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韓國運動電影領跑人觀後感

觀後感2.58W

《領跑人》拍的樸實感人,簡單的題材裏蘊含着積極的意義和發人深省的思考。本站小編整理了韓國運動電影領跑人觀後感,快來看看吧。

韓國運動電影領跑人觀後感

  韓國運動電影領跑人觀後感一:

因爲馬拉松題材。以下是一點看法:

1. 領跑員我不熟悉,但田徑比賽的戰術確實很常見,如果一個人長期訓練跑30公里,那麼他基本不可能在停下來以後又加速,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上。

2. 對於運動,尤其是職業運動員的目的,總是一個悖論。體育宣揚超越自我,但畢竟是有極限的,爲了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不理性的訓練肯定會傷害自己。

3. 親情牌打的不錯,尤其是孤兒兄弟之間,一種一廂情願的兄長關懷,夾雜在跑步裏,讓弟弟難以接受。在最後的30k,開啟傘那一瞬間,確實讓人眼前一熱。

4. 對於人定勝天這類事兒,也就在某年代口號裏有,還有就是這類YY電影。靠親情、友情、愛情,就能爆發,那很多事情就簡單的解決了。體育運動是科學的',請大家不要盲目試驗。

5. 高麗棒子跟日本漫畫似的把電影拍到各個領域,是好事,但一樣犯了YY的毛病,波斯頓馬拉松、倫敦奧運會,拜託就拍濟州島馬拉松拿冠軍就牛的很了。

6. 把日本人放到第三,中國選手成了違背體育道德,破壞韓國選手包攬前三的罪人,拜託,你以爲地球上只有你自己嗎?讓那些非洲兄弟情何以堪。

7. 演員難選,體型還好但不是馬拉松體型,女子撐杆跳選手亦然。估計全身整容成本太高,否則保不住棒子能做出啥呢。

8. 似乎訓練過程並不科學,不像個國家集訓隊,就當是家庭劇的運動題材翻版吧,可以安排些矛盾,其實不如拍成紀錄片那樣平淡的鋪陳。

9. 沒有了。

  韓國運動電影領跑人觀後感二:

喜歡領跑人這個詞——pacemaker!爲的不是自己,而是讓身邊的人跑出更好的成績,這特別像一個園丁,像一個老師的角色。

因爲本身也是一個跑者,所以對這部影片特別有感受,雖然這部電影有不足的地方和情節,部分甚至不值得推敲,但它讓我感動了,那麼就值得給一個五星。

對於以下幾個片段特別有感觸:

1、是企鵝是鴕鳥,跑了就知道。

人天生的本能就是跑步,關於跑步的種種,跑步的感受,別人說了給你聽沒用,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只有自己跑過才知道。

2、你現在是在做自己喜歡的還是擅長的事情?

這是真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選擇,但事實上現實的大家大多數都選擇後擅長的事情,因爲這件事情可以帶來收入,而漸漸地遠離了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只要自己足夠喜歡就能把這件事情變成擅長。但是我們又會面臨各種瓶頸,無論是喜歡的還是擅長的。如果一開始就選擇擅長,那麼在偶爾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就會一旦遇到挫折就止步不前。反而是一直堅定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不斷向前。

所以就如有人所說的那樣——關鍵並不是我們走了多遠,而是我們一直都在堅持走着。

3、跑者腳就是光線背後別人看不到的醜陋。

看到這部分特別心酸,表面看到人家的好成績都是很羨慕,但是有多少人願意這背後所承受的痛苦。

4、痛苦但依然想盡一切辦法跑着。

雖然馬拉松不建議這樣,還是以自己的健康爲本,但是看着這一幕還是感動了,真的是爲了自己的夢想想盡了一切辦法,甚至不顧後果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跑,只是爲了跑着。

  韓國運動電影領跑人觀後感三:

《領跑人》片中的主人公萬浩從小就喜歡長跑,曾是國家隊的馬拉松運動員,因爲腿傷退了下來,爲了生計和弟弟的學業選擇了當領跑人,(這是馬拉松運動的一種戰術需要,常被形容爲“爲他人作嫁衣裳”)這是他最擅長的,30公里的距離他的傷腿可以承受。生活的磨難雖然在他的臉上刻滿了艱辛二字,但是他的內心深處那個馬拉松夢想一直都在,因此糾結在“喜歡的和擅長的事之間你會選擇哪一個?”這個自我拷問之中。

一個人從懂事開始都會有着自己美好的夢想,但是,恐怕很多人都來不及在喜歡和擅長之間做出選擇就要面對現實了。

我們要生活,要工作,我們擅長的基本上也就是我們用來謀生的手段,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生活的瑣碎和蹉跎,逐漸磨滅了我們對理想的追求,淡忘了曾經有過的熱情,誰又認真的思索過這些呢?但是,質樸善良的萬浩活得比我們明白,看上去老實厚道的他,其實思想深刻,情感豐富,不甘被現實所困,即使處境窘迫,也從沒放棄過夢想。不然怎麼他會提出這個看似簡單卻是被人們普遍忽視的問題?周萬浩讓我們汗顏。因此,當我看到一直在爲別人活着、貢獻着、隱忍着的萬浩決定要爲自己的夢想做最後的拼搏時,發自內心地由衷希望他成功,所以那些看似有些超現實的鏡頭,比如從三十公里處腿傷復發,拿小棍戳自己大腿放血,開始超越前面一個個對手,直到最後不可思議地跑到了第一的位置等等,其實應當看作是追夢人在盡情釋放積蓄已久的力量超越自我放飛夢想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