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摩登時代觀後感彙總

觀後感2.65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摩登時代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摩登時代觀後感彙總

摩登時代觀後感1

影片《摩登時代》(Charle sChaplinin Modern Times)描寫的是人和機器的衝突。背景是當時的美國工業因爲轉用機器而大量解僱工人所造成的失業浪潮,而主角夏爾洛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代表人物: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作業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捲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飯機器在他悲慼驚恐的臉上不住扇打……

“社會控制”這一概念是美國社會學者愛德華·羅斯首先使用的,但是,當初他所指的是控制人的動物本能。後來,社會學家們將這一概念擴展開來,反之控制人的各種行爲。而組織控制,即使組織利用組織規範對其成員的組織行爲事實約束的全部過程。任何一個社會組織,爲了保證其組織系統執行的有序性和方向性,以期達到組織目標,都必須以各種方式對其成員進行控制。

在《摩登時代》這部影片中,爲了讓每個工人都發揮充分的作用,提高生產效率,採用了一系列的方法。比如,打卡,要求每個工人按時到崗,coffee break(工餘小憩)——適當的休息能提高工作效率,夏爾洛抽菸被訓,上班時間要完全工作······類似的鏡頭還有很多,爲了達到組織的既定目標,組織對任何可能影響組織效率的個人行爲進行控制。而根據是否會對組織產生直接的影響,個人行爲可以分爲組織性的個人行爲和個人性的個人行爲。前者是組織控制的對象,後一般不受到組織的控制。我們通常會說一句話“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組織控制的根本目標就是爲了實現組織的規範化,而最主要額規範化是兩大類:一類是角色的規範化,另一類是組織的規範化。

工作在一定組織中的人,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地位,並扮演相應的角色。而組織控制就是要促進組織中的各個角色定向發展,各得其所,各司其職,各守其德。每個角色的行爲都應該有自己的行爲準則可循。這就是我們說的“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幹什麼,像什麼”。這些就是規範化的要求,個人將組織的要求變成了自己的自覺和持久的行動。反映在《摩登時代》中,大概就是每個工人都似乎變成了一個只知道工作的機器:夏爾洛不斷地用扳手去擰螺絲,甚至出現了“後遺症”,雙手一直在重複擰的動作,看到釦子就想到螺絲······英國早期的管理思想家羅伯特·歐文認爲“人是活的機器”,人單純的被視爲被動的,爲廠主生產利潤的'機器。雖然歐文同時看到人這個活的因素在生產中有重要的作用,呼籲廠長們勻出一點時間、精力、金錢來改善和保養他們的“活機器”,但後面這一點似乎並沒有引起資本家們的重視。人只是被看做了一種機器,並未被給予任何人性化的關懷。實際上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最爲重要的財產是什麼?不是資金,也不是廠房設備,而是擁有忠心耿耿、精誠團結、不惜爲企業打拼的員工。所有的財富都是由人創造出來的。機器設備只有在人的運用之下才可能創造出“奇蹟”。

組織的規範化,就是從組織成員的各種思想和行爲中抽象概括出帶有普遍性、共同性、先進性的東西,透過獎懲、褒貶行成一種組織評價和組織力量,進而指導整個組織有節奏高速度地定向發展。組織內的控制一般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硬控制,就是利用規章制度和物質刺激;另一類是軟控制,就是利用人的榮譽感、歸屬感等。而這兩類控制的目的都是爲了實現組織的規範化,從而把個人的目的和組織的目標相協調,達到“個人服從組織,組織規範個人”的目標。

在《摩登時代》中,我看到的僅僅是硬控制,而沒有看到軟控制的出現。雖然我們說物質刺激很重要,只有滿足了人最基礎額需要才能夠激發人們創造、生產、奉獻的動力。可是,我們很清楚的看到人並非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人並非全部是未爲經濟利益而活着,並非經濟利益就可以成爲激勵的全部內容。亞當·斯密認爲,人的行爲動機根源於經濟誘因,人都要爭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工作就是爲了取得經濟報酬;並認爲,在自由經濟制度種,經濟活動的主題是體現人類利己主義本性的個人,經濟人假設也就是麥格雷戈歸納的X理論中的人性假設。

隨着西方國家工業化大生產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管理當局不得不越來越倚重於工人們的判斷力、創造力和忠誠心。隨着組織對工人們的期望的增多,企業也不得不重新審查自己對工人們所做的假設了。實際上我們看到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基於社會人假設給予職工較爲充分的關懷。社會人假設認爲人是以追求滿足社會需要爲主要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個人不單純爲追求金錢收入,還追求友情、安全感、歸屬感等方面的心理慾望和社會需要。

實際目前的企業正越來越致力於關心員工,解決員工後顧之憂,並以此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很多管理人員對於員工,尤其是生活較困難員工的個人、家庭情況都十分了解,並且時時給他們安慰、鼓勵和幫助。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經理瑪麗·凱說:“有兩件東西比金錢和性更爲人們所需要——認可和讚美”。金錢可能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有力工具,但讚美可能更有力,因爲它喚起了員工的榮譽感、責任感、自尊心,他的價值得到了認可和重視,他們會更加努力地工作,讚美的“成本”十分“低廉”,它不但是一種最好的,而且是花費最少收益最大的管理技巧。因此,關愛員工,以實際行動來表達你對員工的信賴、支援和關心,是使員工樂於爲企業打拼的重要因素。也只有做到對員工的關懷的企業纔是富有生機的企業。對員工關懷本身就是對企業的關懷。

從組織控制的視閾來分析《摩登時代》,不僅是爲了完成一次作業,更是在這樣一個經濟遭遇危機的時候,在一個倡導人文關懷、強調企業組織文化的時代,作爲一個關心社會現實的社會學子應有的一點思考。

摩登時代觀後感2

今天看完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讓我感到有點深沉,雖然這是一部以輕鬆的幽默手法來呈現的電影,但是看到其欲表達之內涵就感覺到歡樂的沉重了。喜劇大師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喜中見悲的詮釋方式、辛辣犀利的諷刺和揭示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概括了“摩登時代”這一矛盾的本質。辛辣犀利的諷刺、精湛絕倫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以及溫馨感人而煥發着人性光輝的愛情,這使得影片至今還散發着不朽的魅力。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時期,因爲機器設備的廣泛運用,大量解僱工人所造成的失業浪潮。工人夏爾洛在工廠幹活,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作業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失控的自動餵食機整得死去活來,甚至被捲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這些影像無不反映了機器時代給人們所帶來的恐懼與打擊。夏爾洛在大街上被警察誤認爲是工人的領袖而關入了監獄。被提前釋放時,他似乎並不願意接受似乎是人們期盼已久的自由。因爲唯一不用爲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監獄。在監獄裏,人雖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不用爲失業、飢餓所困擾。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爲無家可歸、飢餓而痛苦;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

的確,他在外面確實還不如在監獄中,雖然獲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卻依然生活在一個更大的牢籠中,在這個牢籠中,有錢的人隨心所欲,無錢者無家可歸。後來,夏爾洛遇到了同樣是流浪者的女主角,雖然生活是十分窘迫的,但夏爾洛和流浪的女孩相濡以沫的溫暖場面,也給人溫馨感動的感覺,煥發着人性美的光輝。影片的結尾,雖然所有的努力都沒能讓卓別林和流浪的女孩看到任何生活開始好轉的希望,但是在一個荒郊野外醒來的早晨,卓別林和流浪的女孩依然攜手朝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奮。

這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相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幹活?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爲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因爲剩餘價值才識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就是更多的剩餘價值。

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的方法多種多樣,最基本的方法有兩種,即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絕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延長工時而生產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指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透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生產的剩餘價值。片中主人公所處的時代,還正處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所以資本家們通常採用第一種方法來剝削工人。片中老闆不停地讓傳送帶加速,減少休息時間,甚至一根菸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資本家們還發明瞭自動餵食機,來變相的延長工時。馬克思對這種做法作出了這樣的抨擊:“它靠縮短工人的壽命,在一定期限內延長工人的生產時間。”

影片透過對資本主義工業時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寫,運用誇張滑稽的行爲動作,讓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時又使人對那個造成“機械化”的社會形態的深深思索。看過影片之後,我開始感到我們現在的生活的多麼的幸福。雖然我們沒有經歷資本主義時代,然而我們現在的發展也沿用了很多資本主義的模式。因而《摩登時代》所體現出來的意義應該使每個人都要反思。雖然說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們也應該爲了創造出美好和平的社會而努力吧。

摩登時代觀後感3

《摩登時代》是講一個工業時代的故事,其中講述個人企業與追求個人幸福的衝突。這一句話揭開了電影的序幕。正如這句臺詞說的,影片一開始的畫面就是一羣羊跑過,一羣人擁擠着跑進工廠,似是前方有無限的光明,寬大的通道,足夠的空間在等着……不斷想向前衝,不斷的想穿破"擁擠"、黑暗……

影片講述了二十年代的美國,正值資本主義走向壟斷,機械大工業高速發展,資本向少數壟斷財團手裏集中時期。資產階級隊伍逐漸壯大,對以工人階級爲代表的無產階級進行不盡的壓榨,工人的身體和精神都被折磨着,但還是努力的想衝破這個不可能衝破的牢籠,而那些資本家只顧本階級的利益不斷的不斷的要工人工作工作……影片的主人公查爾斯正是當時工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員,他在一個廠房裏日以繼夜地工作,但那些資本家還是要求他們加速加速。重複繁重的工作壓得他喘不過氣,當他把人們的鼻子當成螺絲釘來擰,當他把盤子當成螺絲來擰,當他想把釦子當成螺絲來擰,當……,這些種種引人發笑,更引人深思。

當他因被一婦女被告於警察而被追時,當他被工作折磨得精神短路發瘋時,當他被那臺機器折磨得一塌糊塗時,有誰流露了同情、憐憫之情,有誰關心和安慰他,沒有。這就是部壓榨。

查爾斯儘管貧窮,但卻很善良。當他從精神醫院出來後,他在路上救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孩。這也是他。

在這樣的時期,他們的命運是一樣的。只會一直被歧視,被壓榨,被……可能是命運,也可能是緣分,使這兩個人相遇了,一個是受工作壓迫而發瘋,一個是失去父親和姐妹,受餓不得以去偷麪包,兩個可憐的人終在那次麪包事件中有了交集。當兩個人再次在警車上相遇時,他們彼此都對對方有了好感,可能是同樣的命運,亦或是同樣的堅持吧。經兩個人的努力,兩個人終從那個"牢籠"裏逃出來了。可是就他們的努力終究是逃不出的那個"牢籠",無底的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