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改寫作文

改寫《清平樂·村居》(合集15篇)

改寫《清平樂·村居》1

有一個山清水秀的村莊,四周青山環抱。村子裏綠樹成蔭,五彩繽紛的花兒遍地開放。一條小溪穿村而過,猶如碧綠的玉帶。在土壤肥沃、綠草如蔭的溪邊,坐落着一處矮小的茅草屋。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夫妻,他們正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相互逗趣,聽起來帶着幾分醉意。老爺爺說:“老婆子,你的廚藝真是越來越精湛了。煮出這麼鮮美的魚湯!”老奶奶說:“瞧你說的,老頭子,要是沒有你一大早天不亮就起來釣魚,我哪有魚來煮呢。”老爺爺說:“得,那謝謝了!”“老夫老妻了還謝什麼呀!”老奶奶說。“呵呵。”老爺爺笑。“別‘呵呵’了,老頭子,快把衣服脫下來讓我補補,整天都大大咧咧地,連衣服破了也不知道。”……

這兩位相敬如賓的夫妻共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很孝順,也很懂事,都在忙着自己的活兒。瞧!他們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戴着草帽,手拿鋤頭鋤草。儘管他乾的汗流浹背,但是看着這一片茁壯成長的豆苗,大兒子感到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在樹蔭下,他們的二兒子坐在板凳上,手拿着竹條,認真的編織着一個又一個雞籠,他的動作是那樣細緻、那樣熟練。這時,一羣雞突然叫起來,原來是他們調皮可愛的小兒子擺動雙腳踢到了雞羣。他趴在地上,倚着小溪一邊剝蓮蓬,一邊吃着,多麼有趣呀!

這真是其樂融融的一家啊!

改寫《清平樂·村居》2

矮矮的茅草房邊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的小溪,小溪兩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大大的荷葉在一起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綠如翡翠的大圓盤。一陣風吹過,荷葉翩翩起舞,小溪“叮咚,叮咚”地流着,好像在一起唱着優美的歌,跳着快樂的舞。咦?溪裏有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這是誰呀?哦,原來是溪前的大柏樹呀!大柏樹旁的茅草房上,結了許多大大的南瓜。房屋後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松樹林。從遠處眺望,還有一片禾苗,真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正喝着美酒,說着悄悄話呢!老爺爺笑眯眯地對老奶奶說:“你呀,真是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年輕了!”老奶奶聽了,可高興了,說:“你呀,今天怎麼這麼會說話了,是不是又做錯什麼事了?”“嘻嘻,哈哈!”屋裏傳來一片笑聲。

老爺爺和老奶奶在屋裏談天說笑,大兒子十分勤勞的在溪邊的田地間種豆子,望着一些剛發芽的豆子,擦了擦頭上的汗,高興地說:“今年一定是一個豐收年。”

二兒子正坐在大柏樹下編織雞籠,他想:等小公雞生下來,就可以和雞媽媽一起住進來了,這可是它們安全舒適的家。

小兒子呢?他正趴在溪邊剝蓮蓬吃,不時還說幾句:“這真是人間美味呀!太好吃了!”“我要多剝幾個給爹、娘和哥哥們一起吃這人間美味的——蓮蓬。”

老爺爺和老奶奶還在屋裏喝着美酒,談天說笑,快樂極了!大兒子在田地裏勤勞的幹着農活;二兒子正在爲小公雞們和雞媽媽們做安全舒適的家;小兒子則悠閒地趴在溪邊剝蓮蓬吃。

這真是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

改寫《清平樂·村居》3

一片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個小村莊。村莊的東邊有一座小房子,房子旁邊有一條小溪,溪水清澈見底,魚蝦成羣。房子裏有一對老夫妻,他們一邊喝着美酒,一邊用吳地的方談着話。老夫說:“咱們的大兒子力氣大,能幹活;二兒子聰明、編織技術好;小兒子才六歲,但特別聽話,從不搗亂。”老婦說:“對呀,老大每天種菜鋤豆,讓咱們有足夠的食物;老二給我們補衣服,不會挨凍。怪不得鄰居們都說咱們老大老二好。老三雖小,可是乖巧、不搗亂。”

這時,他們的兒子在幹什麼呢?老大在小溪東邊豆田裏除雜草,老二在織雞籠,小兒子則跑到老大面前說:“大哥,陪我玩兒吧!”老大說:“不行,小弟,我在鋤豆田裏的雜草呢,不鋤的話,豆子就長不出來,你也就吃不成你最愛吃的炒豆了。”“多長時間可以幹完?”“至少一個時辰(兩個小時)。”“時間太長了,我找二哥去!”老三立刻去找老二。“二哥,陪我玩兒吧!”“不行,我得織雞籠,否則雞全跑了。”老二說。“多長時間可以幹完?”“少說也得一個時辰。”老三隻好走開。

突然,老三看到了幾隻野雞:“對,爪幾隻野雞,回家做雞肉,爹孃一定會表揚我的!”老三立刻去抓野雞。但野雞用“車輪戰術”,一隻跑不動了,另一隻接着跑,讓老三消耗體力不少,老三跑不動了,野雞也全跑了;老三突然又看見河裏蹦出幾條鯉魚:“抓幾條鯉魚也行!”他立刻回家拿來漁網,想把漁網撒進河裏。但是,他不會撒網,不但沒抓住魚,反而把自己掉水裏了!幸虧網的另一頭掛在了岸上,老三才得以爬上岸來。

老三想,還幹什麼呢?突然,一個蓮蓬從河的另一端漂了過來,於是,他抓起蓮蓬趴着剝了起來。

改寫《清平樂·村居》4

屋檐是用茅做的,十分低小。旁邊有一條小溪,小溪清澈見底,如湛藍天空一般,明鏡如水,非常美麗,魚兒們活蹦亂跳的,好像在向人們招手。小草和百花也不甘弱,各各都爭奇鬥豔,把周圍點綴的格外美麗。屋檐下,老人們望着優美的風景,心被深深陶醉,帶些灑意在相互取樂,都笑了。旁邊的竹子們聽到了,在加快生長,一個個筍拔地而出,旁邊的母雞們聽到了,在快快產蛋,他們都想給些老人的溫暖和愛護。

溪東,大兒子在鋤豆,很勤勞,稍微有些累意,便站在田中,以求暫時的休息,若熱,便脫掉上衣,再進行勞作。

屋旁,二兒子在織雞籠,非常心巧,很專注,一但有錯,立馬改正,一個個雞籠脫穎而出,老人看此番情景,欣慰的笑了。

最開心的還是小兒子,在剝蓮蓬,十分頑皮、淘氣,把剝好蓮藕放到這邊,又放到這邊,時不時還把蓮藕扔在水裏打水漂玩。

一家人其樂融融,十分美好。

改寫《清平樂·村居》5

他一天出去遊玩兒,他來到了農村,他看到了一幅非常美麗的畫面。

在一個非常低,而且很小的小屋子,但是很漂亮。這座屋子的旁邊有一條小溪,每一天都在輕快地流動,溪聲非常的清脆、悅耳,在河的裏面還有一些蓮蓬。小溪的旁邊有很多非常綠的小草。在屋子裏面,有一對老夫婦,這對老夫婦正在快樂的聊天,他們在互相逗趣、取樂,他們說話中,看的出他們很陶醉。他們陶醉的自己有有可愛的兒子,而且他們的兒子已經能自己工作了,非常的開心。

他們的大兒子非常的勤快而且很高了,工作時自己帶着一頂很大的帽子,手裏拿着一把鋤頭,就光穿着一條褲子。他在豆田裏面乾的很快也很累。中兒子,還只能在家裏面每天編織雞籠,他在一棵樹下,拿着竹子慢慢的編制,編制出了一個和碗差不多的雞籠。小兒子最討人喜歡,她還非常的小,梳着三個小辮子,而且他非常得調皮,他就臥着在蓮蓬的下面摘蓮蓬,一邊摘蓮蓬,一邊玩兒蓮蓬,他真是太可愛了。

這真是一幅田園的美景呀!

改寫《清平樂·村居》6

有一天,宋代大詩人辛棄疾去農村旅遊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房上還長滿了爬山虎。溪邊還長了許多青青的草,草的裏面插滿了小花,顯得格外美麗。突然又看到了一對老翁、老婦喝了點兒酒帶着點微微的醉意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

辛棄疾又觀察外面看到了三個男孩。大兒子在小溪東邊鋤豆,中兒子正在織着雞籠,織的還挺好。突然又看到了最討人喜歡的調皮可愛的小兒子正趴在地上翹着腿兒剝蓮蓬。“呵呵!”辛棄疾笑了,很是喜歡小兒子這樣的一舉一動。

這樣幸福、和諧的大家庭怎能不能讓辛棄疾嚮往和喜愛呢?

從而,辛棄疾編了一首詞叫《清平樂·村居》。

改寫《清平樂·村居》7

現在是宋朝時期,在吳地那個地方,有一個寂靜的小山村,故事從這裏說起。

在一個美好的上午,在一座茅草屋旁,傳來了一陣美妙的景象。

那茅草屋屋檐是那麼矮小,那環繞着屋房的小河,正在“嘩啦嘩啦”——流水呢!小河河邊長滿又矮又青的小草。在茅草屋內,一對老夫妻正在喝酒。瞧!他們喝着喝着就醉了,開始相互誇獎起來。看啊,那位老爺爺先對那位老奶奶說了一大堆吹捧的話,把那位奶奶說的心花弄放,別看嘴上說什麼“胡說”,可心裏肯定了開了花。

他們的大兒子正在溪東頭的豆地裏鋤地呢!只見他戴着草帽,手緊握着鋤頭,一下一下的鋤着,當時是夏天,又正好是上午,那火紅的大太陽照的他是熱汗直流。

二兒子正在編雞籠。他可喜歡雞了!你看他一邊把籠子來回轉動,一邊把竹條一根根的紮上,一邊嘴裏還唸唸有詞:“1、2、3……”在他的努力下,一個雞籠完成了。

最好玩的是小兒子。只見他趴在溪邊,伸手去抓河裏的蓮蓬,摘到一個後,他邊把蓮蓬剝開,邊把剝好的蓮子放在嘴裏,腳朝上來回晃動,嘴裏還哼着歌。那樣子,別提有多可愛、多好玩了。

鄉村生活是那麼有趣,他們生在鄉村,長在鄉村,真是羨慕啊!

改寫《清平樂·村居》8

在一個寂靜的小山村裏,有一座矮小的茅草屋。旁邊的小溪歡快地向前奔跑着,叮叮咚咚地演奏着美妙的樂曲。小溪旁邊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真是風景如畫啊!忽然,聽見茅草屋內有人帶着柔媚的吳地方言,似乎正在逗趣取樂。咦?究竟是誰呢?哦!原來是一對白髮蒼蒼,年逾古稀的老夫妻呀!兩人相對而坐,互斟美酒!

老夫妻有三個懂事的兒子。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面的豆田裏鋤草呢!烈日炎炎,大兒子被太陽曬得汗流浹背,但他卻依然在豆田中賣力地幹活,從不埋怨,叫苦叫累。二兒子正在屋旁的大樹樹蔭下,用乾草編織雞籠,手指被扎破了,也不哭泣。全家也只有調皮的小兒子無事可做了!他正趴在溪邊的草地上一邊吃着蓮蓬,一邊哼着小曲兒,好不自在呢!鄉村生活就是這樣,平淡而又愜意,令人無限嚮往!

改寫《清平樂·村居》9

出鄉村恬靜的氣息在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裏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白裏透粉,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茅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裏辛勤地鋤草,幹得多麼賣力呀!而二兒子也並沒有閒着,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着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着游魚,一邊剝着蓮蓬吃,搖着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改寫《清平樂·村居》10

遠處,黛青色的羣山連綿起伏,若隱若現。近處,有一間低矮的茅草屋。屋後,一片竹林青翠挺秀,散發出特有的清香。屋前,挺立着一棵鬱郁蒼蒼的大樹,形成了一片濃密的綠蔭。樹前,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淙淙地流淌,使這靜謐的世外桃源平添了幾分生機。

河溪中,大片大片的荷葉茂盛地生長着,圓圓的荷葉就像一把把綠色的大傘,簇擁着一朵朵美麗的荷花。瞧那些荷花,粉嫩粉嫩的,形態各異,美不勝收:有的還只是一個小小的花骨朵兒;有的已綻開了一半,幾片花瓣展開來,預示着自己即將華麗地怒放;還有的全都盛開了,粉紅的花瓣圍着一圈金黃的花蕊,花蕊中央還有一個小小的蓮蓬呢!

茅屋前,有一對白髮老夫妻,剛剛喝了一些自家釀的米酒,臉頰微紅,正用吳語親熱地聊天呢!

“老伴啊,”老翁藉着酒勁,對身邊的老太說,“你瞧你,臉蛋兒紅撲撲的,還像當年一樣漂亮啊!”

老太太一聽,原本就微紅的臉更紅了,像熟透了的蘋果:“瞧你,都一大把年紀,滿臉皺紋了,還說這種話!”

“那有什麼關係呀!在我心裏,你永遠是最美的!”老翁樂呵呵地說。

老太太滿臉嬌羞:“老頭子,你今天真的喝多了!不過,我當年真沒看走眼,算是嫁對人了!你那麼體貼,又那麼勤勞能幹!瞧,我們的大兒子就特別像你,這麼熱的天,還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除草哩!”

老翁一聽老伴誇自己,不免得意起來:“可不是嘛!大兒子遺傳了我的吃苦耐勞!他種的地,每次收成都是方圓十里最多最好的!今年的收成,可全靠他啊!”

“是啊,大兒子忙着下地除草,二兒子也沒閒着。瞧,他正在熟練地編織雞籠呢!他編的雞籠,又結實又美觀,每次趕集,都能掙好幾十個銅板呢!哈哈,老頭子,你的手藝快被趕超嘍!”

老翁哈哈大笑:“是啊,二兒子心靈手巧,左鄰右舍人人誇讚。後繼有人,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咦,調皮的小兒子到哪兒去了?”

“你瞧,他呀,正躺在溪邊,有滋有味地剝着蓮子吃呢!一邊吃,一邊還不停地晃着兩隻小腳丫,實在是討人喜歡啊!”老太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悅。

“老伴啊,我們可以安享晚年嘍!”老翁欣慰地說。

在這樣一座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裏,有這樣一戶普通人家,生活雖然清苦,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其樂融融。這樣的生活,何嘗不令人嚮往呢?

改寫《清平樂·村居》11

辛棄疾來到美麗、樸素的鄉村。風景如畫的鄉村,令他心曠神怡,浮想聯翩,似乎置身在仙境中。

辛棄疾深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像剛出生的小寶寶一樣好奇地打量鄉村的一切。房子是用茅草蓋的,蓋得較低。屋檐上的花花草草,藤藤葉葉,成爲了一種裝飾,一種點綴。檐低,這些點綴,倒給人一種莫名的親和感。

茅屋前有一條小河,“潺潺”地奔跑着,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淺淺的雲影,水面像閃動的銀鍛,雲影似俏麗的花邊兒。生機勃勃的青草,如綠毯似的鋪滿了岸邊,草嫩嫩的,綠油油的,使人欣喜萬分。

隱隱約約聽見有人談話的聲音,循着走去。一看,原來辛棄疾發現了一對老夫婦,滿頭銀絲,早有了魚尾紋在眼角安家。他們不知是誰家的一對老伴兒,正有滋有味地喝着酒,臉紅撲撲的,醉醺醺的地用地地道道的南方方言互相取悅呢!聽——

“老頭子,不知爲啥,我總覺得進花甲之年的你一天比一天年輕呢?”老頭子一聽,可樂了,說:“老婆子,老實交代,你去偷吃了糖,還是嘴上抹蜜了?或是——做了什麼對不起我的事,來巴結我?”“甭想那麼多。難道說,我拍個馬屁都拍在馬腿上啦?”“不,你拍在馬肚皮上了。”……白頭偕老的他們依舊笑得如此燦爛,可謂“鶴髮童顏”。不僅醉酒,他們還陶醉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中——看!

他們的大兒子在溪的東邊鋤草,揮汗如雨,臉上卻洋溢着快樂的笑。一望無際的豆苗綠油油的,長勢喜人。他更賣力地爲豆苗除草,還高興地說:“今年一定大豐收,繼續幹,我得給爹孃和弟弟們一個驚喜!”他彷彿看見秋收時,稻穗透出微微的黃色,彷彿融了金子似的。二兒子就像“張飛穿針——粗中有細”,細心地編織着雞籠,編織着雞的歸宿,編織着一個美好的勞動之夢。他想,編好後,小雞們可以安心地住進來,安全又舒適。他編制地精湛,細緻,令人驚歎。辛棄疾最喜愛天真無邪、頑皮淘氣的小兒子,他雖然啥也不會幹,但他也不用爹孃操心,伏在河頭剝蓮蓬,時不時拿起一個吃,還喃喃自語:“真是人間的美味佳餚啊,給爹孃和哥哥們帶點兒去!”有三個如此懂事的兒,那對老伴兒,怎能不心滿意足呢?

辛棄疾微微一笑,他知道接下來他該怎麼做,鄉村美麗、樸素,的確是辛棄疾心靈最好的歸宿!

改寫《清平樂·村居》12

“嘩啦啦,嘩啦啦”,溪姑娘唱着歡快的歌曲,它的旁邊站滿了綠茵茵的草娃娃,他們正一起策劃着爲春天譜寫着一首動聽的歌曲呢。

他們歡呼着、喝彩着,彷彿是被春天的氣息所感染而興奮着。在這熱鬧的迎接會中,只有一個人一聲不吭地矗立在那,它就是一座矮小的茅草屋,從裏邊傳來一陣滄桑的聲音,似乎經歷了生活的種種考驗。他們互相逗着趣兒,聊着天,讓人深深的陶醉着。咦?這是誰呢?哦,原來是一對白髮老夫婦呀!

當然,這靜寂的茅草屋裏可不止他們這一對老夫婦。瞧!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面的豆田裏鋤着草,正午的太陽赤裸裸的照在他的身上,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裳,但是他似乎絲毫沒有感覺到一樣,一直在辛勤地勞作着,他肯定在想:父親和母親養育了我多年,現在他們老了,該是我承擔起責任,爲這個家庭付出的時候了。二兒子他是多麼的專注,心想:哎呀,我可千萬不能編錯了,如果編錯了,我可憐的小雞們冬天就沒有房子住了!最惹人喜愛的就數小兒子了,他興奮地在西邊採了一朵蓮蓬,快活地剝着蓮子吃呢,瞧他那調皮的樣子,一見就讓人喜愛。

這愜意的農家生活,怎能不令人嚮往呢?

改寫《清平樂·村居》13

陽光明媚的一天,辛棄疾出門散步,看見不遠處有個又低又小的茅屋,在茅屋的旁邊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的流着,小溪旁還開着一些美麗的荷花,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有些荷花早已露出了臉,粉裏帶白,白裏帶黃,美麗極了。荷花裏還有一些蓮蓬,草地裏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樹木矗立在那裏。

草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圍着桌子,邊喝酒邊用吳地的方言在討論家常事呢!老翁說:“老婆子,你看我們的兒子有出息了,知道幫我們幹農活了,二兒子也知道爲家庭分憂,會幹家務活了,就連以前調皮搗蛋的小兒子也聽話了。”老婦回答說:“是啊,我們有福可享了。”

就在老夫婦談論時,大兒子在山上的豆地裏鋤草,大兒子想:我在這兒幫助爸媽幹農活,幹完後肯定會非常高興的。想到這兒,大兒子乾的更起勁兒啦!看,二兒子在樹下認真地編制着雞籠,瞧,他的鼻尖上已經有了細小的汗珠了。旁邊的小雞正“咯咯咯”地叫,好像在說:“我馬上有一個新家了!”最讓人喜歡的是小兒子了。瞧,他正橫臥在草地上,腿一翹一翹的,開心地數着蓮蓬,一邊數着一邊自言自語:“這個給爹,這個給大哥,這些給二哥,這個給我……”就這樣,這個頑皮的孩子開心極了。

辛棄疾看到這裏,心想:這一家人可真幸福,相處得真和諧呀!

改寫《清平樂·村居》14

剛吃完午飯,趁着太陽還未那麼炎熱,走上一條鄉間小路,不知不覺來到了一所農家小院前。乾草和泥土蓋成的小茅草房,略顯有點矮小,但裏面卻是一片和諧。

“老婆子,這酒還挺不錯呀!香!”“呵呵,酒鬼!少喝點兒!”。從窗戶往裏望,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婦正舉着小杯子,用着當地方言談笑風生,時不時地咪一小口。聽着口音……應該是江浙一帶的人。“瞧瞧瞧,咱大兒子多有出息,果然是長大了,一大清早就出門嘍!把咱幾畝田照顧得可好哩!”老婦人笑呵呵地望望遠處的農田:“呵呵,咱們老二的手也越來越巧了……”老頭咪了一口杯中的酒,眼睛眯成了月牙兒。順着往外望,果然,老大扛着鋤頭,“哼咻!哼咻……”地鋤着地,只見鋤頭一起一落,如一道道閃電一般,時不時濺起一些土渣子。再把目光收回來,一個個頭稍微小一些的孩子,正盤腿坐在屋邊,兩隻手指捏着竹條兒,“咔噠,咔噠……”細長的手指不停地挑挑拉拉,眼神十分專注,身邊是幾個編好的精美的雞籠。

“嘿嘿!哈哈!”循聲望去,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邊上是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一個可愛的稚嫩的小孩,正趴在溪邊,搖着胖嘟嘟的雙腳,扯着溪中快要凋謝的荷花,一會兒又低下頭,專心地剝着剛摘下來的嫩蓮蓬,真是可愛!

農家生活的淳樸、幸福,那麼其樂融融,令人嚮往呀!

改寫《清平樂·村居》15

鳥兒嘰嘰喳喳地唱着動聽的歌,村莊裏各人都在忙各人的事。深處,溪邊,住着一戶幸福美滿的五口之家。

矮矮的茅屋在這美景的環繞下,越發顯得古老。茅屋邊上潺潺的小溪上種着許多荷花,正逢八月,荷花開得旺,姿態各異。有的把粉紅色的嫩花瓣全部舒展開,呼吸着陽光的清香,感受着陽光的溫暖,像一位毫不拘束的美麗夫人;有的如一位羞澀的少女,不敢出來;還有的稍稍撥開花瓣看望着外面的世界。沿着小溪東邊是一片豆田。

茅草屋裏隱隱約約傳來談笑的聲音。走近細聽,柔媚的吳地方言順窗而出。搖搖撞撞。一看,正是一對白髮夫婦。古老的桌子上擺着一罈美酒。老翁舉起酒杯,一陣痛飲,才見得老婦笑盈盈地把老翁手裏的杯放下,道:“別喝太多,喝酒傷身吶!”

“你也不是嘛,都一把白髮了還喝酒幹活,活就交給孩子吧。”老翁帶着濛濛的醉意。

倆人正取樂呢。看來這對夫妻年紀很大了。到底是誰呢?

遠遠望去,豆田裏有個忙碌的身影。他精神飽滿,正拿着鋤頭給豆芽們除草呢!原來他就是剛纔那對老翁老婦的大兒子。他繼續除草,豆大的汗珠一滴滴滴到了地上。稍作休息,揮揮汗就如下雨一般。

一棵大樹下,一個少年正在編織雞籠,他就是夫婦的二兒子。瞧他那神情專注的模樣,可真勤勞。

小兒子呢?看他多討人喜歡,在溪邊翹着小腳剝蓮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