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看《白日焰火》有感

觀後感2.47W

 電影《白日焰火》觀後感

觀看《白日焰火》有感

電影《白日焰火》是導演刁亦男從霍桑的小說《威克菲爾德》中得到的靈感:一個離開自己家的男人,躲在旅館裏,窺視自己的妻兒,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刁亦男便把這個人物放在電影中的碎屍案主謀樑志軍身上;他殺了人後,將自己身份證件放在被害人身上形成被害假象,而自己則成爲了一個“活死人”以躲避警察的尋找,他在黑暗中監視着自己的老婆,並用冰刀殺死老婆的追求者。

同時電影《白日焰火》也很容易讓人想到東野圭吾的《白夜行》或者是《嫌疑犯X的獻身》。東野圭吾的這兩部小說的男主人公都有一種令人窒息的控制慾,當我們發掘到事件真相時,不由得被一種“比死更冷的愛”所擊倒。

本片的故事開始在九十年代末,某個夏天裏的東北。這是一樁有點奇怪的兇殺案,分解不全的殘肢一天之內在省內各個煤廠裏被發現。工人惶恐,警察狐疑,沒有DNA檢驗,憑藉撿到的身份證判斷身份。桂綸鎂飾演遺孀,洗衣店女工吳至貞,捂着臉泣不成聲,看起來委屈極了。廖凡飾演刑警支隊長張自力,有點駝背,老婆單方面提出離婚並辦理好離婚證,滿腔不忿發不出,就想在事業上找補。調檢視似順利,疑犯被抓,哪料到大意失荊州,兩聲槍響魚死網破,隊友賠了性命,疑犯死了,這件兇殺案也慘淡的結局告終,不了了之。五年後,炎夏變成寒冬。刑警支隊長張自力因爲受傷被調去煤廠當保安,日日酗酒。洗衣店女工吳至貞姿色不減,偶爾受到洗衣店老闆騷擾,談了兩個對象,兩個對象卻都在結婚前落得與前夫一樣的悲慘遭遇,事件蹊蹺,引起了張自力的注意。張自力從前隊友那得知這個消息後,開始對吳至貞窮追不捨起來。

原來,以爲逝去的其實還活着;原來,以爲是受害人的卻是始作俑者。簡單的招待所房間噶呀搖着風扇,炙熱的煤廠廠房工人揮汗如雨,張自力穿着褪色的紅色T恤吊兒郎當,火車在鐵軌上愈行愈遠。老電影的感覺撲面而來,坐在滿是人羣的影院中也不禁恍惚。除卻開頭,整部影片佈景老舊,色調灰暗,寒氣從熒幕瀰漫開來。零下三十度的哈爾濱,陌生卻不只一次嚮往,雪地、冰場、舞廳、夜總會、刑警、居委會,場景和角色都很有地方特色。零下三十度的哈爾濱,沒有中央大街也沒有冰雕。運煤車在路上留下痕跡,混了雪水攙了泥土更加灰黑泥濘。室外冰場坑窪不平,路燈映上滿地黃昏。這就是屬於寒冬的故事,人心比氣候更凍。

《白日焰火》根本不是緊張刺激的懸疑片,節奏緩慢偶爾嚇人,關鍵是心裏攪着勁兒難受,好像心裏卡進了冰渣,沒有溫暖的情景,也沒有溫暖的結局。娛樂的冰刀原來也可以殺人,愛恨情愁倒影在冰場已不見本色的路面上。

每一座城市都有孤單的人,區別只在於用繁華反襯孤單還是用孤單再強烈地映襯出孤單。零下三十度的哈爾濱,一羣失意的人在努力活着,這裏面也許有我們的影子,這裏面也許只有上一輩的幻境,誰知道呢?誰又真正關心呢?不合時宜的白日焰火在空中燃放,爲低語的故事劃上了一個暗淡的句號。

 電影《白日焰火》的觀後感

《白日焰火》在中國電影中是一個異類,它呈現出一種奇特的清冷氣質,這種清冷不全是因爲在冰天雪地的哈爾濱拍攝,而是代表了一種心靈的蕭索和自閉。說到底,刁亦男編導的《白日焰火》講的是關於愛的故事,一種壓抑的激情。在中國電影中,如果詮釋火辣辣的激情,總是喜歡選擇夏天,不論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裏的少年激情,還是《全城熱戀》和《愛情麻辣燙》裏不同年齡段的愛情經歷,用太陽炙烤、汗流浹背來表達愛情的力量,總是那麼相得益彰。《白日焰火》則不同,它的清冷是深入骨髓的,不論是男主角廖凡、還是女主角桂綸鎂,他們看似對生活失去了熱情,實則都抓住最後一根稻草在拼命掙扎。他們猶如在撕裂的生命中尋找難得的一點溫度,而這點溫度就是愛。

刁亦男像是深受東野圭吾的影響一般,華麗麗地把《白日焰火》裏一波三折的拋屍案轉化成了不折不扣的愛情傳奇,從影片中能看到《白夜行》的影子,王學兵對桂綸鎂的感情是完全犧牲自我的,而桂綸鎂對王學兵則背叛並親自將其送上了不歸路。也許,王學兵不過是想跟《白夜行》裏所說的那樣,希望兩人能有朝一日牽起彼此的手,走在陽光下而已,但這一點卑微的願望也是奢望;同時,王學兵對妻子桂綸鎂不惜當個活死人的做法跟東野圭吾的另一本經典小說《嫌疑犯x的獻身》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這種不顧一切的付出對於那個承受恩情的女人來說,猶如帶上了一個無期枷鎖,王學兵一天不死,她就永無出頭之日。這樣便能理解桂綸鎂的絕地反擊了,她巧妙地藉助了警察廖凡的力量,變着法兒用女人的柔情,手把手地把身上的枷鎖徹底解除。只是,見不得光的東西總有被發現的一天,她遠不如《白夜行》的女主角幸運,沾過鮮血的手永遠也洗不乾淨。影片中那股清冷的氣質着重是透過桂綸鎂飾演的女主角展露出來的.,她那件黑色短呢大衣、蓋住半張臉的圍脖,只留下一雙含羞的眉目,這一切都映襯得纖瘦的身體更加單薄,廖凡對他產生我見猶憐的感情不是沒有理由的,有時候危險也是一種熱情的信號,讓人忍不住陷入危險的神祕漩渦,不能自拔。

如果說桂綸鎂詮釋的是一個在愛裏掙扎的女人的話,那麼廖凡就完美演繹了一個自我救贖的LOSER形象。作爲一個離過婚、被下放的警察,他的生活中可謂沒有一丁點的亮色,之所以捨命追蹤五年前拋屍案的原因,用影片中他經典的臺詞來說,“我給自己找一點動力,否則人生也太失敗了。我想找可以輸得慢一些的方法。”對於他來說,眼下的生活不過是一種混吃等死的無望掙扎,點燃他心頭焰火的是那個洗衣店女工身上發生的神祕故事。他帶着一點警察神經質的敏感和一個男人的本能開始了黑貓警長式抽絲剝繭。很難理解,他從一開始到底希望這個女人是兇手或者不是。當他一點點接觸故事真相的時候,也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神祕的女人。從王學兵的出現到知道白日焰火後的事情,對於他來說是從沸點到冰點,在摩天輪上那個跟他熱情親吻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幕後兇手。一段還沒怎麼開始就戛然而止的愛情,註定是這段感情的歸宿。他破案,他立功,是建立在“背叛”心愛女人的基礎上的,一如桂綸鎂爲了成全自己而出賣王學兵一樣,在理性和感性的激烈衝突中,他在舞廳裏上演了一出打醉拳般的獨舞,那是他在跟自己較勁,跟命運較勁。那個犯了錯的女人有她犯錯的理由,她還能否被救贖?廖凡用他收縮自如的演技詮釋了一個失意警察在面對罪犯女友時的內心掙扎。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他也沒勇氣隱匿她的罪孽,跟她白首到老。

之所以說廖凡詮釋的是一個LOSER的自我救贖,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他的身份拋棄瞭如幻影般的愛情,桂綸鎂在囚車上看到了白日的焰火,那些沒有黑夜裏絢爛、但紮根於她心底的火焰。刁亦男在這一部壓抑的激情電影之中,用詩意的鏡頭訴說了很多關於愛情的種種印記,片尾的白日焰火是一種,冰鞋在冰面上滑過後留下的痕跡同樣也是一種愛情印記;緩緩在地面上開動的電鐵來來去去,猶如輪迴般映襯着生活的平庸。愛比死更冷,哈爾濱零下30度的寒冷抵不上愛人離去的苦痛,那些無畏的自我搏鬥和掙扎最後換來了溫暖的復甦。《白日焰火》最後綻放的就是溫暖的愛情焰火。

 《白日焰火》觀後感

在大半部分時間裏,《白日焰火》的真正主角並不是“黑色電影”(Film Noir)所規定的失敗警察,或者蛇蠍美人,而是“冰”。一切愛與死、罪與罰都與“冰”相關:殺人的冰刀,冰凍的屍塊,離別時窗上的冰花,甚至冷清如冰的女主角等等。冰爲什麼如此重要?它有什麼功能?

提起“黑色電影”,我們通常會關注電影如何呈現黑暗,而且是有層次感的黑暗:牆上的投影,百頁窗的陰影,方法不一而足。可我們容易忽略一個基本事實,即黑與白的共生關係。影史中成功的黑暗場景不勝枚舉,可《白日焰火》卻反其道而行之,以白寫黑,刁奕男用豐富的“白”展現了優秀的藝術直覺。作爲本片的線索元素,“冰”有兩種基本屬性:色彩和溫度。從色彩上說,冰是諸多黑暗場景的反光板,時而明媚,時而冷峻,靜默如謎,不可捉摸;而從溫度上說,冰是人物情緒的集中投射——純粹如愛慾,絕決如命運。當導演把“冰”處理成一種情緒氛圍時,它就不再是簡單的道具,而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所在。

接下來的問題是,電影如何“用冰取火”?能不能把自己辛苦建構的堅冰打碎,並用它取暖,這是每個創作者都必須面臨的困境。一句話:“冰”能不能燒着,這就是普通黑色電影到金熊獎的距離。

幸好有焰火。

當白日焰火點燃,整部電影獲得了昇華,故事第一次有了溫度。那些飛濺的焰火似乎對囚車充滿敵意,它們從天而降,如天女散花,非常攻擊性地把警察們圍困。我想,這種攻擊性是在表達一種對抗——如果“焰火”是反秩序(警察/女賊)的情慾,那麼焰火想要燃燒的又是什麼?應該是秩序本身。

從女賊瞥見那件舊皮氅開始,她的情慾開始吞沒正義。她明知道犯罪證據已經落入警察手裏,她該逃的,可她遵從情慾的指引,繼續和對方約會,結局可以預想。摩天輪一夜春宵後,女賊塗起紅脣點亮生活,男警官卻佝僂着身子盤算着背叛。當女賊被審訊時,男警官在天橋底下窺見了“後果自負”四個大字,如此有力的嘲諷,這纔有了廖凡獨舞時的失魂與卑瑣,如背景音樂所唱:“每當我走近夢鄉,你在我身旁;每當我走出夢鄉,你不知去向。”

燦爛如焰火,虛幻如焰火,這就是迷人的情慾。最後一個鏡頭,警察爲女賊點起焰火,情慾贏了,正義輸了。至於出賣愛情獲得身份的張自力,就像那匹誤入歧途的馬,他終要回到風雪中,尋找自己性愛之旅的下一站。

品特說,白,是爲了讓黑更黑。《白日焰火》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