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1

讓今日以懷念擁抱過去,以渴望擁抱未來。

—紀伯倫

朋友推薦了一首林俊杰的新歌《裂縫中的陽光》,歌曲中有這樣一段歌詞:“等到黑夜翻面之後,會是新的白晝,等到海嘯退去之後,只是潮起潮落。心臟沒有那麼脆弱,總還會有執着,人生不會只有收穫,總難免有傷口……”也許是偶然,也許是緣分,當我聽着這首歌徘徊在書架前時,我發現了餘華的《活着》。

《活着》這部小說是關於福貴一生的故事。整部書透過福貴第一人稱的自述,講述了主人公自己從民國到共和國的一段生活。

福貴在賭博中輸光了家業,從富家子弟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氣死了自己的父親。好不容易浪子回頭打算勤勤快快地跟家人重新生活,卻因爲內戰不幸被拉去當壯丁。經過兩年槍林彈雨的驚恐生活,幾番周折回到家中,得知母親在自己失蹤的兩個月後就離開了人間。自己的女兒鳳霞也在這段日子中,由於發高燒變得又聾又啞。然而災難纔剛剛開始,在“大躍進”中,剛懂事的的兒子有慶,因爲救人被醫生抽乾了血而無辜死去。不久之後,女兒鳳霞嫁給了城裏一個“偏頭”建築工二喜,還懷了身孕,就在所有人都以爲苦難已經過去了的時候,鳳霞生下苦根自己卻因生產大出血而死在醫院裏。福貴的妻子家珍由於接受不了打擊,加上身體常年勞累,不久之後也離他而去。隨後,女婿二喜也因爲建築施工意外不幸身亡,只留下自己和小孫兒苦根辛苦過活。可是,苦難似乎偏愛這一戶人家,沒幾年,可愛的苦根也因爲吃撐了平時無法吃到的豆子而死去了。

福貴的人生幾乎是時間無休止掠奪的演繹。可是福貴卻淡淡地說;“家裏的人全是我送的,全是我親手埋的”。他甚至沒有露出哪怕一絲的絕望。

《活着》裏的福貴經歷了太多常人無法承受的苦難。或許很多人覺得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是苦熬的一生,是經歷了無數悲傷的倖存者。可是對於富貴自己,我從他的敘述中,感受到了幸福。

在極端的環境中,福貴從來不認爲自己是倖存者,他要的是生活。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甚至還有那頭叫做福貴的老牛,曾經在戰場中一同受苦的兄弟朋友……苦難的經歷中,他一直相信有幸福,有歡樂。即使這些幸福和歡樂是短暫的,可這就是富貴活下去的理由,他相信,總有一天,一切都會成爲過往。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出現許多突發狀況,遭遇許多轉折。愁苦只因沒有看透,困惑皆是沒有放下。只有經歷過人生的荒涼,才能抵達心靈的繁華。

現實沒有爲福貴怎樣活着留下選擇的餘地,因而他必須選擇自己活着的態度。他在別無選擇時,選擇了活着,即將苦難看做活着的組成。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智慧的人絕對不會爲過去而更改現有的生活軌跡,每一次遭遇不愉快,他們都會把過去的不快樂塵封,用最樂觀和豁達的心態迎接下一刻的到來。所以無論過去經歷了什麼,都應該放下,應該忘記,把生命的力量留給現在。

的確,福貴的生活實在有太多難以承受的苦難,所幸我們不必體會如此巨大的一系列喪失。其實苦難與幸福一樣,都是生命對我們的獎賞。艱難活過來的今天,就是明天活下去的希望,活着就是幸福。

生命是爲生活本身而活,不是爲生活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生活就是要經歷失去﹑惋惜和釋懷。

不要害怕生命中不完美的角落,讓今日以懷念擁抱過去,記住愛。以渴望擁抱未來,銘記時光。瞧,頭頂陽光正好,且讓,陽光在每個生命的裂縫中散落。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2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着》。心想,這書究竟囊括了怎樣的一個人以怎樣的姿態去度過這以笑爲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裏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剎那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比於其他的大部頭,這本擁有着從漫漫長夜中孕育出的黑色封面的薄書更具有不凡的重量。餘華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福貴則就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與失去,成爲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折射出了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動盪與變遷;從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輩與老一代人的隱忍與苦楚;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幾近乎英雄般的氣勢與蕩氣迴腸。

福貴是一個英雄麼?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苦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着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一個下田耕作,爲生計發愁的莊稼人,也伴隨着他從徐家浩大家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只有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陪伴。恍惚回首,這一生究竟要歷經多少磨難,才能把心與身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需要多強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很多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是爲活着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餘華如此說道。人活着,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殘得形如枯搞。人簡單地活着,做着自己該做的事,不爲他人而活,因爲命運能夠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說: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福貴經歷了他父母的死,他兒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兒、女婿、孫兒的死,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說過更多的是踏實。因爲他的親人全都先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而他還活着,在經歷風浪悲痛之後。旁觀者也許會認爲他是倖存,可他是真真實實地活着,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義。

作華自序說《活着》亦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着《活着》,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裏,而是靜靜地匯成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上。書中歷史場景下的福貴與村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人民公社與,真切地重現在我的眼前,我彷彿看見了百姓們的無奈和百姓們在看到家中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淚。生計與糧食全被公家收走,則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餘華給我們展示了幾十年前真實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需要讀者去探尋的含義。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或可收筆,而過幾天再聽一聽福貴講他的故事,體會活着的意義。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引書的結尾爲尾——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暗降臨。

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義的最好歸宿。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3

我是懷着沉重的心情寫下的這篇讀後感,《活着》是我所拜讀的第一部餘華的作品,20xx年時候第一次讀,如今共讀了三遍...

說實話,看這本書完全是因爲無聊,沒想過會有如此大的感觸,已至於這本書影響了我整個人的人生觀...

甚至幾次推薦給身邊的人看...因爲讀完後方才明白活着不易,不能輕易言棄。

有位同事的兒子剛讀完這本書,挺想問問他的感想如何...不知能否讀懂福貴的一生...

小馬同學,說你呢:請你務必好好讀書!思考每段文字!

不要擔心看完後忘記,我讀了三次,你要問我哪一段寫的什麼,抱歉我也記不清...

就像吃飯,你4.5歲時,你吃過很多食物,現在是不是已經記不起來那會吃過什麼?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你的骨頭和肉。就像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記得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願你明白!

作爲新時代的人,很是慶幸自己沒有生在那個年代,至少我認爲我如果生在那個年代是無法生存下去的,還會成爲和福貴一家一樣的成爲階級鬥爭的犧牲品。

縱觀福貴的一生,從他身邊的人來看,他是幸福的,那個一生都愛着他,陪着他從富貴到貧窮的妻子家珍,到死都沒有一句怨言。原文中家珍快死時對福貴說:“這輩子也快過完了,你對我這麼好,我也心滿意足,我爲你生了一雙兒女,也算是報答你了,下輩子我們還要一起過。”所以說福貴他是幸福的,至少家珍一輩子都這麼愛着他。

然而他更多的是悲劇,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是悲劇。他的兒子有慶,因爲醫院醫護人員的無知加之對生命的不尊重不重視,爲了討好當時的縣長劉解放(春生),被抽乾血去救縣長夫人嚴莉莉,有慶死得冤枉,死得讓人氣憤。我一共讀了三遍這本書,每次讀到這裏我都難以控制自己的眼淚,心裏對那個醫生和抽血的護士恨得是咬牙切齒。

福貴的家人一個個從他身邊離開了,儘管後來他努力地去維持這個家庭的生活,不求福貴,只求溫飽,可是還是什麼都改變不了,改變不了這個家徒四壁的境況,改變不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離開,看着比自己老的,比自己小的都走了,但是福貴還是繼續活着,他總能看到生活的一點點希望,書中也並沒有太多描述那些親人離世,在世的人的悲傷。特別是最後唯一的希望,孫子也死了。

我覺得福貴的生活可能已經崩潰瓦解了,白髮人送黑髮人。富貴說:“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他還是繼續活着,並且買了頭牛,給牛取了名字,在田間耕作,和作者講述着這些故事……

《活着》帶給我的還有很多,自身學識的淺陋讓我沒有更多的感懷罷了,細細觀察當前的社會,我們的生存狀態又豈能樂觀呢?

我們只有從自身做起,不斷地提升自己、充實自己,並極富熱情地關注着這個社會,儘自己所能去幫助或者關愛別人,我想,這已經是很不錯了。《活着》讓我意識到了當前生活的艱難與不易,讓我明白人生的艱難纔剛剛開始。

《活着》確實被賦予太多的內涵,能讀着它,無疑是一種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讓我變得更加成熟,讓我能更清晰地瞭解這個社會,瞭解人生的意義。

新時代的人們,生活壓力大,時代變換速度快,導致不少糊塗人做出無法挽救的事。總之——生在當下,何必言棄!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4

人們紛紛在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裏一一死去。

作爲一個冷酷的作者,餘華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爲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着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我承認那天深夜點了燈讀它的某個瞬間老淚縱橫。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隻小羊,爲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眼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們都天真地以爲悲劇該結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來,於是有了一點淡淡的喜樂。

可是我們怎麼知道他會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爲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應當便是生命的力量罷。

餘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

“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正如你終於會明白,無論現時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時的我們毫髮無傷。告訴我,誰還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戀的痛苦,或者某個傷疤最初的鮮血淋漓?

——我彷彿已經看到許多問號:這樣,我們的生存還有什麼意義?

嗯,就像那誰說的,企圖探究活着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爲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呵,我們也許只需要像福貴那樣活着,像那頭老牛那樣活着。

儘管有些蒼涼的意味。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5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老人的歌聲在空曠的傍夜像風一樣飄揚。

隨着歌聲回到了過去70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是時間創造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平靜和動盪,創造了記憶和感受。

徐家的老祖宗不過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後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到福貴爹這手裏,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福貴這,鵝變成了雞,現在雞也沒啦。福貴的人生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途:從身爲地主的浮華到敗家後遭壓迫;從被國民黨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軍回家團聚;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大鍊鋼鐵,再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改革開放。

富貴輸了100畝田,爹也在糞缸邊吹走了。家珍也被老丈人接走了,一個家成了砸破了的瓦罐似的四分五裂。鳳霞便安慰他,一張桌子四個角,削掉一個角,還有五個角五口人,福貴也開始新的生活,一個落魄公子,看得見的時候福貴在田裏地裏,到了天黑,只要有月光福貴還要下田。人活着總要有事情發生,讓人措手不及。福貴被要求跟上了一隻往北去的炮隊。這時的生活他想跑,結果卻發現連裏每天都會少一兩張熟悉的面孔。

福貴回家了,娘死了,鳳霞聾了,後來,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小兒子有慶身上。有慶五年級了,但在醫院的小房間裏,卻被抽血過多而死了,福貴開始很生氣,後來卻發現縣長是曾經的朋友。他埋了他,每天都去看他,去陪他。書裏唯一的溫情,恐怕也只有一點點,一絲絲。鳳霞嫁了一個好人家,福貴因爲敗家而躲過了土地改革,隊長又幫助他們。

可是這一點點溫情都是建立在虛僞的表面上的。

爹被氣死了。

娘也走了。

有慶死在那間小房間裏。

鳳霞死在了那間小房間裏。

家珍也走了。

偏頭女婿因工傷死在了那間小房間裏。

孫子苦根兒因吃豆兒噎死了。

他親手埋了六個親人。

他只剩下了一頭牛叫福貴。

福貴活着,命大,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悲傷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個離自己遠去。活着,是一種堅強,晚年只能同一頭老牛度過。“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這是福貴對自己的評價。在晚年落寞的生活圖景下孤獨的,但並不寂寞的他,這就是活着,這是鬥爭與生存。其實福貴苦難的經歷裏存在着自己的溫情。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她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這是餘華所得經驗。

這本書中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這好像織就了一幅人性的掛毯。當好運垂顧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欣然微笑。當我們遭受厄運打擊時,我們又會黯然垂淚。也許活着就是命運,等待着生活給你的一切。也想起史鐵生的母親,讓他好好活兒,好好活兒。

有人稱《活着》是中國的《約伯書》,我認爲這更是中國的歷史。

在我的眼前彷彿有許多像福貴一樣的老人。他們臉上的皺紋裏積滿了陽光和泥土。時常留着渾濁的眼淚。坐在石階上,等待着黃昏,霞光褪去。聽着老人粗啞的嗓音在空曠的傍夜風一樣的飄揚。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6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溼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爲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爲什麼要分等級?爲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活着》這本書,以一家人的生活爲主線,講述了一家人,也可以說是一個人跌宕起伏的人生。作者餘華其實是運用了藝術手段,把本該發生於千千萬萬家庭中的特例,集中在了一家人身上。把劇情濃縮在時代的大環境中,歷經特殊背景,讓一切矛盾發生在情理之中。

文中有一段特別戲劇,且感同身受。徐家兩代人因賭而傾家蕩產。看後有一種特別的感受,也尋思着大部分國人,大抵在自己無法實現願望或夢想的時候,是否都願意把未來的希望寄託給自己的下一代?這一點我沒有什麼發言權,大概只是看得多而引發了一些思考想向大家求證的心情。

爲什麼會選擇讀這本書,原因是最近產生了對生活的無限質疑。深刻認識到雖然還沒找到自己喜歡的樣子,但非常明確的是現在的樣子和生活自己都很不喜歡。又仔細想了想大概對我而言,立馬找到喜歡的生活並不是目的,在尋找的過程中體會與參悟纔是更有意義的事吧。

最後想再就書的本身說一說,覺得主人公雖然身活,但心已隨逝去的親人而死,他永遠活在了過去。而我們這代人的活着是向生而死,還是向死而生呢?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爲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活着讀後感800字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纔是勇氣、纔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7

那一天,下班路上,我看到一輛很奇特的車,第一次看到。一輛車,構架並不複雜,車身就像傾斜了十五度的夜裏路邊的鐵板魷魚車,已經記不清下面的輪子是什麼樣的,因爲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爲何沒看到駕駛員。那輛車似乎沒有人駕駛,我沒看到任何人影,卻可以聽到語音導航。能看到的還有簡易車頂下面的一排不認識的儀器,其中有一個像探照燈。那輛車就那樣,緩緩的靠着路邊向前行駛。好奇促使我走近,與那輛車並行時,我轉頭看了一眼,只是一眼我就轉回頭,停了下來,看着那輛車繼續緩緩向前行駛,這個時候我才注意到車的後面寫着“助殘車0001”。是的,那一眼,我看清了,車的平板上躺着一個人,一位老者,身上蓋着白色的覆蓋物。他躺着,面前有一面鏡子,鏡子是固定在頂板上的。我想這面鏡子可能不是一面普通的鏡子,因爲直覺告訴我,躺着的這位老人似乎只有眼珠子可以動……

幸福是什麼?答案應該也是多種多樣的。生下來就註定有一天死亡,那怎麼活纔算沒白活?人間那麼多痛苦,富貴是怎麼一路走下來的?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當前的時刻並使它成爲生命裏永恆的目標,因爲只有當前的這一刻纔是唯一且真實的,其餘的一切只是我們的想法和思緒罷了;不過我們一樣也可以把這類做法看作最大的愚蠢,因爲在隨後的時刻發生的,會像上一刻那般夢一樣消失得蹤影全無,不復存在,這類東西永不值得用心地奮力爭取。

唯有不斷消失的現時纔是我們生存的基點,此外沒有其他。實質上,我們的生存形式就是連續不斷的運動,那種朝思暮想的安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人類的生存就像一個跑下山坡的人,若想停下腳步就肯定會摔倒,唯有接着奔跑才能找到平衡以便穩住身體;或者好比在手指上掌握平衡的木杆;再不就像行星,假如停止向前執行,就會撞到太陽。所以生存的根本特徵就是運動不止。

在這樣一個沒有固定性的世界裏,保持不變的狀態是沒法實現的,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化與循環着。人人都在匆匆前行與奔馳,好比不斷前行、做出很多動作以保證身體平衡的走鋼絲的人——這樣的世界,幸福無從談起。”

這一段文字摘自摘自叔本華的文章《允許自己虛度時光》。

友人說:“簡單就是快樂”,書裏說“大多數凡人的苦惱都屬於庸人自擾”,也有人告訴我“沒有苦怎麼知道什麼是甜”,都很有道理。我一直最敬佩的是無私的科學家與醫生,因爲他們爲這個世界做出了貢獻。我一直覺得,一個人來這凡間走一趟,多多少少要留下點什麼東西,爲美好做出點貢獻。《活着》,我先是看了電影,然後讀完的書。人世間的痛苦太多了,有一樣的,相似的,奇怪的,而相對而言的人就顯得那麼渺小,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心理疾病。富貴真的是太皮實了,一個人埋了那麼多親人,人又是多麼的堅強!他的出現讓很多個像我一樣的人看到了人的韌性有多麼強。我們的小平同志,企業家褚時健等很多偉大或平凡的人,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信念不倒,精神不滅,活着就是希望。別想那麼多,大多數時候想了也沒用,開心就笑,傷心找個角落就哭,哭完了接着走。也許,某個角落,恰好也有一個“富貴”,當他看到書裏的富貴,他決定好好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8

近讀馮唐。

窗外太陽硬硬的直射,白白的光線晃眼。

打着赤膊,斜躺沙灘椅,品着馮唐的文字。有古義,有幽默,有靈氣,有俠氣。

馮唐名字取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時間易逝之意,這本散文集名《活着活着就老了》,其實馮唐當時才30多一點。以後我60歲也寫一本,書名叫《活着活着就年輕了》,好像這樣才實現馮唐的理想:用文字打敗時間。

一直以爲馮唐是韓寒郭敬明之流,寫點不幹不溼的文字,靠炒作成了文化明星。成名之後又不寫書了,整天忙其他掙錢。看完這本書後發現馮唐是有一些不同的,起碼他有要寫10本長篇小說的計劃,有寫傳世之作的野心。

以現在的‘成敗決定人生‘’的眼光來看,馮唐是一個牛逼轟轟的人:北大生,海龜博士,婦科腫瘤博士,麥肯錫諮詢高管,國企領導,公司老闆等等。上蒼偏心,這樣的人偏偏還兼具才情,寫得一手妙不可言的文字。

馮唐說曾國藩是一個通才,我覺得他也算一個通才。

馮唐對他的文字極其自負,老子天下第一。能入他眼的,中國近百年只有二週一錢(周樹人,周作人,錢鍾書),二王一鍾(王小波,王朔,鍾阿誠)。睥睨常人那是無知,睥睨高手纔是英雄。要寫出偉大的作品,確實需要這種自負。馮唐的偉大作品萬事具備,只欠退休時間。

馮唐的文字有自負的資本,極具靈性,有深厚功底,讀起來有韻味。例如他的名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雖是從杜牧的詩句而來,杜牧的詩句1000多年,那麼多人熟悉,也沒人能化出這麼一句絕美的句子來。這樣的句子還有不少,文字確實是他所長。

在這樣的文字面前,感覺自己的文字遲遲不肯出來相見,怕了羞,就像資質平凡的女人見到了絕世美女。但要想以後寫得好,不出來是不行的,醜就醜吧,哪怕醜得天下第一。活着活着就老了,後面還有一句,活着活着就無恥了。以後就和馮唐一樣無恥無恥:‘我仗着小學參加過作文比賽,初中寫過檢討,高中寫過情書,大學寫過入黨申請書,臉皮厚起來感覺自己也是個作家,坐在當紅寫手之間,酒來酒去,毫不臉紅’。人生要是不無恥一回,怕是永遠不能知道什麼叫無恥。

爲了讓自己的文字能好看一點,以後必須加強古文的修煉,重新補回缺失的幼功。

但文字終究是小技,拼文字就算能拼過今人,但能拼過宋詞嗎?能拼過《紅樓夢》嗎? 文字很重要,但不可過於沉迷。華麗炫彩的文字容易流於表面,而失其深度。

發現和馮唐相近,還是那句“非班花不娶,非絕學不學”,這句話是他說的,10成說的他。但也3成說了你我——誰的青春不張狂?

在這本書裏又找到一些相近處:

例如都喜歡古龍(語文成績不好,大部分原因是古龍害的,課本下經常夾一本古龍的小說。)金庸大俠和古龍大俠,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專門討論過,把金大俠比作寶釵,古大俠就是黛玉,喜歡金大俠的人更多,金大俠知識淵博、學識超羣、才學無雙,我無比佩服。但就性情來說,更接近古龍,就女人來說,更喜歡黛玉,沒有道理可講。

例如都是王小波的粉絲,馮唐和小波風格很像,都是理工男出身,卻以寫字爲己任,都是體制外的作家,文字幽默,充滿靈性,同時又有較強的邏輯性。

正如馮唐評小波:成也幽默,缺也幽默。馮唐成也文字,缺也文字。

幽默和文字,兩者都有個限度,都不能過,過就是貧,就是耍。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9

活着,顧名思義就是活下去.然而當我看了餘華寫的《活着》,才知道“活着”是什麼意思。《活着》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年少的福貴是富少,有着劉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因沉迷於賭博, 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敗光家產後,幸得妻子不離不棄,他也決定發憤圖強。

而人生總是悲喜雜劇,沒有純粹的喜,也沒有純粹的悲。因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本以爲就此以後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但又不得不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潮流更迭。更加讓他慘淡的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爲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他本想着和那縣長拼命的,但是後來卻沒想到連報仇都不行,因爲這縣長剛好又是他被抓去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再後來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爲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他的老婆家珍沒過多久也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爲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爲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留下了他孤獨一人,懷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經歷着孤獨。但這些並未將他打倒,因爲他還有老牛,在悽清的歲月中,他和老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思念全都寄託在牛身上。

《活着》向我們昭示了平靜從容生活的可能,絕望的不存在。“人爲什麼而活着?”,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個沒有結論的話題。餘華曾經這樣說過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我想起了身殘志堅的作家史鐵生,年輕時因一次意外,雙腿殘疾,之後又頻發重病,生活坎坷,然而他在《我與地壇》中曾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它還說:活着是自己的一種選擇,既然選擇了活着,爲什麼還要痛苦的活着!

活着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使我們透過淚水觀察到了微笑,透過苦難體會到了生存。

福貴一生的悲劇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着,爲了什麼,爲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覺更加強烈。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使我們更清醒地活着。正如餘華自己說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他帶給我們最重要的資訊,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爲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10

時光向來刻薄,像吹散一朵蒲公英似的,把我們吹往不同的地方。大抵人生總是這樣,充滿一場場盛大的邂逅與別離。——苑子文《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

餘華的《活着》可以稱得上是名貫中西,光是讀再版又或是國外版本的序言,就有很多,我也不記得寫的都是什麼了。

從知道這本書至今已經有數十年時間,從來沒主動去看過,甚至有段時間覺得就是文人的無病呻吟,機緣巧合,在圖書館偶遇,花一上午時間匆匆看完,放下書,還沉浸在文字營造的悲傷之中,走到圖書館的臺階下,還在思考着書中的情節和人生苦短。

本來也是寫不出來這篇讀後感的。《活着》的內容太過於沉重,太過於真實,將所有的機緣巧合和近百年的所有不幸,用一筆一畫的方式勾勒出來,籠罩着你、逼迫着你,留給你的是無盡的遐想和不禁地悲傷。這種讀後感寫不出悲情,無話可說,滿腔都是揹負的無奈和揪心。

前幾日遇到一篇關於此書的本科畢業論文,仔細讀了,又遇到一些家長裏短的家鄉事,覺得也是有些東西可以寫一寫,不談活着生命的張力,談一談每個人怎樣活着,又如何選擇這樣活?

中國有人生四大悲劇,其中有三:青年喪父、中年喪偶(配偶)、晚年喪子。都被此書中貫穿的主人公富貴所經歷,作者筆鋒犀利,毫不留情。

筆下的主人公富貴,從開篇沒過幾天的好日子開始,直到結尾處,一直經歷着、面對着生死對抗,幾度浮沉。面對命運的折磨、錘鍊和禁錮,主人翁無法逃避、無法施展個人英雄主義,他首先要考慮活着,要考慮責任,考慮傳統社會和鄉土生活給他套上的原始枷鎖。

他甚至不會考慮,沒時間考慮,他都不知道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他也不用考慮結果,只需要知道沒錢治不好病,人死了要埋掉,要把地種好,總之活着一天就是一天。

話說回來,尋常百姓家誰又不是這樣呢?

富貴的精神世界中其實是充斥着平庸和貧瘠的。面對生存,面對死亡,沒有誰能自信的用鮮活的生命去不停地揮舞着。一次、兩次、三次…一生中任何一個人都會面對離散、面對生命的消逝,直到最後,剩下的是空洞的眼神、乾癟的面板和沙啞的聲帶的組合。

我覺得富貴到最後可以說是一種麻木,靠着活着的慣性生存下去。回到這種平庸和貧瘠的精神世界上,難能可貴的是接受現實,再在平庸和貧瘠中堅持生活。這大概是這本書中最能引起共鳴的地方。

每個人都是在矛盾中對抗着生活的,富人有富人愁,窮人有窮人酸。費先生寫的鄉土中國就曾提到過,一個鄉下人去城市裏,可能會被城市人叫土,讀書筆記。一個城裏人去鄉下,也可能會被鄉下人說傻乎乎,連個鋤頭都不會扛。這就是矛盾和對抗的存在,在個人身上存在,在階層身上存在,更在社會環境中存在。

我們常常談要回歸生活,又被現實中各色各樣的夢想挾裹着。我們奮力的吶喊着,不用發出聲音的那種吶喊,喊出的是內心中的不甘平庸和拒絕貧窮,說到底也不比富貴好到哪裏去。無非是一個在溫飽線上掙扎,一個是在小康水平以上掙扎,所謂的掙扎,都是在歷史洪流中被推動着的,旋轉着的,不知道要流向何方。

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我們無法讚美高尚,也無法詆譭懶惰,那些痛點隨着時間的消磨,變成一個結着硬痂的傷疤,你看着它,觸碰着它,感受不到痛。

坐下來想想怎麼活着吧?想了想,還是趕緊把手頭上的事做了,晚上睡個好覺。

這就是活着,你還想怎樣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11

讀過很多書,很多名著,可是隻有《活着》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它講述的是一個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的人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後悔,可能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裏面的主人公徐福貴因爲好賭,從有錢人變成了窮人,從此他的生活就這樣的不好。要是他不好賭就不會變成窮人,就不會每個親人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這個世上了。要是他珍惜他有錢人的生活,好好的利用他的錢,就不會落到這種地步。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好好的利用我們現在身邊的東西,不要讓自己後悔。我們讀書就是這樣,要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的利用時間,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未來的自己過得幸福;不讓未來的自己恨現在的自己;不讓未來的自己後悔。

主人公變成窮人後,他後悔了,他努力的工作,想讓生活過得好一點,可是命運卻沒有讓他的生活變好,也有可能是因爲當時社會的黑暗,反而讓他的親人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人。現在我們不好好學習,等老了才知道後悔,可那時候時間已經不可以倒回來,不可能讓我們再讀一遍書了。所以現在我們要努力學習,這不僅是爲了我們的將來,也爲了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不能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不能讓他們傷心。好好的利用現在所擁有的,不要浪費了,不要自己後悔難怪。

人知錯能改是好事,可是要早點知錯,不然就來不及了。主人公要是在他妻子叫回家時就不賭了,好好的做人就不會以悲劇收場了。我們可以學習主人公的知錯能改這樣的精神,不過要早點。人主社會要知錯就改就是好的開始,就看你是否努力,當時的社會怎麼樣了。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沒有偏心那一個人,都是依靠自己的,看你是怎樣選擇的了,人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每個選擇都決定你一生。

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得粉碎,只剩下福貴伴隨着一頭牛在陽光下回憶。他的親人因爲天災人禍先後離他而去,讓他孑然一身的活在這個世上。但是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他依然保持着對這個世界的友好,他依然維持着他和命運的友情,他依然堅強的活着。我們就要學習他堅強不屈的精神,不抱怨命運,以友好的心態面對不樂觀的生活.不管我們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都要樂觀的面對,都要勇敢的跟困難做鬥爭。

生命是父母給我們的,不管遇到什麼磨難都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就像《活着》裏的主人公一樣,親人都離他而去,他依然堅強的活着,我們父母都還在身邊更應該活着,努力的活着,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爲社會做貢獻,要成爲國家的棟樑。主人公經歷了太多的不幸、悲傷和痛苦,我想,他已經超脫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經歷的越多,懂得越多。

活着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讓我們透過苦難體會了生存。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福貴帶給我們重要的資訊,堅持活着,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我們要像這本書裏的主人公學習,學習他堅強不屈、知錯就改的精神,不要害怕苦難,要勇敢的面對。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12

重讀《活着》,當目光穿越歲月的長河回到那個命運多舛的年代,我似是看見福貴與他的老牛走在沉沉的暮色裏,猶如廣袤宇宙中孤獨卻飽滿的一顆流星。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力的書,他塑造了一條條鮮活、善良而短暫的生命,講述了在跨越內戰、饑荒、大躍進的年代裏,地主少爺福貴經歷命運的坎坷,從吃喝嫖賭不務正業,一步步淪落到穿起粗布拿起農具租種原本是自家的土地,在那個不安定的年代,他的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

最令人悲憫的是福貴的幸福和與之不相稱的坎坷命運,在他的生命中永遠有勾勒不盡的繁華與滄桑,他擁有着溫柔賢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兒女,擁有共經生死的戰友,擁有體貼善良的女婿,在原本幸福的家庭中,動盪、兵亂、親離卻無情地摧殘着他們,看着越來越小的家,面對越來越孤獨的命運,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甚至沒有多餘的抱怨。也許在那個低矮破舊的茅屋裏,他承受的苦難只有老牛能懂,這也許就是活着的真諦。

喜歡作者的一句話:“活着就是爲了活着本身”。活着纔有經歷一切的權利,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每一個福貴這般平凡而孤獨的生命,不都要承受生命之重嗎?生命的本身就是要體味,每個人生都有一些或精彩或悲慟的故事,在他們心底深處如永不凋零的花朵,並在記憶的長河中像風一樣輕輕掠過他們,飄散微微的芳香,讓你陶醉,讓你感到美好,或是孤獨生命中曾有的感動。生活亦是遵從這般變化,在不同的時期呈現不同的色澤和質地,晴天雨天,也都是必經,你能體諒,才得以從容,這也便是文中福貴“嘿嘿地笑着”最好的註腳吧。

福貴之所以買下那頭年邁的老牛,是因爲老牛像他,他們一樣有着衰老卻堅韌的生命,亦或是因爲彼此的惺惺相惜。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裏,細細的追尋時光的尾巴,享受着歲月給予的清靜和孤單。時間奪去的是親人,奪不走的是活着的意志。“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經歷歲月的積澱,老人的歌聲擁有了這般令人感動的力量。

《活着》淒涼的結尾使我揪心,福貴的親人啊,那些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來臨又逝去,彷彿天空滑落的一顆流星,一晃就消失了。太多飽含笑與淚的感情在死神面前變得生硬和苦澀,再堅強的人也會變得溫柔起來,甚至變得脆弱得不堪一擊。生命的短暫使它愈顯珍貴,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得失變化,每天都有人出生離世,但也不會再出現一樣的`人和事。哪怕生命易逝,卻足夠去感受幸福、感受淚水、感受蘊藏的點點滴滴的情感,即使停止了呼吸,也總有人願意爲逝去的過往停留,將音容笑貌留存在他們心中。

我讀着福貴苦熬的命運,好像看見他和他的老牛走在沉沉的暮色裏,似是從田間剛剛歸來,又似他要去遙遠的地方,那裏沒有動亂、沒有戰爭、沒有爾虞我詐,只有靜靜的藍天白雲,豐收的莊稼,嬉鬧的頑童……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13

一個人,一場故事,一世遭遇,成就了《活着》。富貴的苦難,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到貧苦農民;他氣死他爹,輸光財產;他的兒女死了,妻子死了,女婿死了,外孫也死了,可他卻還活着,孤零零的活着。

當在黃昏的田野上,富貴和他那頭老牛耕耘在田地裏,富貴對牛叨絮的那席話差點讓我憐憫的掉下淚來。我覺到了餘華的殘忍,他爲什麼要讓富貴活着?沒有了親人,沒有了愛,只有大半輩子數不盡的苦難,富貴活着的意義何在?人到底爲什麼而活着?

當福貴看到賭的傾家蕩產的龍二被斃掉的那一刻,慶幸的是福貴,後怕的也是福貴。他慶幸,是因爲被斃掉的人不是自己。他後怕,是因爲被斃掉的人本該是自己。命運是未卜的,生命是脆弱的。敗家子的自己氣死了爹,他知道,自己害死了一個生命;當被抓去拉大炮的自己回來沒有看到孃的最後一眼,他明白,生命原來如此脆弱;當他的家人一個個死去的時候,他懂得,活着不易,活着有多好!

種地的艱辛,讓他體會到活着的不易;公社的磨難,讓他感受到活着的美好。活着就幸福,再艱難,只要活着那也是幸福;死亡是痛苦的,再好的墓葬,那也是痛苦。當富貴的家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的時候,有痛苦,但更多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現在還具有的生命,他知道,活着有多好。

餘華《活着》的自序:“作爲一個詞‘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裏有一個關鍵詞時“忍受”。可見餘華筆下的富貴面對生命的苦難與絕望只是忍受,沒有反抗,更不用說蔑視。也許有人不怕死,但他一定不想死;也許有人想要死,但他一定不願意死。生命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筆財富,比金錢還重要的財富。一個人富貴,他想維持富貴,一個人貧窮,他在抱怨貧窮,但沒有一個人會把這些和活着聯繫在一起,因爲活着跟它們不在一個地位上,活着最重要。

人不喜歡寂寞,不想一個人孤零零地活着,他想有個伴兒,有一個熟悉的生命在自己面前,也照耀了自己的生命。富貴的那個富貴——他的那頭牛,也就是這麼到了他的身邊,他救下了它,它感到幸福,他也感到幸福。兩個富貴在一起,創造了自己的新生活。兩個活着的生命在一起,照耀了生命的光輝。

他們熱愛生命,所以他們喜歡活着;他們珍惜生命,所以他們一直活着。兩個“老人”在田間“玩耍”,兩個“老人”在犁上唱歌,兩個“老人”,在樹蔭下想象,講述着他們的故事,暢想着他們的未來。也許他們過去坎坷,也許他們現在平庸,但他們現在幸福,以後也會幸福。因爲他們活着,他們是兩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因爲活着,他們幸福。

一個人再好不過活着了,活着就能找到幸福,死了就一定不會有幸福。兩個富貴再貧窮,他們也幸福着,富貴的龍二再幸福,到了那個世界也一無所有。幸福不等於金錢,幸福等於生命。生活於他而言既不是荒漠,既不是沃土,他活着的本生就足以使他心裏感到充實。

活着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故事;活着是一道風景,也是一筆財富。擁有這筆財富的人,要珍惜這筆財富,它是我們在擁有美好生活道路上的曙光,它照耀了一切,有了它纔有了希望。

一個人,一個故事,講述着《活着》。一個故事,就是一個真理,告誡着人們。迷途的人啊,快醒一醒吧,不要再想那個世界啦,好好活着,我們尋找幸福。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14

這本書看了有大半年吧,每隔一段時間看一點,看了之後不會刻意去想,再次翻閱時又會重新浮現在腦海。

大概是快餐文字和真正文學的區別了。

這本書,太沉了,又彷彿很輕鬆,以看客的冷峻筆觸描繪出一幕幕非常富有畫面感的場景,福貴如同每一個即使滿臉皺紋,身上都是老人斑,但眼底淌着清亮的光的老人一樣,知世,通透,面對過往,無論是怎樣的,他們都能微笑,彷彿過去皆是一吹便能散去的雲煙,那是暖色調的滄桑,像這種時間的厚重感非常打動我。

「活着」這個主題本身就是沉重的,但是整本書的開頭和結尾,時不時的插敘,始終是暖色調的,一聲嘆息,一個微笑,一個講述故事的下午,時間在流逝,太陽在西沉,老牛在池塘邊休息,樹葉被風吹拂沙沙作響,老人眨着透亮的眼睛用滄桑的聲音講述着自己的過去,聲音被風帶去了遠方。

這一老一少在樹下講述着故事,只過了一天,又彷彿經歷了幾十年。

福貴的經歷,我覺得從一開始,就是灰色的。

不知世的,養尊處優的小少爺,生活空泛,在賭場和青樓進出,騎着胖女人向岳父大搖大擺耀武揚威的請安。最終因自己涉世甚少而把自己推向深淵。而後嚐遍生活的艱辛,經歷了大多數苦命人的磨難,當然,他本身就是一個時代部分人的縮影。

除了少年時期的富貴,其他時候都幾經波折,苦難與挫折接踵而至,日子從沒好過。親人一個個離世,送走了兒子,送走了女兒,送走了妻子,送走了女婿,到最後又親手送走了外孫。

這苦嗎?當然。

那他倒黴嗎?也許。

他有一個好的妻子,有一雙懂事孝順的兒女,有個樸實的好女婿,有個省心的好外孫。他有一個雖然無知膽怯但也算有個善心腸的隊長,有一羣愚昧,有小市民思想,但也會幫助他的村民。

土改時他沒死,內戰時他被強徵入伍沒死,文革被他避了過去。

生活不針對任何人。你說它苛待某人,這個話題與我而言就像雞和蛋一樣難以辯解。

苦難的同時它也爲人埋下一些能讓人能夠活着的什麼,或者精神,或者物質。

於這本書裏的角色,每一個都是這樣的。家珍、鳳霞、二喜、苦根這些角色也是飽經苦難的,但他們也有被生活善待的時候。

覺得最慘的其實是有慶,他有快樂,但是是最少的,他常年光着的腳,悉心照料卻被宰的羊,翻來覆去分的三堆糖果,初進醫院獻血時的興奮與回來時沒有心跳,青白的臉。

關於這個角色不得不發出一聲嘆息,苦啊,比苦根還苦。苦根死在天真年紀,但他是漸漸長大的小少年,沒等到屬於自己的喜悅就提前迎來了死亡。

這本書裏的每一個角色,都讓我感慨。

另外覺得有意思的是文中的老牛,那種對應感和老人福貴對老牛福貴說的話與評價都是很有趣的,品一品還挺哲學。

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是有慶死亡那一節的比喻,把月光比作鹽真是妙,還有文章末尾那首歌。

「少年去遊蕩,

中年想掘藏,

晚年做和尚。」

這三句可以說在腦海裏揮之不去了。

餘華先生的筆力真的讓我折服,灰色的故事和橙色的開頭、插敘和結尾,整個下來是一部史詩,讓我感慨萬千。

覺得餘華先生的序裏說的不錯。

「活着」這個沉甸甸的詞,充滿力量。

《活着》讀書筆記1200字15

這本書看完有一段時間了,不想寫東西。總覺得回憶一遍內心要陰沉好長一段時間,欲哭無淚。書名雖是《活着》,卻講述着關於死亡的故事,並且是讓主人翁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死去,將這種苦難像解剖一樣地赤裸裸、血淋淋地呈現在你面前。讓你看到經歷了所有的極致苦難之後,死去就是活着。

福貴年輕的時候是個地主家的敗家子,嗜賭成性。像所有的電視劇情節一樣,嗜賭的最終結局就是敗光家產。他的人生從此開始了像他放飛自我的青春一樣,開始一場又一場的撕心裂肺的送別。先後經歷了父親因他敗光家產從糞缸上掉下來摔死;母親重病不治而亡;懂事的兒子有慶因爲給縣長夫人獻血被抽血過多而死;吃苦耐勞的女兒鳳霞小時候因爲生病成了聾啞人,本來嫁了個歪脖子丈夫開始了幸福的人生,卻因爲產後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本來是城裏姑娘,嫁給他之後任勞任怨,對他始終不離不棄,卻患上了軟骨病,最後因病而去;女婿二喜的出現可謂是福貴後半生出現的唯一一點喜色,卻因爲在工地幹活被水泥板壓死;剩下了唯一的外孫,可愛的苦根,就像名字一樣可憐,也因爲吃多了豆子撐死了。生活將福貴的苦難推向了極致。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覺得作者是冷酷的,爲了引起讀者的悲憤、憐憫,將福貴的生活撕裂得面目全非,猙獰不堪。可是,最近的敘利亞戰爭,各種媒介用圖片、文字、影像、聲音等等,將這個國家裏的普羅大衆的困難排山倒海般地推到我的面前。除了感嘆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國度,我能想到的這些可愛的人們就像福貴一樣,就是《活着》。他們不得不面對無法躲避的生活苦難,忍受疾病、戰爭,親人的離去,和不可知的未來。

而我也漸漸懂得,福貴是怎樣活着的。這種活着是在他人生中比肩接踵的困難中偶爾的溫情脈脈交替支撐着的。比如家道中落後家珍被岳父接回了孃家,可是半年後家珍給他生了個兒子有慶;比如瘦弱的有慶在學校的長跑比賽中居然獲得了第一名,並且老師告訴他,讀書筆記即使讀書成績不好,跑步跑的好也是很有前途的;比如鳳霞在嫁給二喜的那段日子裏,倆人牽手走在回家的路上。這些簡單的快樂在莫大的痛苦面前顯得多麼的微不足道,但是,正如你終於會明白,無論現時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時的我們毫髮無傷。這樣的結論是多麼的冷酷無情,卻又是多麼的真實。

有句話說:“上天只會給你過得去的坎”。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有如此境地。可真是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後,我們再回過頭去看那些我們覺得痛徹心扉的那些坎,可能好多看起來其實已經微不足道了,比如某些難以釋懷的失戀,比如不堪回首的高考失利。而那些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苦難,也會在悠悠的歲月長河中,說起來的時候雲淡風輕,心裏面隱隱作痛。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這個不完美的國家提供給我們的一切,少一些社會戾氣,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提醒幸福。

親愛的敘利亞的孩子們,當你們的國家遭遇苦難的時候,你們要像福貴一樣,直面慘淡的人生,敬畏生命,勇敢地活下去,因爲活着就有希望。你們是國家最後的希望,是“國寶”,倘國之大器,皆化炮灰,將來國家形勢必定更加嚴峻,你們應當爲你們的國家和民族“死中求生”,一往無前。

標籤:活着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