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假期,讓我們重新喚起讀書激情,親近圖書,全民閱讀,讓我們的社會多一點書卷氣,多一些書香,讓讀書成爲我們的時代風尚。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知道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愛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疑問,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愛,其實愛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以及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愛的教育》這本書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故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爲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爲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

教師只有再度成爲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十多年來,我始終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爲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在暑假所讀的著作裏,發現很多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書中所講的每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 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這樣教.會存在那些不足。讀後我思緒萬千,同時,爲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要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第一個感受:愛學生

我曾經爲自己選擇了教師行業迷茫過,也爲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泄氣過,還爲丟了學生想放棄教師這一職業。並面對幾十個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時,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兒張三和李四打架,明兒王五不寫作業,後天家長說某某學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沒有一天消停過。漸漸地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漸漸隱退,我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當我透過閱讀名著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透過閱讀名著使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

第二個感受:教師的心胸要寬廣

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有很大的啓發,我帶着這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第三個感受: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在書中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實,在我們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遇到這樣類的學生。如:我任的初二(1)班的凌闖同學,在學習上我用盡各種辦法,其效果不佳。很是懊惱,但是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爲班級爭的榮譽,卻讓我感受發生了改變,我覺得他不是那麼討厭,相反,我每天看見他有一中親切感。這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同時也發現他的優點。他是我班最熱愛勞動的學生,學習上她沒有什麼造就,但她將來準會是個優秀的保潔員。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分數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者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因爲上課、掌握知識、分數——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局部,只是許多領域的一個領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結構的發展水平,事實上無法單純用紙筆工具準確地測量出來。傳統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於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或劣的判定。考試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試結果——分數也並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 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爲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第四個感受:多讀書

我經常對家人說,當老師的我很忙,沒有時間幹家務活。對朋友說,當老師很累,沒有意思。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備課輔導、談話 開會理論學習等等,連一分鐘空閒的時間都沒有。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透過讀書我的感受很多,要與現實的緊密聯繫,要有問題意識,憂患意識,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 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教師”、“稱職的教師”、“理性的教師”、“自由的教師”教師職業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