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電影《白日焰火》觀後感

觀後感1.41W

白日焰火觀後感700字

電影《白日焰火》觀後感

《白日焰火》不是一部豪華大製作,但它對於光影的使用是極爲講究並令人着迷的。大量場景發生在夜幕下,但街燈霓虹燈等各種光源時刻映照着,交匯成一個半明半暗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邪惡和正義棋逢對手,各種慾望和潛能緩緩溢出。這是當下現實的寫照,但又不是寫實的反映,而更像是劇中人物的視角。似乎沒有希望,但又好像還有希望,值得做最後一搏。影片中的幾個主角人物都是有past的,說是不可告人的祕密也不爲過。這是黑色片的套路,比一覽無餘的戲劇人物更具玩味,同時也讓觀衆不時揣摩人物的動機。廖凡的角色很像典型的好萊塢警察,因家庭生活的不如意而對工作積了一肚子氣,既是工作的動力,又是一種偏執,在中國銀幕上真還不多見,但也沒掉進美式類型片的窠臼。大家都知道,描寫這樣的警察,好萊塢和中國電影各有各的套路和侷限,廖凡碰上這個角色,是他的運氣,同時他也賦予了角色一種很獨特、很個人化的詮釋,完全擺脫了高大全的框架,把他演文藝片的不按理出牌的怪招注入了人物的塑造。他不是美式黑色片裏的馬洛,從形象到氣質都不是,但他撐起了這部中國黑色片。這跟他以往的積累有關,他以往的藝術片角色也多半極具怪味,略帶以邪制邪的感覺。他這個角色,當得起銀熊影帝,實至名歸。

《白日焰火》中另一個有趣的角色,是桂綸鎂。照理,臺灣演員演東北女人沒什麼優勢,但在這個不需要濃烈東北風的角色中,她演出了一個真女人的內心複雜。這絕對不是典型黑色片的femme fatale(蛇蠍美女),儘管她跟廖凡的警察之間也存在着某種情感糾葛,但完全在東方道德的可信度之內。隨着劇情的層層剝繭,桂綸鎂的角色變得越來越具厚度。他們在摩天輪上那場戲,簡直是對《第三個人》同一場戲的致敬和顛覆了,因爲在那部奧遜威爾斯主演的經典中,摩天輪上的表白是邪惡的自辯,而《白日焰火》中則是情感的自白。更淺了?更中國化了?返璞歸真?每個觀衆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

王學兵的角色戲不多,但絕對有戲。而且這個角色由王學兵來演,無疑是正確的決定。那種殘留的帥氣和冒險精神,對於故事是邏輯的加固劑。

說了半天,《白日焰火》是一個謀殺分屍的故事,很容易做成廉價恐怖片,但編導刁亦男採用了黑色處理,傳承了黑色的批判精神,又自成一體,既不同於經典的黑色片,也不同於甯浩那種色彩濃烈的黑色張狂。它更壓抑,從某個角度講也更荒謬,就像是大白天放焰火,是不合情理的。但現實本來就不合情理,所以,稍微超現實一點反而更接近現實。

白日焰火觀後感800字

理髮館裏那場突如其來的槍戰,太多人的神經被瞬間擊中,沒有徵兆的開始,沒有渲染的結束,倉促的死亡,真實的讓人內分泌失調,血壓驟升,心律失常,心室顫動。槍響之後,故事的溫度,也從悶熱黏稠的夏天跌落到五年後零下三十度的深冬。

一起跌落的,還有廖凡。導演從出場就讓他遭遇情感危機,之後是事業,甚至在片名之後,趁他酒醉,迫不及待偷走了他的摩托車,讓他徹底成爲一無所有的人。因傷轉業的廖凡從此頹唐,人生跌落無邊黑暗境地,只有在噴着酒氣出其不意抱住廠子裏的娘們兒說你嫁給我吧,的時候,才顯現一點兒生而爲人的活力。

但是新的碎屍案,讓五年前的謀殺再次沉渣泛起,此中關鍵人物,正是五年前受害人的妻子,冷豔,神祕的桂綸鎂,猶如冰刀,有不可靠近的危險感。此時的廖凡,猶如看到燈火的飛蛾,嗅到血腥的野獸,循蛛絲馬跡而上,或許並非執迷於案件的偵破,但跟蹤和窺探終究還是改變了生活的沉沉死氣,這一點光亮,是他失敗的人生裏唯一的希望,不能改變失敗人生,但至少——“可以讓失敗來的更慢一些”。他需要自我救贖的契機。

冰城的冬就這樣成了故事的主色調,空濛,冰冷,暗淡,有工業城市的壓抑和髒,哈氣包裹着表情,像是一道屏障,只好冷眼斜視,互相揣摩,企圖可以看穿對方企圖。而每個人,都躲在自己的堡壘中,捱過經濟大潮的寒冬,也試圖捱過被獵捕的命運。

桂綸鎂的堡壘,是榮榮乾洗店,她在這裏“躲”了五年,儘管偶爾會受到老闆的騷擾,但她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貨車車廂裏的一場豔戲,已從側面敘述了老闆獨特的性癖好,所以,儘管曖昧,卻和性已無關聯。

這也是桂綸鎂會在這五年中,陸續和另外兩人發生感情的原因,五年中,被碎屍的另兩人,都和桂綸鎂有着更深層的情感關係。

廖凡幾乎用了在火車站撲倒前妻同樣的姿勢,在野冰場撲倒了桂綸鎂,在此之前,他們曾因爲桂綸鎂的傷口而互相僵持,最後,廖凡的野性徵服了桂綸鎂的倔強。她因孤獨而冷傲,因此更需要被征服。

王學兵的堡壘,是桂綸鎂埋在樹下的骨灰盒,從五年前案件被偵破的那天起,他就只能藏在“骨灰盒”裏,這是他的選擇,做一個幽靈,就必須在這個世界隱形,就像選擇做焰火,便只能屬於黑夜。

最先說出背叛的人,是桂綸鎂,在她的講述中,生活的苦難造成死亡,有着無法被拒絕的理由。但於王學兵,殺戮也是順理成章,時間可以改變一切,但卻無法取代,他作爲丈夫的權利,是以血腥的對抗悍然揭示。

但故事的情緒彷彿也被冰凍的寒冷冰凍,在第一次推理過後,案件告一段落,感情也水落石出,但影片卻用一屜包子一碗稀飯一支口紅,便交代了一段瘋狂激烈卻又危險不安的愛情。

年代也猶如雪地上的腳印,容易辨別蹤跡,卻在行走過後凌亂。一直覺得片名並非只是一家夜總會招牌,白日焰火其實講述的是背叛,是情人之間的背叛,也是焰火對夜晚的背叛。但確實必須爲之的背叛——

王景春對桂綸鎂偶一爲之的騷擾,是證明自己的存在,五年朝夕相處,他被忽視了太久;王學兵的謀殺也是爲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或者說自己夫權的存在,儘管只能躲在黑暗中,但他要讓人知道,他纔是她的丈夫,任何想對桂綸鎂有所企圖的人,都必須受到懲罰。桂綸鎂吃早飯的時候,穿着的是一件紅色外套,那是她丈夫“死”後,她第一次打扮自己,她化了裝,問他晚上還要不要再見面,這一切,也是因爲,她又找到了“活着”的感覺,她又感到了自己的'存在。

而最後廖凡作爲,更是爲了證明“活着”,五年來,他駝着背,狗一樣的生活,必須找到從新爲人的感覺。對於他而言,那不是背叛,是一場洗禮。

白日焰火觀後感400字

就像美麗的焰火在白天燃放,雖然美麗但是不是時候,並不能讓別人看到她的美麗。桂綸鎂在車上微笑就是因爲廖凡非常理解她,她才欣慰的笑了。白日焰火應該有倆個,一個廖凡,一個桂綸鎂。優秀的警察確當了保安,一個美麗的女人沒有人疼。性,是暴力,也是解脫。蘇麗娟是性冷淡,王學兵是性無能加佔有慾強烈,洗衣店老闆是有心無能。都是悲劇。

另外我覺得廖凡和桂綸鎂是有感情的,雖然描寫得不多,但是對於桂綸鎂這樣一個被丈夫監視,被老闆騷擾,內心隱藏巨大祕密的壓抑女人來說,廖凡替她買藥,替她趕走顧客,已經是她不可得的溫暖,而那個時候她並不知道廖凡的真實身份。接近她的男人都死了,但是還有人願意接近她,她能不感動麼?

救贖的思想,在這部電影中很好的體現,這是一場性與暴力交織的救贖,一場宿命,無論誰是獵人誰是羊羔,都是在演戲,都是在無聲的救贖。這個世界也許就是如此,你無法區分在你面前的到底是誰在戴着面具,到底是誰在你面前演示這拙劣的舞蹈。

正如結尾影片中的那段自顧自的舞蹈,那場舞是落寞的狂歡,不是開心...主人公的迷茫,隨着音樂起舞,那凌亂的舞姿,隨性而動,無不顯示出主人公的無奈與嘆息,那是自己的宿命,那是註定要自己承擔的迷茫,他在跳舞,他想舞出自己的人生,可是,他自己的人生又在何方影片在無數的焰火中結束,那是爲自己的人生送行,那是白日的焰火,照耀在有罪之人的心上,在萬千焰火下,一段人生,一段宿命,消失於蔚藍之中。

白日焰火觀後感1000字

《白日焰火》給人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影片帶有較強的個人風格。雖然影片導演刁亦男此前只有《制服》和《夜車》兩部作品,但是在這部《白日焰火》中透露出來的他對於電影敘事與表達的掌握能力和影片類型化與風格的控制能力都是表現的非常成熟。影片雖然是一部懸疑色彩濃厚的電影,但整部影片帶給觀衆的不僅僅是謎底揭曉之後的釋放感,更有着對於人性困境反思的沉重感在內。

首先在影片的整體風格而言,和前面的兩部影片一樣,《白日焰火》同樣帶有濃厚的“作者電影”的特點,完全體現了導演較深厚的文學根底與對於影片較強的掌控能力。作爲一名此前在業內混跡多年卻並無多少名氣的導演,刁亦男卻以自己較少的產量堅持着自己的風格與底線。

在《白日焰火》中,雖然是以一個命案爲背景的故事,但刁亦男更着重表達的是在這個事件中的每個人所面臨的選擇與人性的困境的表達與刻畫。廖凡飾演的失敗的警察與桂綸鎂飾演的兇手在某些方面有着想通之處,共同的困境都讓他們面臨着一種被救贖的潛在渴望,而這也成爲推動影片感情線與人物動機的一個主要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刁亦男着重刻畫的是落魄的廖凡在自我救贖過程堅持與困境,以及桂綸鎂角色在人鬼之間遊走的困境與失落,加上兩位角色在選擇過程中的遊離不定的心態與感情波折,凸顯的是一個人性選擇方面的真實與無奈。

影片給人印象最爲深刻的是片尾廖凡在案件偵破後獨自起舞的畫面,包含着一種解脫後的釋放和選擇困難下的無奈。可以說,廖凡獲得柏林電影節的影帝實至名歸,但也正是導演對於角色設定與安排的準確性與多樣性,纔有了廖凡充足的發揮空間。

影片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在類型方面帶有濃厚的“黑色電影”風格。這種曾經在好萊塢大行其道的影片類型曾創造過無數經典作品,但對於劇本和導演的要求都較高。《白日焰火》是一部以命案爲題材的懸疑色彩較濃的電影,而刁亦男在使用更多的黑色電影的元素上也體現了他對於成熟的電影類型的借鑑與把握能力。譬如在影片的一些具體細節如動物元素的出現上,就借鑑了《獵人之夜》的表達方式;而片中王學兵角色“死而復生”的設定,則明顯有着黑色電影經典名作《第三個人》的影子在內。

當然,影片這方面最明顯的當屬在女主角的安排上,桂綸鎂這一角色的設定雖然沒有經典黑色電影中那些“蛇蠍美人”的心腸,但這個最終的兇手的設定卻依舊是按照黑色電影的女性角色往往是反面角色的設定來進行,只不過根據劇情和環境做了某些改變而已。

而在整部影片的氛圍設定上,中國東北冰天雪地的寒冷肅殺環境與大量黑夜場景的運用也使得影片的黑色味道更爲濃厚……可以說,《白日焰火》一片在類型上具有較強的黑色電影特色,也正是因爲這一點,影片能夠給觀衆以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對於熟悉黑色電影的西方觀衆而言,整部影片所散發出來的類型片魅力足以讓他們沉迷其中。《白日焰火》能夠在柏林最終斬獲金熊獎,相信也是與這一方面有着重要的關係。

白日焰火觀後感1200字

從獨立電影一路艱辛走來的刁亦男終於從沉寂的黑夜走進喧囂的白日,並在當代中國影壇綻放出絢麗的白日焰火,響亮,奇異,舉世矚目。

2014年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白日焰火》一舉拿下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這部由刁亦男編導,廖凡、桂綸鎂、王學兵主演的懸疑愛情片講述了一個在碎屍案偵破過程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生救贖故事。

五年前的夏天,警察張自力在偵破一樁離奇碎屍案時受傷離職成了一名無所事事的工廠小保安,同年夏天,張與妻子離了婚,事業家庭雙雙跌入低谷。五年前的夏天,乾洗店女工吳志貞的丈夫樑志軍被警方認定爲碎屍案的受害者,只因在天女散花般拋撒各地煤場的屍塊旁發現了煤廠過磅員樑志軍的衣物。

一個隧道內的長鏡頭將故事從1999年夏天轉場至五年後的冬天,影片也從序幕進入主體敘事。冰天雪地中,張自力事業無成,借酒消愁,卻渴望做一個在生活中“輸得慢一點”的人;吳志貞少言寡語,冷若冰霜,苟且偷生於變態老闆的乾洗店。男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猶如漫漫黑夜,孤獨,無望,直到有一天,這兩個在黑暗人生中獨自掙扎前行的人因另一樁碎屍案有了交集,張自力透過接近吳志貞找到了真兇樑志軍,實現了他作爲警察的人生意義,卻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吳志貞;吳志貞在張自力身上找到了長久壓抑的生命激情與擺脫過去的勇氣,卻把樑志軍送上了不歸路,也把自己送進了監獄。影片最後,滿地亂竄與沖天而起的白日焰火猶如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隱喻:哪怕白日,也要綻放,只爲衝出黑夜,只爲在光天化日之下義無反顧地點燃自己,救贖自己的人生。

由此聯想到刁亦男的電影藝術之路。

199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文學系的刁亦男早在2003年編導的電影處女作《制服》就曾獲第22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龍虎獎,2007年編導的第二部電影《夜車》又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這樣的成績在中國獨立電影界已屬一流,怎奈獨立電影在當代中國過於邊緣,兩部注重個人表達的優秀影片沒能引起國內觀衆注意,刁亦男只有繼續在無名的黑夜中默默前行。

《白日焰火》的成功同樣充滿艱辛,這部創作8年、劇本被重寫3次、找投資就用了4年、最終制作成本僅1000多萬元的電影,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最艱難的道路:拍一部“票房不錯的好電影”。這一目標意味着它必須透過審查、兼顧觀衆口味、使用合適的明星、採取合適的宣傳方式,由此帶來攝製過程中無數次的痛苦和掙扎,創作者與製片人的艱難溝通、影片與體制的巧妙周旋、製片方與宣發部門的不停爭論。選擇“票房”與“獲獎”中的任何一項都比這容易得多,然而因爲對電影藝術的愛,對市場承認的渴望,刁亦男和他的製片人選擇了最難走的路,這期間多少痛苦、折磨、忍耐無法向外人說,一如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黑暗人生中的掙扎。

如果說作品是作者情緒的投影,那麼編導刁亦男對電影藝術的愛就如同張自力對吳志貞的愛,對市場承認的渴望亦如張自力對找到真兇重回主流社會的渴望,當愛變成折磨、渴望變成背叛,奇異的白日焰火就會奮力掙脫黑暗,綻放於喧鬧的城市上空,讓世人驚豔。“焰火一般是在晚上放,但一個人如果在白天放焰火,可見他的決心有多大,他想挽救某種東西的決心有多大。寧可你們看不見,這個焰火也會努力綻放,它也許比夜晚的焰火更美,更富有真正的希望,真正的溫暖,真正的復甦。”這是刁亦男對影片名字的解讀,更像是一批堅持自我表達卻無法獲得市場認可的電影人的內心獨白。

2003年到2014年,正是國內電影產業高歌猛進的十餘年,刁亦男卻在不停長個但不甚健康的浮躁環境中堅守着對電影藝術的初心,延續着自己從《制服》到《夜車》的底層失敗者故事。如今,《白日焰火》雖然換成了好演員,拿到了大投資,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電影路線,把中國情境下那些底層失敗者欲哭無淚的故事拍得節制而悲傷,終於得到世人認可。

那些黑夜,痛苦與掙扎積攢着能量;哪怕白日,也要奮力綻放奇異的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