,全面瞭解教材內容和目標,明確目標定位,確定教學目標,並充分查閱資料,準確掌握教學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識,還要做到了解任教學生的學習背景、能力水平和行爲習慣等。

上課時,教師只有對所有的知識點做到了如指掌,傳授時才能做到遊刃有餘,這樣,學生就會在心裏佩服你,就會喜歡上你的課,上課也會認真聽講。

反思自己的課前準備工作,發現有時候由於對教材的鑽研不夠,導致課堂上有些教學契機沒能有效利用,只能將一些作業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放到課後作業整理時進行講評,這樣就使課堂有效率大打折扣。因此課餘時間,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教法,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個別差異,明確哪些內容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哪些是難於記憶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錯混的,做到心中有數。要根據學習主題要求和學生特點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獲得體驗

感悟。低年級適宜以活動體驗爲主。另外對於課前的準備工作,我們還可以結合學校現在的課間鈴聲,提前2分鐘進課堂,因爲數學課很多時候需要用到實物投影,提前進入教室可以使教師能更充分地做好課前準備,而且也能使學生儘快進入上課狀態。

其次,課堂教學是每位老師的生命,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講究教學的藝術,讓課堂充分體現趣味性,吸引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偶爾有着鬆懈之處。對自己上課的每一句話沒有做到多加雕琢,有時是想到這個過度語就說這個。而且有時候發現自己還有一些廢話,有人說過,教師應該把每一堂課當成是公開課,這樣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只有這樣做纔是對自己認真負責,對學生認真負責。《常規》中明確要求“應做到儀表端莊,語言規範”,反思自己雖說平時脾氣比較好,但遇到那太差太皮的“朽木”生之時,我也會大發雷霆,哪裏有端莊二字可言,學習常規以後,我要時刻提醒自己“忍”。當然,如果我在課堂上“講究教態的藝術、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欣賞,學會用必要的肢體語言表情達意,使學生得到多方位的啓示和感受”就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抓牢,也就無需煩惱自己在課堂中的失態。

再次,課後反思也必不可少,它是對自己整節課的回顧,是對自己課堂中得與失的重新思考。成功了,自己是如何成功的?依賴的是什麼?下次遇到相類似的問題,我可以繼續用這種方法應對;失敗了,如何才能成功?透過什麼方法可以做得更好?當時自己可以如何應對?透過這樣的思考,對自己的教學幫助是很大的。

最後,作業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中介,也是聯繫教學目標和教

學評價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每次作業。經常做下水作業,並對習題進行有效篩選,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上合理安排時間,進行講解,這樣學生作業的有效率可以有所提高。另外,重視每次錯題的分析和整理。這樣可以有效整合教學資源。

總之,學習《常規》之後,應該給我更多的是思考,只有不斷思考才能使自己獲得更大的進步。爲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對照教學常規中的要求不斷完善自己教學常規,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學數學老師》心得體會2

作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爲了推進素質教育,爲培養21世紀高素質的國民,用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路來重心構建新的課堂,力求讓數學課堂煥發出蓬勃生機。

1、創造具體情境,力求課堂生動活潑。

學生是什麼?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填充知識的“容器”,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存在差異的、具有個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如何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學生髮現的數學問題自己提,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並在解決問題中發現規律。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從而體現學生的價值觀。例如,在教學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演算,再經過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規律,最後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意識。體現了學生的價值觀,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課堂充滿了生動有趣的活力。

2、讓數學課堂走進現實生活。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形象思維還比較完善,抽象思維與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學生的學習應該從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出發。在具體形象中感知學生真正掌握了數學知識。數學來源於生活,也爲實際生活服務。正因如此,我努力創設條件,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如教一年級學生認識等號的意義,可聯繫我們小時候玩平衡木,當兩邊一樣重時,我們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來,而連接這個算式的數學符號用“二”表示。又如認識自然數0、1、2、3、4、、、、、、可以聯繫平時列隊,這個隊有多少人用幾表示,這個人站第幾用幾表示。將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已有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聯繫新舊教材,吸取精華,拋棄糟粕。

學生在六年的學習階段,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否紮實,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不能忽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更主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爲今後學好數學這門學科打下堅實基礎。

時代在變革、在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有要改革、發展。在課改這一廣闊天地裏,我們應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爲培養21世紀的.優秀人才而努力。

《小學數學老師》心得體會3

我在教學中設計了豐富的資訊處理活動,拓寬學習天地,讓學生感受資訊社會、資訊科學和資訊技術的發展,強化學生對資訊活動多樣性和資訊處理創造性的認識。在每一課中,緊緊圍繞資訊活動,創設情境、引出任務,提出設計思路和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資訊資源,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提供了必要技術支援和幫助,完成作品後,設計交流活動。在每一個資訊活動中都包含了資訊蒐集、獲取、加工、表達和交流的環節。這樣的安排有利於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資訊技術學習活動的實現。我對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在對資訊技術的理解上,把握了資訊技術的工具性本質

資訊技術是學生認知和資訊處理的工具,它必須與其他學科學習、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產生有價值的成果。從第一課開始就讓學生明確認識計算機是我的新工具,後面的內容無不體現這一理解,讓學生知道,計算機是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手段。資訊技術的學習也是融合在整合性的活動中,涉及到許多學科的知識,並設定了豐富多樣的主題,使學生在整合的活動中學習、應用資訊技術,形成運用資訊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在學習活動的選擇上,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反映人類文明的成果。

在教材中以人文、自然爲重點,選擇適合中小學生成長需要的,體現時代精神,傳承人類文明的命題作爲資訊綜合活動的內容。這些內容涵蓋了社會探究、科學探究、人與自然和認識自我等方面。它們都是我們身邊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或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增加了教材的親和力,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順利進入課程的學習。

三、在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上,提倡自主學習、自主創作,引導,鼓勵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資訊技術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

提倡實行多元開放評價,摒棄傳統固定、統一的評判標準,拒絕教師單一的評價,指導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目的是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探索和創造,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求知慾,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和不同的發展。

《小學數學老師》心得體會4

數學作爲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主角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匯入

在匯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建立“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到達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之後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之後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決定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決定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之後,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匯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能夠,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樣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那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啓”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匯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潛力和應用數學潛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好處”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好處。那裏,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小學數學老師》心得體會5

小學六年級學生經過兩個學段數學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初步形成了“三維目標”。但頭腦中的數學知識仍處於原始積累階段,較爲零亂無序,尚未構築起清晰的網絡結構。在實際應用時渴望及時準確地反饋、重現。這時幫助學生對所有數學知識回眸,顯得十分重要。能滿足學生學習的積極“心理嚮往”,對已有的知識再學習,既有利於知識的系統形成,又有利於對知識的進一步昇華。

我校六年級數學教研組,透過集體備課、座談討論,將教材編排體系和相關的教輔資料分類整理,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就實施有效複習進一步提高數學質量爲話題,在優化複習時間、複習策略、複習方法、效果檢測方面作出有益探索。

一、歸類整理,穿珠成線

本冊教材總複習共有整數和小數、簡易方程、分數和百分數、量的計量、幾何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簡單的統計七大知識板塊。我們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先分類複習,再綜合練習,將相關知識點安排在每個課時中,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在腦海中重組,構建正態分佈圖。按單元編寫每個課時教案時做到精選習題,精講多練;精心預設,精彩生成;及時鞏固,狠抓課時目標達成工作。也就是條塊分割,各個擊破,實現習題引領——概念重現——新題探討——生活感悟應用的良性循環。

二、注重聯繫,構建網絡

數學知識點之間總是相互聯繫的。如同一根鏈條那樣,各個環節既可獨立成型,又可相互呼應,形成整體。爲使總複習更加有效,提高複習效率,給學生以新鮮實用之感,在綜合練習時,儘可能沿着以相關內容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計算法則或公式—知識應用的體系,突出知識的縱向和橫向聯繫。如:把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四則計算法則,相互關係,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簡算定律;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分解與合成;分數——除法——比——比例的聯繫與區別,基本性質的具體運用;數的整除遷涉到的相關知識列表展示,動態生成;把口算與筆算方法有機融合;將式題——文字題——應用題相互轉化訓練等,努力揭示規律,發散思維,更加完善地建構學生的認知結構。實行先易後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感悟多種學法的複習策略,真正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情境中,用有效學習時間,理解記憶概念,強化說理訓練 , 優化複習目標達成過程,編織完整的知識網絡,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兼顧差異,因材施教

不容置疑,由於總複習中涉及的知識面廣量大,複習時間短暫,複習內容跳躍性大,複習課既不像新授課那樣具有“新鮮感”,也不像練習課那樣有“成功感”,班級學困生普遍存在心理焦慮。爲使他們擺脫知識基礎缺陷和生活經驗不足,學不得法等因素的影響,我們教師應進行換位思考,學會期待,保持持久的耐性,把特別的愛奉獻給他們,走進他們心靈,實施分層複習,點點滴滴地幫助他們補習功課,複習淺顯的知識點時,多提問他們。較爲容易的數學語言,引導他們說出來。對那些有解答願望的習題,指名板演時教師可作必要的個別點撥,欣賞他們解題過程的閃光點。複習是尊重差異性,保護全體學生的自尊心,開展“小先生助學”行動,鼓勵全體學生自學與小組互動相結合,對易錯難解習題則實施學生感悟與教師相結合的辦法,爲每個學生設計複習目標,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位學生在各個複習環節學有所得,學有所悟,獲得成功體驗。還建立了課外學習小組,同學間相互啓發,相互幫助,實行星級評價,增強學生自覺獲得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促進每位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認同”。多搞題組辨析,各種題型比較分析,一題多解的訓練及多種綜合練習,啓發學生既活用知識,又昇華知識,形成本領。

四、活化資源,梯級檢測

複習效果總是在具體的檢測中顯現的。我們緊緊圍繞數學課本內容,領會總複習編排體系和總體達成目標,活化資源,有意地整合省編的《課外補充習題》、《走進總複習》、《新理念數學學習》等資料,選取有價值的題型,在能力培養上下功夫,創設數學生活情境,改進複習方法,開展有意義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指導例舉、類比、學會直觀演示、實驗操作、畫圖分析題意、寫出數量關係式的方法,運用觀察、理解、抽象、推理、聯想等思維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和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每節複習課上努力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啓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及時進行有梯度習題的練習,有的放矢地把各種題型貫穿於整個複習過程中,與學生共同享受螺旋上升式效果檢測的愉悅,進而獲得總複習的全面豐收。

我們的期盼:

根據木桶理論和皮格馬利翁效應,我們教師總是期盼每位學生都成爲優等生,但事實告誡我們這是不可能的。因而面對浩如煙海的數學習題,師生都深感茫然,進入總複習階段總覺得有做不完的事,學無止境,追求就無止境,習題的廣度和深度更無法估計。我們期盼數學命題人,將試題(包括附加題)的區分度、難度、可信度控制在課本思考題範圍之內。讓我們共同迎接小學數學的又一個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