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孔子的觀後感15篇

觀後感2.39W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的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的觀後感15篇

孔子的觀後感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令人百聽不厭的話,究竟出自誰人之口?我不說,想必大家都知道。此人乃是我國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他曾先後周遊魯、宋、衛、陳、蔡、齊、楚等國。以上不過是我找到的一部分資料,比起電影《孔子》,那可真是小巫見大巫。

這部電影類似於“回憶錄”一類,開篇就像我們展示孔子在公元前479年臨終時的場面。孔子的一生歷經坎坷:僅用一百乘牛車就嚇退了齊國三百乘戰車,並收復齊國所爭得的“汶上三城”,卻因季氏一族挑撥被迫趕出魯國;收養了一名本用來陪葬的小孩長大後卻“大逆不道”;驅逐出魯國而在各國周遊是受盡戰亂之苦;弟子子路因戰爭,顏回因搶救書籍而死??總之,在孔子重回魯國之前,孔子的每一刻都毫不平凡。

《孔子》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只有孔子的那段生平,還有發人深思的“人生問題”。電影中孔子說了這樣一句話:“你看那前面的路,哪一條不是坎坷難行的呢?”人生也是如此。假若真有一條平坦的路,

最好不要去走,也許這就是一條最爲黑暗的犯罪之路,甚至是一條絕路。一定要選擇以“言必信,行必果”、“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樣的話作爲“招牌”的看似狹隘的“小路”。

實際上我們在生活中也曾碰到過許多類似於孔子一生中的某些事。在做出選擇時不妨想想,是不是可以向孔子一樣選擇一條最爲“難行”的路。

孔子的觀後感2

孔子的課堂豐富多彩,與現在大不相同。他不佈置作業,不考試,不懲罰學生,而是與同學們交流知識,周遊列國,讓同學們只是面更廣,學到更多知識。

在《孔子學堂》這本書裏,咱們不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與翻譯,它給咱們呈現出孔子上課時的情景,讓咱們更瞭解到孔子是一個講理、禮讓、謙虛的人。

孔子從不寫書,而他和他的弟子討論的話題都是常見的,也是從古書上總結的。可他們卻可以“溫故而知新”,從舊的知識中找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時一個話題可以聊上幾節課,孔子老師也會有時被同學們問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卻不會爲學生的問題而惱怒。

子曰:“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可見禮讓多麼重要,只要禮讓治國,還有什麼事辦不到呢?人們要學會禮讓,別人就會尊敬您;國與國之間互相禮讓,戰爭也不會發生;君臣民之間互相禮讓,這個國家民心不會動搖,將堅不可摧。孔子對他人禮讓相待,他人也就以禮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師。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要學會謙虛,要相互學習。孔子老師在談論“君子”時,子貢誇他而孔子卻說這是給他戴高帽子。以及談論其他問題時,孔子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見孔子是個多麼謙虛的人。

走進《孔子學堂》,讓咱們重新認識到一個不同的老師——孔子,他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討論,讓學生們學會爲人處事的道理,怎樣纔算有君子風範,讓學生們在社會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個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麼世界不再有戰爭,各地都有您的朋友,那是多麼美好!

孔子的觀後感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爲“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啓示……

電影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爲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爲後來有着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才能夠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見孔子抱着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但是夫子依舊抱着,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着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着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爲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爲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孔子的觀後感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跟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爲“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啓示……

銘記戰爭的教訓。

孔子助魯國抗齊時,幾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敵軍潑灑而去。霎時間,火光把天都映紅了,慘叫聲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燒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慟不已,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混亂年代,有什麼對錯可言?弱肉強食,或許是戰爭年代最殘酷的。

保衛跟平的年代。

試看戰爭年間,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一場戰爭動輒就要死幾千人,甚至幾萬人;而跟平年間呢?社會安定,百姓們豐衣足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者相比較,保衛跟平,難道不應該嗎?

珍愛寶貴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會,僅一個季平子死亡就要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陪葬,難道人命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不,只是因爲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那時的統治者視人命如野草般,動不動就草菅人命!孔子爲了救一個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戰羣儒”,以一己之力駁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這就是孔子“仁義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電影中,孔子曾與弟子失散,路人這樣描述他:“氣度像個大人物,卻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讓人有些心疼:一個聖人,怎會落魄至此?有幾人又能理解孔子?

從血淋淋的歷史中,我們得到的啓示太多太多:銘記戰爭的教訓;保衛跟平的年代;珍愛寶貴的生命。

孔子的觀後感5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看電影之前,我對孔子的印象就停留在這樣的認識上,直到看了《孔子》這部電影。

從電影的結構來看,這部電影就是一部人物的傳記。傳記很容易流於平庸,因爲對人物一生的描寫如果平鋪直敘就無法突出亮點。而這部電影透過幾個吸引人的小故事來展開敘述:比如說服別人救下小奴一命。也透過一些炫麗的戰爭場面特技和一些令人涕泗交流的感人場面來抓住觀衆的心;這樣的安排無疑使電影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力量,使人物的形象飽滿豐富。

從電影的內容來看,孔子的一生無疑是偉大的;他追求仁義,並希望把仁政運用於治國理念中;他傳道授業,哪怕顛沛流離,忍飢挨餓。他秉承了自己信念,直到終老。電影裏,孔子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與弟子的感情深厚令人動容,與魯君談論政治,鏗鏘有力,與季氏比賽射箭也是旁徵博引……而他被人嫉恨,被迫背井離鄉,流浪他鄉,卻爲他的英雄形象塗上了悲情主義的色彩。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從人物塑造來看,雖然選用巨星周潤發來演孔子,但周高大偉岸的身軀明顯顯得用力過猛了,一個懷才不遇、滿腹經綸的孔子在劇中顯得文武雙全,缺乏失意文人的樣子;而演員滿口論語與人物性格顯得疏離,周迅飾演的衛國夫人南子表現輕佻,與當時那個年代的女性形象也相去甚遠。從史實角度來看,顏回下冰水冒死救書簡的行爲也有點脫離實際,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軍,更像法家思想的代言人。

總之,不管怎樣,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還是光輝燦爛的,他到老年的時候專心致志在魯國傳道授課,編著了《春秋》等經書。他的思想也爲後來統治者治國理政提供了重要依據。

孔子的觀後感6

孔子的課堂豐富多彩,與現在大不相同。他不佈置作業,不考試,不懲罰學生,而是與同學們交流知識,周遊列國,讓同學們只是面更廣,學到更多知識。

在《孔子學堂》這一本書裏,我們不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與翻譯,它給我們呈現出孔子上課時的情景,讓我們更加地瞭解到孔子是一個講理、禮讓、謙虛的人。

孔子從不寫書,而他和他的弟子討論的話題都是常見的,也是從古書上總結的。可他們卻可以“溫故而知新”,從舊的知識中找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時一個話題可以聊上幾節課,孔子老師也會有時被同學們問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卻不會爲學生的問題而惱怒。

子曰:“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可見禮讓多麼重要,只要禮讓治國,還有什麼事辦不到呢?人們就要學會禮讓,別人就會尊敬您;國與國之間互相禮讓,戰爭也不會發生;君臣民之間互相禮讓,這一個國家民心不會動搖,將會堅不可摧。孔子對他人禮讓相待,他人也就以禮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師。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要學會謙虛,要相互學習。孔子老師在談論“君子”時,子貢誇他而孔子卻說這是給他戴高帽子。以及談論其他問題時,孔子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見孔子是個多麼謙虛的人。

走進《孔子學堂》,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到一個不同的老師——孔子,他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討論,讓學生們學會爲人處事的道理,怎樣纔算有君子風範,讓學生們在社會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個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麼世界不再有戰爭,各地都有您的朋友,那是多麼美好!

孔子的觀後感7

週三晚上,學校組織五、六年級觀看《孔子》這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從而我感悟至深。

孔子很仁和,救過一個小奴隸。有一年,大司馬死了,很多人要陪葬,那個小奴隸也包括在內。爲了能逃過此劫,小奴隸逃到了孔子的住處。可和孔子對着幹的公山狃卻說孔子私藏“人犯”,要治孔子的罪。孔子不但處事不驚,而且一句“道不同,不相爲謀”,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迫使強勢的公山狃打消了處死小奴隸、治孔子罪的念頭。瞧!孔子是不是非常聰明。

孔子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髓。

孔子很愛自己的弟子,弟子們也愛老師。有一回,孔子一行人在冷得結了厚冰的湖面上行走,不一會兒,只聽“嚓、嚓”幾聲,冰碎了,孔子的書一部分掉進了冰涼的湖水裏,顏回縱身跳入水裏,卻被冰涼無情的湖水凍僵了,命喪湖中。孔子痛不欲生,痛失了一名可傳他大道之人。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學校裏同學們的表現:有些人爲了自己利益而傷害別人;有些人因爲其他同學挑唆而攻擊別人;有些人則是爲了自己獲取勝利,而向老師、同學說他(她)的壞話??,每當做這些事前,請大家想一想對方,想一想孔子,他們師兄是多麼團結友愛呀!大家如果多一點寬容,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是非。

這部影片令悲傷而又感動,被孔子的仁和打動,被他們師兄弟間的`真情打動!

孔子的觀後感8

開學了,我們一如既往去參加開學典禮。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杭州孔廟。

坐車半個小時就到了目的地。終於孔廟在朦朧的小雪中揭開了它的神祕面紗。我們最先到了大成殿,一進門就看到了五座大人像。正中間就是神色莊嚴的孔子,在正上方還有一個個大金字:斯文在茲,中和位育,看來孔子先生在當時地位可高了。天花板上還刻着一隻只栩栩如生的動物,有的龍飛鳳舞,有的天馬行空,鶴、獅、孔雀,個個活靈活現,十分雄偉、壯觀。

參觀完大成殿,我們來石經閣,裏面存放了唐至清末共五百多方石碑,薈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跡的石刻。它們有的完好無損,有的小有殘缺,仿佛經歷了歷史的滄桑,讓我感受到了古色古香的味道。

走出石經閣就能看到一個典型的江南園林式庭院,梅花盛開,水流潺潺,各建築如珍珠般散落其間,石經閣、星象館、文昌閣等建築在假山池水間參差錯落,曲折綿長的迴廊則將它們精美地串聯在一起。

星象館也令我大開眼界星象館。我看到了一塊又長又大的碑,上面還稀稀拉拉的刻畫着一些小圖。仔細一看,哦,這就是星象圖。聽講解員阿姨說,星象館主要是展示五代的天文星象刻石,有28星系周圍的一圈線指天空,有183顆星,由線圍在一起,代表星系。這塊石碑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歡樂的時光總是容易飛逝,這豐富的知識盛宴讓我大飽口福,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孔廟,總覺的沒看夠,我還會再來的!

孔子的觀後感9

名人孔子的課堂豐富多彩,與現在大不相同。他不佈置作業,不考試,不懲罰學生,而是與學生們交流知識,周遊列國,讓學生們只是面更廣,學到更多知識。

在《孔子學堂》這本書裏,我們不僅可以知道名人孔子言行的原文與翻譯,它給我們呈現出名人孔子上課時的情景,讓我們更瞭解到名人孔子是一個講理、禮讓、謙虛的人。

名人孔子從不寫書,而他和他的弟-子討論的話題都是常見的,也是從古書上總結的。可他們卻可以“溫故而知新”,從舊的知識中找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時一個話題可以聊上幾節課,名人孔子老師也會有時被學生們問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卻不會爲學生的問題而惱怒。

子曰:“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可見禮讓多麼重要,只要禮讓治國,還有什麼事辦不到呢?人們要學會禮讓,別人就會尊敬你;國與國之間互相禮讓,戰爭也不會發生;君臣民之間互相禮讓,這個國家民心不會動搖,將堅不可摧。名人孔子對他人禮讓相待,他人也就以禮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師。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要學會謙虛,要相互學習。名人孔子老師在談論“君子”時,子貢誇他而名人孔子卻說這是給他戴高帽子。以及談論其他問題時,名人孔子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見名人孔子是個多麼謙虛的人。

走進《孔子學堂》,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一個不同的老師——名人孔子,他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討論,讓學生們學會爲人處事的道理,怎樣纔算有君子風範,讓學生們在社會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個人都有名人孔子的精神,那麼世界不再有戰爭,各地都有 你的朋友,那是多麼美好。

孔子的觀後感10

今天下班後,和坤兒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電影《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說不上超好,但是能夠看。

裏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聖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說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裏走出來的孔子,像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着,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說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後現代,特軟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麼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的人,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電影《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還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曆史,題材不缺,有故事着呢。但是俺沒撈着看過啥像模像樣的正劇電影,就算你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雲》和《武訓傳》是俺看過的電影裏,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你們幫忙想想?興許有,俺忘了?

周潤發不負衆望,孔子演得好,有時候他能化腐朽爲神奇,你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但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哎喲,和他在一起演這場電影,對其他那些演員,像陳建斌周迅和任泉,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俺這麼笨猜啦,人家那幾個心裏可能還不服捏。

孔子的觀後感11

今天,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內容是主講孔子的一生由魯國興盛的國相(相當於現在的總理),衰弱到一個四處傳教的乞丐,最終又回到魯國的人生經歷,令人不禁感嘆人生的曲折路程,又使人惋惜如此一位高尚的人,生命路途的悲慘。

孔子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學習孔子高尚,讓人深有所思,是的,在當時那個戰亂的時代,孔子的儒家道法被各個國家重用,但他沒有被別的國家用重聘金所動,依然效首魯國,但是最終被叛人挑撥而被趕出魯國四處傳教乞討,如果;是現在這個社會,一定是一個被視爲尊重的人,但是那個戰亂的時代,竟然像一個乞丐流落街頭,連口飯都吃不上!使人不禁嘆息人生的不公,竟然讓如此一位聖人墮落……

看到孔子在那種黑暗的年代依然正直的身影,我不禁有所感動,在我們這個沒有戰亂,跟平的年代裏,擁有孔子這種品行的人幾乎已經見不到了,要想學會孔子的修行不容易,但是也很簡單,簡單是因爲只是捍衛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其實孔子也只是做到了這一點,但難是因爲這一點,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就要拋棄功名,財物,地位等等,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做到孔子這樣偉大,但我們起碼不能在人生路上做惡事,在別人看來,我們遠沒有孔子偉大,但是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這一生是正直的,是不邪的!

看了孔子後,我沉思了許久……

孔子的觀後感12

電影《孔子》講述的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就知這親的年代生活。孔子滿腹經論,學識淵博。他就任“中都宰”這個職務時,使中都面貌大變,老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孔子所以受到魯定公的重用,被魯定公任命爲大司寇。

當時是奴隸社會,有一個這樣殘忍的陋俗,就是隻要有一個王權去世了,他的奴隸們就要陪他殉葬。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權勢,提出要廢除這個殘酷的陋習,用智慧戰勝了兩位王侯貴族,展現了孔子的聰明和機智,以及他的仁愛之心。

孔子擔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魯定公去會見齊王。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戰車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絕,只好帶着孔子的十乘戰車去會盟,受到齊國的威脅,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輛牛車嚇退齊國的五百戰車。所以,得到魯國王的稱讚和重用。孔子與他的弟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國之間,傳授學問,用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對孔子也是非常崇敬。有一件事讓我感動,就是顏回下到冰海,給孔子撈書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長時間,就被凍僵了,已三個時辰了,顏回沒有緩過來,這種視書如命的精神讓我感動。

這部電影僅僅是孔子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藝術體現,我要從孔子的文學著作《論語》再深入進行了解,要向他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神。

孔子的觀後感13

今天下班後,和坤兒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電影《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說不上超好,但是能夠看。

裏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聖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說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裏走出來的孔子,像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着,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說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後現代,特軟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麼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電影《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曆史,題材不缺,有故事着呢。可是俺沒撈着看過啥像模像樣的正劇電影,就算你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雲》和《武訓傳》是俺看過的電影裏,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你們幫忙想想?興許有,俺忘了?

周潤發不負衆望,孔子演得好,有時候他能化腐朽爲神奇,你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可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哎喲,和他在一起演這場電影,對其他那些演員,像陳建斌周迅和任泉,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俺這麼笨猜啦,人家那幾個心裏可能還不服捏。

孔子的觀後感1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爲“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啓示……

銘記戰爭的教訓。

孔子助魯國抗齊時,幾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敵軍潑灑而去;霎時間,火光把天都映紅了,慘叫聲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燒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慟不已,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混亂年代,有什麼對錯可言?弱肉強食,或許是戰爭年代最殘酷的。

保衛和平的年代。

試看戰爭年間,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一場戰爭動輒就要死幾千人,甚至幾萬人;而和平年間呢?社會安定,百姓們豐衣足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者相比較,保衛和平,難道不應該嗎?

珍愛寶貴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會,僅一個季平子死亡就要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陪葬,難道人命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不,只是因爲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那時的統治者視人命如野草般,動不動就草菅人命!孔子爲了救一個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戰羣儒”,以一己之力駁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這就是孔子“仁義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電影中,孔子曾與弟子失散,路人這樣描述他:“氣度像個大人物,卻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讓人有些心疼:一個聖人,怎會落魄至此?有幾人又能理解孔子?

從血淋淋的歷史中,我們得到的啓示太多太多:銘記戰爭的教訓;保衛和平的年代;珍愛寶貴的生命。

孔子的觀後感15

電影業發展至今,數不盡的風雲人物被搬上了銀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間重領風騷,卻少有人問津儒家始祖孔聖人。一則是孔子已不是單純的一個名字或是一個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種精神與思想;再則該角色實在是難以駕馭,我們可以天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可以憑着照片與文字去模仿偉人的風範,可對於這位孕育出了現今華夏數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聖人這一角色,令多少影視人望而卻步。

不得不承認周潤發的精湛演技,不愧是在演藝界的頂尖大師,他將孔子對世間生靈的珍惜,對家人的慈愛,對知識的求索,均展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孔子的強大智慧生出了對人世蒼生的悲憫之心令人刻骨銘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憂傷與智慧之光,讓人過目難忘。

遺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許瑕疵。比如在前期宣傳時力捧的南子與孔子的感情戲份反倒是枯燥乏味,飾演孔子的發哥與飾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場對手戲,且臺詞只有寥寥幾句。南子乃孔子紅顏知己一說根本就站不住腳,整個劇情發展下來,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雞肋角色”可有可無。還有片中出現了像是連環弩這樣的大漢朝以後纔有的“高科技”武器卻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多少讓人有點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還是注意點尊重歷史吧。不過該片的可圈可點之處也頗多,時不時的插進一些典故如“朽木不可雕也”、“苛政猛於虎”,頗有教化人心的意思。

《孔子》從總體上來看還是不錯的,也得到了孔聖人後人的認可。當然,跟歷史較真的觀衆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稱謂不合情理等細枝末節的問題。我奉勸各位,切莫計較這些,就當這又是一場豪華的商業巨片又何妨呢?

標籤:觀後感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