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通用7篇)

觀後感1.48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天宮課堂》觀後感(通用7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1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裏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爲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裏,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爲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祕。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爲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透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着,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課堂》觀後感2

“天宮”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座空間站。你還別說,“天宮”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定的,那裏面如一座宮殿,樣樣俱全。

空間站是一個可供宇航員短期住宿,並可以做各種太空研究和實驗的“太空酒店式實驗室”。那爲什麼要修建空間站呢?空間站可以測試未來可能用於太空飛行的各種技術設備。還能獲得“失重”環境——這種在地面上難以長時間獲得的特別環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當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時間,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所以這樣一個功能全面,又能讓宇航員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誕生了。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我們“宮殿”的規劃。

天和核心艙就是宮殿的臥室,主要供宇航員們居住。貨運和載人飛船就如地上的車輛一般,用來運送貨物和人員。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目前還暫未完工,它們就是“宮殿”中的研發實驗室,用於各種太空實驗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會面臨各種可想而知的危險,其中的威脅來自於我們熟知的太陽。衆所周知,太陽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絕的各種能量,滋養萬物生長。但是它釋放的射線和伽馬射線都是非常致命的,這兩種射線能輕易穿透你的面板,破壞身體所有細胞。那我們在地球上爲什麼可以天天曬太陽呢?那是因爲,地球的磁場和大氣層把它們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間站架設的位置必須考慮這個安全因素。國際上一般選擇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們的“天宮”,爲了程度的安全,架設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這樣既能獲得地球磁場的保護,也能獲得大氣層的保護,一舉兩得。

古時的天宮,據說在雲端,那裏住着各路神仙,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着。今時的“天宮”住着許多宇航員和科學家,他們在高高的天上爲中國的太空科技進步,不斷努力,讓我們不再依賴國外技術,在俯瞰地球的同時也能真正放眼整個宇宙,對太空的瞭解不斷深入。

所以,我們的“天宮”真是名副其實的空中宮殿啊!或許這就是“天宮”之名的由來和美好寓意吧。

“天宮”之門已經開啟,騰雲駕霧,遨遊太空,未來可期!

《天宮課堂》觀後感3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消息,爲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消息異常激動,因爲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裏,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爲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裏,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衆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觀後感4

今天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的課程,各個地區的人都在觀看,有北京,濟南,山東等地方。神舟13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水膜因爲沒有地球重力,水能飄在空中,用水衝一下又變成一個圓圓的水球。最有趣的是宇航員在裏面滴幾滴色素,從水球裏面放一個橘子形的泡騰片。不一會兒就像吃了好多好多氣泡。不一會兒就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以前跟乒乓球那麼大,現在都有手掌那麼大了。

葉光富叔叔給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轉身。他首先嚐試了直接轉身,可是轉着轉着他就飄起來了。然後他深呼吸一口氣,他選擇了深呼吸這個轉身,結果他只是跳了起來,沒有轉身。他給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轉身。第1種就是藉助工具轉身。第2種就是把雙手伸開。等轉身完後再把雙手伸回來。第3種是將右手旋轉就可以轉身了。

這個實驗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員致敬。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爲華夏,五星閃耀即爲信仰。

《天宮課堂》觀後感5

登陸太空,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夢,我們實現了。

太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經歷了航天人無數次的計算和檢測,以確保萬無一失,中國航天技術師借鑑前人的技術,而且自主創新,中國的太空站將成爲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臺,爲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着落機系統,空間實驗系統以神七號,公一號爲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中國的科技研究帶來了更大的舞臺。

今天,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首次授課,聽着她的講解,我感到有多少科學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在地球上,水滴難以形成水膜,而在太空上,水滴因爲失去了重力,就形成了水膜。同樣是陀螺旋轉,一個不停的轉,在太空中能做出不同的動作,實在是太神奇了……

探索、揭露太空的奧祕,作爲祖國未來的脊樑,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天宮課堂》觀後感6

12月9日,我校於今日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坐在教室,透過多媒體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天宮課堂”第一課在中國空間展開講,天宮課堂令我們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感知宇宙奧祕,天地之間進行互動。

“天宮課堂”開講,太空真奇妙,講述了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的衣食住行,並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航天服的內部設計以及功能,企鵝服的功能是對降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接着講述了細胞生物學夜光服展示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髮育研究,詳細講解了心肌細胞,細胞在太空中很神奇,熒光顯微鏡下跳動,並且一閃一閃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細胞做着收縮運動。

到了同學提問的環節,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學向空間站中的葉光富老師,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裏,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樣自由行走嗎?”王亞平老師爲我們做出瞭解答,因爲空間站中沒有重力的幫助,所以空間站中的人無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樣的行走。他們總是飄來飄去的,並且在旋轉的過程中,上半身向右轉,下半身會向左轉,上半身向左轉,下半身會向右轉,吹氣等動作在空間站並不能令其轉身,這是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轉動時,可以令其轉身。第二位同學向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環使用嗎?”王亞平老師向我們作出瞭解答,由於他們用的是處理過的生水,所以不能循環利用。並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裏向下按,乒乓球會不斷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間站乒乓球並沒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壓後沉在水底,王亞平老師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爲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

水膜實驗是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共同進行完成的,這個實驗使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共同做的花太空綻開了。接着,王亞平老師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透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是一個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鏡成像形成的。隨後,葉光富老師將水球中的小氣泡抽走,並向水球中注射了一個大氣泡,透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可以看到一正一反兩個像。王亞平老師藉此向我們提問,“爲什麼會有一正一反兩個像?那是因爲水球被氣泡分成了兩部分。”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還進行了泡騰片實驗,畫面十分壯觀。後面有廣西南寧,澳門,四川汶川,北京等幾位同學,向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提問了各有特色的問題,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也爲他們一一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最後,有三位同學說出了他們的感受,第一位同學感覺透鏡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學提出,在空間站想要轉身的時候,用扇子扇一扇應該也可以轉身;第三位同學道出航天員老師們在空間站要克服重重困難,身負重任的他們是多麼的艱難,並且希望自己以後也像航天員老師們一樣偉大。

就此,中國空間站首站太空授課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藍色的,但在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紅色,那是國旗的顏色。我把藍色穿在身上,把紅色繡在胸口。

《天宮課堂》觀後感7

今天,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一課,學習到了許多知識。這次講課的老師可不是一般的“老師”,他們居然在太空授課!他們就是翟志剛老師、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是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

這一課,亞平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太空科學知識,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有“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有“浮力消失實驗”,有“水膜張力實驗”,有“水球光學實驗”和“泡騰片實驗”。

其中我對“水膜張力實驗”最感興趣。這個實驗是亞平老師給我們演示的。只見桌上擺放着一個金屬圈,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拿着飲水袋朝金屬圈注水,讓水吸附在金屬圈上,然後繼續慢慢注水,使水膜變成圓鼓鼓的水球。在實驗的最後,亞平老師還放了一張她和她女兒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驚奇地發現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轉,實在是太有趣了!

亞平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神舟十三號的內部。“太空廚房”,裏面有簡易的微波爐和飲水分配器,還有可愛的小冰箱,冰箱裏還有新鮮的水果。

葉老師還給我們表演了太空轉身。我知道了吹氣,和游泳的姿勢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將雙手抱在胸前纔可以轉身。太神奇了!

我的夢想是我要當上宇航員,在宇宙中遨遊,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