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關於《做最好的家長》讀書心得

感謝李鎮西教授撰寫的《做最好的家長》一書,這本書,不僅豐富了家長的心靈,也增添了家長教育孩子的知識,可以說,這本書,是現代家長的需要,讀懂了這本書,彷彿讀懂了孩子的心靈,《做最好的家長》讀書心得。

關於《做最好的家長》讀書心得

李鎮西教授寫的這一書,基本上把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問題寫全了,而且解答的也非常好。爲我們家長提供工了很好的材料。 讀李老師的這本《做最好的家長》,你會發現自信心是怎樣找回來的,李老師讓女兒走出自卑的陰影,就是告訴家長,要樹立孩子的信心;李老師指導女兒爲班級效力,實則告訴家長們,這不是“吃虧”,而是一種“收穫”;李老師強調的,也正是我們必須懂得的“家長也是教育者”的道理;李老師表明的,正是我們家長應當明晰的,作爲當代人,如果不上網,則與文盲無異的認識;李老師讓女兒明白高中生活是一條坎坷不平的道路,就是讓家長們要一路和自己的孩子摸爬滾打,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挺過;李老師告訴女兒,“真實”是作文的生命,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家長,真實作文,就是做人;李老師的做法實際就是呼籲我們家長,爲什麼不傾聽一下孩子的申辯呢? 許多家長都比較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許多孩子成績就是提不上去,怎麼辦呢?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好成績跟好習慣是畫等號的,“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話一點不錯。習慣是人生的奠基,是美德的源泉。所以有人認爲,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學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重點,也是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就給了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 現在的孩子,隨着社會的進步,迷戀網絡,已經是許多家長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有許多家長的解決方法是自己不上網、孩子更不能上網。其實,家長大可不必這麼做,作爲當代人,如果不上網,則與文盲無異。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大膽的上網,作爲家長,我們更應該陪孩子一起上網。但是上網必須控制時間,帶着任務上網,上網學習。但是,千萬別被網絡淹沒。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鬧矛盾的事情很多,特別是在青春期的孩子們,容易形成逆反心理,所以在許多事情上,家長往往都用“對着幹”“不聽話”“蠻不講理”“頂撞”來形容。其實,如果家長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想,他們都有可能認爲大人“不聽話”“頂撞”“蠻不講理”呢!這就是逆反心理。 面對孩子的“逆反”這怎麼辦?李老師的做法是“冷處理”,儘量避免和孩子正面衝突。大家心平氣和之後,再坐在一起溝通。如果是孩子錯了,孩子必然會像我們道歉,但是如果是家長錯了,也得想孩子道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嘛!

李老師經常提醒自己: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一個優秀的家長,一刻也不應該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在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中,相對來說,孩子處於弱勢而父母處於強勢,這種強勢是作爲父母的年齡、輩分、生活閱歷、“教育責任”賦予的。這種強勢地位,往往是家長居高臨下,面對孩子任何一點的“不服從”不容置疑的批評、斥責。不能說家長的批評都是錯的,相反的確有時候是因爲孩子犯了錯誤,但是,正是在這種“不容置疑”的譴責中,家長作則永遠處於不敗之地,而孩子應有的尊嚴消失了,孩子爭辯的權利也消失了,孩子需要的尊嚴、理解、肯定、寬容等等,統統消失了! 不誇張地說,這樣的親子關係,這樣的家庭教育,只能不知不覺的培養充滿奴性的順民!對一個家庭來說,這是不幸的;對一個民族來說,這更是可悲的!

九零後的孩子爲了“趕潮流”不惜一切代價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賣一些明星的海報,而作爲家長,管孩子的這種行爲叫做“追星”,這是一個比較讓家長頭疼的問題,之所以說家長頭疼,是因爲的確有相當多的家長都對孩子的“追星”感到不可思議,同時擔心這“追星”會影響學習。於是,有的家長不允許孩子追星,甚至撕碎孩子儲存的明星照或收繳孩子買的歌碟。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的衝突不斷升級。如何正確看待並正確引導孩子“追星”呢?李老師認爲,家長首先還是需要懂一點孩子追星的心理基礎。心理學上把成長重的孩子這種對名人的極度崇拜的心理稱作“英雄崇拜”心理,這是青春期的一種特有的心理現象,心得體會《《做最好的家長》讀書心得》。

少男少女之所以比較容易產生這種狂熱崇拜,這是他們青春期的一種特有的心理矛盾:一方面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不僅要求行動自主,而且希望精神獨立;可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所寄託和依附,於是便把目光投向影星、歌星、球星們,並在思維上、行動上,甚至言談舉止、衣着打扮上都情不自禁地受自己偶像的感染和影響。所以,這種崇拜心理是很正常的,也應該得到家長的理解。李老師甚至認爲,孩子不追星纔不正常呢!

現在社會上已經許多孩子喜歡外國人的打扮、穿着、說話。而李老師推薦我們讓孩子儘可能中國一些,所謂中國味兒,就是在精神氣質上能夠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精華,能夠從心理上認同自己的民族文化血脈,能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李老師同樣希望他的女兒能夠具備世界胸襟,但前提是兩隻腳堅實地踏在中國的土地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認爲: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才!李鎮西的教育具有魔力,長期擔任班主任,對孩子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十分熟悉,他對青少年教育的難點和重點有了長期的思考、探索和智慧,這都體現在作者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中。這是一本別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專著。

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兒爲個案,闡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兒時期的啓蒙教育階段好習慣的培養、善良人格的塑造、青春期教育、學習方法的指導、堅強意志的磨練習、“代溝”的超越、讀書習慣的養成、傳統文化的薰陶、寬廣胸襟的拓展、高三衝刺階段的關照……爲各階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具體的操作模式。作者的女兒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父女間的許多苦惱、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兒共同克服成長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的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值得學習,而其中的許多做法,與我的思想產生了碰撞,發生了共鳴。

我們的身份雙重的,即是家長,又是教師,而我體會最深的,絕大多數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便萬事大吉,教育孩子的事便完全推給了老師,成也老師,敗也老師。還美其名曰交給老師我們放心,只要是爲了孩子好,要打要罵隨便,決不袒護,絕對支援。見過多的是這樣的家長,想想自己從孩子入學起也加入了這些家長的行列中,自己卻渾然不覺。還常常感嘆:能教育好別人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卻束手無策,讀此書後愧疚:自己在推卸責任。家長要養育孩子,不僅養孩子,而且還要育孩子。不僅管衣食住行,而且管怎樣成長。養育從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就開始了,我們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啓蒙老師,我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教育着孩子。

怎樣穿衣,怎樣更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的事,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表示痛苦和憤怒……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孩子的成長,不知不覺中擔任着教育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和孩子一起成長,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習慣是人生的基礎,是美德的源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就給了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行爲習慣,不僅僅是學習方面的,也包括人的行爲習慣。李老師對孩子的行爲習慣的培養近似完美,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學習、生活常規,希望養成的好習慣也包含其中,和孩子一起努力將常規變成行動,並堅持下去。和李老師相比,我這個家長慚愧,無地自容。孩子許多行爲習慣需要加以提升。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特別是時間寬裕的時候,總是等等。表現最突出的假日的作業,不到最後時刻決不着急,用我們的調侃是心理素質好。

讀了此書,豁然開朗,對症下招。讓孩子樹立時間緊迫的觀念,明確任務,減少猶豫,制定每天的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表,經常在固定的時間內作同一件事,久而久之,形成條件反射。學習時專心致志,盡心有效勞動。即規定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計算題出現錯誤,基礎和拔高題都可以應答。原先我總是以爲孩子是馬虎,給予原諒,讀罷此書,我不再這樣想,我也要借鑑李老師的做法:做錯題再重作5遍這種類型題,將粗心錯題歸類分析,然後強化訓練;訓練快速一次對的習慣,不許沒完沒了地檢查,力求一次對;再準備一個錯題本,把平時錯題記錄下來,經常不斷琢磨,加深印象,有助於克服錯誤。孩子的閱讀習慣喜歡需要加強養成。孩子的讀書習慣正在養成中,雖然我也如李老師一樣,營造家庭的讀書氛圍,和孩子一起讀一本好書,一起比賽,一起走進古典詩文,可是孩子好像還沒有認識到讀書的好處,沒有從書中領略到獲取知識的那種快感,也許受外在可視媒體獲得的知識來的直接、來得容易的影響,所以孩子的讀書興趣一直處於萌芽中,不見快速成長。

孩子的讀書習慣還需我長期不懈的努力,我要堅持。其他諸如愛勞動習慣、書寫習慣更好習慣已經基本養成。我不在家的時候,自己做飯,如煎雞蛋、炒飯、煮方便麪等能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洗襪子。每天吃完飯後收拾飯桌;現在每天練習寫字2頁……期待着孩子有習慣,有好性格,有好命運,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永遠不滿意,這是因爲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天才,而不把孩子當成一個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試都應該滿分,所以家長永遠對孩子表示失望。一個人不應該簡單的與別人相比,而應該跟自己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有進步。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太苛求,遺傳、環境等很多外因和內因註定了孩子成長的差異,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在同個領域,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長此下去,你就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