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由書知人——淺讀餘秋雨

最初認識餘秋雨,得益於初中老師的偶然介紹,知道他是一個作家。然而看過他的書才知道,他不只是一個作家,在歷史研究上的造詣,也遠非常人可及。

在《風雨天一閣》中,餘先生從雨夜拜訪天一閣到對天一閣往昔的種種慨嘆,無不說明了他對天一閣這一藏書聖地的敬崇。從範欽修建天一閣至今,已有千年歷史,範欽不遺餘力地收集各種書籍,包括許多價值不菲的珍藏孤本,卻因後世的保管不當而被燒燬、被盜竊。寫到此處,分明可以看到餘先生在一聲聲地嘆息。編修《四庫全書》,範氏一族獻上了多本早已絕跡的書籍,從此天一閣被視爲藏書聖地,有名望的學者紛紛要求進入天一閣一觀,卻只有寥寥數人取得了進入的資格,在餘先生的筆下,處處流露出一股自豪之情。範欽死後,天一閣的鑰匙被各方分開保管,即便皇室成員想要進入,也必須各方一致同意,如此一直延續了數十代。於先生對此,充滿了感激,其對天一閣、對歷史、對文明的尊重,可見一斑。

餘先生對文明的追求還不止於此。《道士塔》中,當那無知的道士偶然發現敦煌的祕密後,餘先生分明是無比地興奮;但當駐藏官員將此不當一回事,所謂博物館的負責人無法認清其價值時,餘先生是多麼的遺憾;當官員們將其中的小物什作禮送人,將文化長卷隨意送人時,餘先生又是多麼憤怒;最後,西方人聞訊趕來,以讓人瞠目結舌的低廉價格買走一箱又一箱、一車又一車的文物時,餘先生的心都在滴血啊!燦爛的文明就這樣被僅值幾捆柴的價錢換走了,餘先生恨自己不能衝上去留下那人的車馬。可是,一切都已發生,他也只能留下滿腔的遺憾、不甘與無奈。

文明,歷史,餘先生對此的態度,完全超越了對自己生命的`在乎!

當然,歷史不僅僅由幾本書構成,於先生對歷史上各類人物的研究也很深入。《遙遠的絕響》中,在談到魏晉盛世時餘先生沒有談及其他,整整十幾張紙都在談魏晉這一大時代背景下的文人騷客,尤以嵇康等人爲重。餘先生對這羣人充滿了敬崇,只恨不能與其同生一世。而在《歷史的暗角》中,對歷朝歷代的小人做了一番深刻的剖析。例如寫到《水滸傳》中的富安時,餘先生詳細地分析了他如何抓住衙內、林沖、陸謙等人的性格特點,從而在一旁爲衙內出主意。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林沖身上發生的一系列事故。對小人、僞君子的瞭解,也從餘先生筆下充分顯露了出來,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分析有理有據,見解深刻而獨到,可見其對歷史的研究都是從事實出發,一絲不苟,包括對沈括一些不爲人知的“小人行徑”,也不曾有半點隱瞞。

而在整個大局觀上,餘先生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一個王朝的背影》中,他詳細地敘寫了清王朝的治國曆程,從康、雍、乾到嘉慶、光緒等,最後到溥儀,大清王朝的興衰輾轉盡藏其中。例如在圍獵一事上,康熙修建承德避暑山莊,其一大用意就在於打獵,他幾乎每年都會有約一個月在關外狩獵,以彰顯國力,並保證武將的能力不致衰退。但到後來,清朝的各皇帝幾乎不再去熱河行宮,圍獵之事被徹底擱淺。與此便可看出大清國力日衰,天子、百官已被安逸生活所困,再回不到曾經康熙御駕親征的強大。管中窺豹,餘先生從修長城、外交等多方面闡明瞭清王朝由盛轉衰的過程,將整體的局勢分析得十分透徹,其大局觀也把握得十分精到。

以史學家的嚴謹態度來寫作,以文學家的犀利言辭來談史,這,就是餘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