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改寫作文

改寫《清平樂·村居》(通用15篇)

改寫《清平樂·村居》1

一天,北宋詞人辛棄疾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看到遠處綿延起伏的羣山環抱着。路邊,一棵棵垂楊柳在微風中舞動起腰肢,那一條條長辮子垂蕩在小溪中,頓時小溪盪漾起了一圈圈波紋。

小溪清澈照人,能夠清楚地看見溪中的水草淤泥,來回穿梭的魚蝦……溪中有十來枝荷花,有的含苞待放,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經完全開放,露出嫩黃的花蕊;有的謝了,只剩下了一個蓮蓬頭。溪邊長滿了青草,如密密的厚發,依着一叢蒼翠挺拔的竹子,茂密的竹葉,綠得冒油。一棵合抱粗的老桑樹,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鬱鬱蔥蔥,充滿生機。小溪後面臥着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

門口,一對滿頭銀絲的老年夫妻,剛剛飲罷了酒,親熱地坐在一起,悠閒自得地聊天。隱隱約約好像在說“大兒子真能幹,把我們的活兒都包了,讓我們在家養老,呵呵……”“二兒子也不錯,心靈手巧。”“咱們的小兒子也很不賴,又乖又可愛。”

看,大兒子在溪東給豆鋤草,他頭戴草帽,汗珠不停往下淌。二兒子坐在家中的院子裏,用柳條編織雞籠,編得一心一意沒一個差錯。小兒子呢?哦,他淘氣地在小溪邊躺臥着,正拿着那新鮮的蓮蓬,剝蓮子吃呢。

看到這兒,辛棄疾不由地感嘆到:如果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能過上這種安居樂業、自由自在的生活,那該有多好。辛棄疾頓時詩興大發,隨口吟出膾炙人口的名詞《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

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改寫《清平樂·村居》2

太陽高掛空中,鳥兒“嘰嘰”叫喚,喚醒了一天的期待……

一座座高山,在人們眼中樹立而起。在旁,小溪正在“嘩嘩譁”地唱着歡樂曲。水珠寶寶們在圓圓的荷葉上嬉戲、玩耍。溪旁的碧草,享受着風的擁抱……新的一天已到來。

那低小的檐屋裏,坐着兩位老夫婦,雖已白髮蒼蒼,但臉上浮現出和藹的微笑。他們舉杯飲酒,互相逗樂着,在窗前望着他們的兒子。

循着溪水往上走,便可以望見一個辛勤勞作的身影,是誰呢?是那兩位老夫婦的大兒子。他光着膀子,不停地鋤着地裏的雜草,播種下新的希望。汗水已順着他的臉頰流到了身上,但他毫不在乎,好像在想:“我一定要好好種田,讓大夥兒有好東西吃!”

二兒子更是心靈手巧,他坐在樹陰底下,編織着雞籠。小雞,母雞,都圍着他繞圈圈,歡叫着,好像在感謝二兒子呢!竹條在他手中自然地上下翻飛着,發出有規律的音響!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趴在窗下,兩腳在空中上下襬動,兩個葫蘆辮也在一抖一抖的。風,慈母般地撫摸着他的臉頰。但他還在那剝着蓮蓬,偷吃取樂呢!樹葉也被他逗得“沙沙”作響……

晚風輕指着大地,張開了它那寬大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改寫《清平樂·村居》3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着一個僻靜而又清新秀麗的小山村。碧波盪漾着的小溪兩旁,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和翠綠的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玉盤。荷葉旁邊還開滿了顏色各異的荷花,白的似雪,黃的賽金,粉的似一張張少女的臉頰,茂密的小草鋪滿了大地,給這樣的小山村增添了無限生機。

小溪旁是一間茅草屋,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茅草屋裏,居住着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剛剛飲完幾杯甜美的小酒,都略帶着一點酒意,用吳地的方言有說有笑起來。只見老翁笑着說:“如今我們三個兒子都懂事了,而我們又過上了美好、豐衣足食的生活,我們可以安享晚年了。”老婦答道:“是啊!你看,老大勤勞,老二手巧,老三乖巧可愛!”說完他們擡頭微笑地看着窗外的兒子們。

老大身爲長子,力氣肯定要大些,他正在田裏賣力地幹活,他心想:要是早點把雜草鋤完,豆子就會長得好,到時候就會大豐收了。老二雖然力氣不如老大,但他卻有一雙巧手,只見他正坐在一棵蔥蘢的桂花樹下,專心用竹片編着筐,是給家裏即將孵出的小雞準備的呢!老三便是最淘氣的了,他臥躺在小溪邊,一會兒逗逗小魚,一會兒摘個蓮蓬,竟還捲起了褲角,露出的雙腿不停地晃着。這樣的情景,真令人羨慕,仿如一幅鄉村風景圖!

優美的田園生活場景,描繪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藉此來表現人情之美的生活之趣。

改寫《清平樂·村居》4

在一所茅草屋,茅草屋的屋檐又矮又小,緊靠着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風吹過小草,小草點點頭。聽見茅草屋裏有人說話,是誰呢?原來是一對老夫婦,這對老夫婦已經是白髮蒼蒼,過得很快樂。他們喝了一點酒,有些微微的醉了,老夫婦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聊天,他們互相逗趣、取樂。

老夫婦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辛苦的除草。大兒子穿着樸素的衣服,拿着鋤頭一下一下的落在地上,大兒子的汗水一滴一滴的落在田裏。二兒子正在家裏,坐着板凳,坐在樹下正在編織雞籠。二兒子的手靈巧的將竹條穿過來編過去。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討人喜歡,他趴在地上,剝着剛剛摘下來的蓮蓬。他的腿好像波浪鼓一樣,一上一下。

他們一家人真是幸福,在一條小溪邊,這麼美的環境。

改寫《清平樂·村居》5

陽春三月的某一天,詩人杜甫在江邊漫步,好不自在。忽然,他聞到一陣陣幽香,這個香味誘使他情不自禁地向前走去。片刻,杜甫便身處在一間鄉村簡陋的小屋前,這使詩人杜甫不由的想起在來小路上繁花似錦,他猜測這間小屋的主人必定是位愛花之人。

過了一會兒,從屋裏出來一位閉花羞月的山村婦女,只見她手提木桶,身穿粗布衣,他見到詩人杜甫站在自己家小屋前,便微笑着邀請杜甫坐下並和詩人交談了起來.從閒聊當中,杜甫知道了這位中年婦女名叫黃四娘,乃是位愛花之人,且家中的各種鮮花多不勝數。杜甫這才留意大利到小屋的四周佈滿了鮮花,各種鮮花在陽光下爭奇鬥豔,競相開放。一朵朵鮮花把花枝壓得像弓似的,一陣微風吹過,花枝搖動,不時的送來縷縷清香。有幾隻蝴蝶不停的在花上盤旋,舞姿翩翩。好像在說:“瞧,我們的詩聖杜甫來了,讓我們一起賞花吧!”杜甫正看得出神,這時耳邊傳來“恰恰”脆鳴,擡頭一看,幾隻美麗可愛的黃鶯正在樹枝上嘰嘰地叫,像是演唱着一曲美妙的春天讚歌。

改寫《清平樂·村居》6

這是一個繞溪的小村莊,溪邊有依稀的小草、小花和那精緻的蓮蓬。溪邊有小屋,小屋是用茅草做的,雖又低又小,但在夏天可以遮陽;秋天和冬天可以取暖。

這戶人家有五口人:老翁、老婦、大兒、中兒、小兒。

這天老婦和老翁坐在一起,聊家常。每當聊到老婦年輕時的美貌,老翁就不自禁地微笑,同時爲老婦整理她那凌亂在風中的銀髮,好像最初那一見鍾情的樣子。在不經意中,老翁一邊喝茶,一邊懷念着過去,已無法自拔!

大兒子也在溪東邊鋤豆,一邊幹,一邊想:等我幹完了活,有了錢,我就去娶媳婦!這一直鼓舞着他鋤地,成爲樂精神食糧!

中兒子在家門口用草、木、枝織雞籠,他一邊幹一邊念:“我!一個心靈手巧的男人,不能浪費才華,一定要讓家族發揚光大!”

小兒子才五歲出頭,朦朧中什麼也不懂,只見他爬到一棵蓮蓬邊,看着中間的蓮子說:“你好!我能和你玩嗎?”他等了許久,發現蓮子並未動,急得摘下一個蓮子放入嘴中。啊!真苦!好難吃!那紅潤的臉蛋立馬浮現出苦澀的表情。過了一會兒,他衝到了老婦的懷中,拿起水杯,一口飲盡,才解蓮心之苦!

這就是一個小戶人家一天的生活。

改寫《清平樂·村居》7

遠處,黛青色的羣山連綿起伏,若隱若現。近處,有一間低矮的茅草屋。屋後,一片竹林青翠挺秀,散發出特有的清香。屋前,挺立着一棵鬱郁蒼蒼的大樹,形成了一片濃密的綠蔭。樹前,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淙淙地流淌,使這靜謐的世外桃源平添了幾分生機。

河溪中,大片大片的荷葉茂盛地生長着,圓圓的荷葉就像一把把綠色的大傘,簇擁着一朵朵美麗的荷花。瞧那些荷花,粉嫩粉嫩的,形態各異,美不勝收:有的還只是一個小小的花骨朵兒;有的已綻開了一半,幾片花瓣展開來,預示着自己即將華麗地怒放;還有的'全都盛開了,粉紅的花瓣圍着一圈金黃的花蕊,花蕊中央還有一個小小的蓮蓬呢!

茅屋前,有一對白髮老夫妻,剛剛喝了一些自家釀的米酒,臉頰微紅,正用吳語親熱地聊天呢!

“老伴啊,”老翁藉着酒勁,對身邊的老太說,“你瞧你,臉蛋兒紅撲撲的,還像當年一樣漂亮啊!”

老太太一聽,原本就微紅的臉更紅了,像熟透了的蘋果:“瞧你,都一大把年紀,滿臉皺紋了,還說這種話!”

“那有什麼關係呀!在我心裏,你永遠是最美的!”老翁樂呵呵地說。

老太太滿臉嬌羞:“老頭子,你今天真的喝多了!不過,我當年真沒看走眼,算是嫁對人了!你那麼體貼,又那麼勤勞能幹!瞧,我們的大兒子就特別像你,這麼熱的天,還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除草哩!”

老翁一聽老伴誇自己,不免得意起來:“可不是嘛!大兒子遺傳了我的吃苦耐勞!他種的地,每次收成都是方圓十里最多最好的!今年的收成,可全靠他啊!”

“是啊,大兒子忙着下地除草,二兒子也沒閒着。瞧,他正在熟練地編織雞籠呢!他編的雞籠,又結實又美觀,每次趕集,都能掙好幾十個銅板呢!哈哈,老頭子,你的手藝快被趕超嘍!”

老翁哈哈大笑:“是啊,二兒子心靈手巧,左鄰右舍人人誇讚。後繼有人,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咦,調皮的小兒子到哪兒去了?”

“你瞧,他呀,正躺在溪邊,有滋有味地剝着蓮子吃呢!一邊吃,一邊還不停地晃着兩隻小腳丫,實在是討人喜歡啊!”老太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悅。

“老伴啊,我們可以安享晚年嘍!”老翁欣慰地說。

在這樣一座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裏,有這樣一戶普通人家,生活雖然清苦,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其樂融融。這樣的生活,何嘗不令人嚮往呢?

改寫《清平樂·村居》8

春天來了改寫古詩作文,百花齊放。大詩人杜甫聽說江畔邊有一

個叫黃四孃的人,她家的花園中有着各種各樣的植物,現在正是萬物復甦的時候,那兒一定是奼紫嫣紅。於是,杜甫決定去江畔賞花。

杜甫來到江畔,只見江水滾滾,奔流不息。春風吹拂着,吹得臉上暖洋洋的,一股濃郁的春天氣息灑在這江畔上。可是江岸上綠草如茵,只有幾朵零星的野花,哪有黃四孃家的花園呢?

杜甫不禁有些失落。這時,一陣風過,杜甫聞了聞,風中夾雜着濃郁的花香,不知是什麼花,應該是許多花彙集在一起的吧!杜甫在花香之中陶醉了,這香氣把剛纔的失落一掃而光,杜甫完全沉浸在花香之中了。

風止了,杜甫才清醒過來。“剛纔的花香太迷人了,難道那邊就是黃四孃家的大花園嗎?”想到這兒,杜甫立刻精神一振,他順着花香走去。

朵朵鮮花把花枝壓得像弓似的,一陣微風吹過,花枝搖動,不時的送來縷縷清香。有幾隻蝴蝶不停的在花上盤旋,舞姿翩翩。好像在說:“瞧,我們的詩聖杜甫來了,讓我們一起賞花吧!”杜甫正看得出神,這時耳邊傳來“恰恰”脆鳴,擡頭一看,幾隻美麗可愛的黃鶯正在樹枝上嘰嘰地叫,像是演唱着一曲美妙的春天讚歌。

改寫《清平樂·村居》9

春天,山頭。

幾棵楊柳環繞着茅草屋,溪水順着小山潺潺而下。茅草屋的柴門上掛着兩串尖尖的紅辣椒,隨着春風搖曳。俏皮的爬山虎向四處蔓延開來,枝條的棕綠構成了一道獨特的人情味兒。

那潺潺的小溪緩緩地流向遠方。透過波紋,望見水中的青螺,還有那遊玩於飄動水草間的各色小魚,彷彿身在天境一般。在微風的吹拂下,水面泛起漣漪,它不僅倒映出農家生活的悠閒,更倒映出人世間的美好。

溪邊,婀娜多姿的柳樹彷彿正對着鏡子“當戶理紅妝”。黃瓜藤順着溪邊的瓜架爬着繞着,有的纔開着黃色的花骨朵;有的已經結出小瓜,綠綠的;有的已經長大,青中帶黃……

屋中,一對老夫婦喝了點小酒,帶着醉意談笑風生。

老翁深情地看着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的老婦說:“這幾十年來辛苦你啦!爲我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把自己‘糟蹋’成滿臉皺巴巴的老太婆,我看着心疼啊!”。

老婦人依偎着老夫說:“你也是啊!想當初英俊瀟灑的你,是多少小姑娘暗戀的對象,如今頭也禿咯,背也駝咯,還不是爲了咱這個家操得啦!”

“如今,大兒成家了,二兒也有自己的手藝,還有機靈的小兒,想想已經很滿足了。”

“是呀!我們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地過日子,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說完,他倆相互對視,不約而同地笑起來。

屋外,夫婦的大兒子正於溪邊的豆田裏鋤草,他彎腰屈膝,一邊鋤草一邊喃喃自語:“我要把雜草鋤得乾乾淨淨,讓豆苗好好生長,希望能有一個好收成來孝敬父母!”他的汗揮灑在田地間。乖巧的二兒子正認真地編織雞籠,心裏暗下決心:一定要練好這門手藝,不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期望!他專心地編了一個又一個,手被竹條刺出的傷口密密麻麻,可他一點也不灰心。

小兒子悠哉地趴在溪邊,一會兒剝嫩蓮蓬,一會兒追蝶嬉戲。一個時辰過去了,仍捨不得回家。瞧他那俏皮樣,是多麼惹人愛啊!

此時,辛棄疾正好經過,他見此情此景,心生感慨,揮筆寫下了千古傳頌的《清平樂·村居》……

改寫《清平樂·村居》10

“刷刷———刷刷———”溪水從山谷中跑下來,正歡快地唱着動聽的歌曲,湖水清澈見底,湖面波光粼粼,枝頭小鳥“喳喳”地叫着,也在爲這優美的景色伴曲。在這山谷中,一座又底又矮的茅草屋內,住着幸福的五口之家。屋後種着一株株正茁壯成長的小筍苗,旁邊,幾顆嬌豔的小花正沐浴陽光,庭院,一隻只驕傲的母雞大搖大擺的走來走去

屋內,一對老夫婦正逗趣取樂,飲酒聊天。老婦笑眯眯的對老翁說“我們的三個兒子都長大大了,也懂事了,他們既孝順有勤勞,大熱天的頂着大太陽幹活!”“是呀!”“今年收成怎麼樣呀!”“很好!風調雨順。”“這下,我們可以好好享享福了。”老翁老婦的歡笑聲傳到了三個兒子的耳邊。大兒子頭戴笠帽,手拿鋤頭,一鋤一鋤地在翻地田裏的雜草,豆大的汗珠一顆顆滴下來,大兒子全身大汗淋漓,但他還是那麼開心。二兒子的手十分巧,他靜靜地做在大樹下,一條一條的編織着雞籠,雞籠編的十分精緻,二兒子的手卻編的紅紅的,但他一想到母雞在大雨中無家可歸,於是又勤奮地編織起來。最討人喜歡的還是那扎着羊角辮,戴着小肚兜的小兒,只見他爬在溪邊,雙褪翹起來,顯得十分淘氣,他一邊採蓮蓬剝蓮子吃,一邊又把剝開的蓮子往上拋,再接住……

我看着這一副秀麗,恬靜的“畫”,展現出的農家天倫之樂,於是,就作下了這首詩。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改寫《清平樂·村居》11

農曆六月,在一個安靜的小村莊裏,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終年潺潺的環繞着這個村莊。小河裏,亭亭玉立的荷花和圓圓的荷葉在做日光浴。河邊有一片碧綠的草地,草地上盛開着五顏六色的花朵,幾棵高大的柳樹挺立在小河邊,柳樹的枝條那麼美,那麼自然,蝴蝶在柳樹下飛來飛去,小鳥在柳樹上婉轉地歌唱。

在一個小院子裏,白髮蒼蒼的父母,中午喝了小酒,趁着酒意在說笑。老爺爺說:“媳婦,你今天真漂亮呀!"老婆婆用怪異的眼神看着老爺爺:“喲,今天太陽從西邊兒出來了,你是不是又偷吃我的蜜糖了,說話這麼好聽!”老爺爺不好意思地答應了一聲。

小河的東邊有一片茂盛的豆苗,一棵棵豆苗綠得那麼新鮮,那麼喜人。大兒子輪起鋤頭正在鋤草呢!太陽高照,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了,他甩了一把汗說:“今年又可以收一大筐豆子啦,到時候爹孃肯定非常開心!”二兒子正在用柳條編織雞籠,他靈巧的雙手撥弄着柳條,柳條上下飛舞。他一邊幹活一邊自言自語地說:"我得快點編好籠子,把小雞們關起來,把院子搞得亂七八糟,活像一隻只土匪。”淘氣的小兒子趴在小溪邊。一隻手握着蓮蓬,另一隻手靈活的把蓮子剝了出來,塞到嘴裏咀嚼了幾下,興奮地大叫起來:“蓮子的味道真好,爸爸媽媽、哥哥們快來吃呀!”

眼前的景象被辛棄疾看到了,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清平樂村居》。

改寫《清平樂·村居》12

陽光明媚的一天,辛棄疾出門散步,看見不遠處有個又低又小的茅屋,在茅屋的旁邊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的流着,小溪旁還開着一些美麗的荷花,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有些荷花早已露出了臉,粉裏帶白,白裏帶黃,美麗極了。荷花裏還有一些蓮蓬,草地裏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樹木矗立在那裏。

草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圍着桌子,邊喝酒邊用吳地的方言在討論家常事呢!老翁說:“老婆子,你看我們的兒子有出息了,知道幫我們幹農活了,二兒子也知道爲家庭分憂,會幹家務活了,就連以前調皮搗蛋的小兒子也聽話了。”老婦回答說:“是啊,我們有福可享了。”

就在老夫婦談論時,大兒子在山上的豆地裏鋤草,大兒子想:我在這兒幫助爸媽幹農活,幹完後肯定會非常高興的。想到這兒,大兒子乾的更起勁兒啦!看,二兒子在樹下認真地編制着雞籠,瞧,他的鼻尖上已經有了細小的汗珠了。旁邊的小雞正“咯咯咯”地叫,好像在說:“我馬上有一個新家了!”最讓人喜歡的是小兒子了。瞧,他正橫臥在草地上,腿一翹一翹的,開心地數着蓮蓬,一邊數着一邊自言自語:“這個給爹,這個給大哥,這些給二哥,這個給我……”就這樣,這個頑皮的孩子開心極了。

辛棄疾看到這裏,心想:這一家人可真幸福,相處得真和諧呀!

改寫《清平樂·村居》13

盛夏時節,天氣乾燥,非常炎熱。在江南的一個小村子裏,有一所茅草屋,茅草屋門口就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了。小溪裏還有許多粉色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開了,還有的躲在了荷葉底下,像一個個羞澀的少女面帶微笑。小溪邊長滿了綠油油、青翠欲滴的小草。

低矮的屋檐下,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坐在土炕上,手裏拿着小酒杯,一邊用地方換互相誇讚,一邊品嚐着小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頰上可以看出來,他們有些醉了。老夫妻一邊欣賞着美景,一邊看着他們的三個兒子在幹什麼。原來,他們在勞動呀。看到這些,老夫妻欣慰地笑了。

大兒子在一大片豆地裏鋤草,汗水順着臉頰往下淌,有的滴在了泥土裏,有的滴在了衣服上。他乾的多麼賣力呀!那二兒子呢?他也沒閒着,坐在院子裏的草地上,在編織雞籠。一羣小雞在他身邊走來走去,“嘰嘰嘰”的叫着,好像在說:“你真好,還在給我們做窩呢!”而尚未常年,最討人喜歡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見他臥在小溪邊,一邊逗着小魚,搖着小腳,一邊剝着蓮蓬,津津有味的吃着,還在跟哥哥們打招呼呢!

改寫《清平樂·村居》14

有一天,我在農村經過,走到溪邊的時候,聽到了帶着醉意的吳地的方言,我仔細一看,原來是溪邊的一個低矮的茅屋。這個茅屋旁有一棵大樹,母雞帶着一羣嘰嘰喳喳的小雞們在大樹下的草地上覓食,一隻公雞像一位將軍似的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好像在保護着自己的妻兒。在茅屋後的葡萄架和茅屋上的幾個大大小小的南瓜也給茅屋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茅屋裏,一對長滿白髮的老夫婦看起來剛喝了一些酒。老翁略帶醉意地對老婦說:“哎,你呀,最近好像年輕、漂亮了不少咧!”老婦一聽,樂得嘴都合不上了:“是嗎?那你好像也沒那麼多皺紋了呀!”接着,便聽到了這老夫妻的哈哈大笑聲。

在小溪的東頭,老夫妻的大兒子正戴着草帽,拿着鋤頭給豆苗除草,一滴滴的汗水掉落在地上;他們的第二個兒子正坐在地上認真地用竹條編織着雞籠;他們最喜歡的,最小的兒子正淘氣地把溪裏的蓮蓬摘下,躺在溪頭旁的地上包蓮蓬,有時候還頑皮地跑去和小雞玩耍,他是多麼天真、充滿稚氣啊!

看到這情景,我回憶起了我的童年,感觸大發。於是,我提筆寫了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改寫《清平樂·村居》15

鳥兒嘰嘰喳喳地唱着動聽的歌,村莊裏各人都在忙各人的事。深處,溪邊,住着一戶幸福美滿的五口之家。

矮矮的茅屋在這美景的環繞下,越發顯得古老。茅屋邊上潺潺的小溪上種着許多荷花,正逢八月,荷花開得旺,姿態各異。有的把粉紅色的嫩花瓣全部舒展開,呼吸着陽光的清香,感受着陽光的溫暖,像一位毫不拘束的美麗夫人;有的如一位羞澀的少女,不敢出來;還有的稍稍撥開花瓣看望着外面的世界。沿着小溪東邊是一片豆田。

茅草屋裏隱隱約約傳來談笑的聲音。走近細聽,柔媚的吳地方言順窗而出。搖搖撞撞。一看,正是一對白髮夫婦。古老的桌子上擺着一罈美酒。老翁舉起酒杯,一陣痛飲,才見得老婦笑盈盈地把老翁手裏的杯放下,道:“別喝太多,喝酒傷身吶!”

“你也不是嘛,都一把白髮了還喝酒幹活,活就交給孩子吧。”老翁帶着濛濛的醉意。

倆人正取樂呢。看來這對夫妻年紀很大了。到底是誰呢?

遠遠望去,豆田裏有個忙碌的身影。他精神飽滿,正拿着鋤頭給豆芽們除草呢!原來他就是剛纔那對老翁老婦的大兒子。他繼續除草,豆大的汗珠一滴滴滴到了地上。稍作休息,揮揮汗就如下雨一般。

一棵大樹下,一個少年正在編織雞籠,他就是夫婦的二兒子。瞧他那神情專注的模樣,可真勤勞。

小兒子呢?看他多討人喜歡,在溪邊翹着小腳剝蓮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