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改寫作文

清平樂·村居改寫15篇

清平樂·村居改寫1

鳥兒嘰嘰喳喳地唱着動聽的歌,村莊裏各人都在忙各人的事。深處,溪邊,住着一戶幸福美滿的五口之家。

矮矮的茅屋在這美景的環繞下,越發顯得古老。茅屋邊上潺潺的小溪上種着許多荷花,正逢八月,荷花開得旺,姿態各異。有的把粉紅色的嫩花瓣全部舒展開,呼吸着陽光的清香,感受着陽光的溫暖,像一位毫不拘束的美麗夫人;有的如一位羞澀的少女,不敢出來;還有的稍稍撥開花瓣看望着外面的世界。沿着小溪東邊是一片豆田。

茅草屋裏隱隱約約傳來談笑的聲音。走近細聽,柔媚的吳地方言順窗而出。搖搖撞撞。一看,正是一對白髮夫婦。古老的桌子上擺着一罈美酒。老翁舉起酒杯,一陣痛飲,才見得老婦笑盈盈地把老翁手裏的杯放下,道:“別喝太多,喝酒傷身吶!”

“你也不是嘛,都一把白髮了還喝酒幹活,活就交給孩子吧。”老翁帶着濛濛的醉意。

倆人正取樂呢。看來這對夫妻年紀很大了。到底是誰呢?

遠遠望去,豆田裏有個忙碌的身影。他精神飽滿,正拿着鋤頭給豆芽們除草呢!原來他就是剛纔那對老翁老婦的大兒子。他繼續除草,豆大的汗珠一滴滴滴到了地上。稍作休息,揮揮汗就如下雨一般。

一棵大樹下,一個少年正在編織雞籠,他就是夫婦的二兒子。瞧他那神情專注的模樣,可真勤勞。

小兒子呢?看他多討人喜歡,在溪邊翹着小腳剝蓮蓬呢!

清平樂·村居改寫2

屋檐是用茅做的,十分低小。旁邊有一條小溪,小溪清澈見底,如湛藍天空一般,明鏡如水,非常美麗,魚兒們活蹦亂跳的,好像在向人們招手。小草和百花也不甘弱,各各都爭奇鬥豔,把周圍點綴的格外美麗。屋檐下,老人們望着優美的風景,心被深深陶醉,帶些灑意在相互取樂,都笑了。旁邊的竹子們聽到了,在加快生長,一個個筍拔地而出,旁邊的母雞們聽到了,在快快產蛋,他們都想給些老人的溫暖和愛護。

溪東,大兒子在鋤豆,很勤勞,稍微有些累意,便站在田中,以求暫時的休息,若熱,便脫掉上衣,再進行勞作。

屋旁,二兒子在織雞籠,非常心巧,很專注,一但有錯,立馬改正,一個個雞籠脫穎而出,老人看此番情景,欣慰的笑了。

最開心的還是小兒子,在剝蓮蓬,十分頑皮、淘氣,把剝好蓮藕放到這邊,又放到這邊,時不時還把蓮藕扔在水裏打水漂玩。

一家人其樂融融,十分美好。

清平樂·村居改寫3

昨天早上我聽說金兵在城鎮大肆搶奪,掠殺,鎮上血流成河,慘不忍睹。昨晚我又喝的爛醉,還沒上牀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早上醒來,我只覺得胸口發悶,想到外面走走透透氣。

我一邊走一邊回想:如果我能重新回到戰場,在戰場上奮勇廝殺,那該多好啊!可惜,我再也見不到那種景象了。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它緊靠着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在這小溪裏能看見小魚在水裏游來游去。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和五顏六色的野花。這時我看到一對老翁和老媼在喝酒。他們用吳地方言有說有笑,將我吸引了過去。

那個老媼一見到我就站起來很有禮貌地對我說:“辛先生,您來的正是時候啊!久仰大名,想請您來吃一頓飯。您不嫌棄的話,還請來與我們一起吃飯吧!”我聽了十分高興,於是留在茅屋裏吃了一頓飯。

酒足飯飽之後,老媼介紹着他們一家五口說道:“看,我們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邊鋤豆呢!”我向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我向大兒子揮了揮手,大兒子也停下手中的活,向我揮了揮手。老媼接着說:“那是我的二兒子,他在溪邊織着雞籠。”二兒子也趕忙向我揮了揮手。“瞧,那是我們的小兒子,他很淘氣。唉,他又在那吃蓮蓬了。兒子,快,快來跟辛先生打招呼!”小兒子噗通一下跳進了小溪裏,笑嘻嘻地揮了揮手,又專心地去吃蓮蓬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憶起我坎坷人生,如若不得何苦要追求報答祖國呢?在寧靜的鄉村裏豈不是更好?於是我不禁吟誦道: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

清平樂·村居改寫4

有一天,宋代大詩人辛棄疾去農村旅遊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房上還長滿了爬山虎。溪邊還長了許多青青的草,草的裏面插滿了小花,顯得格外美麗。突然又看到了一對老翁、老婦喝了點兒酒帶着點微微的醉意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

辛棄疾又觀察外面看到了三個男孩。大兒子在小溪東邊鋤豆,中兒子正在織着雞籠,織的還挺好。突然又看到了最討人喜歡的調皮可愛的小兒子正趴在地上翹着腿兒剝蓮蓬。“呵呵!”辛棄疾笑了,很是喜歡小兒子這樣的一舉一動。

這樣幸福、和諧的大家庭怎能不能讓辛棄疾嚮往和喜愛呢?

從而,辛棄疾編了一首詞叫《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改寫5

矮矮的茅草房邊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的小溪,小溪兩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大大的荷葉在一起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綠如翡翠的大圓盤。一陣風吹過,荷葉翩翩起舞,小溪叮咚,叮咚地流着,好像在一起唱着優美的歌,跳着快樂的舞。咦?溪裏有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這是誰呀?哦,原來是溪前的大柏樹呀!大柏樹旁的茅草房上,結了許多大大的南瓜。房屋後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松樹林。從遠處眺望,還有一片禾苗,真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正喝着美酒,說着悄悄話呢!老爺爺笑眯眯地對老奶奶說:你呀,真是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年輕了!老奶奶聽了,可高興了,說:你呀,今天怎麼這麼會說話了,是不是又做錯什麼事了?嘻嘻,哈哈!屋裏傳來一片笑聲。

老爺爺和老奶奶在屋裏談天說笑,大兒子十分勤勞的在溪邊的田地間種豆子,望着一些剛發芽的豆子,擦了擦頭上的汗,高興地說:今年一定是一個豐收年。

二兒子正坐在大柏樹下編織雞籠,他想:等小公雞生下來,就可以和雞媽媽一起住進來了,這可是它們安全舒適的家。

小兒子呢?他正趴在溪邊剝蓮蓬吃,不時還說幾句:這真是人間美味呀!太好吃了!我要多剝幾個給爹、娘和哥哥們一起吃這人間美味的蓮蓬。

老爺爺和老奶奶還在屋裏喝着美酒,談天說笑,快樂極了!大兒子在田地裏勤勞的幹着農活;二兒子正在爲小公雞們和雞媽媽們做安全舒適的家;小兒子則悠閒地趴在溪邊剝蓮蓬吃。

這真是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

清平樂·村居改寫6

一間低矮的茅屋,溪邊長滿了翠草。兩位老夫妻坐在茅屋長方形窗內,老翁手拿白色的玲瓏酒杯盤腿坐在桌邊,老婦則低頭靠在老翁身邊,老翁略帶酒意似的用南方的方言與老婦相互逗趣、取樂,只見老婦面帶笑意地看着老翁,讓人奇怪的是,這對白髮蒼蒼、其樂融融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老婦?原來是三個兒子的父母啊!大兒子在溪東頭的地裏鋤地,他直起腰,向四周望去,只見大家都在鋤地,他便更買力地幹起來。二兒子十分孝順,他見雞籠破了,便坐下編雞籠,雖然將手扎破了,但是他還是編好了。最可愛、頑皮的小兒子爲了不讓父母發現,臥在小溪旁邊茅屋窗下剝着蓮蓬。

是啊!老夫婦是該笑。笑他們擁有三個好兒子;笑他們生活在美麗的環境裏:滿小溪的蓮蓬;滿地的青草;滿屋頂的南瓜;滿後院的樹木;滿院子的家禽……

清平樂·村居改寫7

草房子雖然又低又小,但是可以住人。溪水上長滿了花花草草,上面飛滿了小蜜蜂和小蝴蝶。小蜜蜂的身上長滿了很多毛絨絨的小球,極爲可愛,小蝴蝶辛勤忙碌着,正在翩翩起舞。

老爺爺和老奶奶在一起喝酒作樂。他們用着當地口音說着悄悄話。他們一邊談着樂事,一邊回憶着青春,一邊喝着小酒,才一會兒,就有了幾分醉意,不過他們的心情極好。

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邊鋤豆,滿頭大汗的,連上衣都脫了。他幹累了,就靠在鋤頭上休息一會。過一會兒,又開始鋤草。草的長勢旺盛,再不鋤草,草就會爭奪豆子的養分。

中兒子正在織雞籠。雞在院子時跑來跑去,他們家養了好多隻雞。雞籠已經不夠用了,現在正是農閒時分,應該做好準備。

最喜歡小兒子了。他正趴在地上,順手摘了一個蓮蓬,趴在地上一邊唱着歌,一邊剝着蓮子津津有味地吃着。你瞧,他臉上露出來的天真,眉間的笑意,還有那兩顆可愛的牙齒,真是太讓人喜歡了。

真羨慕這一家人的生活,太幸福美滿,這不正是我們國強民富的象徵。

清平樂·村居改寫8

“唉,大宋什麼時候才能強盛呢?”辛棄疾一邊喝着悶酒一邊抱怨着。“皇帝被‘投降派’矇蔽了雙眼,把我們這些憂國憂民之士全都‘送’出都城,我只能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呀!”只見他狠狠地將酒瓶摔倒在地上,“譁”一聲巨響,打破了夜晚的寧靜。不久辛棄疾在沉沉的醉意中昏睡過去。

當他睜開雙眼時,一縷縷陽光酒入家中,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可辛棄疾仍然因自己的煩惱而苦悶着。他低着頭走出了家門,在稻田旁緩緩地走着,一條淙淙的小溪讓辛棄疾停下了腳步,許多碧綠的荷葉將小溪裝扮得十分美麗,湖水也顯得更加清澈透亮;若仔細觀摩,竟有幾株荷花星星點點地分佈在荷葉裏,展示着自己的魅力與芬芳,再往湖裏一望,金魚和青蛙作伴,玩起了捉迷藏。

辛棄疾又向前走了兩步,松樹和柏樹竟然都鬱鬱蔥蔥,高大挺拔了。小鳥們也在這些大樹上快樂地棲息,時不時能聽到它們動聽的歌聲。樹下,玫瑰們享受着樹陰帶來的清涼。眼前的景色讓辛棄疾不禁感慨道:“春無竟悄無聲息的到來了!”

“老伴兒,你今年釀的酒可真香,我好喜歡哩。”隨着一聲爽郎的聲音,辛棄疾定晴一看,原來不遠處是對滿頭白髮的老夫妻。“你就別老誇我了,趕緊把桂花酒喝完,別等到它無味變冷了。”老婦一邊微笑着一邊催促着老翁。老翁的臉好似火紅火紅的蘋果,剛邁開腿,就像才學會走路的孩子跌跌撞撞的,老婦連忙牽着他的手回屋裏去。

“老伴兒,今年可多虧了大兒子呀,要不是他,我們就不會有大豐收了!”老婦和老翁聊起了家常,辛肅疾聽到這,下意識地望向了稻田,一位健壯的青年頭戴着斗笠,掄起鋤頭,光着身子用力地耕着地,陽光直射在他身上,豆大的汗珠滴在了田間,可他卻沒有一絲抱怨。再近些,只見一位十歲左右的少年在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去仔細編織着雞籠,編完後他還還把小雞們招過來試一試,剛好十分合適,三兒子露出了微笑,“啪”一陣水聲吸引走辛棄疾的目光,他回頭一看,原來是這家裏最小的兒子,正在水裏找新鮮的蓬蓬呢,只見這個“淘氣包”拿着一朵大蓮蓬上了岸,已成“落河雞”的他顧不上溼透的自己,竟坐在溪邊剝開蓮遙,摳出蓮子,細細的品嚐起來:“呸!真苦,我就不信吃不到甜的!”只見他這次很慎重的選擇了一顆蓮子,去掉蓮心,放進嘴裏嚼了嚼,“呀!真甜!”圓圓的眼睛眯成了月牙,這下他高興地蹦了起來。辛棄疾看到這一幕,許久未笑的臉上不禁露出一絲歡喜。

夜晚回到家,白天那一家人的歡樂場景,又出現在了他的腦海裏,他不禁吟誦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樣安逸祥和的生活不就是他最渴望的嗎?多麼希望大宋的每個百姓都能過上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啊,辛棄疾漸漸沉入夢鄉……

清平樂·村居改寫9

出鄉村恬靜的氣息在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裏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白裏透粉,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茅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裏辛勤地鋤草,幹得多麼賣力呀!而二兒子也並沒有閒着,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着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着游魚,一邊剝着蓮蓬吃,搖着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清平樂·村居改寫10

這天,陽光燦爛,風兒正好,我踩着溪邊碧綠的草地,看着一條條小魚在水裏歡快的游來游去,突然覺得十分無聊。

我跑回去央求:“娘,我去跟大哥一塊鋤草,可以嗎?”“不行,你還太小,拿不動鋤頭。”“那我跟二哥一塊織雞籠吧!”“不行!”爹孃還沒開口,二哥先搖着頭,“還幫我呢,上次你就把我編雞籠用的藤草弄得亂七八糟。”

唉,我只好躺在草地上聽蟲子叫。忽然,我好像聽見父親和母親在說話,便輕手輕腳地溜回去,趴在窗戶下偷聽,“大兒子和二兒子都長大了,都會幫我們幹活了。”母親說着笑着,“咱們小兒子也長大了,這麼好的天兒,不去玩,還想着幫大兒子和二兒子的忙。”我聽得臉直熱,其實我是想人陪我玩啊。

我跑到田邊,大哥的草帽像一頂遮陽傘,但還是滿頭大汗。突然,他停住了,扶着鋤頭,擦了把汗,手一甩,我明顯地看到手上的汗水像下雨一樣落到地裏,真想跑過去幫他一把。轉過身,我又看到二哥正拿着乾草織着雞籠。突然,他皺着眉頭,把手放到了嘴裏,一定是被草劃傷了。唉,他們倆真是辛苦!

一陣風吹來,溪裏的蓮蓬來回晃動。我立刻跑過去,摘下一個大的,趴下來,仔仔細細地剝起蓮子。白白嫩嫩的蓮子,我一個也捨不得吃,想着大哥吃下它,喉嚨不幹了,二哥吃下它,手不疼了,我趕緊把口水嚥了下去,剝得更起勁了……

清平樂·村居改寫11

陽光明媚的一天,辛棄疾出門散步,看見不遠處有個又低又小的茅屋,在茅屋的旁邊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的流着,小溪旁還開着一些美麗的荷花,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有些荷花早已露出了臉,粉裏帶白,白裏帶黃,美麗極了。荷花裏還有一些蓮蓬,草地裏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樹木矗立在那裏。

草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圍着桌子,邊喝酒邊用吳地的方言在討論家常事呢!老翁說:“老婆子,你看我們的兒子有出息了,知道幫我們幹農活了,二兒子也知道爲家庭分憂,會幹家務活了,就連以前調皮搗蛋的小兒子也聽話了。”老婦回答說:“是啊,我們有福可享了。”

就在老夫婦談論時,大兒子在山上的豆地裏鋤草,大兒子想:我在這兒幫助爸媽幹農活,幹完後肯定會非常高興的。想到這兒,大兒子乾的更起勁兒啦!看,二兒子在樹下認真地編制着雞籠,瞧,他的鼻尖上已經有了細小的汗珠了。旁邊的小雞正“咯咯咯”地叫,好像在說:“我馬上有一個新家了!”最讓人喜歡的是小兒子了。瞧,他正橫臥在草地上,腿一翹一翹的,開心地數着蓮蓬,一邊數着一邊自言自語:“這個給爹,這個給大哥,這些給二哥,這個給我……”就這樣,這個頑皮的孩子開心極了。

辛棄疾看到這裏,心想:這一家人可真幸福,相處得真和諧呀!

清平樂·村居改寫12

在一個烈日當空、驕陽似火的夏季裏。在一個景色秀麗宜人的鄉村裏,有一戶人家過着恬靜安寧的田園生活,這戶人家的茅屋低小,茅屋兩旁各是芭蕉和楊槐,這楊槐是這戶人家的“乘涼亭”。茅屋的後邊有着一片茂盛的竹林,這些竹葉被微風吹得“沙沙”響,從而也交織成了歡快和諧的交響樂。茅屋被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包圍着,在碧波盪漾的河裏長滿了粉紅色的荷花,小魚正在蓮葉間嬉戲。茅屋近處是一片片豆田,猶如綠色的海洋。遠處則是一座座小山,彷彿連綿起伏的波濤。

這戶人家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從黃中帶紅的面板中可看出有三分醉意,他們彼此之間十分親熱,正用好聽的吳音談着家中事。

“老伴兒,你看咱家的大兒子,現在烈日當空,他竟戴着涼帽在豆田鋤草,真能幹啊!”老夫君看着兒子點點頭對老婦人說。

“對啊,他多麼像年輕的你那麼勤勞啊!”老婦人臉上洋溢着笑容說。

“老頭子兒,你看看我們家的二兒子,真是心靈手巧啊,編的雞籠多好呀。”老婦人指點指二兒子感到自豪的對老夫君說。

“你說的對啊,咱倆兒老了,不能賺錢了,二兒子可真是咱家的‘財富之柱’啊。”老夫君倍感自豪。

“哎喲,小兒子正躺臥在小溪旁剝蓮蓬吃。哦,真夠頑皮無賴的,我是多麼想望子成龍啊,咱家從沒出過狀元,希望他長大能高中狀元。”老婦人目光轉到了小兒子身上,沉迷於望子成龍的夢想中。

“咱家真是溫馨幸福呀,有大兒子種糧可吃,二兒子編籠賺錢,小兒子可能高中狀元,多好呀,哎呀,小兒子吃了那麼多,一定餓了,我得去買 點的,順便幫他報個名上學堂囉。”說着就興高采烈的走了。

這種恬靜安寧的田園生活真是令人神往啊!我的心中情不自禁地涌出這麼一首詞:

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無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改寫13

有一天,宋代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辛棄疾,來到了一個山澗裏的小村莊。他定居以後,來到溪邊散步。他一邊走,一邊想:寫些什麼好呢?

不知不覺,辛棄疾來到一個地方,流水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循着水聲望去,遠遠地望見了一條明如玻璃的帶子——小溪!細看,小溪上還長着綠油油的小草,可真讓人喜啦!小溪的拐角處,還有一個又低又小的茅屋。細聽,除了叮咚溪水,還有人在說吳地的方言互相逗樂的聲音,是誰呢?原來是茅屋裏的老翁、老婦,臉上醉醺醺的,不知是喝了酒,還是喜歡鄉下生活。走近再看,他們還有三個兒子呢!大兒子在溪的東邊裏的豆田裏鋤草,不時停下來甩甩汗,又繼續幹活。二兒子在屋前織雞籠,織完一個後,一邊伸個懶腰休息,一邊看着自己織的雞籠。最喜歡的是小兒子,他臥趴在地上,剝蓮蓬玩。有時還會偷吃一顆蓮子,小兒自身頑皮呀!

辛棄疾眼前動人的一幕幕,令他感動。於是,他就寫下了這首詞,名爲《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改寫14

雞一叫我就起牀了,突然一陣咕嚕咕嚕響,我連忙躲進被子,探出頭,左看看右瞅瞅,終於找到了真正的發聲者——我的肚子!“嗯,得找點東西吃了!”我一邊嘟囔着,一邊揉着肚皮,“我這就去餵飽你,你乖乖的!”

說着,我習慣性往東邊一瞄,果然,豆田裏有個熟悉的身影。大哥又在鋤地了,不用說,今天一定又天不亮就起牀了。他猛一下把鋤頭砸進地中,我看着都替他累。再累,他也不肯休息的,一直彎着腰,頭也不擡一下。

“起來啦!”冷不防冒出來一個聲音,嚇得我差點扭傷了脖子。“哎呀,是你啊,二哥,又嚇我!”說着我後退一步,看準時機,溜到了一棵樹後面,藏到一叢高高的草裏面,大喊一聲,“捉迷藏啦!”哈哈,我暗自得意,看你們誰能找到我!

等了半天,沒人過來。我扒開草叢一看,二哥,還正忙着編他的雞籠呢。大哥的鋤頭也一下都沒有閒着。

不跟我玩?算了,不理你們,我還得弄點蓮蓬解解饞呢。跑到溪邊,我伸長胳膊,摘下來一個最大的蓮蓬,趴在地上,一邊唱着:“蓮子蓮子一大堆,轉眼一大堆……”一邊往嘴裏扔着蓮子。真好吃,越吃越好吃,爹孃在哪兒?得給他們嚐嚐。我趴在地上,認認真真剝了半天,一個都沒捨得吃,往衣服裏一包,轉身就往家裏跑。

剛跑到窗戶邊,我停住了,爹孃正在裏面喝酒呢,一邊喝一邊笑:“鄰居們都說咱倆最有福氣啦,仨兒子都懂事孝順!”“那當然,我最孝順啦!”我一邊喊着,一邊跑了進去……

清平樂·村居改寫15

在這樣的一個山村—樹木鬱鬱蔥蔥,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你會感受到怎樣的畫面?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從夏朝就有這樣的民歌,這樣的美景,這樣愜意的生活。到了宋朝,詩人辛棄疾卻又給了我們一個異樣的畫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一所低矮的小茅屋,緊靠着淙淙的溪水邊,那潺潺的流水在日光的照射下,是那樣地柔和,是那樣地耀眼,是那樣地奪目。那溪邊碧綠的小草映襯着這所小茅屋,生活格外地香甜。那席地而坐,帶着濃濃的醉意,促膝長談的是誰?用那聽不懂的吳音休閒地聊着這聊着那的是誰?看到這場景,我們都會禁不住輕輕地問一句:誰家的白髮老夫妻?

他們的大兒正在溪水東邊鋤豆苗,帶有大哥的風範,怡然自得。讓我想起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二兒子年齡尚小,正在學着做事編制雞籠。最可愛的就是小兒子,頑皮但不失可愛,在蓮花池邊,時而捉小魚,時而剝蓮子。腦海中的畫面讓我憶起正讀中班的兒子的一首《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夜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魚兒自由自在,蓬頭稚子也當如此。

這樣的詩帶我們進入了仙境,我向往着:高峯下臨深谷,幽譚傍依,插滿竹籬的菜園,一座小屋突起,有你有我有子,日落時分,炊煙升起,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