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精選14篇)

觀後感3.05W

《悲傷逆流成河》是根據郭敬明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由落落執導,趙英博、任敏、辛雲來、章若楠、朱丹妮主演的電影。該片主要講述了上海弄堂裏一起長大的一對年輕人齊銘、易遙在校園內外情愫糾葛,並在一次次的流言蜚語中捲入校園欺凌,最終以悲劇結尾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精選1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精選14篇)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

忙裏偷閒,觀看了近日熱映的《悲傷逆流成河》。不是衝着郭敬明的才華橫溢,也不是衝着落落的生花妙筆,更不是衝着小時代式的逆天顏值美少年,只爲遵從內心對青春的無限眷戀。

齊耳短髮的易遙,滿臉倔強,每一寸肌膚、每一個毛孔都洋溢着逼人的青春。只可惜原生家庭慘淡,備受鄰里非議,校園暴力更是令她苦不堪言。

看着齊銘和森湘童話中公主、王子般的存在,易遙內心的歆羨油然而生。聞着帶香味的衛生巾,心裏五味雜陳,貧窮不僅限制了她的想象力,也締造了她的卑微感。

舉步維艱,再怎麼青春的年紀也載不動滿眼的哀傷!

森西這個陽光大男孩,絕對是易遙人生道路上的雞血製造器,黑暗中的正能量發光體。他爲易遙打抱不平,教她“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看似荒唐,實屬無奈之舉。在那個校園欺凌管制條例不甚明瞭的時代,他們以暴制暴雖是下策,卻情有可原。

唐小米是校園暴力的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她家境優渥,父母卻疏於管教。在高二時期轉學,跟她的斑斑劣跡脫不了干係。她睚眥必報,功於心計,優越感和虛榮心扭曲了她的靈魂,使得她誤入歧途,也間接毀滅了女神森湘。

面對校園惡霸,有一部分學生是從衆心理,他們欺軟怕硬,牆倒衆人推,也有一幫表情木然的旁觀者,他們敢怒而不敢言,三緘其口,明哲保身,直至瞅準了時機,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路見不平一聲吼,這股子大義凜然讓他們胸前的紅領巾更鮮豔了,經年以後,當回首往事,便成爲牛逼哄哄的談資。

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觀衆對此片褒貶不一。唱衰者表示,如今熟讀郭敬明的那羣年輕人早已步入社會,新生代們對影片難以產生共鳴,而且隨着觀衆審美的提高,這種缺乏內涵、脫離現實的悲慘人生經歷早已寡然無味。叫好者卻不以爲然,他們或者認爲校園暴力題材別具一格,或者認爲青春情愫永遠能夠讓人怦然心動。

對我個人而言,電影票買得也算值了,只是部分“郭敬明”式略顯矯情的臺詞讓人偶爾齣戲。落落解釋說,“或許是因爲青春期的緣故,大家傷春悲秋時會說一些比較文縐縐的話,等到真正成熟了,反而不會再用那樣的語言。”

“你們沒有旁觀者,都是施暴者!”易遙在海邊對同學們的控訴讓人咋舌,畫面稍顯違和,但是看着就是讓人解氣暢快!

畢竟這種電影拍來也不是爲了名垂千古的,能讓觀者痛快一時也不失爲一種成功。

金牛座的守護星是金星,從金星上看日出,太陽會從西邊出來的。森西便是那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爲易遙量身打造。

能有森西這般知己,易遙三生有幸,她的人生因此而豁然開朗,甚至後來她的生命也因他而得以保全。暫不考慮接下來現實的世界中他們能否走下去開花結果,人生中能有這樣一段純潔明亮的愛情已然羨煞旁人。

再見青春,再見美麗的疼痛,再見遙遠的幻想,再見燦爛的憂傷。對於逼近而立之年的我而言,一字一句都戳中痛點,眼淚不一定應時而下,內心必定是漣漪陣陣。

不想呼籲什麼,只管碎碎念,一切關於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願所有的殘酷都能繞道而行,願所有的青春都能被溫柔對待。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2

《悲傷逆流成河》於昨日在電影院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校園霸凌、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愫故事。與以往諸多電影不同的是,這部電影中所選用的幾個主演都是新人,沒有什麼知名度。可見,想要撐起票房也是極其不易的。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想必就是女主人公易遙因不堪重負選擇跳河自殺時所說的話了吧。

她說:“也許許多年後人們在回顧這一生時,會忘記自己曾經所做的惡行,沒有人會在意曾經在他們的生活中曾出現過易遙這樣一個小插曲。或許,很多人在向朝着我丟紅色墨水時、把自己的剩飯給我吃時、甚至扒我衣服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只是玩笑,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我所遭受的種種傷害,就算所有的人都會忘記,受害的當事人也不會遺忘。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知道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都應該知道是誰。”

對呀,確實是這樣。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就像曾經被人用刀割了一道深深的疤痕一樣。多年過後,疤痕仍然會存在。即使人們努力的想要把它遺忘,但低下頭還是能看到。只是刻意的不去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爲即使手上的疤痕能消失,那心裏的疤痕呢?電影裏的女主角生活在一個黑色的世界裏,好像所有的苦難都是爲她一個人量身定製的一樣,在這樣的生活裏,她忍受了種種的不堪與苦痛。

但還好有一些陽光的人一直在她身邊不離不棄,還教會了她要如何反擊。這個人,就是男主顧森西。他說:“有些人,就是看到你的弱小纔會欺負你。對待這些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還擊。一個人,要勇敢起來,纔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欺負。”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易遙終於慢慢的變得自信起來,開始相信“太陽也會從西邊出來”這句話了。

最後,請讓我用小說裏的一句話作爲結束語。“生活裏到處都是這樣背上的隱喻。就算我墜落比塵埃更微弱,被夜色分割再被絕望撕扯,就讓我等着悲傷逆流成河。”希望那些正在遭受或者是已經遭受過校園暴力的人,能勇敢的站出來爲此發聲。希望那些釀成校園暴力的元兇能夠早日悔過,向那些受害者送去真摯的歉意。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3

當我看不見希望的時候,我緊握着雙手,在黑暗裏慰藉無聊的傷口。一股冷氣襲來,寒風肆虐,彷彿剝離的不僅僅是大地凹凸的皮,而是流浪的詩人詩意的心。

回想起閒暇時的夢境,我的心在發痛似的顫抖,彷彿一鍋正在冒泡的沸水,徐徐蒸氣在靜謐中反襯出動的悲哀。一種莫名,好象宋詞裏的詠歎調,由腦發散到心臟,又在心臟反覆蘊釀。

《悲》第二次在我眼底爬過,帶走了文字,卻留下一分難以消解的心。就象颱風,就象海嘯,只是輕輕爬過,只是輕輕掠過,卻把斷壁殘垣的一片狼藉附加在了原本屬於美麗的土地上。那劃開的口子叫傷口,那爬過的土地叫廢墟。

或許淚水、血滴都無法祭祀這種悲劇……

如同神精被肆意的扭曲;如同每個細胞裏爬滿了噬血的蟲子。

《悲》第一次讀是在夜裏,蒙着被子,隔開世俗,迴歸到最原始的狀態,沒有塵埃。夜晚的空靈在泛黃的燈光一顯得更加低調,寧靜產生的寂寞,直搗人心。或許天空繁星點點,在寒冷的風霜裏照耀着夜空的媚態;或許天空飄滿雪花,無數細碎的生靈,落在骯髒的大地。但這些都與我無關。翻到尾頁,一股冰涼傳遍全身,倒是眼角熱熱的,像做沸水浴加熱實驗是時溫度計。鬧鐘上顯示,凌晨兩點半。我躺了下來,忽然感覺失眠真的是件痛苦的事,而帶着痛苦失眠似乎就更痛快了。

那一夜短暫而又漫長,彷彿亙古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突然間那麼一閃,我從希臘神話中醒來。睜開眼睛,看見的不是雅典娜,而是溢白的燈光。

其實生命就好比一件件外衣,僞善的人,挑選了潔白的那件,顯得格外冰清玉潔,真正善良的人,只好披上剩下的那些,在社會上扮演低級角色。就象一個善良的民工,就象一個淳樸的小販。

你可能永遠也無法想象,當一個弱女子成長於一個殘缺的家庭,擁有一段殘缺的愛情,懷着一份殘缺的理想,處處受人排擠,遭人白眼,被人欺侮,甚至打罵……她也曾想過擁有和別人一樣的“平凡”生活,她也曾可望過別人的關懷,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甚至一個安慰的眼神……

但命運似乎並不關照她,甚至連她虛僞的自強都欺騙了她,她也許只有一死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她如同一隻被火燒過的鳳凰,想要飛,卻力不從心……

那種悲傷,漸漸倒映在牆上。每一個細縫裏,都灑下一片斑駁;瑣碎的聲響,像砸在水裏冒出的聲音,只是那泛起的水紋,傳出去的不在是一種波,而是帶血的悲傷,滿滿一條逆流悲傷的河。

淚水劃過細微的臉龐,流逝的記憶似乎掛在風中狂舞着,內心的孤獨彷彿某個墳地的夜晚……

也許我們就這樣漸漸被迫長大,假如記憶會在風中停留,讓我們回到過去,一邊希望,一邊悲傷。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4

其實已經很困了,可還是想要打起精神來捕捉住看完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回到家,還僅存的一點靈感。起初看到這個名字這麼傷悲,我是不想看的,沒成想今晚竟然鬼使神差的還是去看了。看完整個電影,印象深刻的有幾個片段。

一個是女主角最後在河堤中間的對白,尤其是那句: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是誰,我不知道,但是殺死我的兇手,是你們(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吧,具體的已經記不清了,原諒我已經這把年紀了,記憶力不行了)。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多這樣的人存在,不明其之所以然,只是因爲大家都這樣說,如果自己不這樣,就會怎麼怎麼樣,於是有意或者無意的做着看起來無傷大雅實則讓受體方耿耿於懷無法忘卻的痛苦。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一些以爲早已忘卻的畫面,一樁樁一件件彷彿又重現在眼前。我以爲不去想,經過時間的消磨,就會被淡忘被抹去。事實上經過時間的洗禮,那些不願想的事情並未真正的消逝,而是在發酵,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被點燃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此時想起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是的,我們要去直面那些悲傷或者自己的弱點。

其實我是很恐高的,坐個高點的電梯都會覺得頭暈,不敢靠邊站,坐個觀光電梯也要閉着眼睛,戰戰兢兢。後來的有一年,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我應該要去努力克服它。於是我定在了自己的一年計劃裏面,開始有意的訓練自己,現在起碼坐電梯不怕了,可以享受做觀光電梯外的風光。因爲活着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儘量給人以溫暖。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易遙的媽媽去了學校之後,知道易遙的病,帶易遙去看病的那一段。我想只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同,存在即合理。現在的這個世界,人們最求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慾望越多,所要付出或者承受的就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人也會越浮躁。長大後的我們都想回到小時候的單純快樂,可是我們都回不去了。畢竟我們不是孫悟空,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我們慢慢長大,父母在慢慢變老,慢慢的父母的擔子逐漸的落在了我們自己的肩頭上。父母在,不遠遊。細細想來,是很有道理的。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在食堂,易遙走過去,其實並沒有碰到那個男同學,他自己不小心碰到了別人弄髒了衣服,卻要怪罪到易遙的頭上。顧森西是教易遙反擊,齊銘是不問青紅皁白責怪易遙。我想這大概是一個信任與意志堅定的問題吧!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岸堤邊,齊銘問易遙怎麼得病的時候,易遙情緒的爆發。兩個人生活狀態一幕幕的對比。確實我們提倡的是人人平等,但是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存在差別的。真的已經困到不行了,想起小學何老師教的一句,寫作文最重要的要寫出真情實感。也許這也早就已經融入骨髓了吧!就寫到這裏吧。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5

《悲傷逆流成河》是一部以學校霸凌爲主線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發現學校霸凌如此可怕。可是我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點,而是影片給人的另一個啓示:青春太短,再怎樣浪費也別辜負了自我。

電影的女主角易遙,是一個家裏貧窮,默默無聞的自卑女孩。她買不起新校服,沒有錢看病,與母親關係不好,連生了病都不敢告訴母親。

之後又因爲轉學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擠,被欺凌。她想反抗,卻又不敢。所以她將自我包裹在堅強的外殼裏,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裏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軟弱,她孤立無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掙扎卻無能爲力。要不是顧森西一步一步地帶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學校欺凌固然可怕,但打敗自我的,永遠是自我。如果你連自我都放棄了,這個世界也沒必要給你期望。即使所有的厄運都發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將所有光亮都從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能夠笑着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會明亮。

易遙的生活是黑暗,她覺得一切完美的事物都厭惡自我。在家,她是“賠錢貨”,在學校,她是“病原體”。久而久之,她也對這個世界悲觀起來。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遙身上的悲觀,她厭惡世界,看不到絕望下的期望,她說出的每句話,都是對生活深深的絕望。也許是因爲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記了光明的樣貌。外在因素使易遙不得不這樣,豎起身上的刺,對抗整個世界,可她卻忘記了,即使生活在陰溝裏,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歸根結底,是易遙對自我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我,也瞧不起期望。她自卑自我的出生,自卑自我的性格。可她從未想過讓自我變得強大,她自以爲看清了世界,卻不明白:自我都瞧不起自我,又憑什麼讓別人來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讓我們遍體鱗傷,可是到之後,那些受傷的地方,必須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既然這樣,爲什麼不讓自我變強,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實每個人可能都自卑過,再成功的人,也跌進過低谷。

小時候,我也自卑過,爲什麼有人能出口成章,滿腹詩書,而我什麼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強項,我將它化作動力,變成我成長的墊腳石。我開始很多閱讀,背誦古詩。幾年後,我也變成了那些我以往自卑過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別把時間浪費在埋怨生活,厭惡世界上,多做些自我喜歡的事。讓長大後的自我,回頭望時,是心滿意足的樣貌。

別在最美的青春裏,辜負了最好的自我。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6

“你生活在光亮裏,你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這是我看《悲傷逆流成河》最感觸的一句話。在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可以說大家都是在溫室裏長大的,看的美好的東西太多,就會覺得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青春不只是明媚而燦爛的,校園欺凌的確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校園欺凌”“校園暴力”這些詞語在近幾年不斷出現在大家眼前。所幸的是大家都開始注重的個話題,但不幸的是這揭露了多少的人心險惡。不知道有多少人關注過前不久發生的那一次真實的校園欺凌事件,與電影女主相似的經歷,被人誣陷,被人排擠,被人侮辱,內心無助,無人理解。只是她的結局卻沒有女主那麼的幸運,一個生命就此隕落……

因爲意識到校園欺凌的危害性,學校裏常常都會宣傳嚴禁校園暴力,但是仍有很多人只把它當作兒戲……真的覺得特別的糟心……

“人類都是趨利避害的羣體,看見糟糕的東西都想要躲遠,看見美好的東西纔想要靠近。”電影壓抑的開頭和片尾每個人的絕望,所有人都是可悲世界的縮影。

雖然這部電影充滿壓抑悲傷,但還是有兩個片段讓人感動和感到溫暖的。

易遙是生活在地獄裏的花,她的世界也從始至終都是黑白灰,而顧西森是易遙在地獄裏的陽光,唯一的色彩是他的出現。顧森西無條件的相信與保護易遙,不是站在趨利避害的角度去批判她,而是教會她學會反擊。他是易遙黑暗世界裏的一道光。說真的生命裏出現十個齊銘都不如一個從西邊出來的顧森西。

還有易遙媽媽其實很愛易遙,卻不善言表,但易遙媽媽得知易遙病因扇了自己一巴掌,拉着易遙去看病,逆着人羣走向陽光,原本陰暗潮溼的弄堂,轉眼陽光四射。“媽媽帶你看病去。”

因爲我沒有看過小說,對原著裏面的內容也不好說什麼。這僅僅只是我在看完電影之後想發表的一些些感受吧……

願每一個人都能被溫柔以待,也願每一個人能有一點勇氣伸以援手。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7

《悲傷逆流成河》這個故事講述了兩個女孩和兩個男生外加一個反派女生和一羣吃瓜羣衆關於學校欺凌的故事。關乎學校,關乎家庭,也關乎社會。

家境貧困的易遙和校草齊銘是鄰居,齊銘對她關懷有加,漸漸地她喜歡上了齊銘。然而橫空殺出一個校霸唐小米,因爲喜歡齊銘,就處處針對易遙。易遙不幸因母親的職業染上了婦科病,不料卻被唐小米發現,她以此在學校裏大肆宣傳中傷易遙,所有人都帶上了有色眼鏡,各種惡毒的語言和肢體攻擊將易遙壓得喘可是氣,於是她決定結束自我的生命,也許僅有這樣纔不會活得那麼痛苦!不料卻被“不良”少年顧森西救起,所有人都厭惡易遙,但僅有他願意接近易遙,他鼓勵易遙要學會反抗…漸漸的顧森西愛上了這個自卑的女孩,而齊銘和易遙越走越遠,他漸漸愛上了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如果故事就這樣發展下去也不錯,然而我們的反派唐小米又再次出擊了,她打算找人收拾易遙,不料卻陰差陽錯地害死了顧森湘還嫁禍給易遙,於是所有人又再一次指責易遙,說她是殺人兇手,這次她再也堅持不住了,她第二次選擇了結束自我的生命…然而…

有人說最大的杯具就是把完美的東西在你面前撕碎再撕碎,然後一點點展此刻你面前。郭敬明就做到了這一點,《悲傷逆流成河》中的每個主角都是悲哀的,也是讓人悲傷的。

易遙出身在一個破碎,貧困的家庭,從小被母親和街坊說是賤骨頭,賠錢貨,是悲哀的;不幸染上婦科病也是悲哀的;

齊銘出身中層階級家庭,教師眼中的優秀學生代表,自詡愛着易遙,但當真正應對流言蜚語的巨大壓力下,還是選擇了逃避,是悲哀的;當得知易遙準備自殺,卻無動於衷,也是悲哀的;

顧森湘,這是一個如天使般美麗優秀的女孩,本有大好的前程和完美的人生等着她,卻不幸捲入了這場意外紛爭,誤了卿卿性命,可惜可惜,可悲可嘆啊!這也是這部劇中最大的悲哀呢!

顧森西,這是這部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主角,可悲可嘆可贊,可讚的是它沒有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易遙;可嘆的是在所有人都對易遙因顧森湘的死而自殺漠不關心,無動於衷的時候,他最終戰勝自我的內心,站出來不顧生命的阻止易遙,在這一點上,愛着她的齊銘是失敗的;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顧森西就是一個不好好學習的差生,然而就是這個差生保留着人性的最終一絲光芒;說他可悲是因爲他阻止易遙看資訊,把她姐姐的電話號碼存在易遙的手機上,能夠說顧森湘的死,他也是有必須職責的。最悲哀的是,當他姐姐遇到危險給他打電話時,他手機卻沒電了,還和心愛的人在一齊,玩得很開心。看到那裏真的很扎心了;

唐小米,能夠說她也是這部劇中最悲哀的一個人。轉學只是爲了逃避被欺凌,然而來到二中卻轉而欺負別人,這就是所謂的欺軟怕硬吧!抓住易遙的保密不放,往死裏整。卻在被易遙撞見她被混混欺負時,對易遙搖尾乞憐,求她不要說出去,呵呵,命運是何其的相似啊!是她的悲哀;最終因一時的衝動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也是她的悲哀;

易遙的母親,明明深愛着女兒卻從不說出口,因爲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反而對女兒不斷指責和打罵,是悲哀的;

吃瓜羣衆(同學),他們也是悲哀的,是這個社會的悲哀。如果說唐小米是毒蠍,那他們就是惡魔。正如易遙在結尾說道:“你們永遠都不會承認自我做過的事有多麼惡毒,將來你們只會說我怎樣不記得?……你們之後的日子舒舒坦坦,沒有一點兒心理負擔,你們回首自我的人生,覺得自我挺好的了,覺得自我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太噁心了,實在是太噁心了。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着做什麼,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爲你們的日子真的無聊,因爲你們覺得自我不會承擔任何後果……”

爲什麼我們這個社會總是後知後覺?不能做到先知先覺?必須要等到杯具發生以後,才明白自我錯了,才明白這個社會錯了。

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給我們的學校教育上了很好一課,願我們的青春都被溫柔以待。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8

昨天剛剛做了一份自己的《日常生活計劃》,因爲自己很想改變,改變討厭的自己,改變生活的現狀,改變現在自己的一切。

看了《悲傷逆流成河》之後,真的挺多感想的,主角易遙只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成長的一個縮影,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每個人成長的環境裏,都閃着不一樣的光,有的人頭頂着太陽,一路成長透着陽光和熱度,目光所及,是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對於未來塗抹在畫板上的都是多彩的芬芳和太陽般的.光芒。而有些人,即便已經很努力了,想要活成最普通的人,也成了奢侈的夢幻。家庭環境就是一把刀,肆意在身體上劃破皮肉,滲出的血水無關痛癢,而侵入骨髓的寒毒則烙印在了心靈最深處,融入進性格,人格,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石,塑造成型,很難改變!

我的成長環境沒有電影主人公的那麼灰色,很普通的一家四口之家,只是這個家庭缺少歡笑和言語,日復一日面對的是嚴肅臉和無言的關愛。不缺少關愛,卻少了表達愛的語言和愛的微笑。很多時候挺羨慕別人的,那種其樂融融,無拘無束打成一片的和諧,自己永遠體會不到,也做不到,因爲成長環境已經影響到了性格,將自己的言行束縛的嚴嚴實實,很難心隨所動。

小時候自己很瘦弱,經常病體纏身,在別人眼裏總是病懨懨的,眼神透着憐憫,從小不愛動,不調皮淘氣,做着一個安安靜靜的小男孩的角色,給人一個孤僻,自卑,沉默,但也乖巧懂事的形象。

現在的我已經三十多歲了,依然單身,很多環境形成的東西已經融入血液,很難去除,即使你真的不喜歡不想要也揮之不去,內向,自卑,安靜不善言語,這些伴隨自己長大的標籤依然在那裏,撕不掉也塗抹不去。

不管怎麼樣,我依然渴望改變,會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去努力,爲了不把這些標籤留給今後的家庭和下一代,自己必須作出改變。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9

今天看了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

在看完電影之後,我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原著讀了一遍。相比於小說來講,電影其實做得很不錯。

在電影當中,易遙不再是那個早戀、懷孕然後,最後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的小太妹,她的無辜讓人更加心疼。她做錯了什麼呢,就那麼倒黴地沒法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被捲進一個漩渦中,就越陷越深,像是碰翻了厄運的多米諾骨牌一樣,一連串的不幸接踵而來。以前我也覺得郭敬明心理變態,寫什麼青春傷痛文學,每個角色都沒有好下場,不過最近我有點理解了這種結局,圓滿本來就是難得又難得的事情,只是在他非得要在最後狠狠地搞他的讀者一把,把原本的散場渲染成你死我也死的大型歡送會,這就讓人太反感了。

我一直喜歡看有點壓抑的題材,好像在不同角色的悲慘人生中,感受到了不屬於我平靜生活的一點波瀾。對這個世界更悲觀一點的同時,也更加理智了一點。

昨天看了東野圭吾的《黎明之街》,我深深地覺得婚姻是一件暫時來講,我還沒辦法接受的事。書裏細細地描述了男主角從開始對婚外情的不理解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過程,而我竟然沒辦法去譴責這種不合乎道德的行爲,我小時候也看過不少青春傷痛文學,那時候哭得特別傷心,現在回看時會覺得,能怎麼辦呢,畢竟大家都不容易。

我把這種心情綜合理解爲,逐漸懂得人性的過程。

看過了這部電影之後,我的悲傷沒有很多,我只是慶幸自己生活得如此幸福。

所以雖然它臺詞尷尬,演技也沒那麼過關,但我依然覺得它是一部好電影。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0

我感覺我看過這篇小說,不過郭敬明的小說我都是一夜看完的,不過最有印象的還是《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悲傷逆流成河》沒有饒雪漫的《左耳》《沙漏》寫得細膩,看過之後,讓人揪心。

這部電影改了很多,女主沒有失足懷孕,而是得了噁心的婦科病。

故事裏還是那個多愛的王子—齊銘,但是他不喜歡女主;還是那個人生坎坷、曲折的灰姑娘——易遙,還是有她騎士—顧森西;善良的騎士的姐姐—顧森湘,收到波及失去了生命;還有那個遭受了校園暴力,卻又將此傳遞下去的轉校生—唐小米。她給了我們一個可以說傷,也可以算得上好的結局。

很多人在學生年代都經歷過校園暴力,又或者說霸凌,很多人因此性格上都或多或少與健康成長的孩子有些不同,特別敏感、脆弱,不過我的經歷主要來自家庭。如果你有這樣的經歷或者你是細膩敏感的性格,看這個故事會尤其能夠共情。

而我不能,從我性格角度來說,故事的開端就是漏洞,王子會和灰姑娘走得這麼近嗎?他若是不喜歡這個女孩子,過分的親暱就是錯的。當然,無法否認,虛榮心會給我們生命帶來許多有趣的經歷,我不喜歡他,但我們明明是很好的朋友,我不否認存在,但是朋友是不會那麼親暱的。

在我不明白男女之別的時候,我是覺得沒有問題的,當我懂得男女之別之後,我就覺得,很多事情不是無緣無故地發生。你無法負責,就不要給出信號。你的溫柔善意不是溫柔,而是殘忍。能有什麼比給予希望後讓人親身經歷希望渺茫來得直觀而沉重呢?

我們從小小時候就該懂得,尊重、性別差異、保持距離以及自律。

我們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當斷則斷,如果沒有做到,於我,肯定仍然喜歡。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1

“有一些隔閡在人與人之間的東西,能夠輕易的就在彼此間劃開深深的溝壑,下過雨,再變成河,就再也沒有辦法渡過去。”悲傷變成河,流入心底。

剛從電影院中出來,手中攥着的是溼透的紙巾,心裏是涼透的悲傷。

我未曾讀過《悲傷逆流成河》原著,在影院中想把每一畫面轉化成文字,細細感受細膩的情感,以及電影帶來的現實反思。從這場正義與邪惡的整體直觀較量中真切的去感受易遙的無助與痛苦。

易遙在一個貧苦的家庭長大,父親早早的去世了。母親爲了營生做起了爲人不齒的按摩師工作。易遙從小就受盡了鄰居街坊的嘲笑和鄙夷,在他們眼裏易遙和母親一樣是個賤骨頭。易遙和母親也從來沒有被人尊敬過,然而尊嚴是易遙最珍視的東西。在這灰暗的世界她掙扎着期望獲取這一點點僅有珍惜的東西,卻在同學的辱罵,朋友的出賣一點點破碎。雖然她的身邊有溫暖的齊銘和保護她的顧森西,但易遙的世界是黑暗的,齊銘的世界是充滿陽光是溫暖的。

在悲傷的河流中易遙逆流而上,齊銘和顧森西是順流而下的,自然是越離越遠,是永遠也不會體會到易遙的悲傷。就這樣易遙的最終一點尊嚴支離破碎……

“有些人真的佷嫌生命很多或者生活無趣過得空虛,所以就拿時間來欺負人。”造成這樣的杯具卻依然毫無悔意,卻依然用污穢的語言去攻擊。這確實深在夢境不覺,卻成了一個殺人兇手。悲傷逆流成河,侵蝕了歲月,拂曉了殘缺。

淺憶悠涼,涼成憂傷。請心懷善良,記得撿起那久違的歡樂,記得站在有暖陽的角落。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2

悲傷逆流成河,有多悲傷,才能逆流成河?懷揣着這種疑問,我看了朋友推薦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

第一個戳中我淚點的是易瑤翻找錢財時,不經意翻出媽媽攢的瑤瑤的學費,第二個淚點是媽媽牽着着易瑤的手。開始的時候,我以爲易瑤的媽媽可能沒有那麼愛易瑤,她不捨的給易瑤買校服的錢,對待她粗暴,不夠關心她,跟齊銘的媽媽形成強烈的對比。可是後來,她因爲顧客用易瑤的毛巾發火,爲了易瑤和生活,幹着一份遭人唾棄的工作,在知道易瑤得病之後拉着她去治病……

天底下沒有一個母親是不愛孩子的,易瑤的媽媽一樣愛易瑤。

第三個悲傷的點是齊銘看到易瑤拿水管澆同學,指責她。本以爲齊銘對易瑤是信任的,是瞭解的,但是他只從自己看到的事情就盲目的誤會易瑤,對她發脾氣,天知道那時的易瑤多需要一個站在她那邊跟她一同抗爭的人,他不但沒有站在她的那邊,反而指責了她。好朋友的不理解,傷人更深。

全影片最大的悲傷,是衆人的冷漠。在食堂裏,明明是男生先欺負易瑤,那麼多人只聽有人喊易瑤瘋了,但是沒人挺易瑤。在參加科技館的時候有多少同學是知道易瑤沒有上車的,但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這種悲傷不僅發生在影片中的學校裏,它也存在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冷漠有的時候也是幫兇。

本片最大的溫暖是顧西森,有一個明白事理的人,是多麼重要。人並不一定要多優秀,多正經,但他一定要正直,要是一個溫暖的人。

願每個人的青春,都能被溫柔以待。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3

聽說這個電影比小說原著更顯溫情,所以去看了。然而,哭慘,無論是同情還是感動。人們都說,電影侷限了書留給人們的想象。但是,在這個電影中主角們卻用每個表情、每一句話、每個動作傳達出了校園欺凌對她的殘害。她是千千萬萬被害者的縮影,家庭貧困、疾病纏身和遭受人身攻擊等等。情不知所起,這個電影讓大衆更加關注校園生活,爲孩子在校園中成長提供和諧環境。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這個電影中的情。

首先是親情。在電影開始,易遙家庭貧困到母親難以拿出買校服的錢,而且母親對她的態度很差。這與後來母親得知女兒得病,打自己巴掌,帶她去治病形成對比,突出母愛的偉大。母親爲了取得生活來源,給別人按摩,深怕那些陌生男人知道女兒的存在。不僅收入微薄,還受鄰居的唾棄。最終,母親賣掉按摩牀,暗示母親爲了易遙決定做正經的工作和留個好名聲。

其次是愛情。易遙和齊銘是青梅竹馬,可以說,兩情相悅。但是,由於他們之間的差距,所以他們的距離越走越遠。齊銘的愛是有條件的,像施捨。齊銘得知易遙得病以後並沒有嫌棄她,甚至,爲了她偷爸爸的錢,但他又是趨利避害的。又因顧森湘喜歡齊銘並和他親密,使易遙陷入悲痛中。顧森湘是完美的,可以看出,齊銘也對她有意。正在這時,顧森西全心全意的對她,他很幽默、有耐心、很專一,就像太陽照亮了她。因易遙,顧森湘被誤害,使她揹負道德的罵名,像全世界都不相信她,她選擇投江。她被顧森西救起。可以看出,顧森西對她是愛情,他相信她。

最後是溫情,顧森湘遞給被困在廁所裏的易遙一片衛生棉,在那個黑暗到處處有人欺負她罵她的時候,她就像天使一樣,美好。齊銘離開時,就給她一束含有仙人掌的花。最後,同學們看到易遙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時,不禁想起自己的惡行,悔改。

但如果,易遙不選擇死亡,那些惡魔是不是還會繼續迫害她?我們不得而知。人性的光亮在故事結尾,若隱若現。我沒經歷過校園欺凌,但看到那些觸目驚心的畫面,心在痛。保護好自己也不要傷害別人,各自安好。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4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很值得一看,多組校園欺凌事件,打破了5位本來應該享有美好校園生活的學生的平靜生活。齊銘英俊帥氣,是人人稱頌的優等生,而易遙確實大家口中的“賠錢貨”。兩人一同長大,感情很好。而這一切,在轉學生唐小米出現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流言成了毀人利器,處處對易遙刁難,易遙的生活開始陷入黑暗,遭受各類殘酷欺凌。顧森西教會易遙對校園暴力進行反擊,他的出現給了易遙一絲曙光。可陰差陽錯,顧森西的雙胞胎姐姐顧森湘的意外卻將她再度推向黑暗。最後她忍不住這種言語衝擊和霸凌選擇跳河自盡。

電影看完,我的心中是滿滿的壓抑和難過。看到媽媽握緊她的手,說着要帶她去看病,易遙的表情是不可思議的,而她媽媽拉着她出門,左鄰右舍的人們都停下了手邊的事情,很驚訝的注視着她們。就這麼一個小小的細節,可見她媽媽平時待她有多麼地不和善不溫柔。就是這樣一幕,從別人的角度展現了這個單親家庭的情感缺失,展露了很多單親家庭可能存在的問題。易遙的媽媽其實是愛她的,在得知她生病,可能是自己的客人亂用毛巾導致時的愧疚表情,那些好不容易湊出來,裝在信封裏零零散散的學費,以及在客人來之前要收好她的照片,甚至因爲她在禁止出現的時間回來而大發雷霆,對她失控動手……都是因爲關心她,只是太扭曲了,這種表達方式已經因爲太多事情變味了。

人最卑微的狀態是每個人都不想回憶的,況且還有人看到。唐小米因爲被欺負,易遙無意間看見,唐小米對易遙所做的事情,瘋狂程度更近了一步。她把易遙的隱私病情告訴全校人,讓同學們都向易遙投來異樣的目光,鋪天蓋地的流言蜚語。叫混混整易遙,陷害易遙,因此也間接害死了顧森湘。這一次易遙背上了一個更重的名字“殺人犯”。而整個學校所傳論的“殺人犯”易遙並沒有任何的證據直接證明是易遙。“因爲你們的日子真的無聊,因爲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這是易遙對這些殺死自己的同學的評價。當易遙跳下河的一瞬間,岸上的人無數冷漠的人終於知道自己的行爲有多麼醜陋、骯髒,也許那一刻他們才知道殺死一個人並不需要任何兇器。

易遙是經常在希望與絕望中徘徊,接受他人異樣的眼光,自己相信的人都選擇了站在岸邊,當她對岸上的人吶喊的時候,齊銘冷漠、旁觀者的姿態,易遙對所有人都失望了,哪怕像顧森西一樣只要有一個人相信自己也不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的生命。

校園欺凌事件很多,有時候語言暴力比行爲暴力傷害更大,再遇到困境時要奮起反抗,不要低下頭默默忍受,以及在遇到別人受欺凌時,我們要勇於站出來,抵制校園暴力

影片最後說:“不要拒絕悲傷,只管去難過,去憤怒就好了,忍不住眼淚,那就盡情哭吧。而悲傷就像條大河。或許會吞沒你,但也能帶你去夢想的地方。”經歷了那些悲傷我們才能學會堅強,纔看見生命中珍貴的東西,也更清晰的看見這世界,我們要對世界懷抱熱忱。

願所有的青春都能被溫柔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