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17喜劇電影《樂高蝙蝠俠大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2.55W

樂高蝙蝠俠大電影是一個奇蹟,有趣的劇情讓你應接不暇,不過卻沒達到樂高大電影的高度。本站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7喜劇電影《樂高蝙蝠俠大電影》觀後感

2017喜劇電影《樂高蝙蝠俠大電影》觀後感一:

如果你喜歡樂高系列的任何一款作品,那麼《樂高蝙蝠俠》很可能是你見過的最有趣的動畫電影;而如果不是,那麼這很可能是你見過的最鬧騰/折磨的動畫電影。

但無論如何,恭喜你,你見到了整個DC漫畫改編電影範疇中最成功的一部大銀幕作品。收集和打散了整個蝙蝠俠流行品牌中積攢了幾十年的一設二設,以及一切可以挖掘的好梗爛梗,由此誕生的《樂高蝙蝠俠》自然也是直面觀衆需求的作品。就像《俠盜一號》是對“星戰”正傳的細節補充一樣,《樂高蝙蝠俠》也是對銀幕和熒屏上的蝙蝠俠形象的有益補充:雖然達不到什麼驚人的高度,但依舊是個大驚喜——華納兄弟必須意識到,(漫畫)粉絲們並不總是需要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範兒,更不需要大導演的個人創意被大製片廠暴力干預。

當然,作爲有着“樂高”和“華納”基因的動畫電影,《樂高蝙蝠俠》也不是沒有缺點:105分鐘的片長有些過長,尤其是冗長且臃腫的第三幕。同時,由於“樂高”的本質,整部動畫會感覺有點混亂,足夠製作兩部乃至三部電影的材料被一鍋燴,對那些經驗不足的觀衆來說,不僅會回憶起踩到樂高積木的腳疼,而且會誘發頭痛。

作爲一部最不蝙蝠俠而又最蝙蝠俠的動畫電影,《樂高蝙蝠俠》展現了非凡的創作水平:在喜劇和戲劇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同時又不像DCEU故作深沉。《樂高蝙蝠俠》提供了動力良好和足本的娛樂資源,情感充沛而又邏輯清晰,更有許多琅琅上口的word play雙關語和其他喜劇段子。

這不僅是我們應該擁有的,也是我們所需要的DC漫畫改編電影。

上映於2014年《樂高大電影》是“樂高”圈殺入主流娛樂的首次嘗試,得益於形式和技術上的新鮮感,不矯情不做作的劇情,個人價值和父子情感的無縫轉接,獲得了耀眼的成功。時至今日,《樂高大電影》仍然是近年來最純粹的娛樂電影。

和前作相比,《樂高蝙蝠俠》雖然驚豔不如,卻依舊是一部聰明而富有節奏、有自我意識和令人滿意的動畫電影。這遠遠要比那些將第一部電影中最有趣的配角扶正,然後用乏味和自我重複的材料堆砌填充100分鐘的動畫續集要好得多。因爲《樂高蝙蝠俠》只使用了樂高動畫風格,顯得天生活潑和色彩鮮豔,比以往任何蝙蝠俠改編作品(無論真人或動畫)都要顯得充滿活力和富有生氣。

從第一個LOGO開始,《樂高蝙蝠俠》就採用了一種詼諧的方式來調戲觀衆對超級英雄電影產生的審美疲勞——尤其是對自家暗黑系的審美疲勞。《樂高大電影》的掌門人菲爾·羅德和克里斯托弗·米勒跳槽到《韓·索羅外傳》後,接班的克里斯·麥凱顯然是個非常正確的選擇:作爲《機器雞》系列的重要元老,這種包含neta的神經刀式喜劇簡直是信手拈來,而12年以來誕生的《機器雞DC特輯》更是對漫畫宇宙的一種有趣拓展和延伸。雖然整體基調很接近亞當·韋斯特66版電視劇的大膽誇張甚至有點荒謬絕倫,但是高於基本線的.故事是不讓影片露怯的最佳保障。

在一流的製作水平保證下,不同層次的觀衆都能找到熟悉的梗——認識哥譚市的大小(和惡搞)反派嗎?認識打雷克嗎?認識索倫嗎?認識金剛嗎?認識伏地魔嗎?——這些內容將這部電影帶到了另一個有趣的高度。而大量真人畫面的靈活運用相當穿越,開槍的音響效果也是延續自《樂高大電影》的“pew pew pew”。比之更爲巧妙的則是配樂。在配樂師洛恩·巴菲的處理下,《樂高蝙蝠俠》的配樂中蘊含着超高含量的懷舊元素。66版電視劇的主題曲無處不在,89版《蝙蝠俠》中由蒂姆·伯頓長期合作者丹尼·葉夫曼創作的音樂元素得到了充分致敬,更不用提漢斯·季默爲《黑騎士》系列和DCEU創作的絃樂低音炮了。除此之外,還有無處不在的《甜心先生》原聲碟和邁克爾·傑克遜的《鏡中人》,就連孤獨堡壘孤門鈴都是從約翰·威廉姆斯的《超人》主題裏拎出來的。

配音方面,威爾·阿奈特的冷麪特質再一次很好地透過動畫配音傳遞出來,將蝙蝠俠的一碰就碎成遍地渣渣的虛張聲勢拿捏的恰到好處,這是他在《馬男波傑克》以外的另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典型形象(雖然真人演出也並不比其他喜劇演員要差,在《發展受阻》和最近露臉的《波德萊爾大遇險》中都非常有趣)。邁克爾·塞拉的羅賓依舊萌得發賤(和賤得發萌),但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的小丑一角失掉了一些角色特色,有點令人失望。

而在其他角色上,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星光熠熠,喜劇咖和流行咖無法一一列舉,僅提一例89版哈維·登特&蘭多·卡瑞辛的再度迴歸。

雖然不如《樂高大電影》那樣有顛覆感,但自嘲精神和拒絕嚴肅的調性讓《樂高蝙蝠俠》成爲了2017年最富娛樂性的(動畫)電影之一。總的來說,《樂高蝙蝠俠》爲普通觀衆提供了足夠的動作戲和幽默段子,同時也爲那些有着更多知識背景的觀衆neta了大量的流行文化和經年累月的蝙蝠俠笑話。而對於那些剛剛認識蝙蝠俠這一角色的觀衆來說,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進階指南。

和時下流行的嚴肅流暗黑流真人漫改電影相比,《樂高蝙蝠俠》提供了令人無比愉快的超級英雄鬧劇,對整個DC品牌的正面貢獻要遠遠超過任何扎克·施耐德作品。多年來我們已經看到了太多強行站隊的事情:漫威粉絲們抱怨DCEU電影華麗沉重故作深沉,DC黨反過來又譏諷漫威電影的小兒科和缺乏深度。但就現在看來,致力於瘋瘋癲癲,同時向幾十年來的蝙蝠俠IP致敬的《樂高蝙蝠俠》,很可能就是那部能夠同時滿足兩個陣營的掌上明珠。

If you wanna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and make a change.

Uuuuh!

——Batman

2017喜劇電影《樂高蝙蝠俠大電影》觀後感二:

以前打死我也想不到, 諾蘭的“蝙蝠俠”系列終結之後,最好的DC電影居然是一部樂高玩具動畫。

好吧,如果要再多打幾個標籤,可能年度最具自黑精神和最佳吐槽動畫,最佳熒幕情侶,最全邪惡卡司集合,最俗爛金歌勁曲配樂,以及最做作音效(沒錯,說的就是那個開槍“biu biu biu”)獎,都要被它收入囊中。

講真的,我一直覺得諾蘭救了喪失進取心的DC,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蝙蝠俠電影。但相比這些功勞,他的遺毒也實在不淺。自此以後,所有大熒幕上的DC英雄,就像陷入了僵硬魔咒,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超級英雄有心事有糾結有童年陰影青春期叛逆成年後中二都沒關係,可是不能整部電影全垮着個臉啊!到BVS,兩個肌肉汁男在那裏乾柴烈火苦熬150分鐘,搞得最後看氪星石的綠光都像沾着乾嘔出來的膽汁。本來高高興興看部電影,走出影院卻像被打劫了一樣。拜託觀衆花錢看超級英雄電影是來放鬆消遣的,不求你多搞笑,但好歹也給大爺們樂一個啊?

看看人家隔壁漫威,組團耍賤的,帶病賣萌的,青春中二的,全職搞笑的,穿越三生三世堅持搞基的,單槍匹馬賤萌一體毒舌無休的,有幾個玩深沉一條道兒走到黑?所以人家票房硬聲勢大宇宙版圖越來越廣闊不是沒道理的。

DC有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我不清楚,但樂高肯定知道自己不能走這樣的邪路。上部《樂高大電影》的巨大成功實際上也已經爲蝙蝠俠鋪好了道路(實際上樂高大電影中作爲配角的蝙蝠俠就已經十分搶戲和出彩)。

之前的DC電影裏,超級英雄是這樣的: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但這部電影裏的蝙蝠俠是這樣的: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布魯斯韋恩先生已經完全不在乎了好嗎?

火力全開的諷刺與自黑畫風,密集的笑點,海量的彩蛋,另闢蹊徑的人物關係詮釋——蝙蝠俠與宿敵小丑獨特的摯愛式仇恨,以及茫茫多茫茫多的經典壞蛋們的歡樂大亂鬥。

這部動畫電影,禮成,大好。

但樂高電影在國內依然面臨兩大門檻,高度還原的樂高畫風未必人人都愛,很多人甚至在觀影時會產生定格動畫的錯覺。而過度的飽和度、聲光電特效、過分的玩具細節都會讓電影在視覺上充滿壓迫感,加上超快速對白帶來的字幕讀取,真的讓人覺得眼花繚亂;另一個問題是這部電影太美式,幾乎每一幀每一段都有梗,到處都是致敬和戲仿,給這部電影做彩蛋解讀的人一定會累死。這其中又涵蓋了樂高梗、DC梗、經典影視梗,流行金曲梗,等等,開篇就是小丑帶着小丑女、鱷魚人、毒藤女、貓女、佩恩、稻草人、雙面人等蝙蝠俠故事中幾乎全體名反派出場,中段又有正義聯盟的各位大咖撇開蝙蝠俠搞週年慶舞會,再到伏地魔、索隆、金剛、史密斯特工、德古拉、小魔怪等一干經典熒幕壞蛋組團來襲,電影基本上就是一個包滿了彩蛋的盒子。沒有一定的美式動漫及電影閱讀量,對美式文化缺乏一定了解的觀衆真的會丟失很多樂趣。

所以這部電影跟辛普森一家或南方公園一樣,是包裹在歡樂吵鬧童趣畫風下的成人動畫。包括對蝙蝠俠這個角色的描寫,在戲謔嘲諷他的自戀與浮誇之外,也講述了他內心的孤獨和脆弱,以及最後的自我救贖。而這種在喧鬧之外的片刻寧靜,也避免了整部電影淪爲一場喧譁過頭的吵鬧電影。

說來說去,這大概就是那種喜歡的人喜歡的要死,無感的人覺得莫名其妙,評論兩極分化的電影。所以咯,世界大同還遠,但你可以帶着自己的另一半去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以此確定對方在品味上跟你是否爲一路人。不管一起贊或罵,選對了志同道合的夥伴,總歸是這個世上最好的事情,這也是這部電影教會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