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看雨中的樹觀後感五篇

觀後感2.6W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

觀看雨中的樹觀後感五篇

“雨中的樹,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樹,把人間最美的畫卷頌讀……”李林森,一心爲公的共產黨員,一切唯實的領導幹部,一身正氣的組織部長。“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這是李林森同志一生的光輝寫照。今天,我在觀看電影《雨中的樹》之後,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再次洗禮,黨性得到昇華。作爲一名黨員幹部,要以李林森同志爲榜樣,學習他的“蠟燭”精神,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學習李林森“蠟燭”精神,就是要講奉獻。奉獻是黨員幹部對於人生價值的一種偏好,也是黨員幹部滿足羣衆需求、實現自身價值的必然選擇。黨員幹部應該講奉獻,這種奉獻來源於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來源於對品質堅持不懈的追求,來源於對崗位無怨無悔的選擇,來源於對事業忠貞不二的信仰。

講奉獻就要有一腔熱血。“把工作當命,把事業當命,把命令當命”,這就是李林森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宗旨。作爲黨員幹部,要有工作激情和熱情,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爲民服務中去,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羣衆、服務發展,爲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履職盡責、貢獻力量。

講奉獻就要心中有大愛。李林森同志始終嚴於律己,卻能處處寬以待人。“把羣衆當父母,視鄉親爲爹孃”,這是他不變的諾言。黨員幹部要心裏裝着羣衆,時刻想着羣衆,心存百姓事,冷暖知民心,做一個對百姓“有情有義”的黨員幹部。

講奉獻要不忘講原則。原則來源於政策,來源於職責,來源於信任。孔夫人曾雲,“鄉愿,德之賊也”。作爲黨員幹部,要敢於擔當、敢向前衝、敢動真格。任何時候,都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規矩,做到責任不往下推、困難不往後甩、問題不往上交。

有奉獻就會有收穫。李林森用他年僅42歲的短暫人生,換來黨員的信服,換來幹部的信賴,換來羣衆的信任,換來生命中最絢麗的篇章。在這個物慾橫流、人情味濃的市場經濟時代,李林森這樣的幹部最可珍貴。作爲黨員幹部,要向李林森那樣,學會奉獻汗水、奉獻青春、奉獻智慧,在奉獻中收穫寶貴的財富,在收穫中贏得百姓的認可,在認可中彰顯人生的價值,做“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乾部。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

電影《雨中的樹》生動再現了四川省萬源市委原常委、組織部長李林森同志對黨忠誠、愛崗敬業、爲民盡責的感人故事,觀看後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光輝本色,他燃盡生命寫忠誠,巴山蜀水爲之垂淚;他嘔心瀝血鑄黨魂,贏得萬民敬仰。在他短暫的42年人生中,以對黨忠誠、幹事盡心、爲民熱心鑄就了“公道正派、甘爲人梯、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的組工之魂,是新時期組工幹部帶頭“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典範,我們要以李林森同志爲榜樣,努力做一個“有情”人。

做一個對黨的事業有“癡情”的人。李林森同志把黨的事業當作生命,他說“萬源條件艱苦,只有苦幹實幹,事業纔會興旺,幹部纔有前途”,他是這樣說的,更用生命這樣做了。面對病魔,他與死神賽跑,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作鬥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李林森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他始終嚴以律己、清正廉潔,從不利用職權爲自己牟利,甚至在病重期間,爲了不給黨和政府添麻煩而隱瞞自己的病情。作爲黨員幹部,我們要將李林森同志當做“一面鏡子”,學習他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斷加強黨性錘鍊,把忠誠體現在幹事創業的行動上,體現在爲民造福的成效上。學習他從嚴律己,不斷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自築“防火牆”,自設“高壓線”,以謹慎之心對待權力,以淡泊之心對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對待誘惑,做一個讓黨放心,讓百姓滿意的人民公僕。

做一個對本職工作的有“激情”的人。李林森同志時刻將工作放在第一位,推進工作,他敢於創新。在任萬源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期間,帶領組工幹部探索出“四評村官”模式,有效地加強了村級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開展“五議社區黨組織”活動,激發了社區組織的活力;實施“千名大學生進萬源”工程,緩解了人才緊缺的問題,在全省乃至全國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面對死亡,他視死如歸。罹患肝癌晚期兩年來,他始終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堅守崗位,任務不減、標準不降、作風不變,直至燃盡生命。作爲一名黨員幹部,就要像李林森那樣,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無私無畏的韌勁和敢爲人先的闖勁,努力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就要切實增強責任與奉獻意識,努力克服困難,把工作崗位看作是實現個人價值、爲民建功立業的平臺,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

做一個對人民羣衆有“摯情”的人。“我們只有把羣衆放在心上,羣衆纔會把我們放在心上;我們只有把羣衆當親人,羣衆纔會把我們當親人。人民羣衆是我們不竭的力量源泉!”“把羣衆當父母,視鄉親爲爹孃”,這些是李林森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懷着對羣衆十分深厚的感情,用微薄的收入,資助貧困學生,幫助困難羣衆。他時刻把羣衆的冷暖疾苦記掛在心上,切實解決組織工作和羣衆的現實問題,做羣衆的知心人、貼心人;對反映訴求的羣衆,他總是耐心細緻地做工作;遇到生活困難的羣衆,他總是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面對滾滾的洪水,他身先士卒,搶救被困的百姓,不那麼強壯的身軀揹着羣衆在洪水中的.身影卻顯得那樣高大……作爲新時期的組工幹部,我們要像李林森同志那樣,將人民羣衆置於心中最高地位,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

走了一個林森,留下一片森林,新時期的組工幹部要以李林森同志爲楷模,堅守理想信念不動搖,忠誠黨的事業不懈怠,牢記黨的宗旨不淡化,嚴於律己不褪色,艱苦奮鬥、忘我工作,鞠躬盡瘁、造福百姓,讓“雨中的樹”根植心中,讓李林森精神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根深葉茂。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

《雨中的樹》講述的是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李林森的故事,影片主要從李林森的兒子李東陽的角度出發,把李林森的工作熱情、無私忘我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新時期優秀基層組織部長的形象躍然於屏幕之上。作爲一名基層工作者,我看完影片之後心靈深受觸動。

李林森身上有着紮根基層的毅力和信念。李林森從檢察院下派到梨耳村當村支部書記,簡單的行李紙箱、一捆棉絮組成了他下村的全部,不當檢察官當村官。到村之後,他帶領羣衆修路,重建“新五寶”;田間地頭始終能夠看到他的身影,耐穿的黃布解放膠鞋和隨身攜帶的記事本是他離不開的“兩件寶”;村中受災,他總是一個人堅持奮戰在第一線,偷偷拔掉自己的點滴液到最艱苦的一線和羣衆共同面對洪災;有時候,老鄉的一句玩笑話,都能扎到他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始終把幹部羣衆當成是自己的親人。

李林森身上有着清正廉潔的品質和美德。在檢察院的時候,李林森的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情況屬實,我們肯定會依法辦理,這種正氣始終存在;在他做完肝臟移植手術急需錢的情況下,毅然決然拒絕了別人的公關,“錢,我不會要;事,按政策辦”,簡單樸實的話語觸動了我的整個心靈;在手握人事調動大權的時候,他沒有在各種利益驅動下動搖,是他用實際行動重新詮釋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當自己的家人需要幫助時,他沒有以權謀私,更沒有給自己人開後門,他的清正鏗鏘有力:“我這個組織部長不是給家裏人當的”!

李林森身上有着愛才吸才的眼光和能力。李林森一生的經歷不復雜但是很真實,他在最基層幹過,知道什麼樣的幹部纔是黨最需要的幹部。在做組織部長期間,他始終任人唯賢、任人唯才。趙星江從偏遠地區調到中心鎮區、徐世和沒有“近水樓臺先得月”,大批的優秀基層幹部被選拔到合適的崗位上,幹羣信服、社會滿意,最終都證明他用人的眼光。“四評村官”、“千名大學生進萬源工程”不僅體現的是政策,我個人看來,更多地體現的是李林森的個人魅力,他的惜才愛才讓大學生對基層事業充滿信心。

李林森用他的一生詮釋了自己的價值,沒有太多的濃墨重彩,沒有太多的歌功頌德,有的是實實在在的道路橋樑,幹部羣衆的讚口不絕。學習,就要學習李林森這種精神,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忘記自己的工作,這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震撼,更多的是前進的動力。讓更多的幹部,成爲李林森式的好乾部,成爲始終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幹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李林森用生命踐行了這句共產黨永恆的誓言。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

靜靜地欣賞完了這部電影,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電影主人公李林森的一言一行,就像歌裏唱的那樣“雨中的樹,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樹,把人間最美的畫卷誦讀……”

沒有語言,卻是本讀不完的書。工作中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想羣衆所想,急羣衆所急,明明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都事關人民羣衆生活的點點滴滴。面對急劇上漲的洪水,他義無反顧,毅然決然地撲向最危險的地方,因爲他知道那兒有等待他的小豆子和魯奶奶,他是在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訓;面對會上反對的聲音,他據理力爭,提拔紮根偏遠鄉鎮十幾年如一日的黨委書記,他在用實際行動證明組織部門遵循的原則“不能讓老實人吃虧”;面對基層幹部的走穴賄賂,他嚴詞拒絕,不被利益驅使,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水可以不乾淨,空氣可以不乾淨,但人不能不乾淨。”

不是音樂,卻擁有動人的音符。有人說李林森不是一個好兒子,不是一個好大哥,不是一個好父親,更不是一個好丈夫。對,他“六親不認”,面對親妹妹的工作請求,在別人看來他只是舉手之勞,但他硬是以一句“現在不都是一年一簽麼,先幹着再說吧”把她打發了;對,他“拋妻棄子”,在年幼的兒子最需要呵護的時候,沒有守在他們身邊,而是夜以繼日地撲在工作上,爲千千萬萬個家庭謀福祉,卻忘卻了最親的親人,把家庭生活的重擔全都丟給了單薄瘦弱的妻子;最後,他似乎知道自己“錯了”,看見翩翩起舞的妻子,他微微地笑了,那笑中帶着無盡的愧疚;腦海掠過兒子的身影,他不能自已地哭了,任憑淚水肆意流淌,傾訴着綿綿的不捨。

拒絕挺拔,卻在平凡中被人們仰望。病情日益惡化,李林森的臉色愈加蒼白,形容愈加枯槁,但他還在伏案工作,修改檔案,佈置會議,甚至叫辦公室主任去找來年的檯曆,爲下一年的工作做準備。誠然,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在亙古不變的生老病死麪前任何生命都是蒼白無力的,李林森是平凡的人,但平凡中見出了偉大,他的偉大是在他不懈追求生命意義中體現出來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始終保持善良、真誠的本性,直至燃盡生命最後一刻。范仲淹曾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我想這流芳千古的古訓就是對李林森短暫一生的最好詮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李林森,這棵“雨中的樹”,正在滋養着腳下的大地,撫慰着身邊的樹林,你將永遠和千千萬萬個組工幹部一起書寫出最美的畫卷。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

名如其人,還未觀看十八大獻禮片《雨中的樹》,主人公原四川省萬源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林森的形象便撲面而來,愈加清晰:堅韌,挺拔,繁茂,高大!當影片行雲流水般傾瀉而出,畫面最終定格在那片雨中的樹上時,盤根錯節的樹幹似乎伸展開來,在茂密的森林中匯聚成6個大字:致敬,雨中的樹!

雨中的樹,因紮根大地而不倒。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李林森是一棵固根基層的樹。從鄉鎮黨委書記任上穿壞一打膠鞋到榮升組織部長後親自到離市區100多公里、海拔接近3000米的紫霧鄉住一夜,從搶險救災中安慰魯奶奶、小豆子“活的好着呢”到關心青年人工作生活,李林森一步也沒有離開過基層。回顧整部影片,李林森在車上、路上的時間比在辦公室多,在羣衆中的時間比與家人相處多,心中對百姓的惦念比對自己多,他的狀態定格爲在基層。基層是力量之源,基層是國之根本,參天的雨中樹再次告示我們只有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在人民的支援下踏上民族復興新徵程。

雨中的樹,因搏擊風雨而屹立。千難萬難,不如基層工作難。經濟發展、民生幸福、自然災害、基建配套,哪項都是對基層幹部的一大考驗。李林森知難不難,迎難而上,堅信“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洪水滔天之間,他聲嘶力竭、指揮救災,體力不支依然不下一線,實現了全鄉人員零傷亡。病重之後,他一年當做兩年幹,透支生命、透支時間,只爲乾點爲民服務的“破事”,實現一位黨員幹部的人生價值。豈不罹凌寒,松柏有本性。同爲血肉之軀,李林森不想死。爲人夫、爲人父、爲人子、爲人兄,他有太多的牽掛與不捨,但他更是人民羣衆的公僕,人性、黨性、純潔性支撐着他在爲人民服務的道路上一往無前,映照我們的是一片樹的綠茵。

雨中的樹,因無私奉獻而永存。樹,剛正不阿,正氣凜然。飢,可爲食;病,可入藥;寒,可燃燒;居,可堪棟樑之職,即便壽終入地,也可化腐朽爲礦藏,沒有一絲多餘,樹之喻於李林森可謂精妙。下基層本是一些領導幹部改善生活的好機會,但李林森趕上飯點也不讓基層單位招待,總是以一碗麪條充飢。組織部長主管人事,卻因堅持原則而拒絕了妹妹由臨時工轉爲正式工的請求。“空氣可以不乾淨,水可以不乾淨,但人心一定要乾淨”。李林森以對家人和自己近乎刻薄的無私洗刷出一顆乾淨的心。對待羣衆,他是熱忱的。老同志的危房改造,青年同志的牽線搭橋,老實幹部的提拔重用,每件工作他都牢記在心,用全部心血一一兌現。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李林森走了,他的離去無關乎生命、無關乎生死,已然超越時間與空間而存在。正如詩中所說的那樣: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他活在那碗麪裏,羣衆吃了,暖暖身子繼續趕路;他活在那片雨中,飄飄灑灑,潤物無聲;他活在那棵樹上,巍然屹立,化身爲共產黨人的精神座標。

雨中的樹,

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

雨中的樹,

把人間最美的畫卷頌讀;

雨中的樹,

我們要一同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