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通用17篇)

觀後感3.23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通用17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通用17篇)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1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天,因爲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

透過觀看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爲什麼三位航天員的臉看上去胖胖的,因爲失重環境會導致他(她)們的血液分佈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涌,所以他(她)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

王亞平老師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項實驗就是“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泡騰片放入藍色水球裏面,泡騰片在水球裏面不斷的冒泡,產生了許多歡樂的小氣泡。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氣泡的氣泡球,而且伴隨着氣泡的產生還有陣陣的香氣。哇!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實驗把同學們看的目瞪口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我不禁在心裏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也特別想去天宮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

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教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2

一聽說要開一個“天地”之間的課堂,我感到十分好奇。在宇宙裏也能上課?大空裏也有信號?宇航員老師們會爲我們講解什麼知識?我對即將開始的天地課堂感到十分期待。

“上課鈴”打響,從北京主課堂切換到了行駛在浩瀚宇宙中的空間站,三位航天員老師向我們打了招呼,太空裏的課程開始了。

王亞萍老師先帶我們參觀了一圈空間站,然後我們觀察了在太空中一跳一跳的心肌細胞,又學習的一下空間站裏的一些設備。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關於失重環境下水的實驗。王老師用水做的一個水球,有點像我們吃的棒棒糖。映出來的倒影是倒過來了,這又有點像那種透明的水晶球,只不過在一閃一閃的發光。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中,立刻起了好多小氣泡,讓我聯想到波光鱗鱗的海面下游動着的沙丁魚羣。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實驗,讓我體會到了太空的奇妙。然而在無邊無際,深邃的宇宙中還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還有更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去解答。加油吧!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3

三位航天員爲我們展示了太空細胞學、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泡騰片實驗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泡騰片家驗。在太空中,水是像固體一樣,在杯子中是流不出來的,把泡騰片泡入水中,產生的氣泡並不在水的外部而是在水的內部,真神奇!因爲太空中沒有引力,所以氣泡在水的內部,這與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是不同的。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堂短短的太空授課,但背後有很多人付出努力才能圓滿成功,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也要團結在一起、相互協作才能成功。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將來要爲祖國做出偉大的貢獻!

探索宇宙太空是一項艱難而又偉大的事業,承載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和中國人民的熱情與夢想。師生觀看“天宮課堂”直播,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堅定了同學們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練就過硬本領、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4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水膜張力實驗中,摺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後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鏡像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後,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麼的神奇啊!

透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爲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5

今天下午,我觀看了天宮科學實驗的.現場直播,邊看我也有了許多的感受,這是一次天上與地上的科學互動直播,太空的三位叔叔阿姨在太空做了許多實驗。比如說浮力消失實驗,太空轉身,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轉身,葉叔叔給我們做了示範,他先在太空中跳起來,上半身往前,下半生卻往後,不用力就浮起來了,這也是最讓我感到神奇的地方,做完實驗,來自不同地區的同學向三位宇航員叔叔阿姨提問,叔叔阿姨和諧可親,耐心地解答,使我在一次感受到科學知識的有趣,科學無處不在,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上,處處都有科學奧祕。在感受科學奧祕的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時代在變化,祖國在進步,人民也在進步,今天我看到的是神舟13號,相比於第一次發射神舟1號,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科學的發展與進步,感謝祖國,讓我體會到了科學的奧祕,我爲祖國感到驕傲。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6

今天老師說神舟13號要在太空上與我們直播,我們都很開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紹太空艙的結構和宇航員的休眠艙,然後又是太空中的小實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製作一個大水球。

先是用一個放大鏡放到水裏面製作一個水膜,然後是用水袋往上擠水,把大水球變得很圓很圓,這樣就像一個凹凸鏡一樣,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過來的。然後再往裏面擠一點空氣就變成了一正一反的兩個宇航員,非常神奇。再往裏面放一個泡騰片,泡騰片的泡沫不會出來,而是在大水球裏面沸騰,再來一些顏料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大水球。

然後又是乒乓球實驗,同學們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給放在水面上,乒乓球會浮起來。宇航員們在太空艙裏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來,可是他們把乒乓球一往水裏按,乒乓球就浮在了水裏,這充分說明了地球與太空的差別,地球有重力,而太空中卻沒有重力。

看完這次直播我體會到了,一定要好好學習,做祖國的棟樑之材以後會創造出更多神奇的實驗。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7

今天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的課程,各個地區的人都在觀看,有北京,濟南,山東等地方。神舟13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水膜因爲沒有地球重力,水能飄在空中,用水衝一下又變成一個圓圓的水球。最有趣的是宇航員在裏面滴幾滴色素,從水球裏面放一個橘子形的泡騰片。不一會兒就像吃了好多好多氣泡。不一會兒就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以前跟乒乓球那麼大,現在都有手掌那麼大了。

葉光富叔叔給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轉身。他首先嚐試了直接轉身,可是轉着轉着他就飄起來了。然後他深呼吸一口氣,他選擇了深呼吸這個轉身,結果他只是跳了起來,沒有轉身。他給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轉身。第1種就是藉助工具轉身。第2種就是把雙手伸開。等轉身完後再把雙手伸回來。第3種是將右手旋轉就可以轉身了。

這個實驗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員致敬。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爲華夏,五星閃耀即爲信仰。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8

登陸太空,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夢,我們實現了。

太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經歷了航天人無數次的計算和檢測,以確保萬無一失,中國航天技術師借鑑前人的技術,而且自主創新,中國的太空站將成爲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臺,爲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着落機系統,空間實驗系統以神七號,公一號爲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中國的科技研究帶來了更大的舞臺。

今天,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首次授課,聽着她的講解,我感到有多少科學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在地球上,水滴難以形成水膜,而在太空上,水滴因爲失去了重力,就形成了水膜。同樣是陀螺旋轉,一個不停的轉,在太空中能做出不同的動作,實在是太神奇了……

探索、揭露太空的奧祕,作爲祖國未來的脊樑,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9

在王亞平老師的說明下我們知道了對於我們來說比較神祕的內部結構。哇,真的和我們的家裏一樣,裝備齊全,有冰箱,微波爐等各種廚房設備。

好玩的是我們地球上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在太空卻與衆不同了,比如說我們在地球上喝水,只需在杯中倒水,到嘴邊喝幾口便成了,可是,在太空中宇航員喝水必需使用專用的袋子,要麼就把水倒出來,大張着嘴接,因爲在無重力的情況下水是會往上流的。再比如,在地球上睡覺,躺在牀上,兩眼一閉就可以呼呼大睡,但是在太空中,宇航員只能用睡袋來入眠,不然會到處亂飛。

那我們再想想,我們的宇航員平時在艙內是如何行走的呢?原來,在艙內,四周都裝滿了手把,用於宇航員走路的時候,用手去握住並慢慢移動,一步一個手把移動。

最後我想問同學們幾個問題:人在太空最多可以住多久?人在太空難受嗎?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10

看完了天宮課堂。讓我受益匪淺,知道了太空的奧祕:在太空中,人體轉動困難,沒了地心引力,宇航員無法正常行走,水可以飄在空中,甚至可以成“球”……老師的語言詼諧有趣,使我對太空更感興趣,增加了與同學之間的探討話題和生活情趣,感覺到祖國的偉大,讓我歎爲觀止,非常期待下次的天宮課堂,不知道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和宇宙奧祕。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11

透過這次太空授課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的科學奧祕。原來在太空艙裏宇航員一天中可以看到16次日出。在太空中物體處於失重狀態,所以宇航員在太空中睡覺必須要綁睡袋,和地球上一樣睡覺也會做夢。太空站離地球這麼遙遠,宇航員還可以跟家人打視頻電話,真是太有意思了。這些有趣的科學奧祕讓我更多的瞭解了航天知識,同時也激發了我對探索宇宙的好奇心。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12

幾周前三位宇航員成功登上太空,他們很快的與太空艙對接完成,這讓我體會到了祖國的偉大。在節目裏,他們和同學們互動交流,告訴了我們想很多有意思的事,這也讓我萌發出一種要好好學習,將來也去太空看看的慾望和勁頭。我們現在可以坐在寬敞的教室裏學習,都是祖國的功勞,將來我們一定要報效祖國,讓祖國更加強大!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13

當看到宇航員出艙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動,他們代表着的不僅是他們自己,更是他們身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族,那一刻,我有一種無與倫比的自豪和驕傲。或許我無法像他們一樣偉大,但能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就是我的人生理想。我會努力地不懈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後,致敬每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感恩我所擁有的一切。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14

今天可真幸運,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充滿奧祕的《天宮課堂》。叔叔阿姨們用太空講課的方式,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原來遙不可及的太空能變得觸手可及!書中的那些太空奧祕的知識在航天員叔叔阿姨的操作下也得到了很好的證明!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科技原來是那麼神奇的一個東西!瞧,在地面會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可是當它來到了太空中,只要輕輕一碰,就乖乖地沉在水底!同學們歡呼着,大叫着,直呼不可思議!此時此刻,我下定決心,我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祕!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15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我懷着無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宮課堂,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別激動。

首先,我看到他們喝水的時候,並不是用我們那種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個袋子,上面有一個吸管來喝水。我還發現他們不是剛開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擠出來。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裏。我瞭解到是因爲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東西才都漂浮起來。

隨後,他們利用水的張力,把水從水膜做成水球。給我們講解了凸透鏡成像實驗,讓我們懂得了凸透鏡成倒立的像原理。

透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的太空知識。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用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爲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貢獻!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16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裏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爲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裏,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爲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祕。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爲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透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着,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17

今天,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一課,學習到了許多知識。這次講課的老師可不是一般的“老師”,他們居然在太空授課!他們就是翟志剛老師、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是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

這一課,亞平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太空科學知識,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有“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有“浮力消失實驗”,有“水膜張力實驗”,有“水球光學實驗”和“泡騰片實驗”。

其中我對“水膜張力實驗”最感興趣。這個實驗是亞平老師給我們演示的。只見桌上擺放着一個金屬圈,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拿着飲水袋朝金屬圈注水,讓水吸附在金屬圈上,然後繼續慢慢注水,使水膜變成圓鼓鼓的水球。在實驗的最後,亞平老師還放了一張她和她女兒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驚奇地發現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轉,實在是太有趣了!

亞平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神舟十三號的內部。“太空廚房”,裏面有簡易的微波爐和飲水分配器,還有可愛的小冰箱,冰箱裏還有新鮮的水果。

葉老師還給我們表演了太空轉身。我知道了吹氣,和游泳的姿勢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將雙手抱在胸前纔可以轉身。太神奇了!

我的夢想是我要當上宇航員,在宇宙中遨遊,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