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喜宴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1.33W

《喜宴》講述了年輕的同性戀美籍華人偉同在父母的催促和男朋友的建議下假結婚,隨後弄假成真的故事,給我們展示了中美文化的差異。

喜宴電影觀後感

喜宴電影觀後感

看完電影《喜宴》,感觸頗多。這是一部拿來研究的電影,這是一部拿來反思的電影,它透過講述了年輕的同性戀美籍華人偉同在父母的催促和男朋友的建議下假結婚,隨後弄假成真的故事,給我們展示了中美文化的差異。雖然看片子的過程中不乏笑聲,但這絕對不是歡樂造成的結果,因此不能稱之爲歡笑。整部片子給人一種壓抑的氣氛,故事透過男主人公偉同的父母要給他相親直到後來遠赴美國來爲兒子舉辦所謂的婚禮,調子一直都比較平緩,直到好友鬧新房,偉同的男朋友賽門知道假結婚弄假成真爆發,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影片的結尾也很出乎意料,原來男主角的父親懂英語,他接受了自己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雖然是無奈的接受的,但對於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偉同的父親來說,這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故事的結尾偉同“左擁右抱”看似大團圓,偉同的父母能如願抱上孫子,偉同父母也表示了自己很高興,但這絕對沒有表示中西文化的差異就此消失了或者是互相包容了,在我看來,其實也只是表現爲一種妥協的無奈。

影片處處表現了中美文化的差異。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也很多。技術層面我也太會談,總體上講這部電影從視覺上給我們呈現的其實是樸素平視的'風格,如此就可以看出整部電影的定位應該是生活化、紀實化的。那麼我就談談我對其中有些細節的理解吧。當兒子知道父母要從美國回來時,於是立刻將家裏的擺設換了,撤掉了所有偉同與賽門的合照,還擺了中國字畫,並且在擺中國字畫的時候,是用了幾個畫面疊加且漸漸變慢,字畫的內容也是表現了中國節儉的傳統美德。這裏的情節就表現了偉同人物的矛盾性,根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德的“主我與客我”理論,“主我”從偉同的個人的主體意識來看,他是一個介紹了美國價值生活的人,並且認爲自己是同性戀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同時又由於他也是父母的兒子這一身份,由於父母對他的角色期待,所以使他不得不做一些違心的事情。這個收拾家裏換成中國特色的裝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事實上故事就是因爲他的雙重角色而展開的,因此在這部戲的大部分地方,只要有父母與賽門同時在場,我們就可以看到偉同那一張充滿壓力、無奈又矛盾的臉。貫穿整個故事的是父母倆對兒子延續香火的期望與高偉同的同性性取向,一個是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而另一個則是在違背傳統道德的性取向,在美國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國傳統與現代文化的衝突出現了。

電影中像字畫這樣中國傳統符號很多,這些符號與美國社會的現實文化的對比給我很深刻的印象。比如影片中有兩場送禮的戲,偉同母親送禮給威威跟賽門送禮給偉同的父母。偉同母親送禮給威威的時候講究的是禮物的內在的含義,而沒有講究實用性。比如說旗袍了,威威就根本很少有機會用上,而他們覺得好的就想當然的送給威威。賽門送給偉同父母的禮物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只是很實用。中國人送禮感覺就是自己覺得好的送給別人,不然的話就怕別人說自己小氣或者什麼,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的誠意。而賽門送禮就是實用,體現的美國的現實文化。還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就是偉同與威威的兩場不同的婚禮。西方文化開放自由,因此西式婚禮簡單而嚴肅,它更注重的是婚姻雙方的承諾而非外在的形式。而東方文化拘束含蓄而重視禮節,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場熱鬧瘋狂的喜宴,喜宴中的種種場景讓身爲中國人的我感到非常真實和熟悉,因爲它就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只是現在看這場婚禮是換了一個角度,換了一個場景,所以有點怪怪的。印象很深的就是威威穿着婚紗給偉同父母磕頭那裏的一段,兩個人就像木偶一樣在衆人的擺弄下完成,偉同的父親說了一段說教式的話語,他們也沒有認真聽。只是在偉同父親說道讓偉同幫助威威完成理想的時候,威威哭了。(不知道爲什麼,當時我腦海裏就冒出了幾個字,穿着婚紗拜堂,這個場景強烈的衝擊了我的視覺跟心靈,於是決定它就是題目了)然後兩個人拍照到婚禮上面的衆人起鬨,都印證了偉同母親之前說的那句“不跟人家交代,你結什麼婚哪?”中國人對家是非常看重的,因此中國人對婚姻的理解更看重的是兩個家庭的結合,而非兩個人的結合。在婚禮舉行完,他們終於可以給親戚所謂的交代了,我也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可能是對這場鬧劇終於收場的時候緊張神經暫時放鬆,可能潛意識裏面,我也站在了偉同父母這一邊。

最後的結局同性戀人終於還是走到了一起,但是他們中間卻多了一位女性要同他們一起生活;老兩口最後還是圓了抱孫子的願望,但是卻是在接受兒子畸形婚姻的前提下。雙方都做出了妥協,才使這兩種觀念——同性戀愛情觀和傳統家庭觀的矛盾暫時緩和了下來。這是愛與包容的結果,但更多的表現爲一種妥協。所以充滿了悲劇色彩。也許一開始的出發點源於愛,但幸福卻不一定是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