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有感

觀後感5.77K

上世紀80年代初,因中國武術新星李連杰主演的一部電影《少林寺》全國播放,使位於河南鄭州西南的登封小市聞名遐邇,那“十三棍僧救唐王”俠肝義膽的傳奇故事,那精彩絕倫的“少林功夫”更是名揚四海,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百萬的海內外遊客前來嵩山少林寺觀光旅遊,就連日理萬機的俄羅斯總統在訪華期間專程用三個小時的寶貴時間來欣賞“少林功夫”。而進入21世紀之後,這裏,秉承幾千年中原文化的深厚積澱,藉助中嶽嵩山等周邊風景區申請爲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機遇,又大膽創新,由國內外名家聯袂創作,打造出國家旅遊重點項目—中嶽嵩山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我有幸於2112年夏夜,陪同友人冒雨觀看,至今歷歷在目,十分感慨.....

觀《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有感

大型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由音樂原創藝術總監譚盾、導演總製作人梅帥元、少林寺方丈少林文化顧問釋永信、廈門大學教授禪學顧問易中天和導演舞蹈設計黃豆豆等國內外文藝界、宗教界等名家大腕聯手打造,總投資1.5億元。一樣是演出,音樂、燈光、舞蹈、功夫......不一樣的是在這裏演出!世界上最大的山地舞臺——以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中嶽嵩山主峯爲背景,前所未有的巨大燈光、音響工程使現場的.演出氣勢恢宏,動人心魄。劇場坐落在山谷之間,喧囂之外。我們觀衆懷抱溪流,坐於蒲團,迎風看水,聽禪賞武,觀星望月,耳聞目染,餘音繞樑,心情格外地輕鬆而愉快,是我有生以來觀賞晚會最爲記憶猶新,終生難忘。

這是一臺演出,也是一場自然風景唯美圖畫的欣賞,更是一場與心靈的對話。如前所云,它位於嵩山待仙溝,選址都富有詩意,寓意等待仙人的到來;舞臺依山勢而建,視野極爲開闊,可見獨居匠心。美妙的音樂從淙淙山石清泉中獲得靈感,有蟲唱、有樹影、有風舞、有鳥鳴,于山野溝壑間上演了人與自然交流的一幕幕,每一次的演出其實都是一次真正的傾訴。

演出由潺潺的流水而起,音樂大典的大幕從此拉開,菩提達摩的身影在禪境裏首先出現,開場就突出“禪宗少林”這一鮮明的主題。後來,千年古剎少林寺展現在觀衆的面前,修葺一新的佛塔林林總總,七進七出的寺院廳堂肅穆莊嚴,在巨型燈光的輝映下述說着歷史的滄桑。接着,有明月鬆間照,有清泉石上流,有僧侶在習武坐禪。一輪明月從深山峽谷升起,武僧在塔林上空飛舞,壯觀場面震撼天地;風拳、風棍、風旗、梅花樁、少林武術掀起了山嶽林濤。不管是空山新雨後的喧鬧,還是僧與俗的對話,抑或是菩提樹下的吟唱,溪山作禪,踏水行歌,甚至就連從唐詩裏走出來的村姑浣女,都在溪流中化作清涼的禪意,緩緩地流進在場觀衆的心田。

白馬馱經,玄奘歸來 木魚聲聲,直擊人們的心底,敘述着少林僧人的傳奇故事。木魚在這裏不僅是佛門法器,更化作一種音樂,作爲伴隨少林武僧成長的樂曲。少林僧人的唱誦在山林中響起,天地肅然直指心靈。遙想當年,開國上將許世友不是在此出家,習武八年,天天坐禪,日日修煉,時時聆聽“梆梆”單調又寂寞的木魚聲嗎?到頭來,還不是蠢蠢欲動,辭僧還俗,參軍抗日,大開殺戒,爲祖國爲人民的解放立戰功嗎?當牧羊女趕着羊羣唱着“日出東山坳,處處聞啼鳥”的歌兒走來時,木魚的禪定被歌聲所打破,給這片佛國淨土帶來了人間的美麗。經過五個樂章兩個多小時的演出,最後的結尾呈現在觀衆面前的是盛大的禪頌祈福場景,把人們欣賞的情緒在推到了音樂大典的高潮中徐徐落幕。

觀看這樣的演出,我從感官上享受之餘,但慣性的思維讓我追根刨底,也有理性的深層思考:什麼是禪, 禪宗的意義是什麼,總想得到答案,哪怕是有個世俗的解釋,也不枉虛看一場,免得不知其所以然也。什麼是禪?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爲佛教用語,指排除雜念,靜坐。而禪宗,解釋爲我國佛教宗派之一,以靜坐念默爲修行方法。相傳南朝宋末(五世紀)由印度和尚菩提達摩傳入我國,唐宋時極盛。少林禪宗正屬於此。其實,在這裏,遠山是禪,秋葉是禪,只要心中有禪,就能處處流露出禪意。當今著名教授易中天說,禪宗的意義在於把佛教從天國帶到人間,而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正在踐行着這一點。

正是由於《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演出的極大成功,這裏也成爲了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它是當今中國創意城市文化的一張名片,更是國家文化旅遊的一個世界第一的重點項目。這是您從未看過的實景演出,這是一場沁人心脾規模宏大的視覺盛宴,凡觀看過此演出的國內外億萬觀衆,無一例外地都會十分自豪地伸出大拇指點贊,朋友們,趁國慶假期,攜帶家人和朋友,來河南中嶽嵩山先睹爲快吧,保證您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