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精選11篇)

觀後感3.23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精選11篇)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1

古人云“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鑑,可明得失”。《鑑史問廉》以“廉”爲核心,以“清、勤、慎”爲主題,揭示廉則興、貪則衰的治國之道,弘揚不畏強權、公正執法的優良傳統,樹立激濁揚清、追求正義的價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潔奉公的道德人格,爲我們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鑑歷史的教科書。在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重拳懲治腐敗,強勢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鑑史問廉》更加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給予我們更多的警示與告誡。

一、要以廉爲本,輕名利,講操守,提高自身修養

我國自古以來,各個階層和各個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導官員,提倡以德爲先、以廉爲本。當前,要實現“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幹部清正”,黨員幹部要守住自己的節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要懷修養之心,提高思想境界。我國曆來有注重自省和個人修養的傳統,強調“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清朝大臣張英和其子張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爲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禮的見證。當前,黨員幹部要以“慎獨”的精神要求自己,始終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借鑑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透過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礪,將黨和人民以及社會長期形成的政治原則、道德律令轉化爲自己的內心信念、思維方式和行爲規範,樹浩然正氣,揚昂揚銳氣。

要懷淡泊之心,正確對待名利地位。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潔,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纔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獨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爲己任的政治抱負。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以淡泊之心對待個人名利和職位升遷,甘於吃苦,不計得失,謀事而不謀利,奉獻而不索取,以國家的發展和人民利益的實現作爲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以個人進退榮辱爲懷。

要懷律己之心,抵制各種誘惑。楊震暮夜卻金的故事是嚴於律己的典範,東漢時,楊震舉薦的官員王密爲報推舉之恩,夜晚拜訪楊震並奉上黃金,楊震連連拒絕。王密以爲他怕人看見,有損名聲,便說:“暮夜無知者。”楊震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把黃金扔給王密。在當今,面對紛繁複雜的客觀環境和社會思想、價值觀念日益多樣化的新形勢,黨員幹部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斷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誘惑,慎獨慎行,擇善而交,自覺清除和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思想,始終做到一塵不染、兩袖清風。

二、要以廉爲綱,重勤政,求實效,切實轉變黨風政風

宋代的呂祖謙在《官篇》中指出:“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這裏將“清廉”列爲官德之首。可見,“廉”是爲官從政者最起碼的政治要求和道德價值取向。黨員幹部要以廉爲綱,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切實轉變黨風政風。

要突出勤政愛民,心繫羣衆。用心愛民,纔會得民心。李世民崇尚“恭儉愛民”,纔開創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榮;焦裕祿、孔繁森爲民鞠躬盡瘁,才受到廣大羣衆的深情愛戴。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羣衆路線,腳踏實地深入羣衆,依靠羣衆,關切民之疾苦,體察民之憂患,排解民之急難,自覺地爲民盡責、爲黨分憂,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爲官一任、造福一方”。

要突出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是千百年來人民從歷史經驗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治國理政的重要結論。政府辦公室承擔着市政府各項方針政策出臺前的調研、參謀和決策部署的督促落實工作,直接影響政令暢通與政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四大一高”戰略的深入推進,要深入實際察實情,強化調研理清思路,爲決策提供參考;要圍繞決策督實事,善於協調抓督查,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到位;要提高效率講質量,主動服務求實效,切實提升政府執行力。

要突出廉潔從政,秉公用權。歷史上,包拯、狄仁傑、海瑞、于成龍等人物公平正義、政治清廉,獲得百姓讚譽。黨員幹部要牢記“執政爲民、立黨爲公”的宗旨,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正確處理好親情與黨性的關係,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公私分明,決不能把權力變成以權謀私、假公濟私的工具。

三、要以廉爲幟,重品行,作表率,引領良好社會風氣

黨風政風影響社會風氣,黨風政風清明則民風淳厚。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帥以正,熟敢不正”。黨員幹部應該成爲社會的“正能量之源”,以正直清廉、施政以德、忠於職守爲社會作出表率,成爲良好社會風氣的引領者和先行者。

要帶頭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如果不提倡艱苦奮鬥、勤儉創業的價值取向,必將走向衰亡,這是歷史規律和社會真理。秦始皇千秋萬代的帝國夢因“奢”至於二世,西晉在“鬥富”成風中毀滅,南宋因搜刮民力建奢侈建築“艮嶽”而土崩瓦解。因此,黨員幹部應當牢固樹立“以勤儉節約爲榮,以驕奢淫逸爲恥”的觀念,帶頭增強節儉意識,並把它體現在生活細節上,落實到工作實踐中,杜絕講排場、比闊氣、揮霍浪費,杜絕安逸享受、因奢入腐、損公肥私。黨員幹部帶頭克勤克儉,清正廉潔將蔚然成風。

要帶頭做恪守誠信的典範。要以實際行動踐行“明理誠信、善做善成”的三門峽精神,把誠信的外在道德約束內化爲自己的品德素養和人格魅力,珍惜誠信聲譽,維護誠信形象,踐行誠信美德,做到表裏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坦坦蕩蕩,促進誠信成爲一種時代風尚和普遍自覺。

要帶頭塑造簡約務實形象。要嚴格落實“八項規定”,各項調研活動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拉近與羣衆的距離,傾聽羣衆真切的聲音。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檔案簡報,把時間精力用在攻堅克難,促進事業發展上。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簡約務實形象贏得人民羣衆的信任和擁護,努力開創辦公室工作新局面,爲全面建設創新開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諧、生態宜居三門峽貢獻力量。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2

最近看了紀錄片《鑑史問廉》,深有感觸,這是一部回望歷史、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精華的作品。它透過深入中國歷史,從總體上探尋廉政建設與社會及文明興衰的關係,爲盛世鳴警鐘,爲時代舉鏡鑑。結合機構編制工作實際,如何才能加強編辦幹部隊伍的廉政建設,我認爲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從嚴教育。尤其是要嚴格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興衰之思》中提到“廉則興,貪則衰”。管不住腐敗,國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敗,國家就能長治久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價值觀,是遏制腐敗之本。習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堅定,是好乾部第一位的標準,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會更多、更艱鉅,更加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作保障。當前,尤其要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把堅定“三個自信”作爲幹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透過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文化之力》,引導機構編制系統的黨員幹部堅守精神家園,做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的好乾部,以此確保我們的改革始終不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始終站穩改革的政治立場。

二是要從嚴管理。持續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解決存在突出問題。按照習總書記關於“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作風建設的要求,不折不扣貫徹執行改進作風的各項規定,持之以恆、善始善終、善做善成,把走入羣衆“接地氣”、紮根基層“轉作風”的工作長效化、常態化,進而彰顯毅力,增強實效。

三是要從嚴選任。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和正確用人導向,做到選賢任能、用當其時,知人善任、人盡其才。突出《道德之擇》,重德才、重實幹、重業績,大膽使用敢擔當、有本事、堅持原則、踏實苦幹、不跑不要的幹部。經常對幹部隊伍進行綜合分析研判,注重把握素質、來源、年齡、專業等結構優化方向,避免“急拿現用”。嚴格遵循《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選任幹部,防止簡單“以票取人”、“以分取人”,健全乾部選拔任用監督機制,堅決防止和糾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四是要從嚴監督。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制度之重》中提到:廉政制度建設是政治制度的基礎工程,對反腐懲貪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加強對幹部的經常性監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對幹部身上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及時提醒,教育引導幹部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守住政治責任和政治生命線。嚴格落實談心談話、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民主生活會、述職述廉等制度,警示幹部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謹慎用權,督促幹部時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對關鍵崗位幹部要戴上“緊箍咒”,塗上“防腐劑”,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幹部不敢、不願、不能濫用權力。動真格推動幹部能上能下,以能上能下推動治庸、治懶、治散、治慢、治浮,讓平庸的幹部下得來、讓得開,讓優秀的幹部補得進、上得去。

透過以上幾個方面,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清正廉潔的機構編制隊伍。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3

有思想的人讓人崇敬,而有道德的人則讓人尊敬!鑑史問廉第四集中,透過一系列廉吏面對利誘時的選擇,生動鮮明的給我們展現了道德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強大的,這種力量是可以感染、可以傳播的。這種力量,有時可以立竿見影,有時可以潤物無聲,甚至可以化干戈爲玉帛。道德是社會關係的調節器,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的嚮導。隨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華十大慈孝人物”、“中國好人”等有關道德節目的出現,越來越多的道德模範不斷涌現,讓廣大人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道德楷模們平凡的名字和平凡的面容背後,卻是不平凡的堅持和不平凡的勇氣,他們的善良讓人感動,他們的勇氣讓人欽佩。他們或助人爲樂,或見義勇爲,或誠實守信,或敬業奉獻,或孝老愛親,他們是我們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是時代精神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社會的發展需要道德的調節,人類的進步需要道德的支撐。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那些恪守爲官之德的政治家們用自己的選擇和堅守,譜寫了中華文明的不朽篇章。在漫長的歷史中,那些面對利誘、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氣,已經成爲中國人精神家園裏的一座豐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作爲一名黨員,作爲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作爲人民的公僕,更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將明德守法作爲自己做人做事的首要準則,真誠的對待每個人民羣衆,這樣纔會讓人民羣衆感受到溫暖,去自覺的弘揚社會主義美德,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願我們能夠高舉“道德”這面精神大旗,在全社會大力宣傳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蹟和高尚品德,引導廣大幹部羣衆追求先進、崇尚先進、學習先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爲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要不斷加強修養,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去踐行,讓道德的力量溫暖每一個人。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4

根據市紀委統一部署,近日,我局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職工觀看八集紀錄片《鑑史問廉》。該片由中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臺、河南廣電出版局聯合錄製,是一部回望歷史、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精華的作品。透過連續觀看,我對中國厚重博大的廉政文化史有了新的學習和認識,對加強黨性修養,增強廉政意識以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我認爲,作爲黨員領導幹部,廉是立身之本、幹事之基,要按照習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做一名忠誠履職、乾淨做事、勇於擔當的合格公僕。

該片第三集《清濁之辨》,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故事,展示了歷史上清官和貪官不同的人生軌跡,剖析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透過該片,我體會到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個領導幹部終生必修的課程,也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發展的條件。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於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幾千年來,正是無數中國人的堅守和戮力犧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才得以不斷髮展興旺。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源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

透過觀看該片,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廉潔的對立面就是腐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佔據主流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滑向腐敗。每一個腐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禮尚往來”,但“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並非禮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從現實的角度來講,禮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將你的恩人變成罪人,容易將原本的好心變成壞事。現實生活中,不少官員就是在他人的感恩表達中模糊了廉與貪、清與濁的界限,甚至因爲還不完的人情債而心生非分、滋長貪念。

那麼當代中國,什麼是清官、好官,什麼是合格的人民公僕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好乾部”標準問題,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這一重要思想,把人民需要的好乾部選拔出來、使用起來,我們黨的事業就會朝氣蓬勃、生生不息,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會薪火相傳、蒸蒸日上。2014年10月,習總書記對雲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黨員幹部要“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這“三句話”是對好乾部標準的高度概括和樸素表達,爲我們加強新時期幹部隊伍建設指明瞭方向,也對我們每一名領導幹部提出了明確的做人做事做官原則。

我認爲,“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與我們黨的好乾部標準是一脈相承的。儘管各個歷史時期黨對幹部的要求不同,儘管不同時代的優秀幹部各有特點,但信念堅定、爲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是始終不變的價值底色,德才兼備是始終貫穿的價值主線。“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體現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統一,對黨忠誠是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個人乾淨是黨員幹部做人的底線,敢於擔當是黨員幹部爲官的職業素質,“三句話”實質上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這“三句話”既樸素又簡潔、既好記又易懂、既有現實性又有針對性,要求明確、擲地有聲。

透過觀看《鑑史問廉》,使我更加認識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是辯證統一的整體,涵蓋了政治建設、思想建設、業務建設、作風建設、品德建設等各個方面,更加突出了對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要求、黨性修養要求和職業素質要求,是對新時期好乾部標準的豐富和發展。觀看《鑑史問廉》,的確引人深思、讓人清醒。我認爲要達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每一名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守住黨性修養和清正節操,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爲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五條標準和“三嚴三實”要求,把“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作爲座右銘,作爲修身之本、爲政之道、成事之要,融入黨性修養全過程,貫穿於工作的各方面,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一名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乾部。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5

“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這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警世名言。歷史是一面鏡子,人的內心是一面鏡子,美與醜都會盡現其中。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更需要有一面鏡子,既讓人看清自己、也讓人明白社會,把個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爲的正邪、品格的高下;把社會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廢、世俗的清濁。

近日,中央電視臺、河南省紀委和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拍攝的《鑑史問廉》,梳理這些豐厚的廉政文化資源,對於雷霆反腐的當下而言,無疑不無現實意義,作爲一名普通黨員,看過此片之後,感觸頗深,以此片爲鏡,我看到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作風上需要改進的太多。衆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可謂源遠流長,翻開中國五千年曆史的漫長畫卷,我們不難看到:凡是清正廉潔、務實爲民的清官廉吏,總是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如北宋的包拯,剛正清廉,千百年來家喻戶曉;明朝的海瑞,一心爲民,兩袖清風,博得舉國愛戴;清代的于成龍,一身清廉,蜚聲朝野。現代的人民公僕孔繁森、焦裕祿、任長霞的事蹟震撼人心,影響甚廣。

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腐敗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對於一個執政黨來說,如果不堅決防範和懲治腐敗,任憑腐敗現象蔓延,最終將導致經濟衰退、文化頹廢、社會混亂,導致黨嚴重脫離人民羣衆、失去人民羣衆的支援。我們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過程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就必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2014年,在市委領導下,開展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更是有效提升了黨羣、幹羣關係。透過活動的開展,我們進一步明確了羣衆路線是黨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進一步錘鍊了自身的黨性修養;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開展羣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透過觀看記錄片,我認爲工商幹部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增強廣大黨員的廉潔意識。

(一)加強作風建設。作風體現黨風、影響政風、帶動民風,是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是當前羣衆關注的熱點問題。習總書記在中紀委十八屆三次全會上指出:“作風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繫,都與公款、公權有關係。公款姓公,一分一釐都不能亂花;公權爲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工商部門處在監管執法第一線,涉及問題更具體,加強作風建設更現實、更必要。一是嚴格執行八項規定。李總理在國務院第二次廉政會議上強調,八項規定必須嚴格落實,這是一條“高壓線”,而且要確保通上“高壓電”,誰也不能碰,誰碰就處理誰。全系統黨員幹部要緊緊扭住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不放鬆,健全領導幹部帶頭改進作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機制,堅決糾正黨員幹部借婚喪喜慶、喬遷等名義,大擺宴席、收受禮金等行爲,自覺接受羣衆監督。二是嚴格遵守《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古人講,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我們要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等小事做起,切實發揮率先垂範、身正令行的示範作用。

(二)加強紀律建設。紀律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證。當前,工商事業正處在改革創新的關鍵時期,嚴明紀律意義更加重大。要嚴守政治紀律。工商幹部必須始終堅守政治紀律的底線,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確保促進“四大一高”政策措施在本部門貫徹好;堅持以案爲鑑,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牢固理想信念,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我警能力。

(三)加強自身建設。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出樣子給人看,領導幹部要從自身做起,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幹部要嚴格遵守各項規定,勤政廉政,廉潔自律,任何情況下都要穩住心神、管住行爲、守住清白,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絕對不做。要強化自律意識,時刻繃緊拒腐防變這根弦,常修爲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守住做人的底線,守住黨員幹部的底線,“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做一個組織和幹部羣衆信賴的人,一個同事和朋友尊重的人,一個家人和親屬引以爲榮的人,一個沒有負擔可以輕鬆享受生活的人,一個回顧一生能夠問心無愧的人。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鑑史問廉》的製作和播出正當其時,它將爲建設風清氣正的官場新生態吹響嘹亮號角。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6

清官,歷來是百姓的追求與信仰。因爲百姓總是那麼的善良,那麼的易於滿足,只要能被官吏幫到哪怕是一點點小忙,他們都會到處傳揚官吏的好處,即使別人不認同,他們也會堅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爲一個清官,成爲一個好官很容易,幫人民羣衆辦好事這就夠了。然而,要想成爲一個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這就難了。因爲光辦好事不行,還得把辦好事當成一種習慣,還得能解決百姓的困難,還得能公正的處理糾紛,還得讓自己和家人不貪不佔,直到生命的終點。這樣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爲的'確很難得。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好漢來投奔,王朝和馬漢在身邊。”相信二十多歲以上的人,絕大多數都對這句歌詞異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鐵面無私,爲民解憂,不畏權勢,大義滅親,讓千年後的我們仍然感懷這位古人,仍然對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說中國古代的百姓有一種清官情結,希望他們那個朝代有能爲民請命的廉官能吏來守護他們,其實現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結,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一個街道辦的主任,只要是能幫助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小麻煩,他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爲人民心中的守護神。所以,清官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爲政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貪不佔,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個清官夢,只是因爲後來選擇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結肯定是有的。因爲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門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們打交道時多少都希望他們能很負責地幫自己的忙,而不耽誤自己的時間。過去風氣很不好,總有人把人民羣衆不當人,把自己當人,以至於人民和政府之間起了隔閡,有了矛盾。本來和諧的社會,被這些渣滓壞了風氣。這樣一來,人民對清官的期望就更強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現,來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領導,利劍一揮,先懲貪腐,順勢提拔清正之官,讓我們對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充滿希望,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麼了,敢在媒體或者街頭舉報貪官污吏了,這無疑讓清廉之官能夠嶄露頭角,讓他們來維持我們國家的和諧安定,讓人民羣衆能夠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說,生活在今天,我們是幸運的。

打擊貪腐,肅清風氣,讓清官不再是人民羣衆的追求,而是變成一種新常態吧!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7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清和濁常常成爲忠與奸、正與邪、廉與貪以及君子與小人的代名詞。那麼,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國人又是怎樣去激濁揚清、追求公平正義的呢?《清濁之辨》透過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展示在歷史上的轉折點上清官能臣和貪官亂臣不同的人生軌跡,剖析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向觀衆講述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價值追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邪不壓正,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中,腐敗從來都是被唾棄和否定的對象。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發展的條件。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於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中華文明的前途,取決於這個文明共同體的所有成員。幾千年來,正是無數中國人的堅守和戮力犧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才得以不斷髮展興旺。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之中。

廉潔的對岸就是腐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佔據主流的時候,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滑向腐敗的彼岸。每一個腐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可以說,禮物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並非禮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從現實的角度來講,禮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將你的恩人變成罪人,容易將原本的好意變成壞心。每一次的腐敗都是幕後的那雙“溫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潔的意識,從而開啟廉潔的堤口,一發而不可收拾。

今天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的節操。同時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8

《鑑史問廉》這部紀錄片是用情景再現和專家講述相結合的手法把中國的興衰史一覽無遺的展現在國人面前。先從秦朝說起,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封建帝王,秦朝的亡國是因爲修長城、修馳道、建驪山,老百姓徭役太重,不堪重負。秦始皇還集全國之力,用百姓血汗修築"阿房宮",是中國歷史上奢侈浪費的恥辱代表。秦始皇好大喜功,橫徵暴斂,弄得民怨沸騰,只傳二世。

西晉王朝,從皇帝到大臣人人都在比闊鬥富。在當時的西晉王朝,無論是石崇還是與他鬥富的富豪,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官員"。後世的歷史學家認爲西晉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敗最拜金的政權之一。西晉文學家魯褒在《錢神論》中辛辣的譏諷道,"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西晉王朝迅速陷入整體性腐敗和社會潰敗之中還有另外的因素:政治上,它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用人只看門第,看血統,而不看才能,把做正事幹實事的這些人當作俗官,濁流,被社會看不起。經濟上,它施行佔田制。所謂佔田制就是當的官越大,經濟利益就越大。所以,這樣一個王朝,它不可能長久。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老百姓愛戴的明君,他對能臣廉吏愛戴有加,當一生清廉節儉的魏徵去世時,唐太宗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慨的講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魏徵去世,我失掉了一面鏡子。唐太宗以身作則,提倡節儉,嚴格要求朝中的貴族和大臣,同時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監察制度來預防貪污,皇帝率先垂範,官吏安守本分,貪腐和濫用職權的現象沒有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出現在了中國的大地上,這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盛世,被後世的歷史學家稱爲"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一個政治清明的時代,是一個國家安寧的時代,是一個和諧向上的時代,是一個賢臣輩出、國泰民安的盛世時代,也是一個讓現代的中國人懷念的時代。

唐玄宗在位期間,任命一位不學無術,卻精通音樂的李林普做宰相,把朝中大事交給李林普掌管,從此沉溺享樂不理朝政。在李林普的掌控下,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小人得到重用。在腐敗的全面侵蝕下,各級官吏貪污受賄成風,唐帝國逐漸消亡。

北宋初年,國家百廢待興。那麼北宋王朝是如何選賢任能再創盛世繁華的呢?北宋的官員都是經過嚴格的科舉考試進入朝廷的,朝廷對於官員的婚喪、宴飲、車馬、服飾、有着嚴格的限制,對違反者嚴加制裁,終身不得爲官,對於貪污受賄的則處於極刑。宋真宗即位後,任用端莊持重、勤政廉潔的李沆做宰相,旋馬家聲的故事就出在李沆身上。在皇帝和賢臣們的共同努力下,北宋進入了一個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時期,這是中國古代又一個盛世。但是,這個空前盛世的朝代是如何走向衰敗的呢?宋徽宗,這是一位在書畫方面造詣極高的皇帝,他是一位真正有才華的藝術家,尊信道教,當上皇帝后,他開始在開封建一個供自己修道的園林艮嶽。奸臣蔡京是他的宰相,朱勔爲修艮嶽運送奇花異石,贏得了皇帝的歡心,很快從一個平民晉升爲節度使。朱勔的快速晉升掀起了一股採辦花石的狂潮,各地官員爭先恐後向皇帝進獻花石。宋徽宗這種追求享樂,追求奢華、不顧民生的做法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縱觀歷史,可以說,廉潔和腐敗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們國家正處在大繁榮大發展的關鍵時期,不能任憑腐敗現象蔓延。腐敗是私有制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的毒瘤,社會要發展,就必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根除毒瘤。在社會主義中國,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黨紀面前沒有特殊黨員。一個黨員幹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權利有多大,只要違法亂紀,終究逃脫不了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以身試法者必亡!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9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透過歷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衰。近日來再次觀看八集紀錄片《鑑史問廉》,重溫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興衰更迭,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廉潔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導廉潔正能量,學習《鑑史問廉》,第二次觀看較第一次觀之則感受更深,更覺震撼。

從《興衰之思》中思考"廉則興,貪則衰"的真諦——廉潔和腐敗,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從《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結"的力量,爲官正直才能一心爲公;從《清濁之辨》中辨識清濁是非,堅信正義可以遲到,卻從不會缺席;從《道德之擇》中學習"克偏,戒巫,範家,全節,修身,清慎勤"的爲官之德的警句箴言;從《文化之力》中感受民衆透過文化藝術頌揚光明與希望,鞭笞黑暗與腐朽;從《律令之矩》中觀吏治清明對國家的影響,對制度心存敬畏之心;從《制度之重》中見識歷朝歷代的監察制度,見識歷朝歷代在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上做的種種努力和嘗試;從《千秋之評》中領略歷史的重量,歷史在歲月的長河中承擔起了終極審判的功能,公正地記錄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員們的是非功過。

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清官廉吏,他們爲官清廉,執法公正,一直受到人們的景仰。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忠於職守,報國爲民,清正廉明,懲惡揚善。古往今來,清正廉明是官員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對清官的價值判斷與價值期待。由此可見,廉潔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源遠流長,爲官者清廉與否是興衰更迭的直接誘因。

在工作十餘載,從入職至今,深受公司廉潔文化的影響。學習《鑑史問廉》以來,深有對文化的傳承之感。廉潔,是的企業文化支柱。《廉潔體系制度》是員工的行爲準則,自2008年正式頒佈實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時間。該制度嚴明清晰,在打擊腐敗維護員工利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爲企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廉潔文化是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文化建設是管理者的本職工作,縱使時代變遷,廉潔文化建設仍需始終如一,堅定不移,腳踏實地。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10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透過歷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衰。近日來再次觀看八集紀錄片《鑑史問廉》,重溫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興衰更迭,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廉潔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導廉潔正能量,學習《鑑史問廉》,第二次觀看較第一次觀之則感受更深,更覺震撼。

從《興衰之思》中思考廉則興,貪則衰的真諦——廉潔和腐敗,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從《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結的力量,爲官正直才能一心爲公;從《清濁之辨》中辨識清濁是非,堅信正義可以遲到,卻從不會缺席;從《道德之擇》中學習克偏,戒巫,範家,全節,修身,清慎勤的爲官之德的警句箴言;從《文化之力》中感受民衆透過文化藝術頌揚光明與希望,鞭笞黑暗與腐朽;從《律令之矩》中觀吏治清明對國家的影響,對制度心存敬畏之心;從《制度之重》中見識歷朝歷代的監察制度,見識歷朝歷代在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上做的種種努力和嘗試;從《千秋之評》中領略歷史的重量,歷史在歲月的長河中承擔起了終極審判的功能,公正地記錄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員們的是非功過。

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清官廉吏,他們爲官清廉,執法公正,一直受到人們的景仰。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忠於職守,報國爲民,清正廉明,懲惡揚善。古往今來,清正廉明是官員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對清官的價值判斷與價值期待。由此可見,廉潔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源遠流長,爲官者清廉與否是興衰更迭的直接誘因。

在CC汽車工作十餘載,從入職至今,深受公司廉潔文化的影響。學習《鑑史問廉》以來,深有對文化的傳承之感。廉潔,是CC汽車的企業文化支柱。《廉潔體系制度》是CC汽車員工的行爲準則,自2008年正式頒佈實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時間。該制度嚴明清晰,在打擊腐敗維護員工利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爲企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廉潔文化是CC汽車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文化建設是管理者的本職工作,縱使時代變遷,廉潔文化建設仍需始終如一,堅定不移,腳踏實地。

一、堅決打擊硬腐敗,持續遏制軟腐敗

CC汽車對於硬腐敗的打擊力度從歷年的廉潔大事蹟中可見一斑,不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均須時刻牢記腐敗是第一高壓線,堅決不能觸碰。與合作方的業務往來嚴格遵守《陽光協議》,日常行爲時刻謹記和踐行《廉潔體系制度》,對內對外宣傳牢記歷史教訓。而軟腐敗較之硬腐敗則危害度更甚,遏制軟性腐敗更需從我們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知職知責,做職做責,盡職盡責,這是博信內外飾目前對於職責的最佳詮釋,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準則,也是遏制軟腐敗的有效方法。遇到問題正視問題而非掩蓋,解決問題盡全力而不推諉,態度決定一切。

環境是影響人員行爲的重要因素,創造廉潔公正,遠離腐敗的工作環境,讓員工從意識上認可起來,從行爲上規範起來。廉潔文化推行需傳承歷史文化精髓,亦需隨着時代變革創新發展,但反腐倡廉始終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準則。必須未雨綢繆,做好腐敗預防;腳踏實地,建設廉潔文化。我想遏制軟腐敗更需要從管理者自身做起,管理者用自身行動去踐行,做到率先垂範。

二、以史爲鏡,以身作則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着眼淚說: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這堪稱是對魏徵人生價值的最佳註釋。

歷史是最明亮的鏡子,不論是中華文化史,還是CC汽車迄今以來推行廉潔文化的歷史,都足以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腐敗是一切禍事的根源,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而作爲管理者,必須從自身做起,嚴格遵守制度,正確行使職責,積極對待問題,提升危機意識、風險意識,用負責任的態度去帶領團隊健康成長。

自古以來,貪贓枉法者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清正廉明者則垂名青史。歷史賦予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各自的使命,面對歷史的是非成敗,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所說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之也。今天的我們當本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讓歷史的智慧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紀錄片《鑑史問廉》觀後感 篇11

近日,我認真觀看了由中央電視臺、河南省紀委、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製的8集文化紀錄片《鑑史問廉》。詳實的史料,讓人警醒的故事,振聾發聵,震撼人心,使我深受教育,備受啓發。在當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勢下,央視播出《鑑史問廉》,無疑是對當前全國反腐敗鬥爭形勢的有力配合,是從文化根源上對我們反腐倡廉進行的總結和認知。作爲一名紀檢幹部,《鑑史問廉》使我更加增強了反腐倡廉的責任擔當和憂患意識。

《鑑史問廉》善於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故事,讓我們在娓娓道來的故事講述中,得到警示和啓迪。尤其是隨着劇情的不斷深入,在背景音樂的映託下,片子裏多次出現的"清勤慎"匾額總能震撼人的心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清勤慎"三字,出自晉武帝司馬炎訓長吏之言:爲官者,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意思是說,當官的如果能做到清正廉潔、勤勉政務、謹慎處事,國家哪有不長治久安的呢?宋代以後,清、勤、慎三字即成爲官場普遍流行的當官箴言,多置匾額懸於衙署,以警戒爲官者。在《鑑史問廉》中我們得知,包拯當政的開封府衙門外,甚至刻有"清勤慎"的牆雕銘文。

"清勤慎"雖是封建官吏的爲官標準,但卻如一股政治清風,亙古千年綿延至今,與我們一些黨員幹部普遍存在的"庸懶散"、"懶官懶政"、"爲官不爲"等渾濁之氣形成鮮明對比。"清勤慎"中的"清"指的是清正、清醒、清廉,它對應的是"庸懶散"中的"庸":昏庸、平庸、庸腐;"勤",指的是勤官勤政,有擔當,它對應的是"懶":懶官懶政,不作爲;"慎",指的是謹慎、用心、善始善終,它對應的是"散":自由、散漫、得過且過。"清勤慎"與"庸懶散"宛若官風的兩極,爲官者秉持任何一方,帶來的施政成效確是天壤之別。

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尹晉華指出,"爲官不爲"也是腐敗,"懶官懶政"照樣禍國殃民。縱觀歷史,凡是吏治嚴明、官風清正的朝代,必然繁榮昌盛;凡是吏治混亂、官風墮落的朝代,必然衰敗不堪,甚至走向滅亡。正是因爲魏徵、房玄齡等一批賢臣能吏,清廉節儉,勵精圖治,纔會有空前盛世的"貞觀之治";正是擁有李沆、范仲淹、包拯、歐陽修等清廉功臣前赴後繼,勤政有爲,纔會有舉世富裕的宋家王朝。而對於一些爲官不爲,只顧鬥玩蟋蟀的賈似道之徒,卻只能置百姓於水火,推國家於深淵,引萬世唾罵。

當前,我們三門峽正在下猛藥治理"懶官懶政"和"爲官不爲"。我認爲,治理"慵懶散",應當倡導"清勤慎"。因爲,"清勤慎"是一劑良方,倘若我們黨員幹部能常思之念之並落實到行動中,定能保證政治清明有序、政府清廉有信、幹部清正有爲。

"清"能治"庸"。"清"是爲官的品質,提醒我們黨員幹部要講道德,重品行,不逾矩。首先要以"清廉"治理貪庸。把牢慾望閘門,堅守心靈"防護堤",不貪不義之財,不存非份之想,常修爲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制各種物慾的誘惑。其次要以"清醒"治理昏庸。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善於明辨是非,遇大事不糊塗,遇邪惡不低頭,與不良風氣和違紀違法行爲作堅決的鬥爭。同時要以"清正"治理平庸。要以人民利益爲重,敢於說真話,辦實事,執法客觀公正,做人辦事公道正派。最後要以"清靜"治理庸俗。要志存高遠,保持平常心,常懷敬畏,遠離是非,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勤"能克"懶"。"勤"是爲官的責任,"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它告誡我們黨員幹部多想事、多幹事、幹實事、幹成事。曾國藩稱"勤之道有五,爲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和心勤。五者皆到,無不盡之職。"當下,我們黨員幹部惟有勤勉工作,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不懈怠,不膚淺,多解羣衆難題,多爲民辦實事,才能談得上履職盡責。

"慎"能祛"散"。"慎"是爲官的態度,警示我們黨員幹部爲官就應小心謹慎,面對人民的重託,要有如履薄冰、如臨身淵的感覺,不能自由散漫,隨波逐流。恐懼生,理智存。只有時刻感受到人民的監督,感受到權力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才能用好權、掌好權和管好權。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曾諄諄告誡我們:即使獨立工作,無人監督也要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這種慎始善終,就是我們黨員幹部應當恪守遵循的一種美德,一種品行,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

爲官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種負擔。如果我們所有黨員幹部都能以"當清,當勤,當慎"爲座右銘,那麼政治生態必將引領社會風氣,"何患不治乎"也就不是一句古人的喟嘆和百姓的期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