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邊城電影觀後感模板

觀後感2.42W

大家看過邊城這部電影嗎?下面小編整理了邊城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邊城電影觀後感模板

邊城觀後感(一):

我觀看了《邊城》這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根據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的。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70歲的老船伕與外孫女翠翠相依爲命,翠翠的婚事成了老船伕的心病,他想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茶峒城裏的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天保大老生性憨厚、沉默寡言,儺送二老眉清目秀,唱得一手好山歌。兄弟倆感情深厚,卻又同時愛上了翠翠,發生了矛盾。翠翠喜歡二老,卻不肯說明心意,使老船伕很爲難。又因誤會,事情被鬧得很僵。不料,隨後傳來了大老不慎落水淹死的噩耗。老船伕明白了翠翠的心意,但二老對哥哥的死難以釋懷。老船伕前去提親,又被順順拒絕。同時順順又同意了中寨王團的提親,但二老卻仍想着翠翠而拒絕婚事,最後無奈以闖蕩爲由離開了那裏。老船伕因心力交瘁,最後離開了人世。翠翠最後明白了許多爺爺在世時所不明白的事,她接替了老船伕的工作,守候在渡船上等待二老的歸來。

《邊城》是一幕真正的感情杯具,它以翠翠的感情故事爲線索和主要資料,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的心裏變化,生動的刻畫了翠翠的羞澀、恍惚與冷漠。《邊城》講述的故事悽美動人,但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卻細膩,真實,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邊城》塑造的主人公少女翠翠,是純潔的化身,是《邊城》中最完美的靈魂,最後卻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爺爺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爲翠翠而自信驕傲,爲了翠翠能嫁到一個好人家,他辛苦操勞卻如竹籃打水一場空。天保大老爲了能夠娶翠翠,不計身份地位的差距,多次上門追求翠翠,但之後不慎溺水身亡。儺送二老爲追求翠翠,寧可不要那座新碾坊而要一艘破渡船,還在對面的山上唱了一整晚的歌,之後卻因拒絕婚事而遠走他鄉。能夠說,電影中的每一個主要人物都有一段完美的回憶和一個悲慘的結局。

《邊城》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但不是由於命運導致的悲慘,而是由於人性導致的悲慘。在世上,有許許多多的人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計他人,帶上了厚厚的面具,背叛了自己的良心。人性本是人世間最完美的東西,然而在物慾橫流的都市這個鋼筋混凝土構成的森林中,還有多少人有最初純潔的人性呢?由於在大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碌的人無力去呵護脆弱的人性,也沒有時間去注意孤獨的人性,只是任由塵埃將它逐漸掩埋,使它在黑暗的生活中漸漸地墮落。誠信的埋沒滋生了欺詐,善良的埋沒滋生了邪惡。人性中太多的完美早已被塵封在心靈中被遺忘的的一角,但是疲倦的人們哪還有閒暇去將它開啓?很多人已經開始將它們遺忘。遺忘不是一個人的罪過,但是若任由它們成爲被遺忘的記憶,成爲昨日的擁有,則將是全人類的損失。故事中,大老與二老同時愛上了翠翠,但他們之間沒有你死我活的勾心鬥角,沒有兄弟之間的反目成仇,有的只是彼此鼓勵,彼此謙讓。兩人相約爲翠翠唱歌的夜晚動人至極。但自二老開口的那一刻起,大老已經明白了自己的命運。同去的是兩顆緊緊依偎的心,歸來時一顆卻已破碎。爲了成全弟弟,大老決然出走。兩個至親的人,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遙遠的遠方直到無情的江河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在岸上遙遙地觀望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這不是個我喜歡的故事。如果翠翠能跟爺爺或儺送證明自己的想法,杯具就不會發生,遺憾也不會產生。我想,除了欣賞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就應以他們作爲教訓。無論什麼事情,機會總在自己手中,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己陷入遺憾或杯具。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向留在溪邊等待。我們每人心裏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枷鎖,也是歸宿。我更期望能在邊城中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邊城觀後感(二):

1934年,沈從文寫了中篇小說《邊城》,1984年以此爲劇本的電影《邊城》在中國上影,此電影得到沈從文的肯定和支援。其文學藝術上的價值我說不上來,只能用自己的感覺表達:清涼、細膩、純真。基於其真,我有了以下的思考:

一、電影結尾時,翠翠孑然一身於船上,直接原因是老漢的去世,深層原因則在於其父母的自殺。其父親作爲一名軍人,因爲不能戰勝感情與軍人榮耀的矛盾,一死了之。所以,站在現實的角度,作爲一個男人對子女生而不養,實爲家庭杯具之根源。另外也說明男人在那個時代的職責有多重,男人在情感上面要主動追求女方,然而物質上女方更要依靠男人。在更遠的歷史上,在更貧困的年代,男人天生具備的勞動力優勢確立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溫牀。

二、就算是在農村,經濟不富裕,老漢還是隨時帶着酒,端午不願看龍舟比賽更愛找熟人喝一杯。這種喝酒不以經濟貧富狀況決定喝不喝的現象值得思考一番。電影里老漢喝酒主要有三種狀況,分別是寒冷時暖身子、會友時聊天、吃飯時自酌;現代人喝酒主要有兩種狀況,分別是會友時聊天,聚餐時應酬。這個差別的產生主要原因是現代人很少再感寒冷、有時候各種非酒的飲料代替了自酌的酒,這是生產力提高、物質豐富的結果。現代人飯局上的酒,只有一個作用:助興,就如上門送禮一樣,起說話開題之用。這種現象就部分反射出現代人怕冷場,而冷場卻恰恰有助於思考,所以怕冷場也就是場上的人耐不住性子,大多時候說不出帶思考成果的話。如此官話、套話成風就自然構成了。這種因爲怕冷場導致的不醉不歸、套話成風就像毒品一樣,會上癮;這局中人不知不覺就陷入天天飯局、句句套話的無限循環中。肚皮大了,肝火重了,脂肪高了,明明明白不對,卻悟不出爲何不對,一句沒得辦法又將自己拉進死循環中。的確,這種飯局拉動了中國的內需,但卻助長了無知,敗壞了風氣;這樣的內需與透過犧牲環境拉動的gdp有何不同?不同的`只是拉動內需犧牲的是人體健康,是社會風氣罷了。我國經濟急需轉型,文化也急需轉型。

三、老漢去世後,翠翠似乎還在等待二老的回來,二老還會不會回來?二老什麼時候回來?二老回來時還會像當初一樣娶她嗎?從情感上,只能說是兒女情長,經看緣分。但物質上,她還得生活,她將依靠什麼生活?羅斯福發明了一套制度社會福利。《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愛人》裏有一句話簡要的總結了一個每個人都會遇到和思考的矛盾:飯都吃不起,還談什麼感情?。所以,感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只有豐富的物質才能保障豐富的情感。我國改革開放後,大刀闊斧搞經濟,到這天2012年6月7日,國家已經更加富足,有潛力保障全社會人民的最基本生活保障,低保、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生存福利保險。如果翠翠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或許老漢不會這麼悲情的死去、小溪不會那麼的清澈、沒有免費的渡船、翠翠也不會那麼孑然一身,代替的是村委領導的送暖或在養老院、溪水就應是紅色或者是黑色的、殘破的拱橋或者是高額的旅遊渡船費、翠翠被人收養或呆在孤兒院。我們此刻就生活在一個社會的過渡期,充滿了各種機遇和風險,不得不前進!

四、今年5月,電影裏的年輕演員們重聚在電影頻道《流金歲月》,電影裏的翠翠在現實中透過努力學習,做了翻譯,結婚生子,過得很好;現實中老漢已經在2010年不在了;導演凌子風也不在了;二老後期拍電影受挫折,但是也發福了;三人在電影拍完後首次重聚的另一個,大佬幾乎每年接一部戲,有一副很文藝風的形象。的卻是時間沉澱了電影《邊城》,成爲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一。同時,《邊城》的那些人經歷的歲月,也在資訊時代下讓我們這些未以前歷過的新一代中國人,感受了、體會了、感動了,也思考了。這或許就是經典的傳承價值的具體體現。我們將要做的是:繼往開來。

邊城觀後感(三):

《邊城》,現代作家沈從文的名作。沈從文系鳳凰人,一生都難以忘懷家鄉,個性是沅水,因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此爲環境題材的,《邊城》是其中代表。

故事發生在湘西一個風光秀麗,人性質樸的邊遠小城,即使是戰亂年代,仍保有一方淨土的小城,講述了翠翠及其祖父,天保大老,儺送二老等人之間發生的事。以翠翠的感情爲主線,描繪了湘西生動的社會風俗,優美的環境,純樸的人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湘西地方的風情美和人性美。

學過《邊城》之後,不禁會爲湘西美麗的環境,質樸的風情所吸引,在大腦中盡情勾勒美麗的畫卷,陶醉於青山綠水中,陶醉於端午龍舟的火熱中,陶醉於人們之間的樸實情感中,心隨着翠翠的一言一舉而起伏,爲她歡喜,爲她悲傷。

翠翠作爲主人公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她的純真和善良一向縈繞在我的心中。在文字的描繪中,我能夠想象出她美麗的樣貌,質樸的微笑,這大概是影視作品所不具有的優勢,文學作品留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每個人都能夠在心中描畫一個自己欣賞和喜歡的形象。

然而,在看過《邊城》的影片後,我卻發現影片中的翠翠和想象中的差別很大,就樣貌而言,自然不能過於苛刻,必定現實和想象總是會有差別,但有一點真的出乎我的所料,影片中的翠翠是個很沉默的主角,很少或者幾乎見不到她有什麼笑容,這對於我的想象簡直是一種顛覆。在我的想象中,翠翠就應擁有美麗而燦爛的笑容,因爲這就應是自然山水養育的少女最明顯的特徵,笑容是一個人心靈的映射,從笑容中我們便能夠看到一個人的內心,體會出她的心靈是純潔還是狡詐,是開心還是憂鬱。總之,在我看來,翠翠的笑容是不能沒有的,這就是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遺憾。

邊城觀後感(四):

以前我是多麼期望能夠觀看《邊城》的電影版,但即使如此也無非法彌補我目前的大失所望之感。

當初《邊城》吸引我的是語言和情節,遷移到電影上來,語言風格體現的效果並不佳。除去人物對話,導演大人只能用他的鏡頭詮釋沈先生陛下乾淨的鄉下風情和人文氣息,不斷放慢鏡頭的移動速度,好讓觀者彷彿隱約能回憶起書中的隻字片語。甚至導演天真地加上了一段非人非鬼的陰間女聲,這便註定了《邊城》是部杯具,悲得讓人心裏壓抑。於是在蝸牛景與魂靈聲的參雜之下,情節最後緩慢發展起來了。在它發展的過程中,我閉着雙眼道:要不是想看看演二老的人長得帥不帥(十分現實的觀念),用耳朵就能把整部電影看完,類似給盲人看的電影。故事的場景不是爺爺在和別人喝酒聊天打探情報,就是翠翠呆呆地撐渡船。這完全破壞了原著的意境。或者從根本來看,《邊城》並不適合拍成這樣的一部電影電影《邊城》觀後感精選3篇電影《邊城》觀後感精選3篇。就像現代閒着無聊,硬是把《詩經》的情詩拿來譜曲演唱,一是曲子特難聽,二是毀了情詩原先的風騷。

而《邊城》唯一使我認可的是人物性格拿捏得挺準。確實,農村的人個個都憨厚的有點傻,又充滿南方人的特點,說話喜歡九曲迴腸的和別人繞彎子,或者打着玩笑話的幌子說出那些必定被人懷疑爲真實的真話。爺爺是個典型例子,他的猶豫不決在某種程度上毀了翠翠和二老的結締良機。但正因爲此演員的演技較高明,再加上其他演員的全力配合,把觀衆的心揪得緊緊的,透但是氣來,也就停止了思考。觀衆們卻一面表現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氣勢,思想邪惡點兒的就私下嘮叨生米爲何不讓它煮成熟飯。可演員的演技把他們迷惑得忘記了這兒只是一個被封建迷信思想籠罩千餘年的小農村。所以反而我讚歎謀導演的分析潛力及用人之道的精明。

沈先生如果泉下有知我寫了這麼一篇評論,他必須能夠猜測得出中國果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並且法律已健全、言論已自由。

邊城觀後感(五):

安平盛世,只有淳樸善良的鄉土人士。徒留一縷淡淡的純潔在心中。

熒屏上,善良的人,和諧的城。簡單、純粹的生活,不禁神往。感同身受,青春的悸動。純情少年,單純女孩。質樸素顏吸引少年的眼球,健美才俊俘獲女孩的芳心。一切都那麼完美,他有他的嚮往,她有她的夢。年少的心沒有名利的負累,單純,執著。正在追求幸福,過程也快樂。稚嫩懵懂不解溫柔,體貼、幸福又豈是那麼容易追尋?望着靜女的倩影,不得觸碰。欲求而不得,終究苦悶。很對方不解柔情,嘆彼此不夠勇敢。

如若這般,靜靜地,歲月流逝。春夏秋冬,風雨霜雪,一切都那麼自然;芸芸世界,周而復始。變遷的是時光,蒼老的是心靈。煙火,一瞬即逝,終究短暫的光亮。花季時的靈魂終敵但是這似水流年的抹殺。天災人禍,不期而遇。愛親之心,無以言表。憧憬幸福,追逐夢想之時,等待的終歸是無奈悲傷。一切都變化了,人性蒼涼了,思想負累了。無語問蒼天。

終須臾,把握不住的,彷彿一切皆有定數。命運不濟,感嘆生不逢時亦無用。青春的悸動已成過去,親人的笑臉也化爲了回憶。快樂過後的悲傷痛苦,靈魂背上了深深的傷。成長着,成熟着,繼續着歲月的洗滌,只是人生再也閃爍不出美麗的光環。逝去的終究難回來,而繼續生活的信仰也消散。眼淚代替了所有的表情、情感。眼神再也無光,只有迷茫。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應當學會愛,與友情相愛,人生會有無數盞孔明燈;與親情相愛,人生會有幸福的天堂;與感情相愛,人生會有生活的信仰。須臾之景,慨嘆人生皆浮雲,欲求而得之,綢繆之時,忘卻期盼以久的夢想。青春,年少輕狂,有關成敗福禍的變動只於此。嚮往着幸福的熱情,喜歡着釋禪的清靜。彷徨着,充實着。仰望星空,更應腳踏實地。把握當下,留意踩空夢想,否則,一切都是虛妄,終會虛無。

珍惜該珍惜的,有關的一切完美;改變該改變的痛楚,無留遺憾。與衆生共自然之舞,同親人享天倫之樂。青春的,稚嫩在褪卻,成熟在長大。揚起嘴角,眼角一箋留不出的淚,唱一首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