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史記學生讀書筆記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史記學生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學生讀書筆記

史記學生讀書筆記1

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述了從黃帝以來的上古傳說,到商周時期的歷史事蹟,再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不安。時間一共跨越了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歷程,所以它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這部書是24史之首,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它又稱《太史公記》,或稱《太史公書》。此書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並且對之後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都栩栩如生,並且有着鮮明的個性。書中用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往往讓讀者讀起來愛不釋手,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伏,讀者們的心境也會爲之而改變。每個讀書的人都不禁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也因爲這簡便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能夠把讀者帶到了那個遙遠的各個時代,感受着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這一切的描述和記敘,都能在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史記》中有很多的故事表達了對古代優秀任務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還有對醜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如其中的大禹治水這篇故事,表現了一個爲民造福的無私的大英雄,從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形象塑造中,能夠看出他的心地十分的善良,肯爲別人付出而不惜犧牲自我的一切利益。他帶領着人們共同治理了九條河流,從而爲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這篇文章也體現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最大程度的寫出了人的力量的偉大。我還從趙氏孤兒的故事中,看到裏面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鬥志鬥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於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還有其中的《武王滅紂》經過文王和武王用他們的仁義、善良爲民造福,讓百姓安居樂業,和紂王的殘暴構成了一個鮮明的比較,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文王和武王。《陳勝吳廣》的故事則是謳歌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帶領着奴隸軍推翻了秦朝的暴-政。陳勝從起義到犧牲雖然僅有6個月,然而他點燃的反秦之火越燒越旺。還有《飛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衛國土,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到人民的愛戴……這些故事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還有,我深深地佩服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對與寫這本史書的歷史,能夠追溯到由於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小司馬遷在耳濡目染下對歷史發生濃厚興趣.一旦遇到問題,司馬遷總會追根究底,直到完全弄清楚爲止。如果書本上找不到答案,他便會求教他人或親自實地考察以辨真假。當司馬談罹患重病時,他緊緊握住兒子的手,再三叮嚀他繼承父業。也所以司馬遷痛下決心要完成父親的遺志,編寫史記。之後,雖然司馬遷不幸遭遇了宮刑,然而他克服了宮刑的恥辱,忍辱負重,繼續編寫《史記》,經過了整整年的不懈努力,才最終完成

《史記》這本傳世千年而被後人讚歎不絕的名著。他的這種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總之,《史記》在各個方面都是難得的經典,既使我簡便愉快地瞭解中國古代歷史,品味其中的興亡成敗,悲歡離合,也讓我由古人古事引發了對此刻社會的思考,從而得出人生的經驗和教訓,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文化。讀了《史記》使我受益匪淺,讀書真好。

史記學生讀書筆記2

今日我看完史記的刺客列傳,裏面有一個故事讓我難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荊軻刺秦,圖窮匕現。

先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一個名叫荊軻的衛國人,喜歡讀書和劍術。這一期間,秦國正在攻打趙國,把趙國拿下後,秦軍將打向燕國。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個技藝高超的刺客去刺殺秦始皇。之後,他認識了荊軻,荊軻說能夠幫他刺殺秦始皇,但他需要一個助手,太子丹幫他找了一個13歲就殺過人的秦舞陽。荊軻想出了這樣的一個辦法:他本人手持着一個裝有燕國將軍樊於的腦袋,因爲他是秦王的仇人。秦舞陽跟在他身後,手持燕國地圖,在地圖裏藏着匕首,藉着拜見秦王的機會伺機刺殺。荊軻按照計劃執行了,然而因爲秦王的狡詐,最終荊軻刺秦失敗了,他也悲慘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荊軻和燕太子丹他們爲什麼想出的辦法這麼愚蠢?!真的是愚笨,沒有好好地準備,不看天時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係數大不大,就冒然行動,結果肯定是失敗的,還白白送了燕國將軍的一條命,真是太不划算了。並且,刺殺的失敗讓秦王更加速了對消滅燕國的腳步,我真的想不通,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了嗎?說不定有樊於將軍在,再和別的國家聯手,還能避免燕國的滅亡呢。當然,他們的勇氣我是很佩服的,但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還要有智謀啊。

所以啊,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千萬不要行事,要等到時機成熟時再能見機行事,要不然下場會很慘的。並且,決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勝算有沒有把握,不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史記學生讀書筆記3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用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載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這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我比較喜歡項羽,他推翻了秦朝,燒了阿房宮。可是因爲項羽的一些缺點,讓他兵敗,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我認爲項羽應當聽取良言忠告,在鴻門宴的時候,項羽有個謀士叫范增,范增看出劉邦是與項羽爭奪天下的人,就讓項莊在宴上舞劍刺殺劉邦。只可惜項羽沒有聽從,讓劉邦逃了。還有項羽的部下韓信也是很有才能的,可是項羽一向沒有重用韓信,最終韓信投靠劉邦,率漢軍衝出漢中,把楚軍打的落花流水,最終項羽兵敗自殺。

史記他不僅僅豐富了我的見聞,還增加了我的知識。我也明白瞭如何做人最好,要善於聽取良言忠告,要克服缺點,這才能成大事。

史記學生讀書筆記4

在《史記》中記述了很多忠於祖國,不屈鬥爭的'英雄事蹟。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因爲牢記“我和我的祖國”,藺相如以非凡的膽略,出色的臨機應變的本事,出使秦國,最終完壁歸趙,讓秦國不敢小看趙國,正是“使不辱於諸侯”,而後當藺相如作上卿之後,廉頗不服,而藺相如不與其相爭,原因卻是“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廉頗負荊請罪,兩人終化敵爲友,爲“刎頸之交”。在《屈原賈生列傳》中,屈原與賈誼,都忠心爲國,本着:“我和我的祖國是不可分開整體”的宗旨,一片丹心,只可惜最終兩人都因小人進讒而貶謫流放。屈原經歷了楚由盛而衰的過程,楚王身邊盡是小人,最終楚懷王死於秦國,屈原也投江而死。一個人寫的文章,體現出他的性格,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評之爲“《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屈原雖然“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但仍無法挽回楚國滅亡的命運,真是“可憐一片影”。屈原自評爲“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司馬遷評之爲“濯淖污泥之巾,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我說“錚錚不屈骨,一片赤誠心,千里長相敬,英名永不朽。”而賈誼的經歷與屈原的經歷

如此相似,因爲打擊諸侯,而被進貶罷官,走過湘水邊時,爲賦以吊屈原,寫下了“鳴呼哀哉,適時不祥!鸞風伏巢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的語句,我覺得,這不單單是在寫屈原,分明體現了自我的一片忠魂,至死不渝。

《袁盎晁錯列傳》與《張釋之馮唐列傳》所寫的四個人都以敢做敢爲,犯顏諫諍出名,袁盎當看到絳侯爲丞相時,文帝禮恭,勸文帝不要這樣做,因爲絳侯不是社稷臣而是功臣,不應行此大禮,之後當絳侯被人告爲反叛之罪,滿朝文武,僅有袁盎上諫爲其正名,好一個有膽有識的正直之人!晁錯之後因爲了國家統一而削藩之事成爲替罪羊而死,張釋之執法無私,而馮唐則能選賢任能,又爲魏尚申冤,這4個人,能夠說忠心爲國,死而後已。《李將軍列傳》與《衛將軍驃騎列傳》詳寫李廣、衛青、霍去病三人爲保爲大漢邊域,橫戈戍邊,擊敗匈奴,真可謂:“我與我的祖國同在。”霍去病的“匈奴未滅,無以爲家也。”更是體現他的永志不滅的忠魂。

而太史公司馬遷也是以史學家嚴謹治學着書,並且敢於在直接批評漢武帝,真是一位爲國爲民的史官,在《封禪書》中,爲了祖國人民,爲了大漢的江山,司馬遷毫不留情地指出漢武帝與秦始皇一樣,封禪天下名山,爲了長生不死,又輕信方士,他在生老病死的問題上比常人還不如,司馬遷對此也氣憤不已,極寫武帝之迂呆惑溺,而在《平準書》中,司馬遷則尖銳地批評了漢武帝的“外攘夷狄,內興功業”,窮奢極欲,揮霍無度,也指責漢武帝使用興利之人,如桑弘羊,東郭咸陽等,專鹽鐵,摧酒酤,調均輸,置平準,壟斷有關國民生計的生產事業和流通領域,還賣官鬻爵,鑄皮幣、白金,算緡告緡,以致社會風氣大壞,吏治腐敗,工商破產,城郭空虛,人民流亡,在封建時代敢於如此評價當時皇上的,必定是大智大勇之人,在此,我再送一詩給司馬遷:滿腔熱血心,忠心爲大漢,直批漢武帝,爲國又爲君,忠魂垂千古,《史記》永世傳。

《史記》中爲自我祖國更完美而奮鬥不息的人們,他們人已逝去,但他們的忠魂不會消失,它們將在我們身上點燃,我們將把“我和我的祖國”刻在心中。“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加油,向前!

史記學生讀書筆記5

我最愛的就是《史記》。靜靜地,如同靜靜的流淌的河,流過我的心底。也許是因爲歷史書本的空缺,也許是遺落了太多太多,許久許久的共鳴,我便愛上了《史記》。

沒有太多的伏筆,沒有太多的傷愁。它留給我的,只是書上沒有寫的,然是在讀後,一種百感交集的情緒充斥着身心,一種莫名的回首,忘卻自我。在你讀它時,它便慢慢在浸漬着你,控制着你的思想,直到心底,它便深深地留下了烙印,怎樣也揮之不去。

我喜歡呂后的狠毒,喜歡她對戚夫人的所做。那纔是真正的的女人。正如《史記》所說,“那總比虛僞的爲丈夫找小老婆,卻又背後耍心計得要來的強。”我喜歡楚霸王在生命的最終,用盡自我的最終一點餘力來拼搏。然後在烏江,回憶,惜別。“力拔山兮,氣蓋兮……虞兮虞兮奈何兮。”楚歌的淒涼迴盪。我喜歡亡國之帝——溥儀,在皇太后顫抖的將玉璽交出時,他正在爬樹、嬉笑。然後儘自我所能,普天下衆生。直到他沒有了故宮一角,顛沛流離。

或許我曾夢見歷史,卻沒有親生經歷。可是我明白自我喜歡什麼人物,因爲《史記》。以前我總是在歷史的小黑屋,沒有陽光,沒有雨露,可此刻,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