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改寫作文

《清平樂·村居》改寫集錦15篇

《清平樂·村居》改寫1

出鄉村恬靜的氣息在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裏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白裏透粉,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茅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裏辛勤地鋤草,幹得多麼賣力呀!而二兒子也並沒有閒着,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着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着游魚,一邊剝着蓮蓬吃,搖着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清平樂·村居》改寫2

剛吃完午飯,趁着太陽還未那麼炎熱,走上一條鄉間小路,不知不覺來到了一所農家小院前。乾草和泥土蓋成的小茅草房,略顯有點矮小,但裏面卻是一片和諧。

“老婆子,這酒還挺不錯呀!香!”“呵呵,酒鬼!少喝點兒!”。從窗戶往裏望,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婦正舉着小杯子,用着當地方言談笑風生,時不時地咪一小口。聽着口音……應該是江浙一帶的人。“瞧瞧瞧,咱大兒子多有出息,果然是長大了,一大清早就出門嘍!把咱幾畝田照顧得可好哩!”老婦人笑呵呵地望望遠處的農田:“呵呵,咱們老二的手也越來越巧了……”老頭咪了一口杯中的酒,眼睛眯成了月牙兒。順着往外望,果然,老大扛着鋤頭,“哼咻!哼咻……”地鋤着地,只見鋤頭一起一落,如一道道閃電一般,時不時濺起一些土渣子。再把目光收回來,一個個頭稍微小一些的孩子,正盤腿坐在屋邊,兩隻手指捏着竹條兒,“咔噠,咔噠……”細長的手指不停地挑挑拉拉,眼神十分專注,身邊是幾個編好的精美的雞籠。

“嘿嘿!哈哈!”循聲望去,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邊上是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一個可愛的稚嫩的小孩,正趴在溪邊,搖着胖嘟嘟的雙腳,扯着溪中快要凋謝的荷花,一會兒又低下頭,專心地剝着剛摘下來的嫩蓮蓬,真是可愛!

農家生活的淳樸、幸福,那麼其樂融融,令人嚮往呀!

《清平樂·村居》改寫3

那是一個春日的下午,微風習習,帶來了些許花香。太陽那暖暖的光芒灑遍大地,讓人很舒服。

沿着小溪邊,我走過一個山坡,走過一片樹木。忽然,我的眼前忽地出現了一間茅草。乍看之下實在簡陋破舊:土的牆,木的門,連窗房上的紙也是破的。到了屋前,卻又是一番景象:院前的芭蕉,長得正好,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特別清新舒服。一陣微風拂過,那大大的葉片便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你聽,那茅草屋中傳來的陣陣笑聲是什麼?哦,原來是兩位老人用略帶醉意的吳地方言在互相取樂呢!你瞧,那位老翁面色紅潤,眼睛成了兩座拱橋,雙手起勁地拍着大腿,大概是被自己逗樂了吧!老婦也是如此,同老翁一起開心地笑着,讓人彷彿一下子回到了童年,甜甜的。

大兒子是主要勞動力,在溪邊的豆田裏鋤豆子,本來已經是汗流滿面了,可是他一聽到兩位老人的笑聲,就來勁了,做兒子的有的是力氣,讓父母放心,安心,再苦再累也值了!

二兒子正坐在門前做雞籠子,這可是件技術活,沒什麼耐心的人可是做不好這件事,二兒子就是這樣的人。他專心地做着,時不時看看溪邊勞動的大哥:大哥是個好榜樣,我要向他學習呢!

最討人喜愛的還是憨態可掬的小兒子。他躺在溪邊剝着蓮蓬,吃得正帶勁!你看,他先把蓮蓬裏拿出一個蓮子,剝了皮,向空中一扔,再嘻嘻哈哈笑起來,有幾次還扔到了自己的頭上呢!小魚在溪邊游來游去,蜻蜓在他的頭上飛來飛去……

這恬靜的景色,這融洽幸福的生活,怎能不讓人心生嚮往呢!

《清平樂·村居》改寫4

夏日裏,幽深的竹林透着勃勃生機,茂密的青草好似地毯鋪綠大地。遠處的山戀隱約可見,一條清亮的小溪靜靜地流淌。

這是一個偏僻而又清新秀麗的江南山村。小溪旁,有個又低又小茅草屋,屋裏坐着一對剛剛飲罷酒的老年夫妻,他們略帶醉意,用地方的方言談論着。只聽那老翁說:"如今的生活多美好啊,我們豐衣足食,頤養天年”。那老婦笑了笑說:“是啊,我們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孝順,老三乖巧、懂事!”說罷,望了望在屋外的三個兒子。

雖然烈日炎炎,可是生爲長子,老大依然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鋤草;老二年紀尚小,可他也沒有閒着,正在樹蔭下編織雞籠;老三最小,他橫臥在溪邊,一會兒逗逗水裏的小魚,一會兒又剝食蓮蓬,那調皮的樣子十分惹人喜愛。

這是一個多麼清幽美好的山村,一個多麼和睦美滿的家庭啊!

《清平樂·村居》改寫5

在這樣的一個山村—樹木鬱鬱蔥蔥,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你會感受到怎樣的畫面?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從夏朝就有這樣的民歌,這樣的美景,這樣愜意的生活。到了宋朝,詩人辛棄疾卻又給了我們一個異樣的畫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一所低矮的小茅屋,緊靠着淙淙的溪水邊,那潺潺的流水在日光的照射下,是那樣地柔和,是那樣地耀眼,是那樣地奪目。那溪邊碧綠的小草映襯着這所小茅屋,生活格外地香甜。那席地而坐,帶着濃濃的醉意,促膝長談的是誰?用那聽不懂的吳音休閒地聊着這聊着那的是誰?看到這場景,我們都會禁不住輕輕地問一句:誰家的白髮老夫妻?

他們的大兒正在溪水東邊鋤豆苗,帶有大哥的風範,怡然自得。讓我想起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二兒子年齡尚小,正在學着做事編制雞籠。最可愛的就是小兒子,頑皮但不失可愛,在蓮花池邊,時而捉小魚,時而剝蓮子。腦海中的畫面讓我憶起正讀中班的兒子的一首《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夜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魚兒自由自在,蓬頭稚子也當如此。

這樣的詩帶我們進入了仙境,我向往着:高峯下臨深谷,幽譚傍依,插滿竹籬的菜園,一座小屋突起,有你有我有子,日落時分,炊煙升起,其樂融融。

《清平樂·村居》改寫6

有一個人,他叫做辛棄疾,他想要去遊玩,正好經過了小村莊,他看見了村莊人民的情景之後,不禁好奇了起來。

村莊裏有一戶人家,這戶人家只有一間又矮又小的茅屋,茅屋裏有兩個已經是滿頭白髮,上歲數的一對兒老夫婦。他們喝着小酒,用着家鄉話聊起了天兒,來互相取樂,這一對兒老夫婦說說笑笑,很幸福,你喝一杯酒,我就喝一杯酒。

院子裏,有着兩個孩子,他們是老夫婦的孩子,還有一個大兒子,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田地裏鋤豆,二兒子在院子裏忙着編織雞籠,最討人喜歡的小兒子趴在地上正剝着剛剛摘下來的蓮蓬。

這時,辛棄疾吟詩了起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非常的渴望這種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看了會兒,依依不捨的走了。

《清平樂·村居》改寫7

有一天宋代大詩人辛棄疾走到了自己的故鄉,農村裏,因爲他十分嚮往農村的生活,特地從京城趕到家裏。剛到村口,他看到了一幕然後做了一首詩。

他看到有一座又低又小挨着小溪的茅草屋,聽見茅草屋裏有兩個人帶着淡淡的醉意正在互相嬉戲、逗趣,進點一看,原來是一位老夫老妻在那裏嬉戲。再往院子裏看,大兒子在溪東鋤豆,大兒子穿着一個大大的短褲,肩上搭着一條白色的毛巾,時不時的擦擦汗,頭上帶着斗笠好像太陽離他很近必須戴上斗笠才能打敗太陽。二兒子正在家裏編織雞籠,因爲雞都把剛剛做好的籠子戳破了,所以只能在從新做一個。小兒子的頑皮最討人喜歡,他把剛長好的蓮蓬摘下來了,像幹活似的,剝蓮蓬。

所以,辛棄疾寫了《清平樂·村居》這首詩。

《清平樂·村居》改寫8

我是辛棄疾,宋朝人。一回,我閒來無事,便獨自走出家門,去外頭散步。

輕風拂面,小徑兩邊綠樹成蔭,幾隻小鳥兒忽飛忽落,一會兒在地上跳來跳去,一會兒又飛到小溪邊低頭飲水,一會兒又在枝頭高歌一曲,一派鄉間美景。我大步走着,小徑一會兒彎,一會兒直,跟走迷宮一樣。漸漸地,小溪愈來愈寬,水流也緩慢下來,綠樹在突然間消失了,取之而代的是成片的長勢茂盛的青草。有人出現了,矮小的茅屋出現了,四周全是青草與野花,到處都有小蝴蝶在飛舞。

茅屋裏頭,一對頭髮花白的老婦正用鄉音聊着天。“老人家,您們兒子都上哪兒去了?”老翁悶了一口酒,笑着說:“都出去啦”。老婦也說:“來,別站着啦,進來喝幾杯。”我不好推辭,和他們喝了兩杯。我坐在窗邊,那條小溪在一頭轉了個彎,荷葉爭相冒出溪面。溪東頭,大兒子在豆地裏鋤草,那樣的有節奏,他一會兒奮力鋤起來,一會兒又停下來擦擦汗,喝口水。二兒子盤腿坐在草棚下,一絲不苟地編織着雞籠,剛剛還才編了四五圈,一眨眼的功夫,又編了七八圈。兩隻高傲的雄雞,站在牆根邊上,怒視対方,時不時地看看我。“這兩孩子真勤勞,您們老人家也算是享福啦。”我微笑地說。“哪有,兩孩子天生就這麼勤勞哪用得着我們管,一大早就起來幹活。”老翁又悶了口小酒。“連早飯都準備了。”老婦接了一句。我舉杯祝賀,老婦又說:“還有個娃兒啊,最淘氣了,又不知上哪兒玩去了。"我往窗外看去,突然瞧見了一雙沒穿鞋子的腳丫,我探了探頭,呦,這小兒子原來在這頭趴着剝蓮蓬吃呀。“老人家,您們的小兒子就在這兒啊。”我對老夫婦說,“嘿,您們瞧,又一粒,小兒子手很熟練呀。”天天剝,當然很熟啦。”老翁又喝了一杯酒,醉熏熏地說。

深夜,燭光下,我提起毛筆,詩性大發,寫了《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改寫9

一個晴空萬里的早上,宋代詩人——辛棄疾在河邊散步,忽然,他無意中看見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草屋。

茅草屋的後面是一片竹林,再遠處是幾座高山,那茅草屋的前面是一條流淌的小溪。

溪水清澈透明,連小溪裏的游魚都看得很清楚,在陽光的照耀下,溪面變得波光粼粼。水面上有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荷花完全盛開,有的荷花含苞待放,還有的荷花似放非放,那荷花白裏透粉,粉裏透紅,像是一位面帶輕紗的少女。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的襯托下更顯得碧綠可愛。

辛棄疾隱隱約約地聽到風中有喝醉酒的兩人在對話,可卻不知道是哪兩位老人在對話。走近一看,哦,原來是茅草屋的主人,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在用南方的方言聊家常。仔細聽,老爺爺說:“你做的飯真好吃。”老奶奶說:“我做的飯當然好吃啦。”老爺爺又說:“正是因爲你做的飯這麼好吃,才把咱們的三個兒子養得這麼好,這麼孝順。”

小溪的東邊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老兩口的大兒子在豆苗地裏除草。一邊除草一邊自言自語:“這豆子很快就成熟了,我們一家就可以吃上新鮮的豆子了。”他努力地除草,還時不時得擦下汗。

茅草屋的左邊有一棵健壯挺拔的梧桐樹,二兒子正坐在梧桐樹下編織着雞籠,他一邊看着奔跑的小公雞和老母雞,一邊微笑着說:“小雞們快快長大,你們的雞籠馬上就做好了,你們很快就有家了。”小雞們好像聽懂了他的話是的,跑得更歡了。

尚未成年的.三兒子十分調皮,什麼事也做不了,於是他趴在小溪旁邊,一邊調皮地抓着河裏的小魚,一邊吃着自己剝的蓮子。他邊吃邊含糊不清地說:“哎,真是太好吃了,我要把我剝好的蓮子拿回家給家人嚐嚐鮮。”

看到此情此景,辛棄疾忍不住提筆寫下了千古名著《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改寫10

我來到了一個小溪邊,看見長滿青草的溪邊有一座矮小的茅屋,我就走上去看了看,看見屋裏有一對夫婦在喝酒聊天,十分悠閒自在,看着他們高興的樣子,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這裏的風景實在是太美了,溪裏面有魚有蝦有青蛙,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蝦在河裏非常歡快;青蛙則在辛苦的爲人們捉害蟲。這麼一幅有靜有動的鄉村畫卷啊!這裏美到了妙不可言的境界。我可以想象出這裏晚上有多美:河水上浮着荷葉,幾隻螢火蟲照亮這個小舞臺,跳舞的是誰呢?答案是:荷葉。你看,荷葉在風的吹動下隨風搖曳,恰似婀娜多姿的仙子。夏天吹得風也是涼快的,如果晚上在這裏的話,那就更美了。我陶醉在這種幻想裏。

“年輕人,你在幹什麼?”突然,我聽到一位老爺爺問我。我說:“我路過此地,,過來看了看,那三個想必是您的孩子吧。”老夫說:“是的,你看我們的大兒子在溪東邊除豆地裏的雜草,他天天揮汗如雨的幹活;二兒子因爲沒到種地的歲數,所以在哪兒仔細的編雞籠;我們家最調皮可愛的就數小兒子了,你看,他正趴在溪頭剝蓮蓬呢。”

我感想太多了,提筆寫下《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改寫11

在一個小村莊,有一間小茅草屋十分引人注目,這個小屋的右邊,是清澈見底的小溪,溪旁的小草綠油油的,讓人乍得一看,就感覺渾身清涼。咱再說一說小屋,小屋裏時不時地傳來一陣歡快的笑聲,這笑聲竟然是一個老公公和老婆婆傳出來的。他倆聊的不是什麼大事,只是一些小事而已,比如說:“昨天老李家有了一個男娃,可咱家都有仨了”,“老王家的小牛丟了,剛纔看了他發現牛不見得樣子,可笑死我了!我給你學一下,就是這樣,哈哈……”

咦?前面怎麼有一個少年在耕地,那少年十不過八九,那剛毅的面孔上微微的皺着眉,我想他在思考者什麼。胳膊上有着一塊塊結實有力的肌肉。每一次揮動鋤頭時,胳膊上的青筋好似一條條蚯蚓一般,但在遠處看時,又好似一條青龍在他的手臂上環繞。雙腿好似兩根柱子一般,牢牢的豎在地上,鋤頭每一次揮舞下來時,周圍好似有一種氣勁,紮在土地裏時,鋤頭已經沒進去了,再往後一拉,一小片土地就被翻出來了。

在小屋的門旁,靠着一位少年,少年臉上十分溫和,如果不是手上正在編着雞籠的,看起來就像一個溫雅的書生一般,他雖然土了一點,可他手上的動作卻讓人咋舌不及,他的雙手好似一陣小旋風,雞籠上的竹條密密麻麻,嘴裏還嘀咕着:“今天的要多做一些,要不然明天老陳結婚的份子錢不夠了”。

小溪裏有一片荷花,荷葉襯托着荷花,荷花映着荷葉,組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有一個小孩趴在溪邊,小孩的頭髮弄成兩個辮子,被頭繩豎立着。小臉肉嘟嘟的,並且潔白如玉,好像一掐就會掐出水來。小孩肉乎乎的小手剝着蓮蓬,小臉露出滿意的笑容,小嘴裏還說着,:“這一顆給媽媽,這顆給爸爸,那兩顆給大哥和二哥。呀!媽媽的那顆弄髒了,我還得再剝一顆”。說完,小肉手又開始剝蓮蓬了。

《清平樂·村居》改寫12

有一天,我在農村經過,走到溪邊的時候,聽到了帶着醉意的吳地的方言,我仔細一看,原來是溪邊的一個低矮的茅屋。這個茅屋旁有一棵大樹,母雞帶着一羣嘰嘰喳喳的小雞們在大樹下的草地上覓食,一隻公雞像一位將軍似的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好像在保護着自己的妻兒。在茅屋後的葡萄架和茅屋上的幾個大大小小的南瓜也給茅屋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茅屋裏,一對長滿白髮的老夫婦看起來剛喝了一些酒。老翁略帶醉意地對老婦說:“哎,你呀,最近好像年輕、漂亮了不少咧!”老婦一聽,樂得嘴都合不上了:“是嗎?那你好像也沒那麼多皺紋了呀!”接着,便聽到了這老夫妻的哈哈大笑聲。

在小溪的東頭,老夫妻的大兒子正戴着草帽,拿着鋤頭給豆苗除草,一滴滴的汗水掉落在地上;他們的第二個兒子正坐在地上認真地用竹條編織着雞籠;他們最喜歡的,最小的兒子正淘氣地把溪裏的蓮蓬摘下,躺在溪頭旁的地上包蓮蓬,有時候還頑皮地跑去和小雞玩耍,他是多麼天真、充滿稚氣啊!

看到這情景,我回憶起了我的童年,感觸大發。於是,我提筆寫了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改寫13

夏日的一天,在一個小村子裏,有幾座山連綿起伏,蜿蜒起伏的羣山像一條即將騰飛的臥龍,又像曲折的萬里長城。山上樹木蔥蘢,鬱郁蒼蒼,一點也不比金山銀山遜色,正所謂“金山銀山,不如青山綠山”!

山下,十幾棵大樹疏疏朗朗,那兒一棵,這兒一株,綠得好像是用深綠顏料濃妝淡抹的一樣。旁邊一片田野一望無際,這一塊種着豆秧,那一塊種着玉米,綠油油,金燦燦,這景色也別有一番情趣。豆田裏,一箇中年人挽起褲角,戴好草帽,正在烈日下鋤草,豆大的汗珠滴入土中,正如李紳所說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啊!

田野邊上,一座茅屋後,一片茂密的小竹林青翠欲滴。茅屋前有幾棵大樹枝幹遒勁,枝葉茂盛。有對老夫妻正在絮絮談心。旁邊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正默默無語地編織雞籠,那雞籠即將編成。邊上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清澈見底,岸邊有許多青草生機勃勃。小溪裏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綻裂似的。一位四五歲的小孩小心翼翼地採了一枝蓮蓬,剝出嫩嫩的、香香的蓮籽兒,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好一派農村美景呀!

《清平樂·村居》改寫14

溫暖的春天過去了,夏天悄悄地,悄悄地,來到大地上,走進人們的生活。

太陽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整天待在家裏也悶得慌,想想還是去小溪邊走走,沿溪看看風景。

我頂着太陽,漫步來到河邊。只見溪里長滿了碧綠的荷葉,猶如一把把大傘。在幾片荷葉之間,幾朵蓮蓬探出了它們綠油油的小腦袋,羞澀地向外張望。

往前走,遠處出現了一座茅屋,接着看見了兩個孩子,比較大的孩子頭戴斗笠,握着鋤頭正在豆田裏鋤草,可能是累了,也可能太熱,他鋤了一會兒,便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再繼續幹活。

較小的孩子,正坐在樹下,手裏不知拿着什麼。仔細一看,哦!原來是在編織雞籠。瞧他編得多仔細,多認真呀!拿起竹條一根根慢慢地拉過來穿過去,不一會便編好了。他來到兩隻雞的身邊,輕輕地把雞籠罩在兩隻雞身上。

這時,茅屋裏傳來兩人的對話。我擡頭一看,原來是一對白髮夫婦正喝着酒,用吳地方言聊着天。老婦人說:“你看,大兒子多勤快,每天一起牀就到地裏幹活,二兒子做事多認真、多細心,一件事一眨眼功夫便做好了。”“是呀,咱家就小兒子最淘氣,你看——”老翁補充說道。

聽老翁這麼一說,我才發現,在荷葉下面,有一個比前兩個都小的孩子,正趴在地上剝蓮蓬呢!瞧他的臉紅撲撲的,頭上扎着兩個小辮子,像兩個小鈴鐺,那雙肉嘟嘟的小手正一下一個地剝着蓮子,真是越看越可愛!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望着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夏天的炎熱好像不值一提了。

《清平樂·村居》改寫15

在不遠的山村,靠近溪邊的一間茅草房屋,稻草做的房頂在陽光下金光閃閃,溪裏那一片一片綠中點綴着幾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蓬蓬。茅屋旁幾棵筆直的松樹挺立着,遠處的山峯連綿不斷。

我沿着石頭鋪的小路往茅草屋的方向走,便聽見了兩個蒼老的聲音和“咕咚……咕咚……”喝酒的聲音,只見屋裏有兩個老人坐在視窗,品嚐美酒,談着往年的一些愉快時光和生活經驗,臉上有着紅暈,開心地笑着。我看見那最大的兒子在小溪東邊正在種田,看他頭戴斗笠,拿着鋤頭,汗流浹背,還不時用毛巾擦一擦,從頭上流下的汗珠。苗兒茁壯地成長,看來又是豐收的一年。

二兒子正坐在家門口,一手拿着快編織好的雞籠,另一隻手拿着一條條竹條,認認真真地編織,那雞籠小巧可愛,他旁邊的雞都忍不住,想要鑽進去試一試它們的新籠子!二兒子心靈手巧地編出了一個又一個雞籠。

最可愛的是小兒子了,他趴在溪邊,頭上扎着兩個小羊角辯,剝着剛從荷塘裏摘的那綠油油的蓮蓬。他一邊剝一邊吃,嘴裏吧唧吧唧地吃着,讓你看了就垂涎三尺,恨不得也跑過去和他一起吃。

多好的鄉間情景,我都恨不得永遠都住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