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受戒》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受戒》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受戒》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受戒》讀書筆記1

《受戒》寫得極富詩意,讀時感覺就像飲一杯淡淡的清茶,使人愜意,使人心曠神怡,作者刻畫的人物簡單而又清純,發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更使讀者身臨其境。作者用平淡的語言,描寫了樸實的故事,展現了人類心靈深處對最自然最本質的美的追求!

小說中明子爲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去荸薺當和尚,認識了純樸的英子一家人,他與英子的愛情故事發生的如此自然,如此富有詩意,給人一種健康純美的享受,他們的愛情與蘆花蕩聯繫在一起,與漿聯繫在一起,與平淡的言談聯繫在一起。在此,沒有甜言蜜語,沒有浪漫場景,有的只是普通人樸實的真情流露。正如汪曾祺自己所說:“我認爲和尚也是一種人,他們的生活也是一種生活。凡作爲人的七情六慾,他們皆不缺少,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正是作者這種溫和的寫法觸動了我的心靈,當我讀到善因寺方丈石橋有一個十九歲美貌如花的小老婆時,我並不驚訝,而且潛意識認爲那是人類自然性的一種流露。

小說雖是描寫一派純美寧靜和諧舒淡的鄉野風情,但其中也隱藏着淡淡的憂傷,如明海爲什麼出家,明海與小英子之間似愛非愛的純美情感能保持多久。

《受戒》讀書筆記2

整篇文章讀完後,好像幸福地自我釋放了一次。簡單的佈景,簡單的情節,簡單的心情——人性就是很簡單的,順其自然,從心所欲,可是對比我們不簡單的現實生活,這份溫暖顯得有些無力。

小說的主人公小明子,從小就註定要出家,出家成爲他們故鄉人謀生的手段,而並不是出於對人生的感悟等等。“跟爹孃磕個頭,就跟舅舅走了”;學名直接變成法名,一切看起來都很隨性。出家受戒,忽然有了種輕鬆自然的感覺,之後便開始了在“荸薺庵”的生活。看起來主要描寫了兩點——小明子和英子的交往與寺廟中的生活。作者筆下的和尚令人瞠目結舌——每天只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幾個大師父根本沒有吃齋的規矩,甚至帶着家眷一起管理荸薺庵,打牌、抽菸、唱酸溜溜的歌,無所謂什麼清規,他們只是在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悠閒自在,更談何壓力、鬱悶?這些和尚的生活看似會不恥於人世,可是他們活着只是爲了那種寧靜,又管世人怎麼想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師父殺豬的場景,眼前出現猩紅的血濺在和尚袍袖上的場景,好是詭異,卻也隱約有一種快意。念着“往生咒”殺豬,帶着家眷出家,這些可愛的和尚讓人眼前一亮。

離開這篇文章,我還是想問,什麼是人性?荸薺庵當然不可能存在,那種生活也只是個夢想。而我們的生活呢?是在疲勞時看一看窗外的風景,還是在壓力下釋放呢?我們有天性,可這種現實的生活,早已忽略了它。無奈的、遺憾的,我不想呼籲誰重拾天性,因爲這不是我們能掌控的,只是希望我記住我自己還有天性,有對它的嚮往。所以,能像明海等人一樣幹着自己享受的事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幸福。

《受戒》讀書筆記3

《受戒》是一篇寫佛門生活的作品,文中的荸薺庵紀事,以平常人的角度寫幾個和尚,甚至是以輕喜劇的姿態闖入讀者的視線,爲故事的順利展開墊定了基調:作者是用人的天性看世界,用人的感覺來說生活,現實和傳統中的宗教戒律和遊戲規則是完全不適用的。

我們看到的就是生靈活現的人和人們,只不過沒有爾虞我詐的心計,沒有追名逐利的慾望,沒有太多的瑣碎和市儈,怎樣是最透明的它就是怎樣。這種全新的意境已經足夠讓人心怡神往了,那男女主人公更是集中了這種並不是說作者有意要作一篇“借佛反佛”的小說,也許作者的傾向遠沒有這樣的激烈,這正如作者對佛門清規的篤信也並不激烈一樣。荸薺庵裏的僧侶生活就更令人嚮往了,完全沒有一般佛門寺廟裏清規的羈絆。這裏的和尚只要會一點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樑黃懺之類,從此就可以吃現成飯,可以賺錢,可以還俗,可以娶親,還可以買田置地,過優哉遊哉的神仙日子。庵裏的老師傅終日枯坐唸佛,不問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裏沉醉。

大師父仁山是“當家的”,管着經賬,租賬,債賬三本帳簿,平日在庵裏從不穿袈裟,經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黃色的圓肚皮,光腳踢踏着拖鞋;其他兩位師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師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還把他老婆接來避暑納涼;三師父更是人不僅漂亮,有一手“飛鐃”的絕活,甚至每場法事之後,村裏就會有大姑娘或小媳婦驀然失蹤。最讓人詫異的是他們吃肉從不瞞人,甚至過年的時候就在大殿上殺豬,這裏的和尚過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祥樂時光,這哪裏是一個“佛門淨土”,分明就是一個現代版的“桃花源”。

《受戒》讀書筆記4

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我讀得不多,記得我在自學中山大學的漢語言文學課程中,第一次讀到《受戒》一文,一口氣我接連讀了三遍,感覺僅有兩個字:純美!

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小和尚——明海和一個和尚廟——荸薺庵的零碎瑣事,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平常之極。整篇文章沒有深奧的人生哲理;沒有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事件;沒有高大光輝的人物形象,卻處處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和人情味。清新雋永、悠遠綿長!

和尚出家不是因爲貧窮、走投無路才遁入空門,當和尚也要有關係、要有必須的門檻:“當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鐘磬,三要聰明記性好。還要認得字讀過書”,當和尚還能夠賺錢,經營產業、娶老婆,甚至包小妾。說白了當和尚其實就是一種職業,並且是好職業!

沒有僧人的苦行修持,沒有出家人的清心寡慾,“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殺豬就在大殿上”,“三師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鮮紅的豬血就帶着很多沫子噴86。出來”,“能夠收租、放債”,“能夠賭錢、能夠有相好的,並且不止一個”,“不興做什麼早課、晚課,這三聲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後,挑水,餵豬”。乍一看來有點離經叛道,有違清規,卻是世俗人情,人間煙火,飲食男女。和尚們過的是一種慵懶閒適的生活,與世無爭,率性隨意,自給自足,不是世俗人家,勝似世俗人家!

我不明白這種情狀是不是汪老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小說中沒有如詩如畫的情景描繪,沒有千迴百轉的情感糾葛,更多的是人物細膩的語言、動作描述,可是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同時又充滿溫馨寧靜、樂天安命的生活境界。文章的末尾汪老寫道“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更感受到作者在那種戰爭動盪時代對完美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對人性真善美的深刻感觸。正如作者自我是這樣說的,“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

《受戒》讀書筆記5

在輕靈自然的文字中,我來到作者“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中。我循着作者的筆觸,帶着輕鬆的心情,走進一個忘俗的世界。天性的真,天性的善,天性的美,讓我應接不暇。小說像一隻溫暖的手,觸摸到我心靈最柔軟處。我不禁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皈依感,久久難以平息。

在那個留着傷痕的時間,隆冬已過,乍暖還寒,遠處隱約傳來陣陣春雷聲。作者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講述了多年前的夢。如果說《紅樓夢》留下的是夢醒了卻不知往何處走的思索,那《受戒》便如黑夜星辰、大海燈塔,在人們經歷了迷失與悵惘的痛苦後,指出了追尋的'精神方向。

機器大工業的鋪天蓋地和互聯網產業的風生水起,像一隻只猙獰的怪獸一般,以無窮的魔力將人類的生活滲透的無處不在。當我們置身鋼筋、水泥、機器、電車和虛擬空間包圍的牢籠,我們的人性是壓抑的,甚至是扭曲的。《受戒》好比先生借自己的理想,爲人們未經壓抑自由生長的天性做了一個絕美的比喻。江南的水鄉,清香的蘆葦,幽靜的寺廟,柔軟的河水,青澀拘謹的小和尚明子,率性天真的年輕姑娘小英子,這樣的畫面栩栩如生。作者清新淡雅的筆下,一種淳樸、自然、夢一般的美好,帶着不留餘地的罪惡,讓人陡然欣羨那種原始的自由和恣意。我們是文明的,但這種文明似乎又是狹隘的。我們少有超越理性的天性,一種被稱之錯誤或衝動的東西。我們被蒙上了一層不真實色彩的幕,當揭開邊上的一角時,面對一種天性的真卻悵然若失。

作者像撒了個謊一樣,等着讀者去往他設計好的套裏鑽。他爲了這份等待,不緊不慢層層剝繭,讓我們回到了一個遙遠的故事。這裏的一切,作者彷彿是熟悉的。作者顯然傾注了滿腔的熱情,以最親切的回味和最深刻的理解,描繪了這裏的一切。沒有爾虞我詐的心計,沒有追名逐利的慾望,沒有川流不息的喧囂。這裏人們的心是透明的,簡單自由,讓人不自覺想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或者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受戒》這朵霧裏開出的花,雖然遙不可及,卻又讓人心馳神往。我們寧願相信這個虛構世界裏的一切,這裏是人性的善,一種人性的復甦。在經歷了泯滅人性的漫漫長夜後,作者摘了曾經睡夢中的花,花香四溢。微風輕輕拂過,香飄世界、愛滿乾坤。

作者是愛世間的,“受戒”一詞似乎也暗諷了太多的沽名釣譽、衣冠禽獸。他把一種對美的極致的渴望,化作筆下如靜靜淌出的溪水般的文字,勾勒瞭如詩如畫的世俗美景。在這種審美風格下,無疑追求了一種民間傳統的韻味。如年畫、如鄉曲,大美無言。看,這裏的河水是柔軟平和的,這裏的蘆花是清新自然的,這裏的愛情是純潔無暇的。這裏的生活方式依然是世俗的,充滿了人間香火氣息,同時卻有一種超脫功利的美。好的文字,保留着華夏民族千百年來人們對美的一種最真摯最親切的詮釋。我們是幸運的,當西方小說的意識流大潮洶涌澎湃咆哮在中華大地時,我們依然有着有“根”的文學。看似隨意漫談、蕭散不羈的描寫,卻折射着一種民族審美的情操。樸素的民間風俗,動人的山歌小調,高超的傳統技藝,都在作者或插入或側寫下,一種久違的感動涌上心頭。

在這種真、善、美氛圍的營造下,我品味着一種香甜。但作者的筆調卻未失之甜俗,溫馨、清雅、淳樸的背後,隱隱透出一絲苦味。明子出家的原因是什麼?作者刻意模糊了明子和小英子的年齡又是爲了說明什麼?明子和小英子的愛情能否保持以至於這個美輪美奐的世界能否永久存留呢?作者似乎有意進行淡化,把問題毫不留情地拋給了像我這樣的千千萬萬的讀者們。

在一種思索中,我慢慢地跟隨作者的文字,走過這段寧靜的小路。當我們習慣了喧囂的世界、浮躁的時空,面對這份靜謐、這份恬淡,內心是否會隱隱不安?鳥倦返巢、葉落歸根,人類的心靈也需要歸宿。沒有人性的自由,再充裕的物質世界也難以彌補精神世界的空虛。人類最初的良善與天然,一種健康的人性彰顯,纔是我們追求和努力的精神目標。《受戒》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催促着人性的甦醒,給了我們最深刻的啓示。

當人類在工業化和資訊化的道路上愈走愈遠時,似乎缺少了太多形而上的思考。或許因爲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當初爲什麼出發。當我們擁有了物質的富有、資訊的發達、生活的便捷和文明的理性之後,面對如《受戒》這樣的思考,卻難以掩飾精神上的貧窮與內心的蒼白。當虛僞、邪惡和醜陋如餓狼捕食般吞噬現代人的心靈時,我們會不會猛然停下行色匆匆的腳步,面對着夢一般撥動心絃的美的倒影,回頭看一看來時的路,撫摸一下自己悄然顫動的心。

《受戒》讀書筆記6

今日,拿起早就讓我開了封的汪曾祺集。剛剛纔讀完了小說《受戒》。這篇讓汪老先生獲得全國性聲譽的作品,曾引起那時文壇震動。此刻,我讀完,引起了我內心的震動。大師不愧是大師,寫至情至真的人性那麼自然順暢,毫無做作之筆。

語言之美自不必說,大家畢竟是大家,除了稱讚羨慕敬佩的份,學是學不來的,連摹仿都是摹仿不來的。

“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他是十三歲來的”看似閒句,實則不閒。明海十三歲來,過了四年的出家生活,到此刻已經是十七歲了,正是情竇初開的好年景。哪個少男不鍾情?雖然過了四年的和尚生活,最終受了戒,但情愛之心難戒,該萌發的時候還是萌發了。少男少女至純至潔的感情在汪老的筆下清新自然。讀全文就像在手心裏捧着一滴晶瑩欲碎,搖來晃去的露珠。每晃動一下,心頭總要忍不住顫慄一下,惟恐那顆露珠掉下去碎掉,碎成一沱水。從此不再晶瑩透亮,從此不再牽人心魄。

明海看着她的腳印,傻了。爲啥?太美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缺了一塊。”寫到蘆葦蕩子那一段,說:“蘆葦長得密密的,當中一條水路,四周不見人。”這一句又爲下文做鋪墊。小英子接上明子,不讓明子當方丈,亦不讓明子當沙彌尾,而要給明子當老婆。說完兩個少男少女跳到船上,飛快地划起來,划進了蘆葦蕩,划進了先前所描述的密密的,四周不見人的蘆葦蕩。之後“驚起一隻青樁,擦着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意境神祕,想象無限,讀的我心裏竟然也是甜蜜蜜,喜滋滋,癢酥酥。有種像一向在擦火柴,擦來擦去,擦了那麼幾下,最終哧的一下,發出亮光,火柴着了。